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李弘强大武力的威胁下,在张温、卢植等大臣的强烈反对下,重建皇统成了一场沸沸扬扬的闹剧。再加上诸如刘虞圃于君臣之义拒绝称帝,地方州郡大吏割据之势逐渐成形不愿重回朝廷,袁绍、韩馥和公孙瓒之间的权势利益之争越来越激烈,这场闹剧还没演完,就中途散场了。
尊奉当今天子也好,否认当今天子也罢,争论双方其实都没有挣脱君臣名分的羁绊,大家都还在固有的大义名分下奋力挣扎求生,不过,大汉社稷却因此而倾覆了。
如何力挽狂澜?行车骑将军朱俊,陈留太守张邈,济阴太守吴资,陈留大儒边让,兖州府别驾刘翊、治中毛玠、功曹陈宫,徐州府别驾赵昱等诸多大臣名士在新年的时候,多次聚会商议,意图为大汉找到一条生存之路。
李弘有强悍的武力,口口声声说自己尊奉天子,但他把天子丢在一边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自己带着军队四处打地盘,结果天下人都骂他是汉贼。
袁绍武力不足,他就另辟徯径,搞什么重建皇统,结果遭到上上下下一片指责,对拯救社稷没有任何好处。
李弘对当今天子的单纯尊崇,导致他不愿讨董勤王。袁绍直接否定当今天子,结果导致袁阀分裂,讨董联盟名存实亡,他也无力拯救社稷。那么,在这两种办法之间,是否还存在着一条中间道路?
张邈认为,要想拯救社稷,就要正视现实,要正确看待当今天子的地位。张邈提出,尊奉当今天子,坚决讨董勤王,这是必须要做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取天下人之心。但天子还都之后,社稷是否能立即得到拯救,拥兵自重的各州郡大吏会不会马上臣服于朝廷?
张邈话中有话,矛头直接对准了李弘和袁绍。不过,张邈的弦外之音,大家都听出来了。
天子要尊奉,否则要失去人心。天子尊奉之后,考虑到现实,只有效仿春秋的“桓、文之事”,兴霸道,扶汉室,稳定天下。也就是说,让天子承认州郡大吏割据称霸的现实,否则这大汉天子要么有人尊奉没人理睬,要么干脆成了没有承认的“假天子”了。等到社稷稳定了,皇权强大了,国力增强了,再利用武力和律法,逐步削藩,剥夺州郡大权,最终实现大汉振兴。
这就是所谓拯救社稷的中间道路。
当今天下,州郡大吏拥兵自重,割据称霸已经渐趋成形,虽然距离洛阳兵变只有短短的两年多时间,但事实胜于雄辩,不承认是不行的。
董卓挟持天子祸害大汉的事实告诉人们,董卓即使死了,李弘、袁绍、袁术这些手握重兵的一方重镇贪图权柄,也可能会借着振兴社稷之名,行挟持天子之实。今天他们拒绝讨董勤王,明天他们当然也可能像董卓一样,成为倾覆社稷的祸害。
有了中间道路,有了兴霸道,扶汉室这个振兴社稷的策略,那么剩下要做的事就很简单了,那就是尽一切可能发展自己的实力,打击和牵制董卓、李弘、袁绍、袁术这四股当前最有可能摧毁大汉的势力。
张邈的主张得到了刘岱、陶谦、周乾等州郡大吏的鼎力支持。
张邈肯定没有董卓、李弘、袁绍、袁术那样割据称霸之心,但如今他为了大汉,为了自己不愿背弃的大义,他只好背弃自己的良心和忠义了。于是他积极奔走,和兖州牧刘岱、济阴太守吴资、徐州刺史陶谦、扬州刺史周乾、河内太守王匡等十几名大吏秘密结盟。
这些州郡大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困,对袁阀和袁绍、袁术兄弟越来越反感,越来越失望,他们看不到大汉振兴的希望,他们对社稷的倾覆和百姓的死亡痛心疾首。就在他们彷徨无计的时候,张邈送来了兴霸道,扶汉室之策。这个所谓的“中间道路”,给了州郡大吏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中间道路”非常符合州郡大吏们此时的心境,既不愿意背弃大义,又不愿放弃到手的权势,既不愿意看到社稷倾覆,又不愿竭尽全力出兵勤王。
在张邈、刘岱、陶谦、周乾等人的默契配合下,各地州郡给朱俊输送了大量的粮饷和军队。
关东讨董勤王的高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悄悄形成的。
这事袁绍知道,张邈主张的这个“中间道路”和自己的“中原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袁绍并没有太在意。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士人,都是多少年的好朋友,政见上的某些分歧并不影响彼此之间深厚的私人感情。
但是,淳于琼得到一个最新消息,张邈和王匡要联手重创袁绍。张邈要翻脸了。
因为扬州刺史周乾突然病逝,扬州刺史的位置顿时成了各方势力抢夺的首要目标。现在张邈、袁术都派人南下扬州了,张邈因为有刘岱、陶谦和朱俊的支持,扬州又有许多朋友和弟子,所以他对扬州势在必得。不过现在袁绍手里拿着那个承制诏书,可以任意指派州郡大吏,而扬州又有许多大吏听袁绍的,这对张邈非常不利。
张邈于是私下联系袁术,答应帮助他阻止袁绍进入洛阳,并从陈留方向牵制袁谭的大军,希望以此来换取袁术的支持。袁术被刘表和袁谭一左一右夹着猛攻,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闻言大喜,当即答应。
