“没事,他们又出去执行任务了?”李叶问。
“是的,我就是去要告诉你,侦察大队要我们注意他们传回的信息,幽冥这次要深入敌境执行重要任务,要我们随时做好接收准备工作!”队长说。
“好,我亲自上机,坚决完成任务!”李叶马上返回值班室,投入工作。这时,一声霹雳,天上下起大雨,沉闷的空气中传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临近年底,事情较多,更新跟不上,抱歉!!!
第四十章 险
这场突来的暴雨让张鹏率领的侦察分队不得不提前结束休息,大量的雨水会引起山洪暴发,很快就会淹没前边的山谷,他们要赶在山洪下来之前快速通过。豆大的雨点打的人睁不开眼,雨幕中让人辨不清东南西北,担任尖兵的李刚带错了路,把大家引到了山谷中一处峭壁前,而不是路线上标注的缓坡,看着二十多米高的峭壁,李刚傻眼了。
“排长,路错了,我们返回去吧!”李刚怯生生地对赶到的张鹏说。
“来不及了,不等我们走出山谷,就会被山洪冲走!”张鹏摘下雨帽看看四周,山上的雨水带着枯枝杂草滚滚而下,很快汇集成小溪,水已经没到膝盖。
“那怎么办?”听到张鹏的话,几个战士异口同声紧张地问。
“攀上去!”张鹏说道,“攀上去?”攀岩虽然是每个侦察兵必备的战斗技能,但是在这么恶劣的天气下徒手攀上绝壁,他们都没有经历过,不禁的担心以自己的实力能否做到。
“上不去只有等死,尽力一拼吧!”刘洪文咬着牙恶狠狠地说,说着开始整理装备,把枪背在身后,准备攀登,其余的人见已无路可退,只好鼓起勇气,准备一搏。
“把攀登绳给我!”张鹏观察了一会儿,对背着绳子的战士说到。
“排长我先上!”一直默不作声的李刚拦住张鹏说。
“不要争了,我先上去探路,你们做好准备!”张鹏推开他,接过绳子背好,选好路线,纵身一窜,右手抓住一块突起的石头,脚蹬住崖壁,胳膊用力上引,左手借力抓住一棵小树,向上攀去,这时山谷里的水已经淹到大腿根。
山崖下的战士们紧张地看着张鹏艰难的攀爬,他身上的装备本身就有三十多公斤,加上替战士们背的装备,再加上两捆攀登绳,已经不下八十公斤,被雨水淋透了以后,更加沉重。岩壁常年不见阳光,上边长了一层青苔,现在下雨变得滑不溜手,张鹏攀到一半时,看到距自己一米左右的地方有棵小树,平时自己一跃就能抓住它,可沉重的背囊不断向下撕扯,只能贴紧崖壁才能稳住身体,使他不敢轻易犯险,看着愈涨愈高的溪水,张鹏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微微弓下身,双脚尽量踏实,猛地上窜,手指堪堪抓住树干,旧力用尽,张鹏单手抓住树干,整个身体吊悬在手腕粗的小树上,小树立即垂了下来,弯的像一张弓,“排长!”下边的战士看到张鹏失足惊呼道。
张鹏的被背囊拉的向后仰倒,身子几乎被拉平,张鹏赶紧用脚在崖壁上一点,摆正身体,左手抠住崖壁,两脚连蹬,如同一只灵猫攀上小树,蹲在树干根部。小树经受不住张鹏的重压,树根要被拔起,碎石‘哗哗’的落下来,他不敢停顿,起身迅速借力上跳,双手抠住崖壁,减轻树的压力,找到落脚点,重新向上爬去。看排长脱离险境,大家松了口气,短短几分钟水已经涨到腰间,汹涌的水势冲地人摇晃个不停,战士们只好手挽手的靠在一起。
张鹏爬上崖顶,顾不得喘息,甩掉背囊,迅速在一块大石头上拴好攀登绳,用力抛下去,两个炮兵侦察员一前一后率先向上攀去。一根绳子经不住五个人的重量,这样速度太慢了,下边还有两个战士上不来,张鹏又连忙寻找可以固定攀登绳的地方,可崖顶上除了乱蓬蓬茅草外再无可以拴绳子的地方,洪水马上就到这里了,山谷里的小溪变成了奔腾的大河,在山顶的张鹏都听到了洪水的啸叫声,时间不等人,张鹏把绳子的一头栓到背囊上,又在自己身上绕了几圈系牢,将绳子抛下去,等在底下的战士们赶紧抓住绳子,向崖上攀去,这时洪水到了,势不可挡的冲向山口。
当两个战士吃力地攀上悬崖,眼前的一幕把他们惊呆了,只见张鹏腰间缠绕着攀登绳,两脚深陷在泥地里,身子几乎伏在地上,手里的匕首深深的插在石缝中,手指死死的扣住刀柄,脸涨得通红,太阳穴上的青筋胀得老高,腰间的绳子绷得笔直,仿佛再用一点力,就会把腰勒断,他像一个纤夫雕像似的铸在崖顶上,“张排长,你···”两个战士连滚带爬的扑上去,抓住绳子往上提,回头一看张鹏,他深深的吐了口气,冲他们笑笑,说不出话来,两个战士只觉得脸上湿漉漉的,泪水混着雨水流下来。李刚最后一个登上崖壁,洪水已经涨到半山腰,张鹏看到最后一个人平安上来了,松口气,想站起身,可再也坚持不住了,栽倒在泥地里。
