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的“凄惨”遭遇不但被黄逍军中的探子送了回去,也同时送到了袁绍的面前。此时正因为青州战场的顺风顺水而高兴的袁绍无疑是遭到了当头一击,脸色难看异常。
下首的属下们也明白各种缘由,一个个都当起了缩头乌龟,就连善于拍马的郭图此时也不愿出头。
可是袁绍毕竟是袁绍,家底足够大的他,这一点小的损失,还不足以令他心疼到死。他强自忍住了胸中的怒火,冷冷的说道:“颜良的战报诸位都知道了吧?都说说,该怎么办好?”
袁绍的话音落下,但却没有人立刻回答,这种冷场的情况在袁绍这里还是第一次发生。
片刻后,看到袁绍的表情似乎即将要发作,审配只能硬着头皮站了出来,说:“主公,颜良将军此行确有疏忽大意之错,然敌人俱是骑兵,且据颜将军确认,袭击他们的马贼使用的战术正是白马骑兵的战术,此应当是刘备想我军进攻的先兆。毕竟,公孙瓒死后,公孙兄弟以及剩余的‘白马义从’都归了刘备的麾下,除此之外,卑职却是想不出,谁还能用出白马骑兵的战术。”
“颜良的确认?你们怎么看!”袁绍面无表情的问道。袁绍很看重颜良的忠诚善战,虽然气愤他此次出师不利,但却也知道,这种伏击无论他手下谁去都会中招,所以袁绍还是想为颜良开解罪责。
“战术相同,虽衣着混乱,马匹颜色也乱,可此当是掩饰之举。颜良将军身经百战,当不会出错。评以为确是公孙骑兵无疑。”辛评出列说道。他对颜良的报告有些疑问,但此是不是挑刺的时候。颜良的军队损失五千人并不算多,但其中有一千多大戟士的伤亡就比较够呛了,而且还被焚烧了五百辆粮车的粮草,这如何不让袁绍生气。可辛评却不愿看到文官借此弹劾颜良而引起文武争执。
辛评的话刚说完,许攸、审配等人纷纷附和,而武将中的高览等人也借此力保颜良。
辛评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至少郭图就有这种心思,只不过审配和辛评一个接一个的出来力挺颜良,他也不好与这些实力派唱反调。而辛评之后的许攸等人更是将此次议事的基调给定了下来,最少袁绍得到了台阶,不会为如何处罚自己的爱将而烦恼了。
“既然能确定那些马贼就是公孙骑兵,想来他们确有动作,不知诸位可有何良策应对?”袁绍见属下如此通情达理,自然是暗中欣慰,可是表情还是那样的冷漠,似乎,没有因颜良是问题而烦恼似的。
“主公,我军当立刻从乐安、东朝阳、渤海三郡国抽调兵力进入幽州,在曹操尚未准备好与我军开战前,以雷霆万钧之势,彻底将公孙骑兵一举扫平。”许攸很是强硬的说道。
袁绍的部下没人将公孙骑兵看的太重,就算是这次颜良被伏击他们也认为不过是颜良过于大意。而且过河时被人放水也是非战之罪,故而在许攸发言后极力附和。
“诸位都是此意?”袁绍有些奇怪的问道。似乎,自己的部下,很少,几乎没有这么达成一致的时候啊!如今,难得的一次没有争吵,却是让袁绍大跌眼镜。
当然,如果他有眼镜的话。
“正是!”众人纷纷点头应道。
“那好。此次就以叔简(高览字叔简,水梦编的,呵呵)为主将,自乐安、东朝阳、渤海调兵十万,增援幽州。另外,我欲让显思出镇幽州,显奕随我在青州。仲简此行就将显思一并带去吧。”
“主公……”审配等谋士没料到袁绍会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镇二州,当即就想出言进谏。
可是袁绍没有给他们机会,“我意已决,汝等不必多言!散了吧!”袁绍说完转身就走,留下一群谋士大眼瞪小眼。
“公伟,这战报你看如何?”黄逍向坐在郭嘉对面正看着战报的朱儁问道。
这是朱儁第一次在私下里被黄逍召见,虽然黄巾起义时,二人便有所交集,但是,毕竟关系不深。此时,聪明的朱儁此时也明白了,他已被黄逍彻底的接纳,成为了黄逍能够信任的人。朱儁已经很清楚的看到,如今的天下,唯有黄逍和袁绍几人有机会统一天下,而他则更加看好黄逍。朱儁实有名将之资,如今能够被黄逍接纳为心腹,自然是皆大欢喜。
看着手中的战报,朱儁很是吃惊,黄逍竟然能够从潼关运送包括三千骑兵在内的六千士卒到幽州,而且神不知鬼不觉的在幽州大肆袭击袁军,如今更是连袁绍的大将颜良和袁军的精锐大戟士都吃了大亏,这让习惯了传统战争模式的朱儁对黄逍这种敌后登陆作战的行为很有些不解。
“主公,仅此一战,这位赵将军就足以证明其有名将之资!”
