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79国共对话秘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49-1979国共对话秘录-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宋宜山对中共所提条件没有表示异议,他说回台湾后,将向蒋介石报告,并为促成两党谈判而努力。
  宋宜山在北京期间,在章士钊、唐生明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工厂、农村,游览了故宫、颐和园,还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探望了他的胞弟宋希濂,宋宜山见胞弟在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生活都很不错,也十分放心。
  当时,反右斗争尚未展开,大陆正广泛宣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又加之号召和平统一祖国,整个政治气氛和社会面貌显得很有生气,给宋宜山以欣欣向荣的印象。
  5月,宋宜山回香港,章士钊、唐生明等人到车站送行,他们握着宋宜山的手,情意深长地说:“希望再见到你,是陪同国民党更高的官员前来谈判。”宋宜山笑了,他也充满信心地说:“我们会再见的。”
  宋宜山回香港后,蒋介石并没让他回台湾当面汇报,而是让他先写书面报告。宋宜山即写了一篇一万五千字的报告,交许孝炎转蒋介石。宋宜山的书面报告中叙述了与周恩来、李维汉见面商谈的情况,还描写了沿途及北京的各种见闻,包括农村平畴绿野,丰收在望,工厂生机盎然,蓬勃发展,市场物品丰富,供应良好等情况,把共产党治理下的中国大陆写得很有一番新气象,还说“我以为中共意图尚属诚恳,应当响应。大陆从工厂到农村,所到之处,但见政通人和,各业俱兴,民众安居乐业,犹如鱼水相依,以前提的‘###复国’似已无望。”蒋介石看后大为不悦,认为宋宜山被赤化了。他命许孝炎转告宋宜山,不必回台湾见他了,立法委员的薪金可以按月汇给。就这样,他派往大陆的第一个和谈密使被他给搁浅在香港。
   。。

一次没有成功的国共谈判(5)
不久,在香港一直静等台湾消息的曹聚仁接到台湾的指令,要他再去大陆一趟,主要任务是委托他到浙江奉化,去看看蒋氏祖坟是否完好。显然,蒋介石对中共还不相信。
  曹聚仁第二次返回大陆,在北京呆了短短几天后,便匆匆赶到浙江,在奉化溪口镇,他住进了当年蒋介石回溪口时常住的妙高台。在溪口,曹聚仁游览了武岭、雪窦寺,并在蒋介石寓居过的丰镐房和蒋经国寓居过的文昌阁仔细看了很久。同时,曹聚仁还代蒋氏父子到蒋母的墓园扫墓,敬香烧纸,行民族传统的孝仪。所到之处,曹聚仁都一一拍摄了照片。
  曹聚仁回香港后,即给蒋经国和台湾方面写信,报告他的大陆之行,并寄去了他在溪口拍的照片。信中详细介绍了蒋氏父子故里的情况,说“溪口吊况比过去还繁荣一点。尊府院落庭园,整洁如旧,足证当局维护促使之至意。聚仁曾经谒蒋母及毛夫人墓地,如照片所见,足慰老人之心。聚仁往访溪口,原非地方当局所知,所以溪口政府一切也没有准备。政治上相反相成之理甚明,一切恩仇可付脑后。聚仁知老人谋国惠民,此等处自必坦然置之也。”信中“老人”指蒋介石。曹聚仁在另一信中,还谈了他对国共两党重开谈判,进行合作的看法。他说:“目前,国际形势如此复杂,聚仁不愿做任何方面的政治工作,我个人只是道义上替台座奔走其事。最高方面如无意走向解决国是的途径,似乎也不必聚仁再来多事了。诵于右任先生读史诗:‘无聊豫让酬知己,多事严光认故人’之句,为之惘然!”此时大陆已开始“整风”,为征求党外的意见号召“大鸣大放”,可谓搞得轰轰烈烈。海外谣传大陆###浪潮滚滚,武汉汉阳学生上街示威游行,社会秩序混乱不堪。曹聚仁特意在信中说,“以聚仁在大陆所见,一般情况,比去年秋冬间更有进步,秩序更安些。聚仁所可奉告台座者,我和朋友同在汉口,晚间在武昌看川剧演出,社会秩序一点也没有混乱过。海外谣传,万不可信。聚仁期待台座早日派员和聚仁到大陆广泛游历一番,看看实情如何?千万勿轻信香港马路政客的欺世浮辞。周氏(指周恩来)再三嘱聚仁转告台座,尊处千万勿因有什么风吹草动,就意志动摇,改变了原定计划。以聚仁所了解最高方面,千万勿认为时间因素对台有利。这一因素,对双方同样有利,或许对大陆比台更有利些。聚仁为了国家、民族、才来奔走拉拢,既非替中共作缓兵之计,也不想替台方延长政治生命。说老实话,中共当局不独以诚恳态度对我,也耐着性子,等待你们的决定。希望最高方面,在不必玩弄机谋时玩权术,要看得远一点才是。”
  曹聚仁的信既如实地介绍了大陆情况,再次转达了中共对和平统一祖国的意愿,同时也坦率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再加上随信寄去的实地拍摄的溪口照片,对蒋氏父子不能不有所触动。蒋介石托人转告曹聚仁,请他多到大陆巡游,增加彼此了解。
