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军与黄逍之恨,必要有所了结。但请陛下先行息怒,待心火平息之后,臣等与陛下再商议如何兴兵复仇之事”诸葛亮亦出列恳切地劝慰孙权道。
“啪”身前的桌案被孙权大力猛拍一下,发出震彻全厅的巨响。就在一众文武以为孙权雷霆之怒即将全数爆发出来时,孙权反而强自将面上的愤怒表情慢慢地平缓了下来。
“孔明先生,权失礼了,还望见谅”恢复平静之后,孙权恭声向诸葛亮致歉说道。
面现赞许欣慰的神色,诸葛亮微微点头说道:“是亮无礼在先,请陛下恕罪黄逍此檄颇为恶毒,也难怪陛下会如此恼怒,但当务之急还是寻思应对之策”果然是能忍人不能忍,枭雄本色啊难怪,孙策他……
“这种东西理它做甚?陛下,还是尽快出兵要紧”孙翊对这纸《讨孙权檄》可能带来的影响一无所知,急切地又向孙权请战说道。孙氏前三子,三子孙翊与孙策的脾气最像,完完全全江东小霸王的令一个翻版。只有老2孙权,长于谋略,心机颇深。
“陛下孔名先生所言甚是,这封檄文若不谨慎以对,可能流毒极甚”鲁肃沉声说道。
“何解?”孙权也只是对檄文的内容感到恼怒非常,却还没有思考过后果,但见到诸葛亮与鲁肃两人竟同时请求对檄文谨慎以对,才警觉起来。
“此封檄文内容极具蛊惑性,不少地方正切中……”鲁肃稍一犹豫,但还是接着说道,“切中陛下要害之处,且檄文打击之面仅为陛下的孙氏一族之人,其余江东士族、百姓皆不在其中。若是任由此檄文四处传播,加之前些时日的流言蜚语,必会有意志不坚或是对陛下心怀不愤之徒倒戈相向黄逍,其余百姓难辨是非,亦有可能被鼓动起来,诚如此,则我江东必自内乱。外患未除之时,万一再起内乱,恐局势必危”
“子敬之言正合亮意”诸葛亮沉声说道,“陛下,万不可轻忽此檄文,众口铄金啊”
“恩”沉吟片刻后,孙权点头认可了鲁肃的分析,随即面色大忧的说道,“但究竟该当如何应对呢?目前檄文能传到我建业,想必也以传播于丹阳、乃至吴郡等地,我等在建业又能做什么呢?”
“当前最要紧就是要谨防此檄文流入九江、庐陵、豫章诸郡,以军队的力量制止檄文的传播,同时可使人著批驳之文,广为散布……如此可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鲁肃迅速提出了应对之策。
“恩,此一事,就全交于子敬……”
“报……”殿外,又是一声急报之声传来,声音中,满是焦急不安之音,打断了孙权的话。但是,却无人感到唐突,即便是孙权此刻,面上也没有了先前的不愉之色,闻声,君臣只感觉阵阵的揪心,浓烈的不安,弥漫朝堂之上。
莫非,如今的江南之秋,当真是多事之秋?
“进来”强自按捺住心头闪现出的不安,孙权清了清嗓子,沉声说道。
随着孙权的声音落下,不多时,一名将军急步走上朝堂中,撩战袍单膝跪地,大声禀报道,“启禀陛下,末将接到探马来报,称黄逍已于两日前攻克芜湖现正亲率大军七万,兵渡秦淮河,直奔我建业杀来,如今,距建业已不足六十里”
“什么?”朝堂之上,顿时因来人之言掀起了一股哄然大波,绝望的神色,迅速的爬满一众文臣的脸上。
没有人怀疑来人之言有假,在这人一进朝堂,文武官员已经认出,来人正是负责建业安全的镇北大将军、建业令太史慈
一时间,朝堂之上,阴云密布,人心惶惶。
屋漏偏逢连夜雨各地的谣言尚未平息,天国七万大军再度进袭的消息又传了过来芜湖失陷,这……所有的人,此刻都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芜湖与庐江不同,同曲阿一起,乃是建业东西两个方向最近的水面屏障,一旦失陷,天国大军完全可以以庐江为后备,源源不断的通过芜湖进入吴国腹地,一日的急行军,便可直达建业
而且,芜湖失陷,就说明中路的水军怕是已覆灭,再加之东线黄祖水军的覆灭,如今,水军势力,吴国已再不复半分的优势,甚至,落了十成的下风,现如今,只有曲阿的水军,还未曾遭难,但是,单凭这一枝水军,还能有什么作为吗?敌军七万,马上兵临城下了
救兵?哪一处来得及?无论是撤走了任何一路,天国军必然会尾随而至,到时,也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这还不算时间上能否来得及。
最要命的,是现在军心不齐,民心生变,指望如今的建业,来抵抗黄逍大军?
