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到王旭在打量他,徐晃这才反应过来,当即笑着介绍:“主公,此乃在下这些年所交好友,姓张,名辽,字文远。本为县吏,听我之劝,前来投奔主公。”v!~!
第二百九十五章 酸枣会盟
徐晃和张辽的到来,可真是把王旭给乐坏了。当然,所有的喜悦都压在了心里,表面上还是很沉稳。作为统帅,当着众人的面,怎能表露出情绪来?微笑着勉励两人一番,任命为帐前将,随侍在左右后,便下令众将各回本位,大军起行。
而随着之后的闲谈,王旭也终于了解到此事的前因后果,内心颇受震动。
原来,高顺与徐晃并没有通过信。当年王旭被抓,众人散去之时,他们就已经定下承诺。徐晃虽然不得不回家娶妻,完成父母之命,但等王旭需要的时候,也会出山追随。
如今王旭兴起义兵,广招豪杰,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高顺坚信徐晃定然会来,不会忘记当年的承诺。所以,这才直到最后也希望能拖延三天,并且,还是这么多年来,唯一一次对王旭提出请求。
而徐晃也没有辜负当年的情谊,虽然最后才赶来,但也是事出有因。
他当年回家之后,娶了云姬,生了个儿子,总算完成了父母之命。但心里却没有忘记当年的恩情,始终坚信王旭有一天会再次崛起。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不能像高顺那样忠诚侍奉,所以便趁着在家乡做县吏的机会,广交豪杰,希望能给王旭物色到出类拔萃的人才,作为补偿。
可惜,朋友倒是交了不少,但满意的没有几个。因为他知道王旭眼光很高,所以挑得也是极为慎重。直到有一次去雁门郡公干,结识了同样身为县吏的青年俊杰——张辽。
当时张辽虽然年轻,还不满20岁,但已是文武双全,略有薄名。两人切磋交谈之后,惺惺相惜,自此结为了知交好友。后来,随着感情愈深,徐晃服张辽,让其与他一起等待时机,追随王旭建功立业。
张辽早已听说过王旭的才德名望,再加上有好友劝说作保,所以也是点头答应。辞去官职,举家迁到了徐晃老家,等待徐晃所说的时机。为此,还曾拒绝过已故并州刺史丁原的盛邀。
而随着皇帝死,董卓入京,天下大乱之际,两人也是渐感时机成熟。等听闻王旭起兵讨董之后,便再无犹豫,当即收拾细软,带着家人南迁投奔。
可惜,时下河东郡南部有白波贼肆虐,便只能往东,绕道走并州上党郡。随后为避黑山群贼,又辗转往南,绕过黑山,从南边的河内郡东行,直至冀州魏郡后,才能带着家人渡过黄河,途经兖州、荆北,南下零陵。
可世事弄人,等来到零陵郡之后,因为荆南这边多丘陵山脉,两人路线也不熟,所以又在泉陵北边的分岔口走错了路,绕到了泉陵西南边。直到抵达洮阳县境内,寻到村落询问之后,这才赶忙沿着村民所指引的小路,回身奔赴泉陵。
今晨,好不容易赶到泉陵南城外,还来不及高兴,却又听闻百姓谈论起王旭带兵出征的事儿。刹那间,脸色一变,也顾不得许多,让家人带着钱财先去寻找客栈安顿。他和张辽二人则是拿着自己的兵器,快马追来。
这么拖家带口,辗转数千里南下,途中还要躲避盗贼,其中辛苦可想而知。众将在听闻这些之后,虽然彼此不熟,但也不由升起一抹敬意,对徐晃张辽二人好感大增。
王旭更是感动不已,望着徐晃和张辽,久久都说不出话来。想到二人的家眷还没能安置,当即便派出一名传令兵,火速赶回泉陵,让郭嘉务必寻到两人家眷,妥善安顿……
军中陡添这两员虎将,王旭真是说不出的开心,路途中竭力帮助二人融入,加深将领间的了解。
只是,在经过刘表地盘的时候,倒是耽误了一些时间。那刘表似乎颇为顾及,担心他有可能会假借讨董之机,突然夺其城池。但他又不敢阻拦王旭的大军,毕竟王旭是以讨董为旗号,如果阻拦,必然遭到天下诸侯的厌恶。不但威望扫地,更会遭到天下人的责骂和反对。
结果,本来没打算出兵的他,竟然亲自带领一万精兵出征,并且还等着王旭的军队一起北上。
对此,王旭当然是一笑而过,假作不知其中奥妙。反正本就不打算在这种时候打刘表,争一城一地的得失有什么用?失去天下人的支持,就算地盘再多都没有意义……
公元190年正月初六,随着姗姗来迟的王旭和刘表,更路英雄齐聚一堂,会盟酸枣。应约而至的诸侯,更是让王旭非常意外,除开他这个多出来的,竟然不多不少,正好。比历史记载多了五路,而且与演义所描写也略有不同。
