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孩子在提出某种意见时遭到拒绝而引起的。这类孩子平时虽然与普通儿童表现得毫无二致,但来到自身意见被否决的地方,或处于相似情形下,孩子的语气就可能会变得有气无力、吞吞吐吐。一旦出现这种情形,倘若是明智的妈妈一定不会急于催促孩子,而是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等待孩子将自己的意见最终说出来。
  存在第三种情况的孩子借助以往的多番经历,进而知道了要如何做才能够吸引对方注意,即故意不说话借以拖延时间,从而诱导对方对自己更加关注。
  此时,妈妈不要对孩子说“这样,还是那样?你快点决定啊!”等类似话语,而应表现出若无其事或毫不关心的姿态,直至孩子最终作出决定。为使那些因希望引起妈妈注意,故意拖延时间不作表达的孩子明白“这个方法不好使”或是“这个方法没效果”,妈妈需要静静地等待。
  培养伶俐的孩子的秘诀
  第一,妈妈首先要成为话匣子。
  只要观察一下以组为单位,在游戏场所玩着不同游戏的孩子们,我们便大致可以猜测出这些孩子所处的家庭氛围及其父母性格如何。在游戏中不够积极的孩子,他的妈妈平时应该比较害羞或是话语较少,而不论在什么游戏中都喜欢带头的孩子,他的妈妈也应较为喜欢领导别人。
  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说会道,妈妈应该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以开朗的姿态谈天说地,在与孩子愉快交流的同时,引导孩子直率地将自身想法表达出来。
  第二,只在孩子表达准确时作出反应。
  妈妈能够仅凭孩子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便揣摩到孩子的意图,但是老师和朋友们却做不到。只有孩子能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准确表达出来之时,他的人际交流才会顺畅无阻。为了让孩子领悟到这一点,妈妈应该只在孩子作出准确表达时,才给出相应反应。即唯有孩子清楚、利索地表达自我时,才去倾听孩子的意见,对其表示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妈妈要积极地作出反应,为孩子提供继续表达自我的机会。
  第三,为孩子的荒唐话而欢呼。
  如果希望培养出孩子想说便说、当机立断的性格,那么,即使孩子偶尔说些荒唐无稽的话语,妈妈也决不要予以忽视,而是要听到最后。切不要说“小东西什么也不懂就会瞎掺和”等否定性的话语,而应以“原来也可以这么想”或“你的想法真奇特”等赞赏性语言对其加以肯定和尊重。
  第四,看着孩子的眼睛与之进行交谈。
  日日忙碌的上班族妈妈没有太多时间与孩子对视交谈,偶尔对孩子说一句话,也无非是“从幼儿园回来了?”或“作业做完了吗?”等习惯性招呼用语。
  这些话不仅对孩子,对上班族妈妈而言也没有什么益处。妈妈可以在晚饭后半小时,或睡前的20分钟里,注视孩子的双眼,与其进行一番内心交流。交流时,妈妈应首先表现出积极的姿态,专心倾听孩子的话语,并对其加以肯定,且要将自己的看法讲出等。
  第五,让孩子经历各种各样的体验。
  若想沟通具有成效,不仅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而且要对孩子所指话题的相关领域了如指掌,唯有在知悉对话主题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对话双方才有可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妈妈应该在平时向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体验机会。
  

第18期  越教训越不听话
正如俗语所言“孩子们是在打架中长大的”,孩子之间发生争吵乃是极为常见的事情,恰恰因为他们是孩子,所以才会为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别人争执。但是,倘若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冲突过于频繁、过于激烈,我们就不应该再将其视为无关痛痒的小事了。如果孩子习惯了使用暴力解决与别人间的纠纷,而不是通过相互交流、逐步沟通化解矛盾,那么,他在成人后就会形成粗鲁和具有攻击性的性格。
  暴力倾向大多出现在遭遇挫折时无法准确表达自我的孩子、成长于极度严苛环境下的孩子、目睹了暴力场面或有过被虐待经历的孩子身上。因此,不考虑前因后果,一味命令式地向孩子强调“打人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对于孩子而言,“暴力”也是其生存手段之一。
  因此,即使孩子的行为有所出轨,作为妈妈也要暂且打消责罚的念头,尝试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妈妈应该随时揣摩孩子的所思所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体会他的感受,弄清孩子想要什么,正在想的又是什么。大多情况下,孩子们仅通过妈妈对于自己的理解便能从中得到极大安慰,从而平息心中的不满或怒火。
