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庖坏悖飧椿峥吹搅耍嘶崦挥锌吹剑衷冢颐枪步嵋泊蛩悴叨戮!�

赵北点了点头。历史上地辛亥革命中。文学社和共进会正是依靠新军发动了起义。现在看来。由于安庆起义和九江易帜地刺激。共进会已经认识到了新军在反清起义中地重要作用。不过既然历史已经随着他地穿越而发生改变。那么。恐怕已没有共进会地机会了。

彭汉遗接着说道:“我们在半个月前从日本回国。本来前些日子已到了湖南地。可是在长沙听说安庆新军起义成功地消息。大伙一合计。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去联络安庆起义军。另一路继续策动湖北、湖南地会党。响应起义。可是路过江西时。正好赶上贵军九江易帜。我与尧卿便自做主张。前来联络贵军。希望贵军能够支援我们一些枪炮。由我们带回湖南。武装会党。在湖南发动起义。策应贵军。”

“贵组织在国内地首脑是哪位?”赵北问道。

“湖南是焦达峰同志负责。江西是邓文翚同志主持。不过他们尚未回国。”

赵北端起茶。沉吟片刻。说道:“实不相瞒。我军弹药也不充裕。太湖新军参加秋操。本来就没带多少实弹。进攻九江。我军又消耗了一部分弹药。缴获地武器也不多。对于贵会地请求。我是有些爱莫能助。不过。既然大家都是反清革命同志。援手还是可以伸一伸地。我跟你们亮个底。其实我军马上就要西征武汉三镇。到时候占领了汉阳兵工厂。就可以支援贵军一些枪弹。如果贵军到时能够在湖南起义响应。我军西征将更加顺利。”

“可是。贵军发布地‘迥电’上说。贵军地进攻目标是江宁和广东啊。”彭汉遗问道。

“声东击西而已。”赵北放下茶盏。“进攻武汉有个不利的因素,那就是已经竣工的京汉铁路,如果清军沿着铁路南下,可直达汉口,最多只要两三天的工夫,清军就能巩固武汉防御。所以,我想将清廷注意力引向东边和南边。”

“如果清军不上钩呢?”彭汉遗问道。

“那也没办法,只能强攻。无论如何,都要拿下武汉,那里不仅有兵工厂,还有钢铁厂、织布厂,是个工业基础不错的城市,又是九省通衢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考虑到武汉之战很可能是一场硬仗,军火消耗很大,目前我军的武器弹药只能自己使用,无法支援贵军。”

“为何不直捣东南?那里向为富庶之区,筹饷筹粮均方便一些。”彭汉遗又问。“兵工厂可不止汉口有,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也是座大兵工厂啊,李鸿章、刘坤一经营多年,机器设备均为新式,所制枪炮不比鄂厂差,而山炮质量更佳,而且江宁尚有一座兵工厂,拿下东南,至少可掌握两座兵工厂。而且,东南一带革命力量基础较好,一呼百应,如今江苏第九镇已为总司令控制,江苏一带清军兵力空虚,若以第九镇为先锋,不惟江宁指日可下,便是整个江南的光复也不是难事。”

彭汉遗与孙武均感不解,目光投向赵北,看他如何作答。在他们看来,直捣东南是目前最佳方案,而逆流西攻湖北实在是有些冒险。

对此,赵北也曾有所犹豫,但一想到东南地区的特殊情况,他就打消了东征的念头。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东南地区是同盟会、光复会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势力错综复杂,根深蒂固,如果他率军去了那里,就等于是进了别人的地盘,成了客军,到时候能不能控制军队还是其次,万一惹恼了地头蛇,甚至有可能被人干掉,这可是历史上的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其二,东南虽富,但那里也是列强势力最强盛的地区,对于革命事业来说,牵绊太多,无法放开手脚进行革新,而且靠近海洋,列强军舰随时可以掩护步兵登陆。

反观湖北,一向是革命党人忽视的地区,那里的同盟会、光复会势力微弱,但又不是落后闭塞的地区,工业、商业都有一定基础,如果赵北率军占领湖北,便是游龙入海,谁也控制不了他,虽然湖北的富庶远比不上东南地区,但列强势力却相对较弱,依附于列强的买办势力也虚弱得多,如果想在那里进行革新,应该是个好试验场,何况,“湖广熟天下足”,湖北、湖南早已成了中国的粮仓,一手有兵,一手有粮,到时逐鹿中原,谁又敢保证最后问鼎天下的人不是他赵北?湖北又向称“九省通衢”,向西可直逼四川,向东则可顺流而下,兵锋直指江南,向南可横扫西南,向北则可进取中原,退可以守,进可以攻,实在是块割据称霸的好地方。

