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帝国风云- 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雨季已经结束,乙支文德在萨水上游的筑坝蓄水已经完成。当帝国大军横渡萨水之时,乙支文德下令掘坝放水,一时间滔天洪水咆哮而下,伏兵四出,帝国大军措手不及,全军覆没。

所以,导致帝国第一次东征惨败的关键人物便是乙支文德。此人从亲自赶赴帝国大军行诈降计开始,到遗诗于仲文行离间计,再到诱骗帝国大军至平壤城下的诈败诱敌计,乃至最后的半渡而击之,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谋略,他的非同凡响之处。

与这样的对手交战,龙卫军又有多大的胜算?在胜算甚少的情况下,龙卫军内部假如矛盾重重,甚至给对手所利用,则必败无疑。

众人皆沉思不语,脑海中不断翻腾着伽蓝所描述的战斗画面,心如重铅。

“正如将军所言,萨水东岸便是陷阱。”一向沉默寡言的黄君汉忽然说道,“以乙支文德之奸猾,在我大军士气如虹、兵临城下之刻,必然以守代攻,然后耐心寻找反击良机,一旦发现龙卫孤军深入,则必然四面围杀。”黄君汉神情凝重,低声问道,“将军,这就是你说的背水一战?”

还是那句话,反言之,伽蓝你为何执意置龙卫军于死地?

伽蓝摇手,“若没有乌骨屠城,乙支文德必然以守代攻,伺机反击,但如今乌骨城被我彻底摧毁,你说,他还能以守代攻吗?”

乌骨屠城,千年古城毁于一旦,伏尸遍野,生灵涂炭,高句丽人恨意滔天,看到乌骨屠城的罪魁祸首横渡萨水而来,岂能不战?假若再不战,再以守代攻,则高句丽人必然士气崩溃。唯有一战,唯有在萨水之畔击杀帝国龙卫军,报乌骨之仇、雪屠城之恨,方能重鼓士气,方能赢得与帝国进行最后谈判的基本条件。

“乙支文德就在萨水东岸,就在对面列阵以待。”伽蓝手指东方,厉声质问,“诸君可有胆略,与某渡河,与虏决一死战?”

第二百八十六章 兵临萨水

伽蓝公布第一次东征惨败的秘密,重点突出乙支文德的谋略,目的是告诫自己的部下要吸取血的教训,鼓励他们在决战中击败乙支文德,为死去的帝国将士报仇雪恨,以一场空前的胜利来洗刷帝国军队在东征战场上所遭受的耻辱。

正因为有了第一次东征惨败,正因为三十万帝国将士葬身于萨水两岸,正因为有一层厚厚的阴霾始终笼罩在帝国军队的身上,所以,帝国远征军能否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再次渡过萨水,便成为谁能赢得这场战争最后胜利的关键。

伽蓝在关键时刻统一了龙卫军将领们的想法,达成了强渡萨水的共识,也迅速改变和推进了战争的进程。

五月十二日,龙卫军强渡萨水。

不出伽蓝所料,高句丽人稍加抵抗后,便迅速后撤,做出诱敌深入之态势。

同日,杨恭仁和崔逊接到了伽蓝的禀报。崔逊非常生气,但面对桀骜不驯、骄横跋扈、为所欲为的伽蓝,他也只能摇头苦笑,无计可施。

伽蓝强渡萨水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以龙卫军的生死逼着杨恭仁和崔逊即刻赶赴萨水战场,然后再以远征选锋军的生死来逼迫薛世雄火速赶赴萨水战场。当帝国远征军陆路主力进入萨水战场后,北平也就陷入了被动。由于帝国军队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北平再去接受高元的投降已经没有意义,相反,假若命令帝国军队攻陷平壤,俘获高元,北平便能完全掌控高句丽的生死,继而掌控整个远东政治局势,如此北平便在政治上便获得了巨大胜利。皇帝和行宫如何选择?答案不言自明。

只是,这种“由下而上”的逼宫举措,以战局的发展来逼迫皇帝和中枢改变既定策略的做法,必然会引起皇帝和中枢的极度不满。必然会把忤逆之罪放在杨恭仁和崔逊的头上。事情是伽蓝做的,罪责却由杨恭仁和崔逊来背,可以想见。这两人心中的愤怒。

杨恭仁神情冷峻,一言不发。他早有准备,虽然自己拒绝了伽蓝的建议,但阻止不了伽蓝强渡萨水。今日结果,乃在他预料之中。接下来,他和崔逊只能被迫接受“潜龙在渊”之策略,在预料到自己十有八九要留戍东北疆的情况下,只能最大程度地争取远征的胜利。以便给自己赢得足够的功勋,在未来赢得更多的利益。

杨恭仁和崔逊急召罗艺、王辩、薛氏兄弟等鹰扬郎将及军府主要僚属商议赶赴萨水战场一事。

惊闻伽蓝与龙卫军正在强渡萨水,诸将相顾失色。伽蓝所为,已经超出了众人的想像。伽蓝的胆子再大,也不敢在乌骨屠城惹下惊天大祸之后,再一次置杨恭仁和崔逊于不顾,置选锋军利益于不顾,置龙卫军生死于不顾。强渡萨水自陷绝境。要知道龙卫军假若全军覆没。选锋军基本上就完了,而选锋军完了,东征进程必定严重受挫,其结果可想而知。可以预见,伽蓝此举,其背后肯定有人指使。