第260章 朱儁论政 子虚乌有
可不解归不解,朱儁不会此时就询问,他只是顺着黄逍的问题回答道。
似乎朱儁历史上公元195年就病逝了吧?黄逍心中暗暗念道:现在是天和四年,正是公元195年,那岂不是这位老将军……算了,别担心了,华佗在军中,到时候让他给朱儁好好看看吧,若真救不过来,那也只能是遗憾了,一代名将啊!
“哈哈哈!”朱儁话音刚落,黄逍就哈哈大笑,他对面前坐着的郭嘉和戏志才问道:“志才、奉孝,子龙此战是否可让不服之人闭嘴啊?”
“不能!”戏志才倒是一点都不给黄逍面子,直接对他的话进行否定。
“嗯?”黄逍被噎的一愣。
“呵呵!主公,志才是说但凡服气子龙者。无需此战;而不服子龙者,此战至少在现在亦不能成为子龙明面上地战绩。”郭嘉笑道。
他娘的,这老子我倒是忘了!是啊,这事暂时还不宜宣扬出去,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又怎么可能成为赵云明面上的战绩呢!黄逍此时也反应过来。对戏志才的言语也不以为忤,自嘲道:“呵呵,是本王疏忽了。”
“公伟,此战是本王和奉孝他们几人谋划地,目的一是以实战锻炼已然成军的水军,二就是借此给本初添些麻烦,如今算是达到目的了。而且此事属于我军绝对的机密。即使本王的大哥、二哥他们亦不知情。”黄逍面带笑容的对朱儁解释道。
朱儁按捺着心中的惊讶,嘴角保持着微微的上翘,恭敬的对黄逍说:“主公的军队有如此跨海远征的能力,实让儁吃惊不已。数千人纵横幽州,无人能挡,亦证明主公之军队精于天下。儁除了佩服,也无话可说。”
戏志才见不得朱儁这种谨小慎微的态度,他眉头微微皱起,稍待不满的对朱儁说道:“老太尉,主公既然让你此时前来议事,即说明主公不但相信你地才华,亦相信你的人格。你不必担心其他的事……”
郭嘉在暗中拉了戏志才一把,终于让戏志才闭上了嘴巴。
黄逍亦笑道:“公伟,志才所言极是。如今本王欲让周泰和赵云登船撤回潼关,你纵横沙场数十年,可谓沙场宿将,乃如今天下少有的名将,本王想听听你的意见。”
郭嘉也在一旁补充道:“原先定下的就是让子龙将军他们在幽州活动近一年左右,要以骑兵的机动性在幽州四处生事。以此吸引袁绍调兵北上。袁绍的军力要强过曹操,这样,能使二人势均力敌,能更好的削弱二人的实力。”
朱儁虽然对黄逍的真正实力还不甚了解,可他既然决定要投靠黄逍,自然对黄逍的对手的情况做过分析,现在黄逍又将这次出兵地规模、目的以及战果全部放在了他地面前,他自然可以得出一些结论。而且朱儁明白,这是黄逍在给他的机会。命令都已经下达了,自己还能有其他的意见?
“主公,战与不战,自是军中将领最为清楚。既然主公决定要让士兵回来,那自然有主公的道理。但就儁看来,此时传令让赵将军回到渔阳也无不可。一来赵将军需要时间绕开袁军防线,二来也能够借赵将军的骑兵震慑乌桓人的意图。”朱儁斟酌着说道。他已经注意到了黄逍给他看的军报中有关乌桓人地归附意图。
咝……不愧是东汉有名的名将!黄逍看了看朱儁,心中叹道:好敏锐的眼光!
黄逍做出让赵云提前回渔阳的决定,正是因为关平在右北平郡救了一个内迁很久的乌桓人的部落,而这个部落也因为内迁时间较长而有意归附强大的汉人政权。可是胡人的骨子里终究是以强者为尊的,关平和他的五百骑兵虽然对这个部落而言以算得上强大,可相比乌桓人的主力还是小了,唯有集中目前黄逍在幽州的全部骑兵,再加上缴获的战马来武装甘宁那里能够上马的水军士兵,一起来震慑胡人。而赵云出身白马义从,对如何威慑胡人有他自己的一套,黄逍只需要告诉赵云目的,至于过程就完全由赵云掌控。
黄逍、郭嘉和戏志才三人相互看看,脸上都露出了微笑。这些军报虽然称不上繁琐,但能在短时间内就从中判断出黄逍的意图,他们对朱儁的能力真正的认可了。
“公伟,你可有何建议?”黄逍满意的问道。朱儁才能黄逍早就清楚,如果朱儁没两下子,也不能同皇甫嵩同称为汉末名将,而自打迁都之后这一段时间,他对朱儁也多方面加以观察,更是发现此人为人刚正,刚才的回答中也能说明朱儁的谨慎。手下能有这样的人材,黄逍自是心中满意。
“没有。”朱儁摇摇头,很是直接的说道。
“嗯?”