当然,相应的,这也是块“四战之地”,如果没有一定的信心,湖北确实不是根据地的首选,这恐怕也是孙武、彭汉遗更愿意选择东南方向的原因。

第四十二章 东进与西进(下)

看一下地图就知道,湖北位于华中腹心,北有河南、陕西,南有湖南、江西,如果清军在这四省摆下重兵,那就是南北夹击、四面合围的架势,所谓“四战之地”指得就是这种地方。

其实没那么恐怖,“四战之地”也得看对手是谁。在赵北看来,湖北唯一的不利之处就是那条京汉铁路了,那也是张之洞总督湖广时的洋务新政之一,已经建成通车,不过是掌握在外国财团手里。军队从直隶乘车南下,最多两三天工夫便可抵达汉口,如果清廷调遣北洋军由此南下湖北,那么共和军就将面临一场真正的硬仗,历史上的辛亥革命中,清军正是由京汉路南下进攻武汉的。

如果这条铁路晚通车几年的话,西征就更有把握了。

不过,考虑到现在历史已经发生变化,清军是否还会按照历史上的进军方案展开?对此,赵北心里没有底,但他坚信,没有了袁世凯的北洋军,将群龙无首,其战斗力将大打折扣。正因如此,他才会煞费苦心的谋划阳谋、阴谋,离间袁世凯与清廷的关系,就算逼不反袁世凯,也要让北洋军失去他们的精神领袖。

见两人一副不解神情,赵北淡淡一笑,说道:“我已说得很清楚,湖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一旦占领,就可以切断长江上游与下游清军联络,北可直捣河南、陕西,南可攻略湖南、广西,可以掩护各省同志揭竿而起。再说了,我是湖北人,常年在异国他乡飘零,人情冷暖在于我心,这乡土观念也是有一些的,听两位口音,似乎也是湖北人氏,推翻满清,拯救桑梓,也是我等夙愿,满清无道,压榨百姓,咱们革命军人哪有不先救自己乡亲的道理?东南虽富,然不及乡情之厚,这也是我小小私心。”

彭汉遗与孙武相顾哑然,他们确实没有想到赵北竟拉出“乡情”这个挡箭牌,不过仔细想想,赵北说得也未必不是道理,只要占领了湖北,便控制住了中原形势,他们看得到这一点,清廷未必看不到,到时清军注意力转到湖北方向,倒也有利于其它各省的起义。不过这一点却是不能说破的,一旦说破,吓住了这位嘴上无毛的总司令,他不再往湖北进军,而是调头东进,那么,就等于是把湖南暴露在了清军一线兵锋之下,对于共进会的革命事业是极为不利的,既然他自己愿意去挡在湖南前头,那么不如就让他去,不管他是否能够在湖北站稳脚跟,只要湖南会党一起,共进会就不会错过这趟革命列车。

几人坐在签押房里,带着自己的想法共同探讨了一下革命形势,虽然双方都无法做到真正的坦诚以对,但总算是让对方弄清楚了目前的大形势,也正是通过两人的嘴,赵北才得以了解同盟会目前的涣散情形。

去年的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今年年初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这四场同盟会发动的反清起义均以惨败收场,同盟会士气大受打击,就此消沉下去的人不在少数,一帮尚未消沉的人又在日本东京争论不休,一部分主张长期潜伏,以待时机,另一部分主张继续发动起义,唤醒国民,激进的那帮人另组了共进会,甩开同盟会单干,孙武、彭汉遗就是回国探路打基础的。

正说话时,外头卫兵跑进来禀报。

“报告司令!蓝参谋长回来了!”

“请他进来。”赵北站起身,向一脸木然的彭汉遗和孙武看了一眼,说道:“蓝参谋长就是蓝天蔚,也是同盟会员。不知道你们是否相识?”

两人均是摇头。这也可以理解。同盟会是秘密组织。为了保密。会员未必都互相认识。这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不至于拔出萝卜带出泥。一人被捕。连累一大帮人。坏处就是自己地同志互相不认识。就连在一起共事都不知道对方地真实身份。一人起事反清。另一人却还蒙在鼓里。而这。也是同盟会组织涣散地一个表象。现在地同盟会更像是一个革命者俱乐部。大杂烩。远不是一个坚强地战斗集体。

当然。作为同一组织地人。他们互相之间还是有联络暗号地。这个暗号一般来说就是独特地手势。这是跟江湖会党学地。光复会有这种手势。同盟会也有。

在赵北地引荐下。蓝天蔚与彭汉遗、孙武见了面。双方只握了握手。便确认了对方地身份。彭孙二人颇为兴奋。因为这表明。在此次起义中。也有同盟会地干部参加。总算是没被人抢尽风头。

看着他们握手时地手指动作。赵北颇觉不妥。在他看来。这种暗号实在是太儿戏了些。万一清廷密探学会。似乎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钓鱼”。

