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时归- 第3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一身紫袍,玉带围腰,带着长翅纱帽。气色比在家的时候竟然好了许多,看不出是近八十的老人了。现在正全神贯注,脸上略微带着一丝笑意,看着眼前之人。

他面前坐在下首的人,六十许的年纪,看起来却比蔡京还老上一些也似,脸上堆叠的都是皱纹,脸色蜡黄,病容深重。虽是春日,官服里面也衬有皮裘,偶尔对答,话语中中气不足,语音微弱。

此人正是开府仪同三司,做到武官顶峰太尉,执掌中央禁军三衙十余年。一直为徽宗心腹的高俅了。

□□□□□□□□□

高俅此人,并不是后世列为北宋末年的六贼之一。出身虽然不好,因巴结上潜邸中的徽宗而飞黄腾达。可是既然是武官身份,虽然执掌三衙。而且还不领边事。自然就谈不上什么为恶。反而是为人甚为低调,牢牢把持着三衙拱卫汴梁内外。并不如水浒传一书当中那个奸臣大白脸的模样。因为他是徽宗旧识,又忠心低调,不管台上来去如何,他的位置总是稳稳不动,朝中诸公虽然不会主动招惹他,但也不甚在意他。朝中变动,和一个武臣太尉商量什么?至于中央禁军兵备废弛,几无可战能力,这是大宋多少年积弊使然,这位高太尉的责任,并不算是很大。

转眼间这些年下来,高俅已经垂老。到了宣和五年身体越发的不成了,平日都在家中养病,今日是蔡京见召,才不得不前来。稍坐一阵,就觉得已经精神不济。

蔡京看着高俅脸上病容,温和笑道:“太尉劳苦,这身子还好些了么?”

高俅苦笑,摇头道:“多谢太师动问,自家身子自家知道,要好是难了。只是官家恩重,只要残躯在世一日,就得报官家天高地厚之恩一日。太师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只要在下挣扎得动,总要为太师分忧一二才是。”

以高俅这官家心腹地位,在蔡京面前也不用太过卑躬屈膝。他隐隐约约也知道蔡京召他前来是为了什么事情,这个也是官家现在大为烦心的事情。正好听听蔡京的盘算到底是什么,才好做计较。

蔡京一笑:“太尉国之栋梁,果然名不虚传…………今日劳烦太尉亲来,还不就是为了三衙废弛之事…………蔡某老矣,本想在乡里悠游荣养。可是官家厚恩,再度畀以蔡某政事堂之位,就不得不再为国事操劳一二…………此次北伐战事,本有祖先神灵庇佑,官家威德,当一鼓而拔,底定燕地。孰料哪怕威名素著之西军,仍然打得加倍艰难,更有环庆军丧败。若不是一个萧言横空出世,这燕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底定下来,平白就生出这么多事端…………”

外面光线照进来,蔡京到老仍然是那副面如冠玉的模样,风神不减当日。侃侃而谈伐燕战事,一副忧心国事的重臣模样。高俅一言不发,静静的听着。

“…………西军已经为健者,却仍然如此不堪。现在更是挫动了元气。太尉深知兵事的,更不用遮瞒。三衙现在比起西军,更是不堪!此次北伐,从三衙当中挑选两万号称精锐,却连河间府以北都不敢去,前面败报传来,竟然大半一口气跑到了真定!这样兵马,如何能战?辽国虽然底定,可是女真在北面又是浸强,如此下去,西军就算留在北面,那西贼又如何?大宋难道就指望西军这不足十万的兵马?”

蔡京越说,脸上忧色越是深重,最后更是向前倾了一些,一副和高俅推心置腹的模样:“…………还有更不忍言事,国朝祖制,就是外轻内重。现在内重是完全谈不上了。长此以往,就是边疆无患,唐末军镇之事也未必不能见于当代!官家深忧,大臣焦灼,正是为此。三衙禁军,必须重新整练起来!”

说到这里,蔡京向后一仰,满脸严肃神色,盯着高俅缓缓道:“太尉,蔡某此言,并不是只对太尉。三衙积弊,垂数十年,虽然是太尉大才,如何能一一料理干净?蔡某年迈之人,复登相位,为国事计,就不得不破除情面,为大宋除此积弊了…………太尉以为蔡某此言如何?”

高俅脸上还是那副病怏怏的神色,静静迎着蔡京到老犹自逼人的目光。淡淡道:“太师苦心,在下如何能不明白?在下尸位素餐这些年,实在有愧于心。太师所言,句句是实…………三衙在册兵将及都门左近禁军各军,垂五十余万。要彻底清理积弊,神仙来只怕也是难为…………官家天聪,此次调神武常胜军入卫,在下查看册簿,神武常胜军几九千精锐,野战争胜之能,还过西军。以这九千精锐,再充实整练,数年之后,当有几万能战之师了罢?这内轻外重局面,似可稍稍挽回。将来一旦有警,都门也算是有劲旅出援备边了…………太师见召,可为的就是此事?属下一定尽心尽力,办好神武常胜入卫事宜,必让此劲旅顺利编入三衙,为汴梁都门长城。”

高俅难得说这么一长串话,他本来就是重病之身,此刻更是中气不足,忍不住就喘成一团。

蔡京忙不迭的起身,召一名吏员进来,轻声吩咐:“倾一碗参汤过来,让高太尉将养一下。”

吏员忙奔出去,蔡京也不坐下,起身缓缓在明堂内走动。

没想到今日复相第一桩事情,见的第一个人。这高俅就跟老夫装傻!