  在此基础上,妈妈要引导孩子将心比心地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让孩子想想由于自己的暴力攻击和折磨,对方所遭受到的伤害,帮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让孩子在经历过后自己领悟
  第一,理解孩子的感受。
  对于别人的同情、体贴之心并不是仅凭训斥之力便能够使其形成的,而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借助种种体验的感化,自内而生的。妈妈与其斥责孩子的过激行为,不如认真询问孩子如此行事的缘由及他当时的所思所想。在得到答案后,首先对孩子的切身感受表示理解,然后再通过各种提问引导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第二,让孩子进行自我反省。
  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最好留给他一个“反省时间”,让孩子在远离其他小朋友的地方安静反思自身行为,并对自己的错误做出自我反省。即给孩子充分的时间,使他们可以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反省自身错误,并对日后行为举动做出思考。
  第三,帮助孩子掌握能够控制情绪的、健康的消气方法。
  让我们为孩子制作一个即便对其大声喊叫也不会反抗的“消气箱子”,可以随意踢打的布娃娃、沙袋或是靠垫,这些都能够帮助孩子以健康的方式消除心中怒气。另外,在孩子生气时,我们可以让孩子做三次左右的深呼吸或紧闭双眼从一数到十,以便孩子适时调整心态。这些做法可以促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帮助孩子依靠嘴而不是手来表达自身感情。
  第四,让孩子承担他们能够承受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希望孩子明白自己也有需要承担、遵守的义务及秩序,那么最好交付给孩子与其年龄相符的任务。比如饭前摆放碗筷,整理鞋子,将准备清洗的衣物放进洗衣筐等,这能够令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责任感。
  第五,让孩子明白因果必报的道理。
  让孩子自己思考一下,只是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便会给其他小朋友造成怎样的伤害。另外,要让孩子明白因果必报的道理,犯了错误就必须要受到惩罚。
  当孩子将愤怒加诸行动时,不要陪孩子玩,也不要去抱孩子,而当孩子抑制住愤怒,用言语来表达心情时,则要不遗余力地予以表扬和鼓励。
  第六,一定要坚决抵制孩子的不良行为。
  首先,我们最好扫除使孩子感到挫折或气愤进而导致不良行为的因素。倘若做不到这一点,就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妈妈一定会对我的不良行为做出惩罚”。当然,这要建立在平时对孩子给予充分的体贴、关爱以及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肯定的前提下,如此一来就可以使孩子从妈妈身上学会体贴、认同他人的方法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19期  无论什么事都耍赖皮要求妈妈与之同做的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世勋妈妈是一位私立辅导室的教师,尽管她一直都在家中工作,但是因为要教育其他孩子,因此没有时间照顾儿子世勋。
  有天,世勋被木刀划伤了手腕。见血越流越多,便急急忙忙赶回了家。可是,春姬却告诉世勋自己在上课,因此无法陪伴他去医院,她只将诊费递到了世勋手上。
  虽然春姬对此感到非常抱歉,但她希望世勋能够独自去小区附近的医院看病。
  当世勋看完病步履蹒跚地走回家后,邻居阿姨们均不约而同地围了上来,询问世勋为什么手上缠着绷带,伤得这么严重怎么就一个人去医院,并纷纷感叹“世勋真可怜……”
  但是,世勋妈妈却并未多说什么,继续着她的工作,只是在世勋走进家门时扫了一眼他的脸及手腕。世勋躺在床上等待妈妈下课时,不知不觉睡着了。
  不要因为对孩子怀有歉意就任其撒娇
  对于上班族妈妈而言,因为工作之故无法抽身照顾病患中的孩子,最令她们感到愧疚难当。在孩子遭受病痛折磨、急需妈妈照顾时,自己却无能为力,妈妈的心如针扎刀割一般。
  这种情况下,由于妈妈对问题处理方式的不同,孩子有可能造就较强的自立性,也有可能养成较强依赖性。以世勋的情况为例,当妈妈无法照顾孩子时,对孩子说“妈妈不能陪你去医院了,真对不起你”或“让你一个人去医院,真是对不起”,借此直接表达歉意绝非明智之举。与其如此,不如询问孩子“你一定很疼吧”,对孩子的处境表示出理解之态,并对其解释“妈妈现在因为需要工作,所以无法陪你去医院,你应该能够理解吧?”将实际情况如实加以说明。
  独自作出选择并负起责任的习惯能够培养孩子的自立性
  第一,相信孩子的能力,鼓励孩子“你一定能够做到”。
  父母往往会小觑自己的子女,并具有希望代替孩子处理一切事务的倾向。
  事实上,你给予孩子多大的信任,孩子就能够承担多大的事情。为了不使相信、关注自己的父母感到失望,且希望独自完成相关事宜借以获得父母的认可,孩子会为之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因此,可以说某些事孩子一个人也是足以做到。
