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千年史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世纪千年史话-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每个德莫都使用不同的颜色与其他德莫加以区分,使用蓝色的被称为“蓝党”,取意大海,象征冒险精神,最初由海员组成,后来又吸收了市民、贵族和*院议员,他们都是虔诚的东正教徒,支持皇帝的中央集权;“绿党”取意春色,成员多为农民,后来拜占庭东部的富商也加入其中,他们主张地区自治,信仰一种类似异端的教派——基督一性论。另有“红党”和“白党”,它们分别依附于蓝党和绿党。

  欧洲自古*,老百姓有什么不满意的,可以毫无顾忌地尽情发泄。赛车竞技场是看比赛的地方,同时也成了普通民众聚会和发牢骚的地方。

  古代的车迷比现在的球迷还疯狂,每到举行比赛时,蓝党和绿党就互相辱骂,甚至大打出手。当然,这种冲突也是由于他们的宗教信仰、社会阶层和政治观点不同造成的。

  532年初,冲突达到白热化阶段,蓝党和绿党之间爆发激烈斗争。

  很多蓝党成员都是政府要员,他们认为查士丁尼能当上皇帝,都是他们在先皇面前说好话的功劳。他们自恃有功之臣,飞扬跋扈到了极点,借助皇帝的支持对君士坦丁堡居民实施白色恐怖,作为政敌的绿党受害最深。

  同年1月13日—— 一个竞技日到来的时候,竞技场上热闹异常。赛车在跑道上疯狂地飞驰,车手们你追我赶,毫不示弱,看台上更是呼声震天,呐喊声、喝彩声、鼓掌声混作一团。

  查士丁尼在皇室包厢里饶有兴致地观看比赛,不时和坐在身边的狄奥多拉交耳评说。皇后那粉面桃腮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楚楚动人。

  突然,观众看台上站起不少绿党成员,他们指着鼻子大骂查士丁尼偏袒蓝党。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敢侮辱国家元首,胆子也太大了,蓝党立马就不干了,双方党徒在赛车场内打起群架。

  一个人眼睛青了,两个人掉了门牙,三个人被扯掉头发……

  闹得最凶的几个人被判处死刑。

  行刑之时,刽子手把绳子套在其中两个人脖子上,准备施行绞刑。谁知这么一拉,竟然把绳子扯断了,俩人摔了个屁墩儿,愣是啥事儿没有。刽子手又拿了条新绳子,又断了,如是者三次。

  刽子手觉得邪乎,还想再吊第四次,看台下的群众恼了,心想哪有这么折腾人的?他们一哄而上抢走两名死囚。两个死囚分别属于蓝党和绿党,于是两党化敌为友,联合起来要求皇帝宽恕二人。

  梅塞(城市的大道)上人山人海,“尼卡!尼卡!”(Nika;希腊语“胜利”之意)吼声震天。就因为这句口号,这场运动被称为“尼卡暴动”(Nika riots)。

  1月14日,示威者包围皇宫,他们不仅仅要求宽恕死囚,更是呼喊着要求罢免几个政府官员,特别是君士坦丁堡牧首约翰,因为他制订了很*护蓝党贵族的法令。皇宫卫队马上冲出去,见人就打,逢人便揍,导致示威者多人受伤。

  闻听打人事件,奥古斯都广场附近的几个住宅区又冲出不少市民,向皇宫方向涌来。见犯了众怒,卫队开始退缩,撤回宫内防守。

  示威*立时变成暴动,城内浓烟滚滚,烈焰翻腾,四处冒起大火,*院、圣索菲亚大教堂(原名Hagia Sophia;希腊语“神圣智慧”之意)、亚历山大浴场、狄奥多西市场被付之一炬,位于奥古斯都、君士坦丁两大广场之间的豪华住宅区也未能幸免,君士坦丁堡最引以为荣的地区顿时化为焦土,占了整个城市的四分之一。

  查士丁尼心里不住地念叨,克制,克制,一定要克制。他希望和平搞定这场*。

  皇宫被围困的第三天,上午11点,他通过暗道来到竞技场发表演说。站在讲台上,查士丁尼清了清嗓子说,女士们,先生们,还有可爱的孩子们……

  话音未落,就听到暴民的谩骂声,什么“无知的蠢驴”、“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无耻的下流胚”等等此起彼伏。

  还有人向皇帝、皇后投掷石块,更有甚者,人群中不知何处飞来一颗鸡蛋大小的石子,“嗖”、“啪”的一声,怎么这么寸,正中查士丁尼的皇冠,皇冠瞬时做了个45度的倾斜。老查惊出一身白毛汗,连忙用手摸了摸头顶,还好,脑袋还在。在卫队保护下,老查拽着媳妇从包厢底下的秘道潜回皇宫。

  时至正午,暴民冲进阿那塔秀斯一世皇帝的侄子伊帕迪奥斯(Hypatius)家里,死拉硬拽把他托出来。伊帕迪奥斯吓傻了,心想,吾命休矣。他老婆更是哭得死去活来,死死拉住他的衣服不松手。

  反抗无济于事,伊帕迪奥斯还是被架到君士坦丁广场,硬被搓上一座军事建筑。暴民们没侮辱他的人格,更没要他的命,反而给他戴上一只金项圈权作皇冠。暴民齐呼万岁,伊帕迪奥斯被推举为新皇帝。他都呆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心想,我这样的,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呀。

  整个运动变了味,变成一场政变!

