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金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金山-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话算数?”
  “一言为定!说到做到,决不放空炮!”何大福表态坚定。
  “我老婆跟我一个厂,是搞质检的。我一走,她在那儿肯定也呆不下去,您看……”魏建试探地问。
  “一起过来!她在那儿搞质检,到我们厂还让她搞质检,工资待遇不变!”
  “我来了,还有几个弟兄肯定跟我一道来,你看?”魏建说。
  “欢迎,欢迎一道来。”何大福说。
  “我在那边是技术科长,到这边来……”憋了半天,魏建还是说出了口。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搞技术的,也可以穿喇叭裤(4)
“还让你当技术科长!你把你那个技改方案也带过来,他们不肯搞,我们要抢着搞!”何大福满口应承,斩钉截铁。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一个星期过后,魏建带着老婆和三个同事正式投奔到“金箔梁山”。
  1985年3月21日下午3时,金箔厂200多名职工集中在职工大食堂,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仪式,欢迎魏建投奔金箔梁山。会场内外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会场正中悬挂了一幅大会会标:热烈欢迎魏建一行投奔金箔梁山大会,两边还张贴了字体很大的对联。上联是:立志改革,决心米箩跳糠箩,下联是:大显身手,誓叫金箔创辉煌!
  欢迎大会上,何大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魏建作了信心百倍的表态发言。会议的最后一项议程,由何大福与魏建及几位前来金箔厂的员工一个一个分别签订“合同书”。
  这份合同书一直存在金箔厂的历史档案里。合同全文如下:
  合同书
  甲方:金陵金箔厂
  乙方:魏建、陈莉、唐明、冯常宝、印小二
  兹因甲方发展需要,急需一批技术人才,乙方拥有金箔生产工艺专业技术,需要一个舞台发挥。双方经友好协商,订立如下合同:
  一、甲方同意乙方五人全部到金箔厂工作,一切享受正式工待遇,不受任何歧视。
  二、乙方在原有企业的工龄到甲方后连续计算。
  三、乙方分房、子女上学与甲方原有职工一视同仁,并享受优先。
  四、本合同长期有效,直到办好全部正式手续为止。
  这份不要行政介绍信、不要工资关系、不要政府部门批准的“合同”,成了改革开放以来金陵市第一份“用工合同”。但当时这份合同被视为“非法”,犹如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几户农民签订的家庭承包责任书一样,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合同书。
  “一个市办大厂的技术科长不要档案不要工资关系什么都不要,跳槽到一家集体小厂当技术科长,这还得了!简直是无法无天了。他何大福吃了豹子胆啦!敢挖我们的人!”建邺金箔厂一年前到金陵金箔厂挖工人未遂,弄得个灰头土脸。如今满山打麻雀,家里不见了老母鸡,技术科长竟给金陵金箔厂挖去了!这口恶气,建邺金箔厂厂长陶万山哪里咽得下去?他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告!告到市工业局去,必须给我退人。”
  建邺金箔厂是市工业局的下属单位。“儿子”吃了亏,“老子”岂能不管。于是,市工业局立马责成金东县工业局严肃查处。
  电话一个接一个,都是要金陵金箔厂赶紧退人。
  “退人?这办不到!人家是心甘情愿来的,档案、工资关系都不要了,我们没有理由赶人家走。”面对县工业局钱局长的质问,何大福一边据理力争,一边到县里做工作。
  县委书记朱有才得知何大福又闯了祸,也感到伤透脑筋。可是,那时已是全国上下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对这样的事如何处理,谁也讲不准,只得装聋作哑。但他的心里,原有的阴影与成见却越来越深:金东县怎么冒出这么一个人?处处给我朱有才闯纰漏!
