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存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存亡-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3日,九江起义,义军于11月1日攻克南昌。
  清廷见形势危急,一面派冯国璋率北洋重兵前往镇压,一面催促袁世凯复出。袁世凯则让冯国璋放慢进攻步伐,自己以“足疾未愈”,向清廷讨价还价。10月27日,清廷被迫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水陆各军。袁接受了任命,但仍不急于出山。
  28日晨,同盟会重要领袖黄兴从上海赶到武昌,出任战时总司令,义军士气大振,斗志昂扬。
  29日,清廷收到驻滦州的陆军20镇统制张绍增等的电报,要求年内召开国会,制定宪法,组织责任内阁,削减皇族特权。清廷正为此紧张,突然又传来距离北京不远的山西省宣布独立、新军协统阎锡山被推举为都督的消息,清廷顿感风声鹤唳,准备逃亡热河。
  袁世凯闻讯,赶紧电阻清廷弃都而逃,下令冯国璋率部于29日猛攻汉口,志在必胜。
  清廷见袁世凯终于出面相救,于30日下谕改组内阁,起草宪法,解除党禁,释放因参与行刺摄政王而被捕的汪精卫。11月1日,又命庆亲王奕为首的内阁全体辞职,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袁世凯接到组阁电报后,从湖北孝感率卫队半路折返北京,于16日组建了一个由亲信王士珍、赵秉钧、唐绍仪和立宪派领袖张謇、梁启超为大臣的内阁。【皇族内阁变成北洋内阁。】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三场奇怪的战争·三个狼狈的军阀(7)
这期间,宣布独立的省份继续增加。
  10月31日,云南宣布独立,新军协统蔡锷任都督。
  11月3日,上海同盟会起义,次日攻克上海制造局,6日成立沪军,陈其美为都督。驻上海清军随即宣布独立。
  11月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江苏独立。
  ……
  到11月下旬,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宣布独立,拥护革命。
  由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列强很快认定:“革命举动蔓延如此其广,以及各处得手情形,所有一切武力行为,以期恢复旧观,断无可望”,纷纷调整自己对交战双方的立场。
  日本方面,“最初支持清廷,随后推崇君主立宪,采取寄希望于清廷及袁政府的政策,最后站到了对‘官’、‘革’两方不偏不倚的立场上。”
  但是,日本侵华的立场却从来没有改变,并且随着中国之乱,加快了步伐。
  11月9日,日本通知英国政府,日本将接管中国的关外铁路(京奉线)。日本随即将第3师团一个步兵大队和机枪队编为“北清派遣队”派往华北,纳入清国驻屯军司令官指挥。
  12月,日本又将第18师团的一个步兵大队和机枪队编为“中清派遣队”派往汉口,接替驻扎在当地的陆战队,“负责保护汉口附近的帝国领事馆及帝国臣民,并在必要时维护日本之利权。”
  英国一方面担心自己公开站在清政府一边,一旦革命军获胜,有彻底丧失在长江流域既得利益的危险,一方面又不愿日俄在华势力急剧扩张。就一面观望革命形势,一面干涉日俄的大举侵略企图。
  与袁世凯有30年交情的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最终认为,扶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将是一个最佳的解决办法。他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国内。
  11月15日,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回电朱尔典:“我们对袁世凯怀有极友好的感情和尊敬。我们希望能出现一个政府,有充足的力量可以无所偏倚地对待各国,并能维持国内秩序以及革命后发展对华贸易的有利条件。这样的政府将获得我们所能给与的一切外交援助。”【1。 孙:一个进退自如、滴水不漏的外交辞令!2。 张:对于列强来说,具体支持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自身获利及遏止和削弱中国。明白了这一点,对袁世凯从获得列强援助到被抛弃的过程就容易理解了。】英国的主张得到了美国的赞同。列强随即联合迫使满清王公和革命军都与袁世凯妥协。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到南京就职,并正式宣告中华民国诞生。1月3日,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总统。