  此后,曹聚仁又多次回大陆,为国共重开和谈而奔走,这段时间,他与陈毅谈得“最多最久”,因为陈毅不但与蒋经国认识,而且彼此熟悉和了解。陈毅早在抗战时期就在南昌认识了蒋经国,后来关系一直很好,陈毅对当时蒋经国在江西推行的新政给予好评。因此,曹聚仁极力促成陈毅与蒋经国见面,并为此做了很多工作,双方达成默契,表示一旦条件许可,即可见面,而且约定了会面的地点。据曹聚仁后来在《致费彝民先生》一文中透露:“当时是想让经国和陈先生在福州口外川石岛作初步接触的。”但由于种种原因,陈毅与蒋经国终于未能会面,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当然这根本原因是取决于蒋介石的态度。没有获得他的许可,蒋经国是不敢胆大妄为的。
  其实,蒋介石始终在国家统一与###之间进行艰难的选择,走不出自己筑起的命运上的怪圈。他无法忘怀在大陆的失败,他时刻思考的主题就是如何完成“复国梦”。他总认为中共提出的和谈不过是战争的另一种形式,是中共“想以政治颠覆台湾和外岛基地的统战阴谋”,“是混乱国际间对我们反攻复国决心的认识”。这时大陆已开展“反右”斗争,他倒认为从大陆的“反右”斗争,可看出“大陆的抗暴斗争日益增长,铁幕后的人民已经开始觉醒”。现在不是与中共和谈的时候,而是“###复国”的大好时机。
  

一次没有成功的国共谈判(6)
此时,随蒋介石逃往台湾的人们,尤其是被蒋介石骗到台湾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对长期留居台湾缺乏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他们思乡心切,要求回归大陆,因而要求蒋介石采取有力措施###,以踏上返乡之路,但是,他们也对军事反攻抱有疑问,又无法促使蒋介石同意和平解决统一问题,在这种矛盾状态下,岛内民众人心不稳。
  蒋介石面对这种形势,从巩固自身权势考虑,作出决断:加紧进行军事反攻准备,以转移岛内民心的注意力。
  由于蒋介石缺乏诚意,本来可以以中共提出的条件为起点而深入谈下去的新一轮国共和谈搁浅了!
  本来害怕国共和谈的华盛顿密切注视着北京与台湾的动向。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趁蒋介石拒和之机发表对华政策三原则:(1)支持台湾当局;(2)不承认大陆政权;(3)反对大陆政权进入联合国。接着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访问台湾向蒋介石转交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信件,赞扬蒋介石的###精神。
  自1955年《台美共同防御条约》生效后,美国不断增加驻台美军兵力,其中军事顾问多达2600名,其海军在台湾海峡设立了永久性的海上基地。
  当蒋介石再次得到美国的支持,对国民党的未来充满信心的时候,5月24日,因美国军事法庭宣布无故开枪杀害国民党军少尉刘自然的驻台军士兵雷诺无罪,激起台湾人民极大愤怒,爆发了反美怒潮。蒋经国利用民怨发泄对美逼蒋“换马”的不满,暗地里怂恿愤怒的人群近万人捣毁美国驻台湾“大使馆”,砸了保险柜,拿到了一些美国政府“弃蒋”的文件,接着又冲击美国在台其他机构。不知内幕的台北当局派出警察、装甲车到现场,仍不能制止,斗争迅速扩展到基隆、高雄、台中、台南等地,抗议驻台美军胡作非为。此事迅速传到北京,《人民日报》即发表社论《台湾人民不可屈》,支援台湾人民的正义斗争。台湾“行政院长”慌忙就刘自然被枪杀案发表声明,威吓群众行动不得越轨,要保持镇静。台北实施宵禁。5月26日台湾“行政院”为五二四事件以失职为由向蒋介石提出辞职,蒋介石不准。老谋深算的蒋介石深怕五二四事件影响美台关系立即约见美驻台“大使”兰钦,硬着头皮表示五二四事件是民众对处理美国士兵不满,不是反美运动,表示将秉公处理此事。29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掩盖美蒋之间更深的裂隙,假惺惺地为安慰蒋介石发表声明,称五二四事件不会影响台美关系。与此针锋相对,同日北京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青联、侨联、妇联等人民团体负责人发表谈话再次支持台湾人民的反美斗争。6月1日,蒋介石为稳住政局,特发文告,告诫台湾军民:“认真检讨五二四事件,要在###的进程中辨明是非敌友,勿自毁长城,‘###抗俄’只有和美国站在一起。”6月18日,台湾当局审判五二四事件中的被捕人员,台北地方法院对被捕的28人,以扰乱社会治安罪判处有期徒刑。北京愤怒起来了,22日再次炮击金门,以示惩罚,金门、厦门之间又爆发激烈炮战,为1955年以来最激烈的一次。
  为向北京显示台美“牢不可破”的“友谊”,同日,台湾“外交部”和美国驻台“大使馆”联合宣布:美国“斗牛士”战术导弹部队进驻台湾,部署了以中国大陆腹地为目标的,可携带核弹头的地对地的导弹。接着蒋介石向西方各国记者发表谈话:“反攻复国的基本国策决不会改变。如果怕打局部战争不敢攻击就正好中了中共的奸计。”