张邈随即联系陶谦等州郡大吏。为了保证洛阳被朱俊牢牢控制,张邈和陶谦打算再次增兵洛阳。他们和济阴太守吴资、琅琊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泰山太守子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边让、服虔等十几名大吏、名士,联名推举朱俊为太师,主掌国事。
张邈又联系河内太守王匡,恳求王匡阻挡和迟滞袁绍从河内方向进入洛阳的时间。王匡对袁绍诛杀自己的妹夫胡毋班一事一直耿耿于怀。胡毋班是党人的“八厨”之一,和张邈是至交好友。张邈在书信中反复提到袁绍的狞狰和无情,劝谏王匡为了拯救大汉社稷,也要狠下心来无情一次。
沮授、审配、田丰、郭图、荀彧等人纷纷阻止。
“这个消息是真是假,目前无法确定。仲简(淳于琼)也只是道听途说而已,他并没有真凭实据。大人不能为了一份毫无凭据的书信,把一个太守给杀了。”荀彧劝道,“大人还是打听了清楚了再说,毕竟这关系到大人进驻洛阳的事。”
“文若说的对。”沮授凑到袁绍耳边说道,“要杀,也要先杀张种。”
第三节
内黄大战即将开始,此时诛杀王匡,军心必会动摇,大军有可能败于黄巾军,而且,仅凭这几句猜疑之辞就把王匡杀了,肯定会激起各州郡大吏的愤怒,张邈会趁机扩展自己的势力,这将会大大影响大人的霸业,所以,现在不能杀王匡。
大人自始至终尊奉少帝,坚决否认当今天子,凭借少帝的承制诏书号令天下,为此大人不惜诛杀朝中大臣,和长公主反目成仇。如今大人突然改弦易辙,转而承认当今天子,尊奉当今天子的圣旨,遵从当今天子的号令,那大人何以取信于追随你的州郡大吏?何以取信于你的忠诚部下?何以取信于天下?
张种秘密赶到洛阳,不见朱俊,也不见徐荣,而是直接把圣旨送给了大人,让大人火速进京,把北疆军赶到河东。此事一旦让朱俊和徐荣知道,他们首先可以确定董卓真的死了,其次他们的策略马上就会改变。董卓不在了,北疆的第一要务不是攻打冀州,而是杀进关中勤王。朱俊和徐荣必定会竭尽全力,牢牢占据关东和洛阳,以迎接天子返回京城,尽快重振社稷。
“杀了张种,毁去圣旨,极力隐瞒董卓被诛一事。”沮授说道,“我们击败黄巾军后,立即杀进洛阳。”
“何不立即撤军杀进洛阳?”耿苞疑惑地问道,“黑山黄巾军实力强劲,打起来,我们损失相当大。”
“目前,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张邈和王匡有阻止和迟滞大人进入洛阳的密谋,所以我们不好杀他们。”审配解释道,“但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还是要杀,机会就是这内黄大战。另外,这次我们攻杀了黑山黄巾军的本屯,黄巾军对我们恨之入骨,如果放过这次全歼黄巾军的机会,将来他们必定要报复。”
“我们攻占洛阳后,形势如何发展,很难预料。朱俊、徐荣、袁术、张邈这些人会不会联手反击?如果他们联手反击,我们在洛阳肯定站不住脚,只有撤回河内。黑山黄巾军如果此时向我们展开疯狂攻击,我们在河内如何立足?所以,我们在进入洛阳之前必须要攻打黑山黄巾军本屯,要彻底击败黑山黄巾军。”
袁绍心烦意躁地在大帐内来回走动着,努力平息心中的怒火。
“此役如果王匡阵亡,大人可以让张扬继任河内太守。张扬原是执金吾丁原手下。天子组建西园军的时候,他被丁原推荐给大将军何进,成为西园军的军司马,是大人的手下。他对大人很忠心。当初张扬被围温县,大人一份书信送到城里,他马上就投降了。”郭图看看袁绍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说道,“王匡死去,张扬出任河内太守,我们又迅速进驻洛阳,张邈该做出何种选择,此时他心里应该非常清楚。如果他执迷不悟,执意要背信弃义,大人可以让曹操渡河南下支援刘岱的时候,趁机和袁谭前后夹击,把他……”郭图举起手来,做了个一刀劈杀的姿势。
荀彧冷哼一声,张口就要反驳。
袁绍立即摇手阻止了,“急告扬州九江郡太守陈温,让他代领扬州刺史。”袁绍又指指逢纪,“立即赶制一份诏书给陈温。”
“扬州的钱粮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存,如果张邈在扬州刺史这件事上非要和我撕破脸,那就不要怪我翻脸无情了。”袁绍环视众人,一字一句地说道,“我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上次韩馥自杀,张邈到处诬蔑我,说韩馥是我逼死的,我忍了,算了,不和他计较了。但这次他想控制扬州,控制我的命脉,我就不能再忍了。我的性命我做主,谁也休想威胁我。”
“传令诸将,大帐军议,明天攻打黄巾军。”
深夜,众将陆续散去,袁绍坐在案几后面,望着地图上的邺城,凝神沉思。
在他左侧,荀谌就着微弱的灯光正伏案疾书。
“友若,你说子议(辛评)能成功吗?”袁绍突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心神不宁地问道。
荀谌抬头看看摇曳的烛火,半晌没言语。
“大人想到家人了?”