  列强进一步加大干涉力度,英、美、德、日等国军舰驶进长江进行武力威胁;俄日两国派兵到我国东北集结待命;拒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以袁世凯出来统一南北作为承认中华民国的条件;拒绝将海关税收等款项交给南京临时政府,致使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军费极度困难。列强还收买临时政府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让他们逼孙中山辞职。【新一轮“八洋乱华”(八国联军侵华)态势!】
  迫于内外压力,孙中山被迫妥协,他表示,如果袁世凯能迫使清帝退位,并宣布赞成共和,可以推举他为临时大总统。【爱国者和卖国贼的一个最大不同在于,爱国者往往会为了顾全大局而放弃权力争夺,此所谓“投鼠忌器”;而卖国贼却往往以毁灭国家相威胁,来抢夺个人或小集团的权利。这也是爱国者往往悲惨失败和小人得志天下浩劫的重要原因。此等小人十分邪恶,经世济民者绝不可任其得逞。】
  袁世凯得到这个承诺后,加紧逼迫清帝退位。他指使段祺瑞等北洋军将领40多人联名发出通电,要求宣统皇帝退位,施行共和政体。
  后来,经过皇室和南北双方协议,清廷以较优厚的优待退位:清帝退位以后,尊号仍存不废,民国待以君主之礼;皇室费用每年400万元,由民国政府拨付;清帝暂住故宫,日后移居颐和园;其原有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等。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
  2月14日,孙中山宣布辞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篡夺了。
  满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和中华民国的诞生,结束了自秦始皇以来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共和政体的历史新篇章。和中国历代王朝的覆灭相比,这无疑是一次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历史兴替。虽然直接的交替过程令人难以置信地和平,但仍然未能逃脱被列强利用,作为新一轮侵华的工具,并且,新的侵略——包括日本侵华战争——实际上导致了中国社会持续近40年的浩劫。【1。 实际上,比满清当局更封建的袁世凯,窃取整个反封建的革命果实,并且贪得无厌,是中国社会在满清退出历史舞台后陷入更大乱世的一大主要原因。2。 张:其实,袁世凯及北洋政府比清王朝更腐败无能,更卖国求荣,更邪恶!3。 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无能,导致辛亥革命的流产和此后的军阀割据混战,造成中国社会长期得不到休养生息,经济落后,民生凋敝,国防薄弱,故为列强所乘。】
  在扶持袁世凯获取大总统职位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便迫不及待地要求和新政府商订贷款合同。由于其中包括监控中国财政等一系列苛刻条件,立足未稳的袁世凯未敢轻易答应。
  1912年6月18日,日俄分别以享有对东三省和中国西部特殊利益为条件加入银行团,但这个要求遭到美国抵制。为抗衡美国,日俄双方于1912年7月8日再次签订密约,进一步明确两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由于对日、俄、英的贷款条件和相关举措存在深刻矛盾,美国于1913年3月20日宣布退出六国银行团。【日本加入银团,美国退出银团,一进一出,各具微妙。两国在日后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冲突,渐露端倪。】
  4月26日深夜,袁世凯不顾国民的强烈反对和议员的阻挠,派国务总理赵秉钧、财政总长周学熙、外长陆征祥和五国银团代表在北京汇丰银行签订了2500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合同。该笔借款九折出售,84%实收,扣除赔款、借款、垫款和盐务整顿费,实际只剩下820万英镑。【1、这就是列强为什么千方百计逼迫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原因之所在!2、孙:中国的仁人志士不善于辨别救国的领袖和卖国的领袖,常常被卖国的领袖所迷惑,而不坚定拥戴甚至背叛救国的领袖,这是近现代中国痛史绵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列宁当时对此进行了评论:“中国的新借款,被用于反对中国的民主派。‘欧洲’拥护准备实行军事独裁的袁世凯。”“整个欧洲的当权势力,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都是与中国所有一切反对势力和中世纪势力实行联盟的。”“先进的”欧洲,是“掠夺中国,帮助中国民主、自由的敌人!”但是,这段话似乎忽视了五国银团并不全都是欧洲的,还包括亚洲的中国近邻日本,以及一度参与而最终退出的美国。