“诸公,天国军将至,该如何退敌?”孙权沉声向殿中群臣询问道。只这一会儿的光景,孙权眼中布满血丝,神态显得有些疲颓。
“陛下,敌势过大,不可以力抗之……”张昭出列说道:“以昭之见,不如遣使前往天国军中,求见黄逍,许以厚利,暂与黄逍言一时之和。”
“言和?”孙翊略带讽意地说道:“子布大人以为黄逍老贼此次出兵仅仅是为了什么‘厚利’么?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黄逍意在亡我孙家,他安肯言和?与天国军战至今日,早成不死不休之局,不战即亡,除此别无他路”
“……”张昭一时面红耳赤,含羞退下。
“叔弼将军所言甚是”太史慈出列,奋然说道:“大将军临行之时,叮嘱末将保护建业之安危,如今,黄逍携兵而至,末将责无旁贷此战于我军而言,不战即亡。末将愿为陛下抗天国军于城外,恳请陛下应允。”
“子敬,朕城中还有多少兵马可以调动?”孙权抬起头来,没有直接回答太史慈的请命,沉声向鲁肃问道。
“回陛下,城中尚有带甲精兵两万,粮草足以维持半年之用,箭枝尚还充足”鲁肃言道。
“好”投降?怎么可能?投降了,或者别人还有活路,但是,他孙权必死无疑孙权将桌案一拍,决然说道,“就以子义将军为都督,领军与黄逍老贼死战到底”在其他将军都在四下阻敌的情况下,太史慈便是出任都督地唯一人选了。
“兄长,为解眼前之困,惟有加紧征募兵员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孙翊沉声劝荐道。
“不可”诸葛亮举步出列,并不赞同孙翊的提议,轻摇着扇子,道:“如今建业民心受谣言所害尚不不稳固,内部暗流涌动,若再不顾百姓意愿,胡乱征募兵员,只会更加激起民变在如今情势之下,若再有民变发生,局势将无法控制”
“陛下孔明所言甚是,黄逍必有大量细作潜入我吴国,一旦稍有异动,这些细作必会煽风点火,挑惹民变。”鲁肃附和诸葛亮的话说道。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诸葛大人,你倒是想出办法一解眼前的燃眉之急”孙翊面色一沉,不豫地说道。
“以亮之见,而今欲求兵员,可行之法也只有两策……”诸葛亮沉吟了片刻说道。
“孔明先生请明言”孙权精神一振,急声询问道。
“其一,向诸宗族大户借调私兵相助。就以雷、胡、王、余四大宗族为例,每族借调千人当不成问题。加上其余大小宗族,便可有过万军力。然而,以眼前之势,诸宗族恐怕都会有所顾忌,未必便肯全力支持陛下”
“若谁胆敢推委,就派兵抄了他”孙翊面上现过一丝戾气,厉声说道。
“叔弼,休得胡言”孙权眉头微蹙,沉声喝止道。孙权知今时不同往日,对诸宗族只可拉拢,断不可轻易逼吓,否则只会将他们推向敌对一方。“此法可行,而且必须速行。若有必要,朕可亲往游说诸宗族相助”
顿了顿,孙权继续询问道:“孔明先生,另一策是什么?”
“遣使向交州刺史士燮求援士燮乃是陛下之臣,当可一用,虽然其等向来不遵号令,但是,只要晓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请其出兵亦是不难。但此法亦有缺陷,交州距离太远,待使者赶到交趾,恐怕便要费时半月有余。纵然士燮肯援应,由调集兵马、筹备辎重,到最终出兵,没有一、两月,恐怕派不上用场。最好的办法是请其出兵会稽,哪怕是拖住关羽一军也好,使大将军能脱身回援”
“如此也不失一策能请得一援就是一援”孙权略一思索,决然说道,“可速派使者携朕亲笔书信,前往交趾”
“只是,城中现有两万兵丁,可能拖住黄逍十数日之攻?子义,你有这把握吗?”孙权皱眉问道。两万大军,守城别说十数日,即便是守个月余,也是不成问题,但是,实在是天国军威名太甚,对于能不能守住,孙权并无半点的信心。
“陛下放心,天国军虽强,但是,我建业城高池深,更有两万之兵,守住城池,自然不在话下”太史慈朗声应道。
“太史慈定不负陛下之望陛下放心,只要坚持十数日时间,大将军必然会挥师来援,则建业之危可解也”太史慈抱拳躬身,慨然说道。
“如此,有赖诸位将军了”
……
望着城外接天连地的营寨,太史慈满口的苦笑,曾几何时,他与孙策、周瑜带领江东大军,横扫扬、荆两州,何等的威风,如今却……
沉默了良久,太史慈才缓缓的开口说道:“孔明先生、子敬先生,慈打算亲率一只人马出城迎战黄逍,留一万五千军与二位先生守城,如何?”