第一镇,洮阳侯、征南将军,荆南都督王旭。第二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三镇,冀州牧韩馥。第四镇,豫州刺史孔伷。第五镇,兖州刺史刘岱。第六镇,河内太守王匡。第七镇,陈留太守张邈。第八镇,东郡太守桥冒。第九镇,山阳太守袁遗。第十镇,济北相鲍信。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牧陶谦。第十三镇,蓟侯、奋武将军、右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四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五镇,乌程侯、中郎将、吴郡太守孙坚。第十六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第十七镇,荆州刺史刘表。第十八镇,平原相刘备。第十九镇,奋武将军曹操。
对此,王旭也是暗暗好笑,想不到历史的些许变化,竟然反而凑了个巧。不过,说是诸侯,但这之中却有好几个都是暴发户。
刘备因为历史的改变,提前做了平原相,说是一方诸侯倒不为过。但那个上党太守张杨,本是丁原属下将领。丁原被董卓干掉后,就自己带兵逃回并州,起兵攻下已经依附于董卓的上党太守,然后自领的太守之位。本来,他这样是无法被各路诸侯认同的,但他很聪明,暗中向袁绍这个袁家公子投诚依附,所以众人也就不好说什么。
至于公孙瓒和曹操就更好笑,公孙瓒本与刘虞一起平定叛乱有功,又镇守边塞异族,所以董卓入京后保奏朝廷,任命他为奋武将军,封蓟侯,作为拉拢。可是,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回陈留后也是无官无职,此次起事便被袁绍等人推举为奋武将军。
所以,两人这官职就冲突了。不过这种事儿,众人都是心里明白,表面上可不露声色。就连曹操本人和公孙瓒都是客客气气的,反正全当同僚来对待。公孙瓒不好拿董卓的任命来说事儿,曹操也不能用没经过朝廷批准的官职来说事儿。
傍晚时分,当众人商议好明日登坛会盟之事后,曹操更是主动奉献出自己的补给,杀鸡宰羊,设下宴席款待各方英雄。王旭作为官职最高的人,又是先帝亲自任命,所以还被众人推坐首席。本来他不想当这个出头鸟,可却推脱不过,被一心团结众人的曹操给架到了座位上。
但即便如此,在宴会中,王旭也是非常低调,一一敬过酒后,就再不多话,只是含笑看着众人夸夸其谈。最多就是与袁绍、袁术、孙坚、曹操他们这些关系比较好的,小声问候几句,聊聊毫不相关的事情。偶尔也应付一下其它诸侯,但却绝对不当众发言。
好在明天一早要登坛结盟,诸将都必须回去准备,所以这场宴会的时间并不长,吃饱喝足之后,便各自散去。
次日,辰时三刻……
酸枣城外的平原上,旌旗遍布,战鼓轰鸣,绵延的营帐一眼望不到尽头。各路诸侯身披战甲,引着自己的亲信部曲,齐聚盟坛之下。因军士走动带起的烟尘,更是遮天蔽日,盛况空前如此浩大的声势,就连王旭也不由自主地升起一抹激动。
随着轰鸣的战鼓,各部兵士也是各自就位。广陵太守张超帐下功曹臧洪,因名望学识甚高,又得多位诸侯推举,所以最终接受了重托,宣读盟誓。
这臧洪是广陵射阳人,同时也是当年同讨黄巾,孙坚的老上级臧旻的儿子。十五岁时,便因他父亲功劳卓著,而拜童子郎,闻名于太学。后被推举孝廉为郎,曾任县令。因不满时政混乱,官员结党营私,所以辞官回到了广陵老家,从而被张超请为功曹掾。
本来他父亲臧旻这次也响应了号召,可惜他现在身为太原太守,紧挨着黑山山脉,受黑山贼威胁,不敢带兵离开。
臧洪受托,倒也不推辞,慨然上坛,焚香祭拜之后。仿似根本不用思考,张口便辞气慷慨地大呼:“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吾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一席话说完,臧洪二话不说,当即挥刀割破手掌,任由血滴到祭坛之上。那帮诸侯受此气氛感染,也是涕泗横流,纷纷登上祭坛,歃血为盟。
王旭倒没那么假,有必要这么做作吗?在场之人,除了曹操和孙坚现在有振兴汉室之心,铁了心要打进洛阳外,哪个是好东西?