张鹏不知道自己昏迷了多长时间,睁开眼睛时,天黑下来了,雨已经停了,看到的是围在身旁的战友们焦急目光,“排长,你醒了,还好吗?”李刚哽咽着说。
“李刚,现在我们在什么位置?”张鹏吃力的从刘洪文怀里坐起来问道。
“排长,我们现在下山了,距预定区域还有大约两公里!”李刚赶紧扶住他说。
“拿地图来!”张鹏说道,李刚‘哦’一声赶紧手忙脚乱地掏出地图展开,在上边指出他们现在的位置。
“刘班长,你带着炮兵的两位同志在这座山附近选一个隐蔽的制高点,建立观察所,注意敌情。”张鹏指点着地图说。
“好,我马上去。”刘洪文马上带领两个人悄悄地向前摸去。
“李刚,扶我起来,给家里发报!”张鹏在李刚的帮助下站起身,招呼通讯兵打开电台准备发报。
侦察分队一整天没有传来任何消息,侦察大队几次来电话询问,大家的心都悬着呢,李叶一天寸步不离的守在电台前,晚饭还放在桌子上,电台里只有‘沙沙’的电流声,“张鹏,你们在哪里啊,路上出了什么事!”李叶心里默默地念叨着,得不到确切的消息时,人往往会往坏处想。
“小王,敌人那边有什么动静吗?”李叶问身旁负责监听越军方面无线电信号的战士说。
“队长,从他们往来的电报中,没有发现什么,和平常一样,只有正常的通话。”小王回答。
“哦,知道了。”李叶略微放心,重新戴上耳机,忽然里边传来短促的发报声,李叶赶紧记录,十多分钟后,同样的电报又发了一遍,李叶拿出密码本,译出电文“幽冥到达指定地点”,张鹏一切平安,她放下心,拿起电话把消息报告给侦察大队。
第四十一章 侦察
张鹏布置完任务,休息了一阵儿,前方传来几声夜枭凄厉的叫声,刘洪文他们找到了适合架设观测所的地方。张鹏站起身,两腿有些发软,算起来,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吃饭了,他拿起背囊准备出发,“排长,我来吧!”李刚拉住张鹏的手,抢下他手中的背囊,张鹏看看依然不能对自己带错路释怀的李刚,对他笑笑,松开了手,“不要介意,那样的天气,我也会迷路的,大家不会怪你的!”其他几个战士点点头,拍拍他的后背,让他不要挂在心上。
“谢谢大家,我不会再犯同样错误的!”李刚背好背囊,扭头揩了下眼角的泪珠,向前走去。张鹏落在后边仔细清理了他们休息时留下的痕迹,他们离开后,根本看不出有人曾经在这里停留过。
观察所选择在靠近山顶的一道废弃的战壕里,这里在去年的战争被我军摧毁的,敌人一直没有恢复,现在掩埋在杂草丛中,一个被炮弹在顶上开了天窗的暗堡成了给他们遮风挡雨的‘宾馆’,战士们把里边耗子的一家请出去,略微收拾了一下,用茅草把‘天窗’和枪眼堵上,防止里边的光线外泄。两个炮兵侦察兵架设好观察用的高倍望远镜和炮队镜,测定坐标,通讯兵检查了一番电台,一切正常,张鹏在观察所周围埋设了地雷,做好了预警阵地,等大家聚到暗堡里事,李刚和一个战士已经用固体燃料加热了几桶罐头,大家吃着饼干喝点水,总算解决了肚子的抗议,布置好警戒,一夜无话,两天没有休息的人们很快进入梦乡。
第二天一早,天公不作美,浓雾笼罩在群山上,能见度不足二十米,望远镜里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几个人很郁闷,千辛万苦的到了这里,什么情况也摸不到,在敌人境内,每多待一分钟都会增加一分危险。中午时分,大雾依然没有散去,群山里却传出隆隆的炮声,观察员马上趴在望远镜前试图发现点什么,哪怕看到点火炮发射的火光也好啊,很快他沮丧的回到暗堡里,“发现点什么吗?”听到炮声,大家都坐了起来,做好了准备。
“没有!”观察员无奈地摇摇头说,大家又失望地歪在地上,没人说话了。
张鹏听了一会儿,起身说:“看来也不是一无所获,你们听炮声离我们的距离不会太远,火炮出膛的声音肯定是大口径火炮,看来我们出发前判断的敌人火炮阵地位置基本正确。”
“排长,你怎么能听出火炮的口径大小?”李刚坐正了好奇地问。
“在战场上学的,等你挨过炮弹炸,你就弄明白了,什么口径的火炮,什么炮向你射击了!”张鹏拍了下他的脑袋笑着说。
“排长,你的经验,敢情都是让炮弹炸出来的呗!”