  查士丁尼无计可施,急忙命太监把金银细软运到船上,准备逃之夭夭。狄奥多拉火冒三丈,责备丈夫道:

  “若惟有出走而别无他法,臣妾宁可弃之。头顶皇冠怎可苟且偷安,臣妾不被尊为皇后之日永不会到来。若陛下去意已决,臣妾恭祝陛下万安。珠宝、御舟早已停当,大海亦张开怀抱,陛下可安然离去。然臣妾情愿留于此地,只因心中牢记那句古语:裹尸布中最美者乃身着之紫袍。”(在中国和西方,紫色都是皇室的象征) 

  听完媳妇的话,看着老婆原本粉嘟嘟的脸庞气出了紫花,老查不由得满面通红,他为自己很不男人的表现感到羞愧万分,于是决意留下来主持大局。

  老查一旦下定决心,就表现得很男人,他很快制订了平乱方案。

  在蓝党住宅区,太监总管纳尔西斯(Narses,查士丁尼时期最著名的大太监,也是一员名将)奉命成功贿赂了蓝党首领。查士丁尼又派人潜出城外,与军队统帅贝利萨留(Belisarius)联络。

  得到暴动的消息,贝利萨留立即率军队离开沙尔克宫,这支刚从波斯前线返回的部队穿过浓烟滚滚的城市废墟,经蓝党住宅区,抵达赛车场正门外,另一支蛮族雇佣军则在副将的带领下绕至对面的大门口。

  两支部队一同杀入赛车场,正在*的暴民猝不及防,在前后夹击下惨遭屠杀,赛车场内血流成河。登上观众看台的弓箭手也向人群中央射箭,中流矢者不计其数。

  暴民们还不懂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这场*最后以赛车场里堆积三万五千具尸体而告终。

  【秋后算账】

  恼羞成怒的查士丁尼开始秋后算账,对支持暴动的贵族大开杀戒,那些左右摇摆的贵族也没躲过一刀。

  最冤的就是伊帕迪奥斯,在狄奥多拉的一再要求下,他被满门抄斩,虽然他也曾大喊道,我比窦娥还冤。

  *就是这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你伊帕迪奥斯的存在已经威胁到皇帝的宝座,有你一天在,很可能有人会再以你的名义挑唆闹事,你不死,还能活吗?安息吧,哪个庙里还没几个冤死的鬼呢?

  狄奥多拉不但貌美,而且很有政治头脑,她巾帼不让须眉,在尼卡暴动中表现出来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惧,令很多大老爷们自叹不如,她完美诠释了“女人可顶半边天”这句俗话。

  在处理伊帕迪奥斯的问题上,她更是目光犀利、当机立断,充分展现了女政治家的本色。难怪与她同时代的官员约安内斯评价她说:“(皇后)比任何男人都出众。”

  这次*给查士丁尼上了一课,他在法律中用笔重重地勾除了一条:罗马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力。

  皇帝专权占了上风。

  后来,赛车这项传统体育运动也逐渐被取缔。

  【中国古籍里的拜占庭帝国】

  在中国的中古史籍里,称拜占庭为拂菻国,古代也称之为大秦或海西国。随历史时期的不同,此名有时也指苫国(今叙利亚)等地中海东岸地区。

  杜环的《经行记》和两唐书西域传(《旧唐书》、《新唐书》里的“西域传”)中对拂菻的物产、建筑、社会风貌等有详细记载,但两唐书中的记载据认为有一部分是根据唐代长安的情况推测出来的,因此可信度不大。

  唐朝时期,两国之间就有使节和商旅交往。基督教聂斯脱利派(景教)也是从拂菻传来的。。 最好的txt下载网

4  西线! 查士丁尼的夙愿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也被称作“再征服”时期(Reconquest),因为他希望把原来属于西罗马帝国的地盘再夺回来,他不愿看到日耳曼人这群蛮族“糟蹋”罗马文明。

  帮助查士丁尼执行这一神圣使命的,就是*过尼卡暴动的拜占庭名将——贝利萨留。

  【根红苗正的贝利萨留】

  说来也巧,贝利萨留也是色雷斯人,和查士丁尼还是老乡。

  色雷斯这个地方那可不得了,是个出牛人的地方,奴隶起义领袖斯巴达克思也是色雷斯人。

  色雷斯是东欧的历史学和地理学上的一个概念,边界经常发生变化。作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其北部边界在巴尔干山脉,南濒爱琴海,东至黑海、马尔马拉海,西部边界则位于美斯塔河流域。

  由于色雷斯位于多个国家交界处,在风起云涌的中世纪,它大部分时间沦为战场,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

  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贝利萨留的个人履历:

  他早年从军,当过查士丁一世的侍卫。查士丁尼执政后,他被任命为禁卫军首领,并指挥军队成功对抗过波斯的萨珊王朝(Sassanian Dynasty; 226—650年)。

  从上面可以看出,贝利萨留不但根红苗正,而且战功不凡,因此他成为查士丁尼的左膀右臂。

  查士丁尼应该感到很幸福,内事不决问皇后,外事不决问小贝。

  【德拉战役】

  萨珊王朝是拜占庭在东方最大的敌人,两国对峙已有三十年之久。

  想当初,萨珊王朝国王戈巴德一世(K*adh I; 488—531年在位)为结束战争,曾想把儿子科斯洛埃斯一世(Khosrau I;又译作库思老一世; 531—579年在位)过继给查士丁尼。查士丁尼没有接受橄榄枝,反而派贝利萨留指挥对波斯的战争。

  贝利萨留上任后,积极加强军务。波斯统帅皮亚西斯率领三万大军攻入伊里利亚(Illyria;位于巴尔干半岛西部),贝利萨留手下仅有两万五千人,而且还是一支由拜占庭和蛮族雇佣军混编的杂牌军。尽管贝利萨留处于劣势,但是在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包括今伊拉克、叙利亚东北部,及土耳其东南部)的对抗中双方互有胜负,拜占庭军依然屹立不倒。

  伊里利亚之战中,拜占庭败下阵来。贝利萨留认真分析了战争态势,他认为失败的原因是敌众我寡,硬碰硬于战不利,因此他决定分散敌人的兵力,再一举破之。于是,拜占庭军全线撤往德拉(Dara,位于今土耳其南部),迫使敌军拉长阵线。

  530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德拉战役”(Battle of Dara)打响。

  德拉是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战略要冲,位于伊里利亚以北23公里处,距底格里斯河四天路程。

  6世纪初,拜占庭修建德拉要塞,由内城、外城、护城河、战壕及众多塔楼组成,内城墙高达30米,外城墙基坚固异常,可谓固若金汤,是当时军事建筑的典范。

  德拉要塞孤零零地屹立在平原之上,周围空荡荡的,没有任何遮蔽物,尽管如此,拜占庭还是仅凭这一要塞就据守了长达六十年之久。

  波斯认为拜占庭军全线后撤,已无斗志,于是他们心存骄气,集中四万大军杀向德拉,欲将拜占庭军消灭在德拉要塞内,来个一锅端。

  在通往德拉的大道上,贝利萨留挖好了蛛网般的战壕,以及连接战壕的壕沟。他还修了很多防御工事,后面布署步兵,这样可以有效阻止波斯骑兵的冲击。

  左翼,拜占庭军布署了赫卢利骑兵以及三百名匈奴骑兵;右翼,除了赫卢利骑兵外,还有六百名匈奴骑兵;中央是拜占庭重骑兵。

  西罗马帝国还在使用原始的步兵军团作战的时候,拜占庭已经开始引进并广泛使用骑兵了。贝利萨留智勇双全,用兵巧妙,还是个军事装备改良家。由他建立的新型骑兵身披铁甲,手持日耳曼式长矛,配备波斯式弓箭,被称为“拜占庭重骑兵”。

  手拿长矛、弓箭的骑兵兼有“远距离杀伤”和“近距离突击”的能力,被西洋学者称为“双重功效骑兵”。拜占庭重骑兵都经过严格训练,具有极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善于配合,进退有度。

  他们不但善于冲锋,还精于骑射,对付步兵使用这种骑兵最为有效。如果步兵采用松散阵型,可以采取迅速冲锋的战术,手中长矛可在数米外置敌于死地;如果是密集阵型,则可以乱箭齐发,远距离歼敌。

  构成德拉防线的各支部队均由将领统帅,躲在战壕后面。贝利萨留就像一只蜘蛛,静等波斯这只飞蛾入网。

  波斯军则布成两阵,右翼由皮亚西斯指挥,左翼由贝利则斯(Bare*anes)指挥,统帅是费鲁斯(Firouz)。

  波斯骑兵的第一波冲锋直冲着拜占庭右翼的赫卢利骑兵而来,双方你来我往,杀了个旗鼓相当。赫卢利骑兵作战异常勇敢,最终将波斯骑兵杀退。

  两军对峙期间,从波斯阵中窜出一骑,马上的波斯骑兵吆喝着要找拜占庭人单挑。拜占庭军里闪出一个名叫安德烈(Andreas)的赫卢利骑兵,与那名波斯骑兵叮叮当当斗在一处。

  数万双眼睛直钩钩盯着战场中央。斗了几合,只见安德烈反手一剑把波斯骑兵砍翻在地,战马落荒逃走。拜占庭军里一阵喝彩之声,波斯军里还有不服的,也被安德烈劈死。

  先失一阵,又连败两场单挑,波斯军士气有些低落。费鲁斯把手一挥,说道,风紧,扯胡。波斯军呼啦啦撤出战场,第一天的战斗以拜占庭的胜利告终。

  第二天,一万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