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若是没有司马懿提前部署,提前准备,那么魏国的十万大军必然全军覆没,别说没机会撤到黄河岸,就算侥幸撤回黄河边,他们也没时间集结船只渡河,那时黄河边就是曹仁的末路!
只是这一切都被司马懿所破坏,高顺等人错失良机,眼睁睁看着魏**队撤到黄河以东,望河兴叹!至于渡河追击,他们是绝对不敢的,孤军深入,又有黄河阻隔,过去就是绝路,他们只得就地安排布防。
当王旭接到战报的时候,同样很是遗憾,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郭嘉更是厉声断言:“魏国没有了荀彧,却又有司马懿!此人不破,魏国难灭!”
自此,楚国取得了河套地区的控制权,在北方与魏国隔黄河而治,整个华夏西部半壁江山紧握于王旭之手。
公元193年正月,楚国完成对凉州的初步掌控,边境西至玉门关、阳关一线,共得敦煌、酒泉、张掖、武威、金城、陇西、汉阳、安定、北地九郡之地,收编凉州军近二十万,除了那几支特殊精锐兵种,其它全部拆散重编。
因为凉州地域实在太过狭长,东西差别极大,不利于管理,王旭又将汉阳郡改回天水郡,将陇西、天水、安定划入雍州,加上雍州原有的扶风、冯翊、京兆、弘农四郡,合共七郡。
北地郡划入并州,暂且与上郡和朔方郡合为楚国的并州三郡。
朔方现在虽然是外族居住地,可王旭已经视其为固有的领土,已经决定待凉州稳定,便要在朔方重建关塞和城池。
周智在完成其攻破凉州和河套地区的两大心愿后,也为楚国奠定了边境基础,随之率部返回朔方,并公开脱离拓跋部,正式归入楚国,他所率领的那支部落,也成了依附楚国的部落,王旭以楚王之尊,赐其名为汉部,允其居住朔方郡境内,受楚国保护。
楚国卫将军周智还朝,边防军北军统帅贾逵兼任护鲜卑将军,继续领导此部落!
一直到这时候,周智早前的谋划才真相大白,前因后果真正公之于众,举世震惊!
拓跋部族更是怒闹异常,叫嚣着要攻打朔方,可如今楚国在朔方和上郡屯驻重兵二十万,外加汉部的数万勇士,他也就只能在草原上喊喊话罢了,真要派兵入汉境全面开战,那是得不偿失!(未完待续。。)
第八百五十四章 何时归!
正月二十八,王旭在凉州完成对玄武、白虎、北方,西方四大军团及二十万凉州精兵的全面重编,并大大扩充了边防军的人数,重新设立并州军和凉州军两大边防军编制,主职边境及险隘地区的防务,皆属北军。
同时,趁着这个机会,王旭也干脆将其它地区的边防军进行重新设立,益州边军独为西军。
交州军、南中边军合为南军。
荆州边军和海云军团水师合为东军。
整个楚国以八大主力军团和两大近卫军团为刃,四大边防军为盾的军事体系初步完成!
王旭又传令典农大将军文聘,命其着手将正在屯田和负责运输的预备役士兵分派往各军团,将编制补齐,并且扩充四大边防军总数为五十万,现有预备役无法满足,便开始着手征兵事宜,加紧训练,务求在一年内基本完成。
次日,典韦、颜良、韩猛等将奉命率两大近卫军团及南方军团兵马,先一步班师还都。
紧随其后,并州军开始往上郡、北地布防,朔方郡内则是开始修复第一座要塞。
凉州防务全部由新建的凉州军接管,北方军团进驻上郡北部,玄武军团进驻冯翊和上郡南部,两军会同驻守在弘农的东方军团,彼此策应,互为依靠,再加上并州军协助,共同担负起北方黄河沿线的防务。
最后,仍然迟迟停驻在凉州的就只剩下西方军团和白虎军团。
这两个军团在西征中并没有受到过多损失,且现在已经补齐,迟迟不动的原因则是王旭很纠结。
他在纠结该不该远征西域!
西域归附大汉已经很久,早在神爵二年,也就是公元前六十年。汉宣帝派遣郑吉迎接降服汉朝的匈奴日逐王,至此打通了西域北道。当时汉朝从敦煌出境后,共有南北两道可通往西方。两道分别贯穿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南道早在之前就已经通畅无阻。沿途小国尽皆服汉,此时北道也打通,就意味着西域诸国初步纳入汉朝的掌控。
自此,郑吉便成了西域的第一任都护,西域都护府初步设立,下辖西域数十国。
此后西域因为匈奴和汉朝的争斗,而先后不得不徘徊在两国之间,直至班超之子班勇最后一次平定西域。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吏府,从此之后西域诸国便一直是大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时至如今,西域长吏府仍旧存在,并且统领着西域数十国,只是汉末动乱以来,西域那边与朝廷的联系断绝,基本上是由长吏府独自控制着,连王旭都不知道现任长吏究竟是谁,最有可能的是前任长吏的儿子或者部下。
对于现在的楚国来说,如果取下西域。那么可以重开丝绸之路,加速发展东西方贸易,获得更多资源。好处不言而喻。可相对的,西域形势复杂,若是远征根本不可能派遣太多的军队,不然补给供应不上,并且此行去西域也并不是打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西域几十国的关系,该打的打,该安抚地要安抚,政略手段超过战争手段。万事需根据实际情况定夺,可谓极不容易。
如此一来。这就成了不太容易的选择!