  倒是那个魏建,上了金箔梁山,真是如鱼得水。他带领几位科技人员日夜攻关,不仅解决了乌金纸涂料科学配比的难题,还接连解决了金箔生产的一系列难题,不久便荣升为技术副厂长,为金陵金箔腾飞立下了汗马功劳。
   。。

“你是劳改释放人员?照收!”(1)
何大福广揽人才的消息不胫而走,给金陵市几十年一贯制的人才机制带来了冲击,砸碎了一块块人才机制的坚冰。
  一天,何大福收到了一封来自金陵某监狱的来信:
  尊敬的何书记:
  我叫申怀忠,是一个劳改释放分子,刑满以后,外面所有单位都不肯接受我,只好留在监狱教书,爱人与小孩也在监狱。深山野洼的生活使我们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欣闻贵公司大胆招揽人才,我们决心投奔金箔梁山,不知对于我们这样坐过牢的人,何书记敢不敢接收?恳望给予回复。
  牢改释放人员也要投奔“金箔梁山”?何大福心里愣了一下。这下子金箔厂搞出名了,好人坏人都要进来了,他有点自嘲地想。
  事情的缘由还没搞清楚,他没敢贸然答复。胆大心细的何大福将人事科长童华找来,布置她迅速将写信人的情况搞情楚,尽快禀报,以便决策。
  何大福对有“历史污点”的人,从来不歧视。也正因此,当年他在化工厂招揽人才打过许多漂亮仗。
  1975年,化工厂上了第二条化肥生产线,需要招聘200多名新员工。那时何大福是化工厂政工科长,招聘新员工的任务自然落在了他的头上。当时与化工厂同时招工的还有金陵市其他五个单位,有铁路的、总医院的、商贸局的。上面明文规定,只从下放知青中抽调。五个单位一同体检,一同政审,一同填表,一同录用。在最后录用的那天晚上,市里各家政工干部都把“政审”关放在第一位,凡是家庭出身不好的,有海外关系的一律拒收。只有何大福当场表态:“凡是家庭出身不好的,有海外关系的,你们不要,全部给我们。”见何大福这么爽快,几个单位的人事干部开心得不得了。因为他们也怕劳动部门会搞硬性搭配,到时候这些政审有问题的你不要也不好说了。这下子解决了他们一大难题,他们能不高兴吗?结果,化工厂招收的200多名知青中,有150人家中有各种各样的“历史污点”。录取通知一发,聪明绝顶的何大福才向外人透露,他为什么要这些家庭出身不好的和有海外关系的知青呢?原来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凡是出身好的、“根正苗红”的知青,因为“###”已经坑害了他们,这些人中大部分“闹而优则仕”,不好好学习,不好好劳动,下放几年中也没有规规矩矩地珍惜时间,多半成了“不学无术”的人。而那些家庭出身不好的、有海外关系的“黑五类”子女,“政治前途”渺茫,只有老老实实读书,勤勤恳恳劳动,下放几年,学习劳动双丰收,几乎都成了“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结果证明,何大福的看法是既精明又高明,化工厂招聘的那200多名新员工,文化高、素质好,业务工作能力强,不仅保证了新生产线一次投产成功,而且这批知青很快成为骨干力量,他们当中后来有许多人成为各界和各条战线上的领导。
  那时,打篮球的、打乒乓球的、唱歌的、跳舞的、钳工、焊工、电工、车工、刨工、写文章的、跑采购的、烧菜的、开车的……第一名都在化工厂。这些人才的聚集,都是何大福忙出来的……
  今天,何大福要将金箔厂变为当年的金东化工厂。
  可是,这个申怀忠是不是人才呢?凭他的经验,一般主动写信毛遂自荐的人,都是有两把刷子的,没有这个谱,他不敢打这个赌!所以他相信这申怀忠可能是个人才。但是,说他可能不是人才也有理由:他长期生活在深山老林,想离开那里,听说金箔厂要人,就来试试看,行不行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反正有“牢饭”吃。 。 想看书来

“你是劳改释放人员?照收!”(2)
童华很快将申怀忠情况搞清楚了。
  这申怀忠50年代毕业于金陵老中央大学机械系,1957年被打成右派。右派本来无须坐牢,关键是他“###”中又发牢骚又翻案,而且公开散布对党对毛主席的不满情绪,自作自受,被判了八年徒刑。爱人马春霞原来是上海一个大美女,而且也是大学毕业生。通过朋友介绍嫁给了这个帅哥,谁知好日子没过几天,就“政治上”受到冲击再冲击,活活守“寡”这么多年。那时女人男人一结婚,想离婚就难上难。申怀忠刑满以后,因为是右派加“现行反革命”的“双料货”,哪个单位都不敢收也不愿收。正好坐牢的监狱有一个大型的机械加工厂,要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需要他留下来,许诺的条件是爱人一起来,还给两间平房宿舍。申怀忠无路可走,这里又给工资、又给条件,于是表示愿意服从安排。这一干,申怀忠在监狱工厂就干了八年,而且还在这里生了一个男孩,已经六岁,取名申越。
  “现在他自由了吧?没有什么羁绊了吧?”何大福问童华。
  “自由了,属于劳教系统职工,没有什么限制的东西。”童华答道。
  “那太好了,立马要他过来,我们急需这方面人才。”何大福布置童华,迅速将此人调过来。
  何大福急着要申怀忠过来,是因为厂里有急事。原来,他们几个将机械打箔机试制成功以后,虽然能投入使用,但质量还是不尽人意:打箔的锤头老是左右摆动,打出来的箔有螺纹状,电动机的转速与机械传动曲轴不太同步,机械部件损伤大,零部件常换又增加费用。虽然效率提高不少,但质量不如人工打得好。自家的“土灶子”工程师忙来忙去也没搞好。如果有一个“正宗”的机械工程师来厂里,那不是雪中送炭的好事么!