蔡京对高俅所言,自然是正大光明。可是内心里面,还是为的党争事,为固自家权位事。上次罢相,他被王黼和他背后的隐相梁师成攻下。对到老权位之心不曾稍减的蔡京而言,实在是奇耻大辱,又引为深刻教训。王黼之辈发力,就在北伐事情上。再联络了掌握着西军重权的童贯,一下就将对西军没什么影响力的蔡京赶下台来。大宋虽然号称以文驭武,但是在需要动兵的时节,秉政之人是不是能掌握大宋不多的那些可以野战争胜之师就成了相当重要的条件。

蔡京不是对时局一无所知之人,女真崛起,他如何不能看在眼里?他日北地只怕就要多事。西军他虽然联络了老种,但是老种对他并不是卖身投靠,不过是借他之力用来对付童贯。开出的条件也是要让西军尽快回到陕西诸路他们的老窝。要是他还如童贯一般压迫西军,让他们常留北地备边,只怕老种这老狐狸又要反水了。他虽然复位,可是那位隐相在禁中还是稳若泰山,吴敏耿南仲之辈,现在也渐渐不如当日驯顺,也有争位之心!

将来女真必然在北面生事,用兵的日子长着呢。要是对战事掌控不力,说不定就是将来对手再度发力的张本!更不用说那吴敏已经接了知枢密使的位置,对军方动手脚施加影响更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他蔡京更要提防不要再出来一个童贯!

神武常胜军入卫,已经是必然之事。不管朝中哪派,对神武常胜军寄予厚望是必然的事情。外重内轻,始终是文臣最担心的事情。掌握住这支汴梁将来最有战斗力的军旅,将来一旦边事发生什么事情,在朝中声音自然就是最大。

可是翻检夹袋,蔡京却实在没有什么能对神武常胜军施加影响的人选。他是靠理财和打着新党旗号登上中枢之位的,要文臣实在是大把,要自己结以恩义的武臣却是廖廖。说实在的,他蔡京当日也看不起这些武臣。却没想到,时势易移,现在武臣地位,不知不觉居然有些重要性了!在未来边事必然不轻,而大宋能战之军越来越少的当今,更是如此。

正因为如此,蔡京将主意打到了那个还未谋面的萧言头上。他已经盘算将萧言塞入枢密院中行走,保持对神武常胜军的影响力,甚而掌握三衙。只要能练出几万能战三衙禁军,那他蔡京的地位就若磐石之安。

萧言差不多也是可以想到的最合适的人选了,南归之人,和汴梁都门各派没有什么牵绊。此次北伐事了,也算是得了他蔡京的恩义,得到超迁。回到汴梁,再加以笼络,未必就不能成为心腹。而且萧言对神武常胜军也有绝大的影响力,这支军马就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平日里在汴梁为他掌握住三衙,将来有战事,萧言可以出为安抚经略,秉承他的方略行事。只要他蔡京在一日,这中枢地位,就再不会如前次一般动摇!

在内心里,蔡京还隐隐约约有一个感受,却是不能说出来的,甚至是想都不愿意去深想的。

…………此时大宋,也许真不比以往了。朝中各党相争,互相掣肘。财政如一团乱麻,即使他复位,也难以着手梳理清楚。兵势之衰,开国以来更是未有。说不定真有什么不可测之变!这个时日,武臣地位,恐怕是再也难以彻底压制了,掌握住一支能战军马,也许这重要性还超过他蔡京的全部想象!

可是这种念头,却是不敢想,更不能说的。

正因为如此,蔡京才对高俅这个态度感到恼怒。以他的地位,很多事情说到可以意会的程度就可以。他无非是要高俅一个承诺,以他在官家身边的地位,支撑萧言得枢密院差遣,协助三衙编练能战新军。仅此而已,他也不惜给高俅足够的好处。王黼能结连童贯,他勾连高俅也没什么好丢人的。偏偏这个病夫却是言不及义,闭紧嘴唇就是不肯开口!

在这一刻,蔡京当真觉得有些丧气。当时在他以太师地位总领政事堂的时候,一呼百诺,只要对高俅有所暗示,只怕他马上就要贴上来。经过王黼童贯这么一番折腾,虽然再度复相,可朝中各党,掣肘却比以前厉害百倍。仿佛都在等着他蔡京再度倒台!

想到这里,蔡京脸上忍不住浮现出一丝冰冷的笑意,却是转瞬即收。回过身来,仍是那个丰神儒雅的相公气度,朝着高俅笑道:“太尉好些了?”