历史上,一个个都缩着脑袋不敢打过去,最后还迫使曹操独自打到荥阳,被徐荣伏击而逃往扬州。作诗一首后,对汉朝彻底失望,从而导致雄心爆发,走上奸雄之路,完成了能臣到奸雄的转变。虽说以曹操的性格,在汉末乱世走上这条路是迟早的事,可不得不说,这群各怀心思的诸侯,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虽然心里不屑,但面子还是要给的,同样是满脸严肃地走上了盟坛,割破手掌,歃血盟誓。只不过心中却骂了个半死,这是何苦呢?都没有那份心,做个秀不就行了,还割破手掌,搞得煞有其事的样子。
一番慷慨激昂的起誓后,众人也迅速回到了现实中来。升帐议事之时,却发现还没立盟主,也不知该如何入座。
刹那间,刚刚还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诸侯们,便为此争执起来。有的说袁绍威望卓著,袁家四世三公,当为盟主。有的则说王旭少年英雄,功勋彪炳,王家世代公卿,当为盟主。
本来还有推举平原相刘备这个皇室宗亲的,可声音“很小”,陶谦刚说出口,直接被众人无视。虽然刘备是皇亲,但却是隔了多代的远亲,就连平原相这个官职还是公孙瓒保举的。公孙瓒尚且没有资格,他刘备哪里说得上话再说,论起血缘,刘表与现在的正统皇帝,比刘备可亲多了,他还悄悄躲在众人身后,沉默着不发言呢。
不过刘备也不是简单的人物,知道事不可为,自己也是连连推辞。而且眼见众人扯回王旭和袁绍身上,便一言不发,也不说支持谁,沉默地退到了后边。
另外还有一个沉默的,则是曹操他一心团结众人,最不愿发生这种分歧,可袁绍和王旭,他都不想得罪,此刻两边争执,也是感到为难。
其实王旭才不愿当这个出头鸟,这些诸侯没个省油的灯,不怎么听使唤,挂个虚名有什么用?不但得罪袁绍,而且失败之后还要承担责任,根本没必要。至于剿灭董卓,那是不可能的,不说群雄各怀算计,难成大事。即便可以灭掉董卓,也不可能去灭,一旦救得皇帝,诸侯势必仗着兵力争权。而王旭的根基远在荆南,离司隶隔着万水千山,要权不要命吗?
不过他倒不急,争一下也有好处,静静地听了许久,觉得时机差不多地时候。这才微微一笑,也没有直接表态,反而缓缓走向了笑得极为勉强的袁绍……v!~!
第二百九十六章 愚蠢的战略
他这番举动,顿时让众人大为不解,不知他究竟想干什么。袁绍更是心中一紧,警惕地退后了一步,笑容僵硬地看着王旭。“子阳这是何意?”
见状,王旭淡淡一笑,却并没有回答,反而一把抓住袁绍的手,大步走向大帐正中的帅位。“我少时与本初兄相识,并肩厮杀于战场之上,情同兄弟。他年长,乃是我兄,坐此位,所应当”
说着,将惊讶不已的袁绍按到帅位上坐下,才回头对着众人拱了拱手。笑道:“多谢诸公抬爱,但成大事当有资历深厚,德高望重之人领导,在下年少无德,实在不宜担此重任啊”
这话一出,各路诸侯脸上皆是路出诧异之色,不由自主地看向了袁绍。直到发现袁绍本人也同样惊讶之时,这才对王旭甘心让位之事,升起一股敬意。
那些话谁不知道是推脱之词,论功勋,袁绍还真就比不上王旭。论家世,王家同样世代忠良,多人位居三公之列,尽管上一代没落,但在这一代已再次崛起,真要争的话,袁绍能说什么?就连他手下的家将,还有王旭当年的部下呢
倒是迟疑不决的曹操,不由自主地舒了口气,虽然隐隐觉得王旭有自己的算计,但也不以为意,能安稳下来齐心讨董就是好事。他这些年接触袁绍比王旭多,深知袁绍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行侠仗义的袁绍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的滋养,再加上官场中摸爬滚打,受世俗所影响,性情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如果王旭真的做了盟主,恐怕袁绍很快就会找借口撤军,到时群雄势必离心,这讨董也自然成了笑柄。
众人此刻的神色,也被王旭看在了眼里,微微一笑,便毫不在意地转过身去,率先对着已是满脸笑容的袁绍拱手道:“征南将军王旭,拜见盟主”
受了王旭的恩惠,袁绍哪里还会摆架子呢,当即假惺惺地道:“子阳贤弟不必多礼,此位本当你坐才是。如今硬把我推上来,让我实在不知如何是好”
“诶本初兄莫要再说此话,以你才德名望,理当居于此位。如今本初兄已是盟主,弟自当听令行事,齐心协力剿灭国贼。”虽然王旭这话的语气略带斥责,可是听在耳朵里却是更让袁绍舒服。
见状,曹操也是趁热打铁,当即接过了话道:“子阳此言甚是,今日既立盟主,诸公当各听调遣,同扶国家,勿以强弱计较。”
事已至此,各路诸侯当然不会再多话了,当即便纷纷拱手言道:“吾等愿听盟主调遣。”
“哎”闻言,袁绍却是重重地叹了口气,故作无奈地道:“诸公硬推绍于此位,让绍情何以堪啊”
话是这么说,可他却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