鲁肃听得,连忙劝阻道:“都督,此行不可贸然出击,只怕……”
“也不无不可,如今城内,人心惶惶,世家大族多有向黄之心,如果只是坚守城池,必然会使民心、军心再降,到时,生起哗变,也不尽知。”诸葛亮摇摇头,难得的反对了鲁肃的意见。
“孔明先生所言在理,如今建业,已处于多事之秋,再也容不得一点的变故。现如今,急需一场胜利,来扬一扬我军的士气,若不然,民变尚好,若是军变……”太史慈叹了一声,却是再没有说下去。
军变?鲁肃面色一变,这,他倒是没有去想过,闻言,也觉事情之严重,看来,出城一战,已是事在必行了鲁肃想了想,说道:“都督尽管前去,城防交给我二人便是只是,都督,万勿小心才是”
“慈此去,只是寻隙与天国军斗将,并不是挥军撕杀。只要言语激之,还怕胜不得一阵两阵?料也无妨”太史慈已想好了完全之策,慨然说道。
“万一出战的是黄逍,那又当如何是好?”鲁肃满是担忧的说道。身为吴国第一将,太史慈的武艺,鲁肃并不怀疑,但是,却也深知,其断不会是黄逍的对手
“黄逍身为一国之君,必不可轻易涉战。而且,慈只是胜几阵,扬扬士气即可,黄逍若出,慈必回”
第570章 斗将城下 士气之争
听闻吴军竟然还有人敢出城挑战,黄逍的心里,不多不少还是有了几分错愕。不过,也仅仅是一瞬罢了,吩咐了一声,携众将出营排开了阵势,手搭凉棚向对面看去,却见一面大旗下,跃出一员大将,顶盔惯甲,手中一条八宝龟背驼龙枪,背后背着两柄短戟,跨弓悬箭,一观此人的装扮,黄逍已知来人为谁,想必是那太史慈!再向那旗上看去,果然,上书两个大字:“太史”!
“东莱太史慈,果然勇武非常,怕是如今江东,只剩下这一员猛将了。诸位,哪一个愿出战,与朕擒下这人?”
“父皇,太史慈何许人也?待儿臣出去,斩下其头,来献父皇!”话音未落,一匹金睛欲雪卷狮子兽跃众而出,也不待黄逍应允,ǐng手中画杆描金戟杀出阵中,奔向场内。
“裳儿!回……”出去之人,不是别人,正是黄逍的大儿子黄裳!太史慈武艺如何,黄逍或多或少还是有点了解的,至少,黄裳还不是其对手。刚想唤儿子回来,却不想黄裳胯下的金睛欲雪卷狮子兽速度太快,加之黄逍愣了一愣,此刻,黄裳已到了阵中。
“陛下,殿下武艺,已非比寻常,应该无事吧?”见黄逍满面急赵云遂不解的问道。
“子龙,你不知详情,这太史慈,乃是吴国少有的猛将,其武艺,纵是不如你我,却也相差不是太多,几与文远、公明等人差不多,裳儿他万不是太史慈的对手。罢了,也算是让他吃一次教训,要不然,终是长不大。哎,这孩子,被他母亲宠坏了子还是这么不沉稳。”黄逍一番着急后,却也稳了下来,慢声说道。
“如此,殿下岂不危险?陛下,云请战,替回殿下!”赵云急声说道。
“不用了,既然他要去,就让他去吧,不经历一些,总是成不了材。况且,以裳儿现今的武艺,即便是败,也不难脱身。子龙,你们紧密注意阵中的情况,一旦有所不妙,即可出手救回裳儿!”黄逍淡淡的道。
“诺!”
……
“哪个是太史慈?小爷爷在此,还不快出来受死!”策马直至两军阵中,黄裳一带丝缰,振戟扬声叫道。
“某家便是太史慈!小娃娃,好大的口气,也不怕风大闪了你的舌头?来将为谁,通名再战!”吴军军阵中,太史慈正要出阵挑战,却见对面敌阵中一员小将快马跑了出来,太史慈见不是黄逍,也不是天国军中人尽皆知的大将,心头不由大喜,看来,此行出战的目的,不难达到啊!听见这员小将指明道姓的要战自己,太史慈一催座下宝马九顶菊u插豹,手中八宝龟背驼龙枪倒提,眨眼间来到黄裳的对面,横枪喝道。
爷姓黄名裳,字飞鸿!太史慈,哪里走……看戟!”见太史慈出来了,黄裳也不再多话,手中画杆描金戟一顺,兜头盖顶便砸了下来。
黄裳?黄逍的儿子?真真天助我也!若是能擒得此子,以为要挟,迫使黄逍退兵恐怕也不是什么难事!太史慈眼前一亮,心中大感兴奋。见黄裳长戟砸来,手中大枪一合,寻黄裳的戟头架了上去。
“叮!”两件兵器相交,发出刺耳巨响。出乎太史慈的预料,黄裳的劲力竟完全不逊于他。太史慈心中微凛,难怪黄逍会放心此子上阵,原来如此!心头想着,手中长枪却不含糊,抖出朵朵枪u插,与黄裳便是战到了一处。
“当当当……”枪戟相交二十余次,八宝龟背驼龙枪非但将黄裳的刀势化解,还反攻数枪。
仅只这几个照面,黄裳已知太史慈绝非得虚名之辈,其武艺之强差几可跟大伯他们比肩了。这等高手,不是自己所能战胜的。但尽管有这样的明悟,黄裳却丝毫不准备退让半分。父皇曾经说过,下棋找高手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