看着黄逍三人奇怪的眼神,朱儁赶紧解释道:“对幽州战事,主公和郭军师已然谋划的十分周密,儁找不到可以补充的。至于乌桓人,也不过是突发事件,要看主公对他们是何种态度,才好谋划。”
黄逍点点头,说道:“本王之意是接纳,让他们作为榜样,来分化其余的胡人。若仅仅是利用他们,那就太可惜了。”
“主公,儁虽不知主公对这乌桓人有何打算,然主公若要扫平天下,北疆之安定则尤为关键。如今北疆胡人以匈奴、鲜卑、乌桓为主。匈奴已然势微,且投靠了主公,若中原无大变,绝无兴风作浪之力。鲜卑、乌桓同属东胡,自匈奴势微后渐渐崛起,然鲜卑自檀石槐出现后变得更加强大,虽檀石槐死后陷入分裂,可还是能压制住匈奴和乌桓。若主公能借此机会招揽心向我方的乌桓部落,则可在将来安定北疆的战争中获得助力。想来主公也有此意,否则不会如此重视此事。”朱儁既然已经进入了黄逍的核心幕府,自然也就不再顾忌什么,只是他还不知道黄逍对此事的真正态度,故而言语间还是有些保留。
“主公的用意是借此机会介入乌桓人之中,拉拢一批乌桓人为我方所用,为将来经营北疆打下基础。虽然不知这家伙的具体布置,不过无非是一拉一打,用主公的话来说,就是一手拿着钢刀,一手拿着金银,是选择钢刀还是金银,悉听尊便。如果能得到乌桓人支持,将来对付袁绍也可以算得上一支奇兵。”郭嘉对朱儁所说很是满意,点点头说道。
“呃……”朱儁在一旁听的目瞪口呆,他没想到身为大儒郑玄的弟子的黄逍却会如此明白的说出这种杀气腾腾的话,虽然他也知道这是实话,可战场出身、即便习惯了直爽的朱儁猛然之下还是对黄逍这么直白的话有些硌涩。
郭嘉在一旁看出了朱儁的心理变化,若论观察人心,他才是目前诸侯的谋士中唯一能和贾诩并列第一的人,至于诸葛亮他们,还没有出世。郭嘉笑着对朱儁说道:“老太尉,主公之言虽然直白,却没有说错。他这人就是这样,对正事从来不会拐弯抹角。而且他对北疆可是垂涎三尺,主公曾说过,他有信心在五十年间将北疆建设成不逊于中原的繁华之地。”
朱儁对郭嘉转述的黄逍的话很是惊讶,失声问道:“五十年虽然不短,可要将北疆建的不逊于中原,这可不是儁所能相像的了。”
“呵呵,老太尉,主公可是说北疆资源之丰富远远超出我等的相像,虽然气候寒冷,然土地极为肥沃,只要能解决百姓的住宿和取暖,再大规模的进行移民,五十年建设北疆已算是速度慢的了。”郭嘉笑道。
“莫非主公去过北疆?”朱儁诧异的问道。
“没有去过!”黄逍很是直白的说道。
“那主公怎么知道北疆资源丰富?”这才是朱儁真正不解的地方。
“这是主公从天象上看出来的,至今为止,主公所料者,无一有失误之处!”郭嘉言之凿凿,就似他已看到了北疆的资源一般,对黄逍所说一点都没有怀疑。
“哦?这样啊……”朱儁显然还是有些不信,但是见郭嘉一脸的笃定,自己也不好表示怀疑,转移话题问道:“大量移民,莫非是以罪囚充实边塞之举吗?”
“不是?”郭嘉摇摇头,说道:“黄巾之乱和凉州羌人叛乱均是由于官吏、豪门大肆兼并土地和欺压百姓所致,主公若扫平天下,也必将要面对这一现实。可豪门世家是我大汉的统治基础,我们也不能抛开他们。故而主公就想开疆拓土,以缓和豪门兼并土地的危害。而主公在四州的新政,也是为了想找到能稳定社会的方法。就目前而言,似乎效果还不错。”
什么不错,分明就是闲不住的战争狂,要不也不会整天叫嚣着“用手中的虎头盘龙戟为天下百姓的犁找到合适的土地”了,不过,能为百姓着想,从百姓的利益出发,这,还不够吗?
第261章 宛城风云 曹操之死(一)
天和五年,公元195年六月初,曹操亲率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荡平了豫州所有的抵抗,一举拿下整个豫州。后,闻说夏侯敦中贾诩毒计兵败宛城,曹操大怒,留下夏侯渊、曹洪、曹仁、于禁等人分别防守各地,自己带着夏侯敦、曹纯、李典、乐进,携军八万之众,铺天盖地杀向宛城。
曹操大军进逼到淯水,消息早早的传到了宛城。当张绣听说曹操带了足足八万的大军,顿时有些慌了神,忙找来贾诩,商量对策。
“曹操大军来犯,我们兵微将寡,很难抵挡。现在刘表与袁术都是自顾不暇,我们又没有外援,不如举城向曹操投降。曹操因衮州粮草失火,如今显得落魄了一些,但是,曹操无疑就是那困渊之龙,早晚会有龙腾九宵之时,我观天下诸侯论实力,除了天王黄逍还可与曹操抗衡,其他人恐怕早晚被曹操所灭,即便是袁绍现在要雄于曹操。但是天王黄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