  第二,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为其分配任务。
  与其妈妈一一照顾周全,莫不如让孩子自己找事情做并完成。我们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务交给他独自处理,并观察孩子的完成情况。
  但是,倘若把超出该年龄段承受能力或是极其复杂的事务交付给孩子,则很有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因此,在培养孩子的自立性时,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因素。
  第三,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并为孩子的独立做好准备。
  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将来势必会拥有自己独立的世界。因此,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成长速度给予与其年龄相符的待遇,让孩子逐渐离开父母的怀抱,为独立做好准备。
  第四,让孩子自己作出选择。
  妈妈要在着装、购买零食、挑选玩具等方面给孩子选择的机会,除重要或危险之事由妈妈做主外,其他无足轻重的琐事应让孩子自己作出决定。如果因孩子太小不易作出决定或是对孩子感到不放心,妈妈可以提出几个选项供孩子选择。
  第五,让孩子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
  如果孩子得到了可以选择的机会,那么选择所产生的结果也要由他自己负责。要教育孩子养成无论结果好坏,都要为自己的选择及其结果负责的习惯。
  第六,让孩子在冒险游戏或类似情形中得到体验。
  无论进行什么游戏,都要让孩子在沉浸于游戏的同时,做出一些思考、选择和探讨。这一过程,能够促就孩子具备争取某一目标、满足自身欲望时所需的积极态度,从而使他们勇于向新事物发出挑战。
  

第20期  不要因为孩子想要,就不假思索地全部予以满足
大多数上班族妈妈都对孩子怀有歉意。她们认为自己不仅整日不在孩子身边,而且也无法像专职妈妈一样细心呵护孩子,因此在面对孩子所提要求时,往往具有最大限度予以满足的倾向。另外,她们对于孩子构成问题的不良举动也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待孩子的态度过于宽容、放任。
  但是,这种态度对孩子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相当严重,孩子会暗自认为:“只要我想要,我就能得到。”而且,倘若一直不假思索地满足孩子的全部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将父母视为有求必应的靠山。孩子所体会到的是“有何愿望,只要一耍小性子即可得到满足”,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形成任谁也奈何不得的倔犟脾气。
  父母们应该从一开始便树立明确的育儿原则,将允许与不允许之事的界限划分清楚。唯有父母的态度明确,才能够持续有效地教育、说服孩子。另外,依据孩子的情况向幼儿园老师或保姆寻求合作,要求她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与爸爸妈妈的原则保持一致,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父母要树立自始至终毫不动摇的原则给孩子看
  第一,根据原则坚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对待孩子。
  处于相同情况下,妈妈若是根据自己心情及周围条件的差异,采取不同态度,会使孩子感到茫然,并会一直使性子直至妈妈接受自己的要求。因此,妈妈首先应该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可以允许的,而哪些又是不能允许的,只要强调过一次“不允许”,那么无论孩子怎样使性子、撒泼,也决不能接受。如果因为孩子对你撒泼、撒娇,令你感到心烦,便接受他们的要求,孩子则会认为“只要使性子就能获得成功”,并因此养成“固执己见,直至妈妈让步为止”的不良习惯。
  第二,面对不允之事时,为孩子提供其他替代方案。
  在对孩子想做之事做出禁止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理由,并将该理由清晰无误地向孩子进行说明。另外,不要单一地对孩子说“不行”,而应为其指出其他可供替代的方案。如此一来,尽管未能如愿以偿,但孩子可以通过其替代方案放弃自身欲望,并将精力转移到其他地方。
  第三,经常性地表扬孩子,并将自己对于孩子的爱意持续表达出来。
  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表扬,因此,无论孩子所做的事有多么不值一提,也要多多给予表扬,并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非常爱自己。有时,孩子使性子正是因为自己希望得到表扬却被忽视,或是借引起他人注意来宣示自己的存在。
  第四,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