郭嘉同样在为此事忧愁,直到过了半个多月。他才数先下定决心,坚定地劝阻王旭。
“主公,臣以为在没有寻到合适的西域远征军统帅之前,还是不要轻易西去,不然处理不好,恐怕反而引得西域诸国反弹。楚国现在没有太多精力去处理它事,一切以先扫平天下为重。况且西域情况不明,最好先遣人出使,探清虚实再论!”
王旭本就拿不定主意,听到郭嘉这番劝谏,随之心意动摇。
“那你认为以谁出使为好?”
“潘浚、刘敏二人最为合适!两人皆有才智,明机理,善兵事,口才亦好,且二人性格契合,心胸豁达,不易生矛盾,是理想的配合人选!”郭嘉推荐说。
“好,那便依你之言,限二人三月内完成出使准备,一应所需尽皆满足,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王旭最终还是做下了这样的决定,只是现在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两人此番前去,竟然会是那么久,会是那么波折……
西域的事情暂时落定,王旭也再没其它顾虑,随即升迁西征中功劳巨大的杨阜为凉州刺史,同时令车骑将军张辽率白虎军团和西方军团留下,开始全面整治凉州羌、胡、氏等各族部落。具体实施细则效仿楚国一贯的方法,以拉拢安抚融入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务求消除凉州境内各族的军事力量,允其按各自风俗生活,与汉民同等,但要收回其所有军政权利,与楚国对待蛮族和百越族人等同。
对于这件事,王旭非常在意,不但任命熟悉羌、胡各族的马超为护羌将军,辅助张辽、魏延、甘宁、王凌等诸将完成此事,还特别给杨阜和张辽等人定下了期限!
这个期限是两年!
两年内他们至少要消除凉州境内及周边的羌、胡、氏各族所有军事力量,至于融合和治理倒是不要求,需要循序渐进去做。
安排好这些事,王旭已是归心似箭!
二月十三,他带着最后的几千近卫军团将士和随军的郭嘉等重要文臣,徐徐踏上了归途。
因为不赶时间,所以他们的行军速度并不快,王旭还有意在路上巡查武都、汉中、上庸三郡,没想大半月后,他刚刚抵达上庸郡府,襄阳却传来急报——楚国卫尉,功勋赫赫的建安亭侯,王獒病逝。
随之而来还有一封推迟了半年的书信,那是楚国大司农、卢亭侯蒯良临终前所写。
王旭看到书信后,这才知道蒯良早在他西征之后不到两个月,就因家中书房书架垮塌而被砸伤,他本身年事已高,又积劳成疾,自此一病不起,华佗竭尽全力为其拖延了四个月,终究还是驾鹤西去,享年七十一岁。
本来其病危之时,襄阳准备立刻通知前线的王旭,可病重的蒯良却极力阻止,言大军西征已是艰难,不该让国中之事拖累楚王心神,希望丧葬从简,无须再添事端,只留下书信一封,交托田丰在楚国大军还朝后再转交楚王。
诸葛亮、田丰、沮授等朝中群臣最终还是尊重了他的遗愿,为了不影响王旭全心西征,包括谍影统领在内,都将此事压了下来,因而直到这个时候,王旭才得到这个消息。
蒯良的临终信很长,几乎全部都是他作为楚国大司农,对楚国民户、土地、农商等方方面面的建议,还有很多他意欲完成但却还没有完成的事,其中所展露出的兢兢业业,赤胆忠心,比之沙场征战的将士也犹有过之。
当王旭看到蒯良信中最后的不舍和诀别之词时,已是痛心疾首,声泪俱下!
此时他哪还有心思慢慢行军,怀着沉痛的心,立刻便带着百余人先行急返襄阳。
他和郭嘉等人最终赶上了王獒的葬礼,在那漫天飞舞的白色纸花中,郭嘉截住丧葬队伍,痛哭流涕,抱着王獒的棺椁死死不肯放开,他们相处二十年,王獒做了卫尉后,他身为太尉,是他多年的下属,怎会不痛?