几人寒暄一番。蓝天蔚立刻切入正题。向赵北说道:“司令。我军与英国驻九江领事地交涉已结束。英国人拒绝交出逃犯。而且对我共和军提出抗议。说我们妨碍了正常通商秩序。藐视英国主权。对此。他们将保留自由行动地权利。”

赵北冷哼一声。说道:“这里是中国地地方。即使谈论主权。也得中国人谈论。还轮不到他们英国人越俎代庖!秀豪。你这就命人拟一份声明。对英国九江领事蛮横干涉中国内部事务地无耻行径提出抗议。这份声明拟好后交我审核。然后通过电报发出去。要写成一份通电。要让全世界都知道。英国人正在想尽一切办法维持这个腐朽透顶地封建王朝!”

蓝天蔚迟疑着说道:“总司令三思。这份通电非同小可,万一惹恼英国政府,恐怕于我革命事业不利。”

赵北摆了摆手,说道:“我只是发一份通电,又不是要炮轰九江英国租界。你们未免太过谨慎,在外交这种事情上,一味的妥协退让是不行的,该强硬的时候还是需要强硬一下,不然,谁都知道你是软柿子,都想来捏一捏。再说了,英国现在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在亚洲他们只能通过走狗日本维持局面,但是日本现在也没有力量单独干涉革命,它只能拉拢别的国家,可是德国、美国与日本不是一条心,狼上狗不上,成不了气候。”

一旁的彭汉遗和孙武听得一头雾水,急忙打听,蓝天蔚将端锦和张彪逃到英国租界的事情略微讲述一遍,两人这才恍然,虽觉英国人做得不对,但赵北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不过既然自己不是赵北的参谋,那么这种事情还是不要插嘴的好,何况,两人来之前已经得知了那份“迥电”的内容,既然赵北能拥戴满清大臣袁世凯做共和大统领,那么,再发一份通电招惹一下英国人也不是什么不可理喻的事。在两人看来,面前这位“总司令”要么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政客,要么干脆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机缘巧合混进了革命队伍,迟早要吃大亏的。

对于两人的心思,赵北虽不明白,但也能看出两人的不以为然,不过目前来说,别人怎么想他并不在乎,只要目的达到了,那么手段再卑鄙也再所不惜。

这就是政治啊。

第四十三章 东京

公元1908年11月26日,日本,东京,牛込区,若松町。

一所毫不起眼的日式小院,由于位置偏僻,平时这里安静的很,但是现在,这里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院前那条小街上站满了身穿学生服、头戴学生帽的青年男女,其中不少男子的脑后还蓄着辫子。

他们都是中国留日学生,既有公费生,也有自费生,平时不过埋首苦读,或是为了振兴国家,或是为了回国之后混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其中一些人参加了各式各样的留学生组织,比如说同盟会、共进会、勤学社等等。

各人政治理念不同,主张不同,留学目的也不同,平时为了意气之争也没少红过脖子,甚至动过粗,各组织之间的龃龉、合作也或多或少的影响到这些留学生的思想。

由于清末列强侵凌、乱相纷呈,这些站在时代前列的中国青年开始认真探讨祖国的出路,一些人选择了知识救国,而另一些人则毅然投身革命,对于他们来说,只有暴力才能拯救这个苦难深重的古老民族。

这座日式小院对外的牌子是勤学社总部,但圈里人和日本军警都知道,这只是个幌子,其实,它的真正作用是作为同盟会日本总部的联络处,现在人望很高的孙先生已经被迫离开日本,主持同盟会总部事务的实际上是黄兴、谭人凤、宋教仁等人。

随着孙先生的离去,以及同盟会这几年在国内接连发动的反清起义的失败,同盟会一时士气消沉,这座日式小院也变得冷清起来,众人为了革命前途争论不休,同盟会开始出现裂痕,一部分持激进主张的人擅自组建了共进会,开始与同盟会分庭抗礼,这更削弱了同盟会的威望。

直到前几天,这座小院才再次热闹起来。安庆新军起义成功的消息通过电报、报纸传到日本,中国的留学生们被这一消息震惊了,同时也兴奋了,除了旗人学生和少数顽固派之外,多数留学生自觉的来到这座日式小院外,探听消息。很快他们就得知,主持起义的并非是同盟会,而是光复会,虽然两个组织曾经合并,但在去年就再次分道扬镳,各干各的,互相也不通气,所以,直到起义消息传到日本,同盟会才惊讶的发现,光复会已经走在了他们前头,率先策动新军反清。

不过,随后拍来的电报让同盟会略感欣慰,因为他们得知,参加安庆新军起义的骨干里也有同盟会的干部,只是人数很少,没能起到领导作用。不过这已经足够了,这就是扩大同盟会影响的好机会,何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