  10月10日,为庆祝“双十节”,蒋介石发表文告,提出“###”后恢复“6项自由”:“(1)劳动就业自由,废除工奴与集中营;(2)温饱康乐自由,废除合作社、国营农场、粮食配给暴政;(3)思想研究自由,根绝洗脑筋;(4)经济自由,取消统购统派与公私合营;(5)生命安全自由,取消阶级斗争,禁止制造仇恨清算;(6)选择生活方式自由,发扬民族精神,保证言论、###、结社、出版之自由。”提出“3大保证”:“(1)凡脱离###来归官兵一律一视同仁,论功行赏;(2)凡参加中共团体既往不咎;(3)除元凶外一律平等对待。”号召“大陆的右派分子参加###阵营。”
  

一次没有成功的国共谈判(7)
11月11日,为配合蒋介石“反攻复国”的叫嚣,美国第7舰队在台湾南部海域举行以中国大陆为目标的大规模军事演习。
  为向北京示威,紧接着12月6日,蒋介石身穿戎装检阅参加“昆阳”大演习的部队。演习从11月28日开始,出动国民党军队11万人,范围在整个台湾岛,为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后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与此同时,蒋介石下令向金门、马祖诸岛增兵。
  至此,一度缓和的台海局势又硝烟弥漫,战云密布!
  

海峡间一场胜负之外的特殊战争(1)
1958年中国大陆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为了新中国的繁荣昌盛,人人鼓干劲,个个争上游,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万马奔腾,热气腾腾。台湾国民党当局出于###的顽固立场,加紧了对大陆的骚扰,不断派飞机袭闽、浙地区,甚至深入到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等地撒传单,空投特务,妄图煽起暴乱。对此,毛泽东操着湖南乡音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太猖狂了,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打一些炮,警告他们一下。”
  毛泽东还注意到,在这个时期,美国分离台湾的行动也有所升级。一是多次在国际会议和经济活动中制造“###”阴谋,企图保留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又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中国人民坚决反对这一阴谋,绝不能允许这一阴谋得逞。二是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又多次亲赴台湾,甚至以削减军援来要挟蒋介石从金门、马祖等临近大陆的岛屿后撤,以避免因这些岛屿的争端,使美国卷入对中国的军事冲突,其险恶用心,仍是要以此从地理和政治上隔离台湾与大陆,通过“划峡而治”,双方停止军事行动,进而实现其“###”的预谋。而蒋介石虽硬着头皮顶着不从金门、马祖撤军,却一直找不到有力的理由回绝,压力日重,成了他的一块心病。金门、马祖等岛屿,是台湾在地域和政治上同大陆连接的最后纽带,一旦蒋介石屈从美国的压力而后撤,使台湾孤悬海外,那么台湾问题的解决将更为复杂和棘手!
  基于这种种情况,7月上旬,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议再次炮轰金门、马祖。一方面对蒋介石自1957年以来“###”的叫嚣与骚扰进行回击;另一方面,再次向美国政府表明我方绝不坐视台湾被割出祖国的坚决态度,同时向全世界显示国共两党内战没有结束,金门、马祖地区属于中国的领土,谁来管辖金门、马祖应该由国共两党来决定。另外,还有一层秘而不宣,有待蒋介石领会的用意。
  恰在此时,中东局势突变,引起世界性的震动。7月14日,继黎巴嫩人民举行反对亲美的夏蒙统治集团的斗争之后,伊拉克人民发动民族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了人民共和国。这深深地触动了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在中东的殖民利益,在“保卫黎巴嫩主权”帮助约旦政府“稳定政局”的借口下,美国政府于7月15日悍然派遣3个营的海军陆战队,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登陆,英国的空降部队则侵入约旦,以武力向伊拉克等国施加压力。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还宣布“远东地区的美国陆、海、空军进入‘戒备状态’”。
  中东人民的革命斗争得到全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中国政府于7月16日发表严正声明,谴责美、英的侵略行径。7月17日各界人士50万人聚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声势浩大的聚会声援中东人民的革命斗争,声讨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