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欲绝的查理立马找巴斯克人算账,敌人玩儿的是游击战,当查理再次出现在西班牙北部时,他们早就撒丫子溜了,连个人影也找不到。
罗兰的英勇奋战和壮烈牺牲被赋予传奇和浪漫色彩,经过11世纪法国诗人的妙笔生花,诞生了法兰西民族的著名史诗《罗兰之歌》(Song of Roland)。
“罗兰兄弟.吹响你的象牙号角,
查理听到,他会赶回隘口;
我向你保证,法兰西人会回来。”
罗兰答道:“上帝保佑,但愿
活着的人谁都不会说
我曾因异教徒而吹响号角。
谁都不会因此而责备我的先人。
当战斗到了最激烈的时候,
我的剑将击杀个不停,
你将看到锋刃上沾满污血。
勇敢的法兰西人,个个是好汉。
西班牙人决逃不脱灭亡的命运。”
—— 《罗兰之歌》节选
查理继承了爷爷铁锤查理的英勇善战,也继承了父亲矮子丕平的政治手段,他是一个充满欲望的人,是一个要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所以,他不会被西班牙的失败打击信心,因为欲望始终驱使着他不断前进。
【美人计】
返回法兰克的查理在意大利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其子丕平由哈德良一世加冕为意大利国王,史称“意大利丕平”;另一个儿子虔诚者路易成为阿基坦国王。
拜占庭皇帝利奥四世是个短命鬼,只当了五年皇帝就死了。
他儿子君士坦丁六世(Constantine VI;776—797年在位)刚上台,就对意大利发生的事表现出十足的兴趣。
君士坦丁六世的个人兴趣爱好本来和别人没什么关系,可是作为皇帝,他的兴趣爱好会直接影响他的弓箭向哪射。
君士坦丁六世对意大利的兴趣让查理相当紧张,那个伦巴第太子阿达尔吉斯只要对君士坦丁六世稍微引导一下,把皇帝的兴趣转变成对自己的支持,那么法兰克将会在意大利陷入苦战。
查理决定施展美人计,把宝贝女儿嫁给君士坦丁六世。君士坦丁六世想得到美人儿,对意大利的兴趣少了很多。
拜占庭皇太后伊琳娜是个女强人,搞垂帘听政。她反对这门亲事,把儿子和美人儿的婚事搅黄了。
美人计泡汤了,查理担心的事却没有发生。
尽管伊琳娜反对与法兰克结盟,却也没给伦巴第太子多少帮助,阿达尔吉斯对意大利的反击很快便被查理摆平。
刚安静没多久,意大利又出了事。德西德流斯的养子、贝内文托公爵阿利其斯向教皇国发难,教皇再次向查理求救。
查理又一次踏上出征意大利的征途,阿利其斯没怎么抵抗就投降了。投降并不代表死心,心有不甘的阿利其斯暗地与阿达尔吉斯联络,准备东山再起。不过随着阿利其斯的死,他的阴谋也被带到棺材里。
【横扫六合】
查理对萨克森人的作战一直没有停下,战火引起当地周边地区的不安。
巴伐利亚公爵塔西洛(Tassilo)向查理挑战,查理没费多大事儿就占领了巴伐利亚。巴伐利亚的归顺使法兰克王国与阿瓦尔人的领地接壤,这些西欧的恶狼逮着谁就咬谁,对付阿瓦尔人已经提到查理的日程表上。
查理组织了一支包括萨克森人(依附于法兰克的那部分人)、弗里斯兰人、巴伐利亚人和阿拉曼人的队伍,横扫阿瓦尔人,一直打到拉布(Raab;位于今奥地利北部)才停手。在随后的几年里,查理都住在巴伐利亚,筹备对阿瓦尔人的第二次进攻。
萨克森人的反抗此起彼伏,查理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计,赶去对付他们。至于*阿瓦尔人的事,则委托给了儿子意大利丕平。
意大利丕平没让老爸失望,一鼓作气将阿瓦尔人杀得大败,占领多瑙河下游地区,缴获大量战利品。查理很慷慨地把缴获的东西捐给教堂,分发给朝臣和朋友。在查理的不懈努力下,阿瓦尔人终于屈服,这场对阿瓦尔人的战争一直持续了六个年头(791—796年)。
792年,查理的亲密朋友、著名传记作家艾因哈德(Einhard)偷偷来到王宫,向查理报告一个坏消息:“陛下,一场针对您的阴谋正在酝酿着,主谋是尊贵的王后。”查理听完后,被雷个半死。
查理的现任王后是一个法兰克贵族,一个毒如蛇蝎的女人。查理的私生子驼背丕平受到王后挑唆,欲对查理下毒手。查理当机立断,把驼背丕平扔进修道院。两年后,残忍的王后在忧郁中死去。
【查理曼帝国】
查理与教皇哈德良一世之间的关系本来挺亲密,后来因为任免拉文纳主教人选的问题发生争执,二人关系由亲密变得疏远,又由疏远变成仇视,而且愈演愈烈。随着老教皇的升天,新教皇利奥三世(Pope Leo III)的登基,情况发生了转变。
自从利奥三世上台以后,种种麻烦接踵而来,道德败坏、买卖圣职等等一系列指责使他声名狼藉,搞得他抓耳挠腮。地方领主们对教皇国的领土早已垂涎三尺,一心想据为己有。
一天,利奥三世和随从走在罗马城的大街上。突然,从路边的人群中闪出几个人,从衣着上看是一些贵族。他们以迅雷之势冲到利奥三世身边,教皇身边的随从吓得下意识地往两边躲闪,将利奥三世显露在中间。贵族们没几下就把他掀翻在地,抽出腰间的短刀就要割他的舌头、挖他的眼睛。
利奥三世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坏了,他拼命从地上爬起来,撒腿便跑。贵族们在后面紧追不放。利奥三世三拐两拐把他们甩掉,他喘着粗气,定了定神,咽了几口唾沫,捂着被尖刀剌伤的眼睑,顾不上顺着指缝流着的鲜血,不住地在胸前划着十字,“主啊!多亏了您的保佑,阿门!”