  何大福读的书不多,但他看过《 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他学着孟尝君善待冯谖的做法,硬是将申怀忠吸收到了“金箔梁山”上。申怀忠后来果然成了“金箔梁山”的特等功臣。
  可是,当初何大福决定接收申怀忠上金箔梁山的时候,申怀忠却反而犹豫了。他提出,到金箔厂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我们一家去了住哪儿?在监狱好歹还有个窝呆呆。见他拿不定主意,何大福对他说:“这你放心,我们先帮你家在外租房子,租金全部由厂里交。以后厂里盖房子,第一户就先给你!”住的问题解决了,申怀忠还是犹豫,他说老婆是上海人,没干过重活,到厂里打金箔吃不消,怎么办呢?何大福说:“这好办,厂里正好办一个职工图书室,你爱人就到图书室管图书吧!”申怀忠非常满意这些安排。可是,他还是没有最后表态,因为他儿子马上要上小学了,全家过去,小孩上学怎么解决?他新到一个地方,人生地不熟,再说,听说西山镇中心小学外地新来的小孩入学要收入校费1000多元,这钱哪儿有?何大福说:“我在西山几十年,人头熟,那校长是我的老朋友,我负责保你小孩入学,一千多块我们厂出!”当时金箔厂经济开始好转,1000多块能付得起,但财务制度却没有这个先例,而且绝对不允许。可何大福管不了这些,他要人才,先答应了再说。申怀忠再找不出理由拒绝了,终于上了“金箔梁山”。这几件事在今天都是算不上什么事儿,可是在当时的金东县,可成了“破天荒”的新闻!
  “金箔厂的何大福,胆子大的不得了!连劳改犯都敢收,而且还为他出了那么多钱。”社会上到处传扬他的“创举”,有褒有贬。
  李雄关一伙更是又嫉又恨恼羞成怒,告状电话一个个打给县领导:“何大福胆大妄为,太不像话了!请问县里到底管不管?”
  何大福管不了那么多。申怀忠一来,就叫他立即帮助解决打箔机左右摆动和马达与传动部分不同步的问题。申怀忠也不含糊,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攻关”战斗中。大概是申怀忠对金箔行业不太熟悉,或者他脱离实际工作时间太长,夜以继日忙了近三个月,竟然没有解决这个“难题”!
  李雄关一伙幸灾乐祸、冷嘲热讽:“什么烂鱼烂虾都跑到金箔厂来混,以为好混的呀!这下子出洋相了吧!”
  “什么狗屁本科大学生?哪个年代的?现在什么朝代了,早淘汰了!”
  闲言碎语,申怀忠受不住了。他找到何大福:“我还是回监狱吧,实在对不起你何书记,我感到很惭愧,看来我是干不好了!”
  可何大福不仅没有埋怨,反而给他打气:“泄什么气?继续干!搞科学创造哪有不失败的!搞试验哪有不走弯路的?毛主席领着我们走了二十八年弯路,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你才走几天弯路?怕什么?不要气馁,我支持你!干成功了,让他们抽自己嘴巴去!”
  后面的故事就是顺理成章了。在何大福的坚决支持下,申怀忠终于成功了,新型的金箔打箔机成了金箔厂的“专利”,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人工锤打金箔,由于插上了现代科技的翅膀,终于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申怀忠也一下子成了“香饽饽”,各车间技术改造、小改小革的“光荣任务”全部落在了他身上。
  1987年9月,在金箔厂首届知识分子和工程技术人员大会上,何大福总结引进申怀忠的成功范例,讲了如下一段话: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人员与工人群众相结合,个人专业与集体智慧相结合,是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唯一的光明之路。
  知识分子必须要懂得:( 一 )有知识要学会运用,工厂需要的不是文凭,而是有用的人才。( 二 )要到群众中吸取营养。( 三 )不搞文人相轻,要依靠集体综合功能。( 四 )要淡化“官”念,要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五 )知识要不断更新。( 六 )要艰苦奋斗。
  申怀忠就是你们学习的榜样!愿我们的企业涌现出更多的申怀忠!
  

“干出成绩是你们的,干出问题是我的!”(1)
何大福在金箔厂“横冲直撞”,口号是“坚定不移走改革之路”,打出的旗帜是“振兴金陵金箔”,加上他又是“一把手”,弄得李雄关一伙反对派也无可奈何。一方面厂里的大部分职工和外来的新兴力量都跟着何大福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