  对袁世凯政府的政治贷款,只不过是列强对中国新旧政府交替趁人之危的一小部分,在扶持袁世凯向清王朝和南方革命政府夺权的同时,列强还掀起新一轮肢解瓜分中国的浪潮。
  俄国方面:1911年7月,沙俄策动外蒙独立。12月16日,“大蒙古国”宣布成立。1912年11月3 日,沙俄与之签订《俄蒙协约》,北京政府声明概不承认。1913年11月,袁世凯当局与俄国签订《中俄声明文件》,对俄国承认外蒙古的“自治权”。1915年6 月7 日,《中俄蒙协约》签字,库伦活佛宣布取消外蒙古独立。
  英国方面:1912年,英国策动西藏叛乱,川滇军队西征。袁世凯电令川军“万勿越境深入,致启外衅”。1913年9月,中英藏会议。1914年3 月24日,英国代表同西藏代表擅自划定中印边界线,即所谓“麦克马洪线”。
  在对中国的瓜分肢解上,日本是从来不甘落后的,这次更不例外。
  实际上,1911年10月,南昌起义的战斗刚打响,日本当局就认为:“一旦该地区发生变乱,能够紧急采取应变措施的,除帝国而外,别无它国。”
  10月14日,日本陆军次官冈市之助致函参谋次长福岛安正询问“关于清国暴动问题”:
  今清国四川发生骚动,继而武昌又起叛乱,事态趋势已不能仅限于该地。长江沿岸利害关系错综复杂,故情况之发展,或有必要向该地协同出兵,殊难逆料。
  尤其变乱波及华北时,我国应以保护满洲铁路为名,单独加强该当面之守备,同时也应有向华北协同出兵之决心。
  在向华北及长江方面协同出兵之际,有必要先于列强向白河口、长江口占据有利之根据地。证之以往之经验,我国在此场合,常常落后于列强,痛感有失机宜。兹既料定事变之发生,则有必要先以海军力量置于要地,以资应变,从而采取先发制人之手段。有关海军联系需于事先研究之事项,望速示知,特此奉达。
  

第一章  三场奇怪的战争·三个狼狈的军阀(8)
日军参谋总长还于当天派古川岩太郎中佐前往南京,与在汉口、上海、广州的陆军武官联系,要求他们收集华中、华南的情报。另派大尉高桥小藤治到上海调查水运情况,以备向汉口附近派兵。
  16日,日本外相内田康哉致电日驻清公使,日本政府打算通过民间渠道向清廷提供武器装备,要他以巧妙措词与摄政王载沣秘密联系:
  帝国政府顾念清国政府###革命军,迫切需要购入枪炮弹药,为使本国商人从事上述供应,决定给与充分协助,并已采取各种措施做好准备。
  帝国政府给与清国政府如此援助,自应担负重大责任。此情倘有泄漏,革命军自不待言,即直接或间接与此有关者,将一致对帝国抱有恶感,或加害帝国臣民,或抑制我国商品,或以其他方法对我泄恨,均所难料,对帝国将极为不利。为此,必须事先有所准备。
  还要他趁机对载沣等灌输日本对清廷的一贯“友情”:
  帝国敢于冒巨大危险,采取如此措施,纯系出自对清国政府之特别好意,以及维持东亚大局之需要,别无他意。
  于此,贵官应迅速以适当方法,采取措施,使清国政府及摄政王充分理解我上述衷曲。
  贵官并应借此机会向清国政府指出:清国官民对待帝国之态度,一向失之公允。且须说明彼等不了解由于大战役(注:指日俄战争)之结果所造成满洲之现状,从而以我为侵略者,动辄企图损害、摧毁我正当之地位。实则帝国政府对清国政府不仅一贯持有最深厚之同情,且能体现于事实。如此次采取之措施,恰为证明上述事实之一例。清国政府由此当至帝国政府平日所述衷曲绝非空谈。切望翻然消除过去之误解,两国互相信赖,努力维持东亚大局。务希向对方申明此意。
  10月17、18日,驻汉口各国使馆先后宣布中立。24日的日本第二次西园寺内阁会议,仍决定采取“扶植清廷和维持满洲现状”的政策,并得到了###们的支持。【日本政体中存在内阁、天皇和###三大机制,其中都涉及到军方,甚至以军方背景为主导。】
  由于革命形势急剧变化,日本逐渐将其“维持满洲现状”的政策,定位为促使满蒙独立。
  1911年底,日本政府和军部已通过肃清王的顾问、神龙会首领川岛浪速等提供的情报,预感到这种可能性,决定趁机促使满蒙独立。
  日军参谋本部向满洲、内蒙、华北地区派出参谋军官多人,组成一个“特别任务班”,前往搜集军政情报,并向华中、华南派遣了几名。
  1月29日,由川岛浪速出面,与蒙古喀喇沁王之间达成蒙古独立约定。随即又策动肃清王联络满蒙王公成立“宗社党”,在旅顺、大连、奉天等要地活动,打算以满洲地区为根据地进行复辟准备。
  至1912年1月,日本陆军中央部已经做好了向东北和华北地区各派遣一个师团的各种准备。1月30日,参谋次官冈市之助还给关东都督府星野参谋长发了一份密电:
  将来满洲的秩序发生紊乱时,向该方面派遣若干兵力问题,正在审议中。念及此事可为帝国将来导致有利之结果,故希贵官此是亟应适应大局,在满洲地区即使发生多少酿成变乱之事端,亦应注意避免过分清高之处置。本此辅佐都督(注:指日本关东都督大岛义昌)殊有必要。专此密陈,谨供参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