利奥三世心中有数,那些贵族和反对他的人不会就此罢休。他只得暂时离开教皇国,设法跑到法兰克,找查理帮忙。教皇寻求查理的帮助,这已经不是第一了,这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惨不忍睹,教皇就像一只丧家之犬,眼睛还带着伤。
查理把利奥三世让到后廷,派人照料起居。很快,利奥三世的视力恢复过来,只是在眼皮上留下一道淡淡的白色伤痕。
查理在利奥三世恳求下毅然出兵罗马城,迅速扫除反对教皇的势力。
秩序初定,查理便召集教士、贵族和骑士开会,利奥三世凭三寸簧舌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当然,对于查理来说,这只是演戏而已,和利奥三世一起唱的一出双簧。
查理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每征服一个地区,就把基督教带到那里。他早已赢得天主教会的认可,现在,他又成了教皇的救命恩人。
800年圣诞节清晨,查理从位于德意志西北部的首都亚琛(Achen),行程700英里抵达罗马城,和利奥三世一起举行圣诞弥撒。
查理身穿罗马式长袍,肩披古希腊式短斗篷,腰缠金带,脚蹬镶嵌宝石的便鞋。他威风凛凛地阔步走出寝宫,在侍卫保护下走向圣彼得大教堂。
查理步入庄严的大教堂,利奥三世热情地迎了上来,将他引到圣坛前。教堂里挤满了罗马的达官贵人,他们被这位法兰克国王的英姿所折服。
弥撒快要结束时,利奥三世拿起一顶镶有宝石、闪闪发光的皇冠戴在查理头上,封他为皇帝。随后,利奥三世率众齐声高呼:“查理&;#8226;奥古斯都,罗马人的皇帝,万岁!”
“奥古斯都”是罗马皇帝的称号,而副皇帝则称为“凯撒”,“罗马人的皇帝”也叫作“神圣罗马皇帝”(Holy Roman Emperor)。
利奥三世高声朗诵三遍颂词,跪下亲吻查理的长袍,为他涂抹圣油。查理欣然接受这一高贵的称号,向教堂赠送礼物。利奥三世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给皇帝加冕的教皇。
罗马教会与法兰克王国再一次合作,教会的地位得到巩固,王国则得到天主教徒们的支持。
从此,查理也被称为查理曼(Charlemagne; 768—814在位),法兰克王国也摇身一变,进入帝国时代,称为查理曼帝国(Charlemagne's Empire)。
查理曼帝国形势图,到814年,拜占庭在意大利和巴尔干的领地只剩下芝麻绿豆那么大
这里要注意一点,在欧洲,只有受教皇加冕的国王才能称为皇帝,否则只能称国王,也就是说皇帝比国王等级更高一级。
有些书里把查理曼写成查理曼大帝,这是不对的,因为“曼”本身就是“大帝”的意思,所以要么写作查理曼,要么写作查理大帝。
此时,查理曼帝国版图相当广阔,东至易北河、多瑙河流域,西临大西洋,北起北海,南到比利牛斯山脉及意大利。
加洛林王朝的统治达到鼎盛,地域包括今法国、德国、瑞士、荷兰、意大利北部、奥地利西部和西班牙东北角。
查理曼成为西欧的霸主,他统一西欧,被尊称为“西欧之父”。
查理曼帝国的意义不仅在于促使西欧成为统一的基督教文化区,而且对后来的十字军东征,乃至欧盟的建立,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查理曼的功绩】
海纳百川,取则行远。查理曼虽然是日耳曼国王,但他不分种族招贤纳士,大量任用罗马教士及古典派学者,欧洲各地的学者聚集于查理曼的宫殿:
阿尔琴主管宫廷学校,艾因哈德编写了查理曼的个人传记,保罗修著了伦巴第人的历史等等,这一举动极大巩固了他的统治;这也是人力资源整合的一个成功案例。
查理曼还要求教会和修道院开办学校,设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七科,它们成为中世纪欧洲教育的基础学科,由此将构成中世纪西欧文明的三大要素: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第一次综合起来。
军事方面,查理曼积极推行军事改革,建立组织严密的军队和有效的指挥系统,大力发展重装骑兵,根据土地产量确定服役兵数及武器装备供应量,建立边防区,修缮道路桥梁,构筑要塞堡垒等等,他的这些措施和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欧洲各国。
可以说查理曼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铁锤查理和矮子丕平的努力为他创造辉煌的业绩、开拓广大的疆域奠定了基础。
查理曼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深远,就连扑克牌中也有他的身影,红心K的原型就是查理曼。
查理曼帝国的出现极大震惊了拜占庭,因为拜占庭人一直认为自己才是罗马帝国的合法传承者,谁会想到教皇会宣布一个蛮族的后裔为罗马皇帝呢?