刚才吏员已经飞也似的送来参汤,原来政事堂自然是不会备这些东西的。还是蔡京在位的时候,因为年老,官家恩准在政事堂备滋补事物,为太师珍摄身体。蔡京虽然去位,这制度还是保存下来,官场向来都是有例不废。高俅喝了几口参汤,脸上气色好看了一些,起来躬身行礼道:“多谢太师垂顾。”

蔡京伸手虚按按,示意高俅坐下,笑道:“太尉这番话,就让本相放心了。神武常胜军边军入卫,是近几十年未有之事。和都门诸军,必然少不了生事。有太尉居中主持,想必无碍。本相一番担忧,就全数放下。以后神武常胜军入卫,有什么西府难以解决之事,尽管来找本相无妨,官家垂念就是此大事,为臣子的,岂能不为官家分忧?”

高俅顿时起身,深深行礼:“多谢太师,即如此,在下就告退了。异日太师有暇,自当登门为太师复相贺…………”

蔡京微微拱手,就算是还了礼了,居然客气的一直将高俅送到了明堂阶前,看着高俅身影远去。两边知制诰直舍人院还有吏员们探头探脑的打量,蔡京也不在意,笑意不减的转身回去,心里面却是种种念头转成一团。

“…………萧言此子,只怕没那么容易得枢密院差遣了…………却不知隐相吴敏之辈,又将如何?这倒是燕云事了以来,朝堂当中第一次角力!也罢也罢,就看看是谁胜谁败。看看蔡某复相之后,手段是不是还未曾老!

…………却是这萧言不知道他可扶持得起来,现在大家僵持,只怕最要紧的,就在官家那里!”

第二卷 汴梁误 第071章 第一次角力(下)

此时此刻,在蔡京念中,为这次朝中燕云战事后第一次角力最要紧的大宋官家赵佶,此刻却不在禁中,而在皇城东北角的上清宝箓宫中守静。

上清宝箓宫是已经故去的通真达灵元妙先生林灵素在禁中所治,前后五六年,用工万计,费钱七百余万贯。前后九进,正殿奉三清,多有配享。殿宇雄丽,檐头蜀柱、斜撑、雀替、梁枋满饰扇、鱼、水仙、蝙蝠、白鹿。檐上松柏、灵芝、龟、鹤、竹、狮、麒麟、龙凤千姿百态。殿宇之间,林掩其幽,岩壮其势,水秀其姿。宛若三十六洞天外又一洞天。

林灵素在时,为上清宝箓宫宫使。林灵素去后,就是提点中太一宫,神霄宫宫使隐相梁师成,又多了一个上清宝箓宫宫使的头衔。

本来在中太一宫,神霄宫次第建成之后。这两宫室位于艮岳左近,赵佶已经是多去此两处祈福守静。此刻却来到了久未驾临的上清宝箓宫中,在梁师成的护持下直入静室。一直无所事事的宫人道士们顿时忙得不可开交,打扫尘除,焚香顶礼,法器交加,将这道君皇帝一直迎入。

此刻在内殿静室当中,这位四十一岁的大宋皇帝,正道袍羽冠,闭目在静室中养静。梁师成也是一身道袍,持磬静静侍立在旁,听着赵佶缓缓吐纳的气息。

静室里面,香气萦绕,一切都显得寂然无声。

梁师成五十许年纪,面白无须,恂恂然有书卷气。在这位风流自赏的官家身边,相貌不好的人物本来也难得出头。他自称是大苏学士出子,在诗文书画上也很下了一番功夫。君臣往还,也颇为相得。看起来怎么也不象六贼当中地位与蔡京相当的隐相。赵佶即位,梁师成即掌禁中文墨事,出颁诏旨,多经他手。所拟禁中诏旨称赵佶之心,又是得用。他是深沉之人,从来话不甚多,但是行事对赵佶揣摩极深,每每中意,由是渐渐得宠。在禁中时日,但凡赵佶有所欲,梁师成都竭尽所能,勾连内外,最后以遂赵佶意而罢。到了后来,赵佶简直一刻也离不开这位梁师成。

到了此刻,梁师成身上已经得河东节度使使相衔,开府仪同三司,加检校太傅。在赵佶身边包揽把持,王黼之辈,最终奔走他门下才攻倒蔡京,得领政事堂。蔡京虽然权倾中外,要说唯一忌惮,甚而可以和他势均力敌之人,就是这位在赵佶身边一直不倒的隐相梁师成了。

静室当中,赵佶守静已经不知道过了多久。梁师成才轻轻一敲手中铜磬,磬声悠扬声中,赵佶吐了一口浊气,缓缓睁开眼来。

梁师成疾趋而前,行礼问道:“官家,近日服食宝清丹,可有进益?”

赵佶满脸颓色,缓缓摇头:“心不能一,但静坐时,时有耳鸣,腹内似有火烧。如何能有进益?这金丹大道,如果这般就能修成,人人都可成仙了…………还早,还早!”

梁师成微笑着扶赵佶起身:“官家,如今燕云事定,河清海晏,还有什么让官家挂心呢?燕云事定,正是功迈太祖太宗,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