假若伽蓝所为。是出自其背后庞大势力的指使,那么杨恭仁和崔逊也罢。薛世雄、李景和赵才也罢,实际上都被“算计”了。一旦东征受挫,所有这些被“算计”的人,都将付出难以估量的代价。

“明公,事不宜迟,大军即刻赶赴萨水,迟恐生变。”罗艺毫不犹豫,第一个站起来请战,“某愿率北平将士先行出发,日夜兼程赶赴萨水。”

“善!”杨恭仁也不敢犹豫了,果断下令,选锋军诸团即刻拔营起寨,以最快速度飞奔萨水。

当夜,杨恭仁和崔逊急报薛世雄,并联名禀奏北平,恳求皇帝和中枢督促远征水陆两军主力,以最快速度进入平壤战场。

五月十三日,龙卫军全部进入萨水东岸。高句丽人进行了反击,但均被龙卫军击败。

五月十四日,伽蓝挥军前进三十里,五次撕开高句丽人的阻击战阵。

龙卫军屡战屡捷,士气如虹。高句丽人屡战屡败,溃不成军。

然而,因为伽蓝详细述说了第一次东征惨败的经过,龙卫军的将领们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清醒的头脑,他们看到的不是一支溃不成军的高句丽军队,而是一群潜伏在平壤城外的猛兽,所以,当龙卫军第六次击败高句丽人的阻击后,冯翊、刘黑闼等都找到了伽蓝,提醒伽蓝要放缓脚步,甚至出于安全考虑,适当后撤。

五月十五日,伽蓝指挥龙卫军再进二十里。

就在高句丽人期待敌人掉进陷阱之刻,敌人却突然掉头了,就像发现了陷阱一般,飞一般后撤了三十里。

几乎在同一时间,乙支文德接到斥候急报,敌军主力正在抵达萨水西岸。

五月十五日下午,罗艺率北平将士飞奔而至,但他没有渡河,而是扎营于西岸,并构建了一座大营寨。营内旌旗飞舞,气势恢宏,好似有数万大军陈兵以待。

五月十六日,杨恭仁、崔逊和王辩率怀远将士抵达萨水,并在北平军大营之后,构建了一座连营五里的庞大营寨。

同日,伽蓝指挥龙卫军再撤十里,隔萨水与西岸大军遥遥相望。

同日,乙支文德亲自赶到萨水之畔探查敌情。面对萨水西岸敌军连绵数里的大营,他心如重铅。

就目前战局来说,帝国军队这次攻击,一改前两次东征的犹豫和迟延,大踏步前进,而乌骨屠城更是给了高句丽人脆弱的心理以致命一击,并激化了平壤内部的矛盾,引发了一场血腥政变,而政变的结果则在政治上把高句丽一分为二,把高元和追随他的臣子们推到了悬崖的边缘,他们除了舍命一战外,已无其他出路。

高元的政敌们在高句丽生死存亡之刻,毅然抛弃了高元,用一场血腥的厮杀与高元划清了界限。他们带着受伤的躯体“投奔”了中土,用斑斑血迹赢得了中土人的信任。至此,中土人总算成功分裂了高句丽,分裂了平壤。接下来,这些“大义凛然”的无耻的高句丽的叛徒们将倾力帮助中土人摧毁高元。并借助中土人的力量“拯救”他们的高句丽,重建他们的高句丽王国。

今日萨水一战,与当年的萨水一战。其政治、军事乃至经济背景都完全不一样了,在这种情况下,当年击败中土人的策略还能再一次成功实施吗?

乙支文德仰天长叹,他悲哀的发现。自己或许是因为对未来的恐惧,竟然始终沉浸在往日辉煌所构建的梦幻里,实际上当年的策略已绝无可能再用,不仅中土人有了防备不会重蹈覆辙,即便是平壤内部。在中土人大兵压境和血腥报复的强大压力下,君臣民的上下齐心已不复存在,团结一致更是奢望,各利益集团为了各自的利益无所不用其极,兵变可能会在平壤一而再再而三的爆发,而以今日岌岌可危的平壤来说,一旦内部再来一次背叛和分裂,必定崩溃。

所以。今日唯有一战。趁着中土人的主力大军刚刚抵达萨水立足未稳,趁着平壤内部的纷乱刚刚平息尚有一丝元气,集结高句丽所有力量,与中土人决一死战。打赢了,尚有苟延残喘的机会,尚有颠覆时局的可能。而打输了,高句丽也不会亡国。败亡的不过是高元及其追随者还有他们的宏图大志,而崛起之梦想。只要高句丽存在,高句丽人就会一代代坚持下去。

乙支文德非常果断,马上改变防御策略,改“诱敌深入”为“以攻代守”,下令前线各军火速赶到萨水一线集结,凭借萨水天险,凭借平壤京都之优势,趁敌半渡而击之,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中土人阻截在萨水西岸。