袁绍苦笑。白己的家眷本来在陈留,非常安全。因为韩馥自杀的事,自己和张邈闹得不愉快,于是就把家眷接到了邺城。谁知还没过一个多月,邺城就被北疆军占据了,家眷成了北疆军的俘虏。早知会出这种事,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把家眷接到邺城。
邺城里不仅有袁绍的家眷,还有许多军中幕僚和将领的家眷。当初大军接到邺城失陷的准确消息时,有几个幕僚、将领当时就落泪了。北疆军如果不杀他们的家眷,他们还有可能把自己的家眷救回来,但北疆军如果把他们的家眷都杀了,那他们就再也看不到了自己的亲人了。
“陶升这个人很可靠吗?”荀谌又问道。
袁绍想了一下,点点头。早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大将军何进为了确立皇统,利用在冀州平叛的机会,曾秘密通过何进的关系从黑山黄巾军借了一万人马,准备回京发动兵变。当时出兵相助的就是这个陶升。陶升是颖川人,黄巾首领波才的手下,参加黄巾军前曾是颖川大豪,世代营商,和何进家颇有些交情。波才兵败后,他带着几千残兵辗转逃到冀州,然后又逃到了黑山,自称平汉将军。
“这两年,陶升和我们屡屡交战,彼此间仇怨很深,他不会……”荀谌迟疑了一下,没有继续说下去。
“相信他不会骗我。”袁绍忐忑不安,自己安慰自己。“这次我们在淇园围住他,不但没有全歼他,还给了他许多好处,他应该感恩图报。而且没有他带路,我们也不可能杀到黑山本屯。此事一旦泄漏出去,他将死无葬身之地,他没有理由不帮我们。”
荀谌放下笔,搓了搓太阳穴,小声说道:“既然这样,那大人还担心什么?静候佳音吧。”
****
邯郸城。
马日磾、崔烈、袁滂、陈纪四位老大臣带着一帮大小官吏风尘仆仆赶到邯郸。
主持邯郸行辕的校尉段炫详细介绍了冀州近况。
马日磾等大臣听说黑山黄巾军被袁绍打败,正纷纷逃亡邺城一带,非常震惊。此时正是春耕播种的时候,地里的冬小麦也即将成熟,如果被流民洗劫一空,那就是一场灾难。
“段大人,立即从邯郸大营紧急调拨粮食到邺城。”马日磾断然下令,“急告孙亲,开仓赈济流民。”
此次到冀州,马日磾奉旨组建冀州府,主持冀州政事。他有这个权力,但段炫很为难。因为骠骑大将军李弘没有给他开仓赈济流民的命令,他不敢擅自从大营调拨粮食运到邺城。驻守邺城的孙亲没有粮食,两手空空,无力赈济流民。
“大人,大将军目前正在率部急赴渤海郡,会合张燕将军攻打南皮,而麴义、赵云将军目前正在攻打安平,这两路大军的粮草一天都不能断。”段炫也毫不客气,一口拒绝,“大人,邯郸大营的粮食,一粒都不能调运邺城。”
“段大人,如果大将军今天站在这里,他会怎么做?”崔烈颇为气恼地说道,“大将军不会犹豫的,他会立即下令赈济流民。”
“大军的粮草存量只能支撑到五月中。到了五月,冬小麦开始收割,大军的粮食正好可以接上。当初大将军就是这么安排的,这样可以确保大军连续攻击,直到占据冀州全境。”段炫愤怒地说道,“谁知道袁绍这个混蛋竟然趁着黑山黄巾军主力攻打兖州的时候,带着大军杀到了黑色黄巾军的本屯,把几十万流民赶下了山。这个混蛋的目的就是要阻止我北疆大军攻占冀州,我们不能上袁绍的当。”
“那流民怎么办?把他们再赶回黑山?”马日磾怒极而笑,气呼呼地问道。
“那冀州的仗还打不打?不打了?任由公孙瓒占着河间、渤海,休养生息?”段炫反问道。
“两位大人不要争了。”杨奇急忙劝道。杨奇曾是冀州牧,对安抚和赈济流民非常有经验。“急告典农都尉府的赵戬,还有中山、常山、赵国和巨鹿四个郡国的太守、国相,让他们想尽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