在西欧成立帝国,表明拜占庭完全丧失了拉文纳和罗马城,拜占庭在意大利的领土威尼斯、伊斯特利亚及达尔马提亚省也有被法兰克攻占的威胁。
此时,拜占庭早已经换了领导,伊琳娜不再作西太后,而是当了武则天……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8 伊琳娜!欧洲的第一位女皇
18 伊琳娜!第一位欧洲女皇
查理曼发动大规模兼并战争,席卷西欧。
拜占庭的宫廷里也是乌云密布,一场阴谋正在酝酿,制造这场阴谋的正是皇太后——伊琳娜。
【入宫】
伊琳娜,希腊雅典人,自幼父母双亡,利奥四世之妻,君士坦丁六世之母,野心勃勃的女人。
伊琳娜幼年时长得相当不错,貌若天人,名字“伊琳娜”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和平女神。
在她十六岁的时候,君士坦丁五世莅临雅典,发现这个小姑娘不但名字美,人长得更美,就把她带到君士坦丁堡的深宫大内。
君士坦丁五世生性残忍,却并不好色,他把伊琳娜带进皇宫,并不是要自己享用,而是想让她当自己的儿媳妇。
君士坦丁五世并不知道,这位未来的儿媳妇并不像她的名字那样美好,她给国家和亲人带来的都是灾难。
君士坦丁堡举行盛大的婚礼,美丽的伊琳娜嫁给君士坦丁五世之子利奥四世。当时,利奥四世与父亲一同执政,属于共治皇帝,伊琳娜也因此成为帝国的皇后。
771年,伊琳娜为丈夫生下一子,即君士坦丁六世。
有一天,利奥四世无意间在老婆的私人物品里发现一尊圣像,这令他大发雷霆。
有人会问,发现圣像怎么了?现在哪家公司不摆着关二哥的神像,保佑公司发大财。
别忘了,拜占庭当时正在风风火火地搞破坏圣像运动,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可是利奥四世的爷爷利奥三世,而把它推向顶峰的正是利奥四世的爸爸君士坦丁五世。
圣像破坏政策成了伊苏里亚王朝的根本制度,对于这场利多弊少的运动,利奥四世举双手赞成。
身为皇后,竟然暗地里搞圣像崇拜,岂不是带头违背伊苏里亚王朝的根本*嘛。
伊琳娜赶紧承认错误,说一定不再崇拜圣像,让老公别生气。
利奥四世很有个性,尽管老婆长得如月中仙子,他一气之下再也不跟老婆同床共枕。
利奥四世是个好男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反正史书上就是这么记载的,他和老婆分居以后,再没传出什么绯闻,君士坦丁六世成了他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有绯闻,史官也不敢往史书里写;即使有私生子,我们心狠手辣的伊琳娜女士也会让他人间蒸发。
君士坦丁五世驾崩以后,利奥四世成为帝国唯一的皇帝,利奥四世又让年仅四岁的君士坦丁六世当自己的共治皇帝。
【垂帘】
780年9月,利奥四世病重,自知大限将至,但是儿子年龄尚幼,无法单独执政。
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一般会设立辅政大臣等角色辅助幼主,绝不会选择女人干政这条路。
西方人的观念与东方人迥然不同,利奥四世在弥留之际把老婆指定为儿子的唯一合法监护人,并可垂帘听政。
利奥四世万万没想到,这一做法为伊琳娜篡位埋下祸根。
皇帝一死,可乐坏一个人,他就是利奥四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