唯有主动出击,唯有坚决进攻,唯有胜利,才能重振士气,才能把正在四分五裂的高句丽人重新凝聚到一起。

十六日夜,伽蓝渡过萨水赶赴选锋军帅营拜见杨恭仁和崔逊。

“如你所愿。”崔逊看到伽蓝,也不请他坐下,面无表情地冷笑道,“请问将军,接下来,计将何出?是不是渡过萨水,与敌决战?”。电子书下载

伽蓝以一人之力,把选锋军拖到了决战战场,但选锋军实力有限,所带粮草武器也很有限,而敌人在家门口打仗,占有天时地利人和,这一仗选锋军没有胜算。然而,选锋军假如不打,不渡过萨水进入决战战场,也就无法逼迫薛世雄、李景和赵才率主力进入萨水战场。

伽蓝也不坐,躬身一礼,算是致歉。

“主力当然不能渡河。”伽蓝笑道,“我选锋军虚张声势,佯作主力,陈兵西岸,做出囤积粮草,伺机渡河之势,便可对平壤造成巨大威胁,给高句丽人以重压。”伽蓝张开五指,再用力捏成拳头,“平壤在重压之下,矛盾必然激化爆发,如此一来,战机唾手可得。”

崔逊皱眉思索,过了片刻,问道,“假如高句丽人主动攻击呢?目前局面下,高元实际上没有选择,唯有孤注一掷,拼死一战。倘若他打赢了,便能瞬间扭转乾坤。”

“萨水是一道天险。”伽蓝笑道,“某不战,他能奈我何?”

“你岂会不战?”杨恭仁忍不住嗤之以鼻,“你的目的,不就是把高句丽人逼到决战战场上吗?”

伽蓝无语,目露狡黠之色,眼珠稍转,马上转移了话题,“前几日,平壤发生了兵变,一些兵变失败者逃到了某的帐下。今日,高元的弟弟高临投诚而来,他是那场兵变的主要策划者。”

杨恭仁和崔逊互相看了一眼,神情顿时凝重起来。高临的出现,不但给选锋军赢得了战机,也给帝国在政治上解决远东危机带来了契机。

第二百八十七章 决战在即

五月十七日,平壤周边城池要隘的高句丽军队向萨水一线火速集结。

这一消息在中午时分由背叛平壤的高句丽贵族传至龙卫军。傅端毅即刻派人禀报伽蓝。

时伽蓝正在萨水西岸选锋军帅营中,陪同杨恭仁、崔逊与高丽王之弟高临进行秘密谈判。接到消息,伽蓝喜形于色,急报杨恭仁,而杨恭仁则当即中断了与高临的谈判,急召罗艺、王辩共议军情。

“我们的惑敌之计成功了,乙支文德对战局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伽蓝详细表述了自己对当前战局以及平壤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叛虏全线出动,足以证明平壤在我军的威逼下已摇摇欲坠,形势异常危急,高元和乙支文德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今日决战态势已成,萨水决战一触即发。”

罗艺实在忍不住了,他不知道伽蓝的信心从何而来,“不出意外的话,萨水东岸的叛虏至少有五万以上,如果加上平壤的卫戍军,人数就更多。另外,据高临透漏,靺鞨人的援军早已进入高句丽,此刻或许就在平壤附近。还有……”罗艺用力一挥手,加重了语气,“谁敢肯定,关键时刻,百济和新罗就不会暗中援助高句丽?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太简单了,既然靺鞨人都不惜出手相助,同处半岛的百济和新罗还不知道其中的利害?所以,某等必须考虑到,假若百济和新罗暗中相助。让高元把镇守两国边疆的戍军全部调至平壤战场,那么某等面对的就不是五万大军,而是十万蛮虏。”

伽蓝冷笑,“战争开始前。高句丽有几多人口?有多少军队?连续三年战争之后,它的人口还剩下多少?军队又还有多少?好,退一步说,姑且肯定罗将军的估猜,萨水有十万叛虏,那么请问罗将军,平壤现有的粮秣是否还能保证其十万大军的作战所需?”

罗艺哑然无语,面露羞恼之色。

在他看来。以选锋军的实力,与萨水东岸的高句丽人决战,根本没有胜算,而理由很简单。第一次东征的萨水惨败就是血淋淋的例子。那场惨败的阴影始终笼罩在罗艺的心里,让他愤怒之余更为谨慎,而谨慎过份了便是畏惧,虽然他绝不会承认自己的畏惧,但事实上他的确怯战。伽蓝一语戳中了他的要害。这场战争进行到第三年。就连庞大的帝国都难以支撑,更不要说小小的高句丽了。此次选锋军以万人之力攻陷乌骨城,血洗乌骨,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今日高句丽人不论在实力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已经不堪承受,稍加重压便会崩溃。

“既然你成竹在胸。胜券在握,那某便支持你。渡河决战。”罗艺倒是杀伐决断,你既然一定要打,某便舍命相陪。

罗艺在选锋军里是饱受压制和打击的对象,假如打了败仗,崔逊第一个要找他的麻烦,而杨恭仁出于个人利益考虑,即便不落井下石,也不会仗义相助,所以对罗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