高顺更是捂着胸口,留着热泪不断呼唤着王獒的名字,他与王獒感情极为深厚,早年他们时常一起并肩奋战,武陵之战,两人险些并肩阵亡,那时王獒红着眼眶拼死让其先突围离去,种种旧事,仍旧仿如只是昨日。
尤记得,王獒困守豫章,最终兵败降楚!
尤记得,荆州南北之战,那道毅然决然的雄健身躯!
尤记得,二十年风雨飘摇,兢兢业业!
在楚国文武的送行下,这位楚国功臣徐徐埋入黄土,直到葬礼结束,王旭仍然难以释怀,质问王獒年不过六十,襄阳名医云集,更有专职医学研究的曹掾,怎会突然病逝。
最后还是张仲景亲自向其禀告,言王獒乃是早年积伤太多,年轻时也不注意身体,多有积病,此次不巧又因伤寒而患上肺病,结果导致旧创复发,这几项叠加,绕是他与华佗等人也实在无能为力。
得知原因后,王旭并没有再怪罪任何人,无奈接受了现实,毕竟华佗和张仲景等再是神医,再如何神奇,可终究也只是医者。
此后过了两日,他又亲自前去浓重祭拜了蒯良的坟墓。
英烈台第三层从这天起又多了两个靠后的位置!
短短时间内,英烈台三层足足多了三人,也真可谓是创造了记录!
只是,他也没有太多时间去伤感,楚国还有许多事情等待处理,且不说还有很多职务需要调动,功勋需要奖赏,政令需要改动,单是蒯良和王獒死后,两人的位置由谁接替就需要他细细斟酌。
大司农掌管楚国民户、土地、农商,位居九卿之一,怎能不慎重?
卫尉掌管禁军,掌管东、南、西、北四宫所有的车架物事和防御,同样位列九卿之一,更处于敏感之地,又如何能不慎重?(未完待续)
第八百五十五章 镇军大将军
“楚国卫将军,英侯周智还朝!!!!”
“楚国卫将军,英侯周智还朝!!!!”
随着禁卫和宫中女官的接连传报,本来很安静的南宫麒麟殿附近,瞬间响起嘹亮的回音,一个传一个,直至响彻整个大殿。
这样在朝议开始后再单独朝见,是对功臣很大的尊重,只有立下大功勋或者权势极高的人才会得到,周智昨夜抵达,因其功勋卓著,所以宗正寺按照惯例,安排其单独在朝议开始后再入宫觐见。
大殿内的文武也随之安静下来,他们都已经得到风声,知晓周智今日会到,因而并不意外。高坐在王位上的王旭,嘴角更是已经拉出一抹弧线,露出若有若无的笑意。
周智身着威武的战甲,迈着大步,在无数禁卫的夹道之间,徐徐迈上了大殿前方那宽阔宏伟的石梯。
待其走至大殿外,女官瞬间高声呼道:“楚国卫将军,英侯周智觐见!”
“宣!”王座上的王旭淡淡挥手。
伺立在其身侧不远的女官微微欠身应礼,随之上前一步,拖长了声音。
“楚王有旨,宣英侯周智觐见!”
随着话音,周智迈着矫健的步伐,徐徐走进了大殿,战靴踏在殿内的红毯上,仍旧会发出沉闷的声响。
行至中央,他挥手甩开那长长的红色战袍,面容肃穆,单膝跪地:“臣周智,拜见楚王!”
在这样的正式场合是必须以正式礼节相见的,这不仅是为了凸显尊贵。最重要的是凸显王座的权威。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思想背景,这样的体制下,绝对的权威才能代表着稳定,有序的君臣地位,才能保证社会的秩序。
“你还知道回来?”冷淡的声音响起,王旭张口就是斥责。
这可是把众臣都给惊讶坏了,满脸都是愕然,怔怔地回头看着王旭。
只有周智不为所动。仍然单膝跪地,静静地待在原地。
“禁卫何在!”
“在!”禁卫可不管其它,他们只管接受楚王的命令。
“收了他的卫将军印绶!”
“诺!”
“这……”群臣哗然,瞬间面面相觑,完全不明白情况。
“周将军请!”禁卫们还是很尊重周智的,并没有上前直接抢夺,而是示意其自己交出来。
周智一声不吭,默默从自己怀中掏出卫将军大印,同时也解下绶带递到禁卫手中,这些是上朝时都必须带在身上的。
“哼!擅自调兵。临阵脱逃,抗命不尊。三条大罪,条条都够你死上一次!”王旭斥责道。
“臣知罪!”周智脸上看不出表情。
王旭盯着他看了片刻,随之换音一转,又再度接道:“不过,此三条大罪皆事出有因,你亦是心为楚国,而西征大获全胜,你也功勋卓著,因此便将你贬为卫尉,以略作惩戒!镇西将军张靖拔升卫将军,统帅边防军!”
刹那间,周智真的迷糊了,心里全然看不懂王旭这是什么意思!
不仅仅是他,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