“当然了,我们去年在越南,挨了好几次炮击,大的小的雨点似的往下砸,开始根本分不清是什么炮打的,听到炮响就往洞里钻,时间长了,就能分辨出是什么炮了,哪些炮弹是路过的,哪些炮弹是串门的了!”张鹏笑着跟大家说。
“哈哈!”张鹏风趣的话惹得战士们一阵大笑,气氛活跃起来。
“你们听,这是155榴弹炮在发射,像不像在敲鼓,雄壮威猛,我们这里都能感到震动,说明炮阵地离我们不会超过两千米,再听炮弹飞行发出的啸音,那是在高速飞行,落点离我们远了,这样你就可以安心睡觉了,不过,现在不行,我们要找到它们的发射阵地。”张鹏边听外边传来的阵阵炮声边说。
“你们听听,是几个炮群在射击?”张鹏问战士们。
“好像是两个,嗯?不,是三个!”刘洪文抢先回答。
“是两个,不是三个!”李刚又说。
……
正当大家争论的时候,炮声突然停止了,“敌人转移阵地了!”一个战士说,张鹏看看表,这次炮击只持续了不到十分钟,从声音上判断应该是三个炮群同时射击。敌人今天应该不会在同一地点射击了,他们也担心会被我军侦测出来,采用的是拉着重炮打游击的战术,打一枪换了地方,让你弄不清他们到底在哪里。
一连两天大雾迷漫,侦察分队无法观察到敌人的炮阵地,但从炮声可以基本判断出这是一个重炮营,三个炮连有时候同时出击,有时单独出击,不断的向我国炮击,他们虽然从不在同一地点长时间停留,但是可以判断出他们从未立刻五公里的范围内,大家把两天得到的情报分析了一番,认为这里可能是这个重炮营的基地,并且设有多个预设阵地,完成炮击后,迅速撤回基地,隐蔽待机。
第三天,大雾终于散尽,太阳露出了笑脸,张鹏重新对观测所进行伪装后,马上投入了观察工作。观测所前方是一片纵深十几公里的开阔地,散布着几个小村庄,在四十倍的望远镜头里,下边的情况一览无余,甚至可以分清农田里劳作的人是男还是女。两个炮兵侦察员把前方分成数个区域,然后测出坐标,把数据标注在地图上,到时只要把距离,高度,坐标告诉给指挥部就可以了。接下来就是要把下边的土丘,树木、草丛、人群……等等各种景物记下来,一旦有什么变化,都要仔细分析研究。
“队长,那里有几个土丘很值得怀疑,好像是几门炮!”一个战士向张鹏报告说。
张鹏立刻换下那个战士,扑到望远镜前,向战士指示的目标看去,那里有几堆新土,上边是长的草,还是披的伪装物看不太清,从土堆分布的情况看很像一个连炮兵发射阵地,可周围却没有人活动的痕迹。
“队长,要不向老家汇报一下,让他们打几炮试试?”炮兵侦察员小郝说道。
张鹏沉思了一会儿说:“先不急,再观察观察,看周围有什么人活动,那也有可能是敌人故意设置的假阵地,贸然开炮,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到时我们就暴露了!”
经过一天的重点观察,那里一整天都没有人出入过,倒是有几只到处流浪的狗经过了几回,由此判断那里没有人活动,是敌人迷惑我军的假阵地。
第四十二章 赶集
奇怪的是整天敌人的远程火炮一炮未发,侦察分队没有能捕捉到敌炮的踪迹,按预定计划,侦察分队应该撤离了,但大家千辛万苦地来到这里,空手而回都不甘心,请示大队后,大队同意他们再延长三天时间,到期后,不管能不能完成任务,都要坚决撤回。分队携带的给养是按五日计划的,现在吃饭成了问题,如果不能保存体力,在敌后活动那是很危险的,继续潜伏现在首先要解决吃的问题。
清晨,观察哨报告,许多人在一个村庄周围汇集,看样子像是在赶集,张鹏过去看了一会儿,确实是许多越南村民背着各式各样的物品在一片平坦的空地上摆摊,销售自家产的东西。
“李刚,今天我们去赶个外国集怎么样!”张鹏回头问守在身边的李刚说。
“排长,我们去赶集?”李刚惊讶地问。
“是啊,咱们也得补充点给养,要不整天喝风啊!”张鹏说道。
“行啊,排长,你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李刚坚定地说。
“好,咱俩今天逛大集去,换上便装!”张鹏笑呵呵道。
“队长,我反对,你那样太冒险了!”刘洪文听到两人的对话反对说,其他几个人虽然没出声,但脸上的表情显示对张鹏的作法不赞同。
“你们没听说过‘灯下黑’吗,越危险的地方往往越安全,敌人不会想到我们到他们眼皮底下赶大集的!”张鹏解释说。
“队长,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