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雀花亨利建立起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金雀花王朝(Plantagenet;1154—1485年,一个挺美的名字)。
绘有三只黄色雄狮的红色纹章是金雀花王朝的标志,该纹章由于金雀花亨利之子狮心王理查而闻名于世。如果你以后再看电影,发现英格兰士兵身穿绘有这种纹章的红色战袍,那就说明演的是金雀花王朝的故事,《勇敢的心》就是一例。
金雀花王朝版图庞大,它一拖二,地跨英、法两地,成为卡佩王室统一法兰西王国的最大对手。这还不算,法国国王与地方诸侯的矛盾如今却升格为英法两国的对抗,悬了!
另外,让金雀花王朝“享誉世界”的还有一件重大历史事件:与卡佩王朝支系瓦卢瓦王朝的英法百年战争。
【路易七世的统治】
情场失意、人财两空的路易七世在喝闷酒的同时也表现得相当男人,他一面调动军队找金雀花亨利算账,一面又紧锣密鼓地娶老婆。
路易七世和金雀花亨利打了三场仗,都以失败而告终,小小法兰西岛想和庞大的金雀花王朝对抗,除非乐毅投胎、孔明转世,或者上帝念咒“啦哩噜亚”。
埃莉诺只给路易七世生了俩闺女,没生男孩。按照《萨利克法》,没有男性继承人,王位就不能延续,这也是促使路易七世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
路易七世又相继娶了两个老婆,好不容易生出个男娃——腓力二世——未来的法国强势国王。
尽管路易七世在婚姻和军事上很不顺利,但他统治时期的法国可谓歌舞升平:战事不多,百姓安居乐业,新城市崭新,老城市不老,集市贸易繁荣异常;荒地开垦、沼泽排干使国家的耕地面积大大增加,水路交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商业、人口和思潮的交流。
在文化上的进步也相当明显,以建筑、装饰和雄辩等方面为代表的古代文化复兴,罗马艺术和随后兴起的哥特艺术争奇斗艳,大师级人物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巴黎杰出教师阿伯拉尔、唯实论拥护者安塞姆等等。
在路易七世努力下,王权不断加强,卡佩家族决定永居巴黎。路易七世把虔诚者路易在西岱岛上的旧王宫定为自己的王宫。领主和大臣在王宫周围兴建府邸,卡佩王朝的都城初步形成。
【病榻旁的阴谋】
下面讲讲康拉德三世是怎么败在床上,病床上的。
康拉德三世参加第二次东征,教训那是相当惨痛,损兵折将不说,还颜面大失,国王出马竟然惨败而回,还不如以前几个公爵伯爵干得漂亮。
康拉德三世不禁咒骂那个忽悠他东进的圣贝尔纳,呸!还有脸在名字前面加个“圣”字。和路易七世同样喝闷酒的康拉德三世先放一放,咱再说说巴巴罗萨。
可以说巴巴罗萨是第二次东征里最为受益的人之一,为什么说是“之一”呢,这里暂且不表,放到后面再说。
巴巴罗萨受益是因为他陪叔叔康拉德三世一起东征,带回西欧的除了满身征尘之外,还有叔叔对他的无比信任。
路易七世闹离婚的时候,康拉德三世已经奄奄一息地倒在病榻上,陪在旁边的只有巴巴罗萨和班贝克亲王主教(prince…bishop of Bamberg)。
德国的王宫里敲响丧钟,宫阙之上挂满缟素。宣布国王遗言的时候,发生一件怪事。
巴巴罗萨和亲王主教一定、确定以及肯定地告诉大臣们,新国王的人选不是六岁的小王子,而是巴巴罗萨。
事情那是相~~~当蹊跷!
康拉德三世当初前往东方的时候,曾任命长子担任新国王候选人,不巧长子英年早逝,可是还有个小王子健在。大臣都蒙了,即便巴巴罗萨再深得信任,国王也不可能把王位传给他呀!
说来很奇怪,说来也不怪。相信很多人会联想到中国的两个类似典故:
努尔哈赤弥留之际,身边只有八子皇太极和他侄子阿敏,这二位爷假传遗诏,皇太极夺走了本该属于多尔衮的汗位,还逼死多尔衮他妈、大美女阿巴亥。
另一个典故是,康熙大帝临死前,病榻边只有隆科多,这位爷模仿皇上笔迹,篡改遗诏让雍正当了新皇帝,当然隆科多最后也没落个好下场。
历史是相似滴,故事是相近滴,真相是无从知晓滴。
努尔哈赤和康熙大帝的典故里只涉及皇子争位,反正都是皇上的后代,有资格继位的哪个水平也不差,这就让我们真假难辨了。
而康拉德三世遗言这件事我们却可以深入探讨一番。巴巴罗萨再有本事、再受信任也只是国王的侄子,和王子比起来毕竟是外人。在我查阅的众多资料里,并没有提到康拉德三世有什么遗诏,也许他认为硕果仅存的儿子当继承人是理所应当的,没必要写什么遗诏,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遗诏被人销毁。总之,传位给巴巴罗萨只是二位陪伴国王最后旅程的人口头说的,并无真凭实据。
因此,如果我得出的结论是巴巴罗萨和亲王主教串通一气假传遗诏,相信不会有人摔板砖吧。
六岁大的孩子能干什么,巴巴罗萨自然大权独揽。国王死后没多久,他就如风似火地在法兰克福登基加冕。
巴巴罗萨的本名叫腓特烈,因此他成为德国历史上著名的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I;1152—1190年在位),而可怜的小王子只能屈居公爵的位置。
【巴巴罗萨的努力】
康拉德三世之前的两位先君统治期间,国王空有名号。国王由亲王们推选,而被推选出的国王除了自己的领地外,并无半点权威。国王称号像排球一样,从一个家族转手到另一个家族。德国处在有组织无纪律的状态,各地爵爷视国王如草芥,国王视爵爷们为肘腋之患。
巴巴罗萨登基以后,这一现象似乎有望得到改观,因为他父母所属的两大家族——霍亨斯陶芬家族(Hohenstaufens)和韦尔夫家族(Welfs)都是德国首屈一指的强势集团。
可是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当时德国的藩镇势力高达一千六百个,像巴伐利亚、萨克森这样的都是大型藩镇,更多的则是小得没法在地图上标记的芝麻绿豆。每个藩镇都可以看作一个小型国家,局势比东周列国还要乱。
巴巴罗萨雄心壮志,力图统一德国诸豪,要做查理曼第二,至少也得像奥托大帝那样。
巴巴罗萨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提高国王的地位,首先必须和教会搞好关系。他和教皇签署条约,保证不与教皇国的死对头: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以及其他敌对国家结盟,并保证在教皇遭受攻击的时候出兵保护罗马城。
巴巴罗萨还和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一世进行高端对话,想娶拜占庭公主为妻,而对方的态度呢?
曼努埃尔一世对德国人相当有看法,第二次东征的时候,他就让康拉德三世热脸贴冷臀部,巴巴罗萨还曾经带头袭击过边防军。
另外,曼努埃尔一世和爷爷、爸爸不同,他骨子里对西欧,特别是意大利,异乎寻常的关心,对关乎拜占庭性命的小亚细亚却兴趣不大。巴巴罗萨和教皇结盟,这无疑触及了曼努埃尔一世的利益。
基于上面两点,巴巴罗萨的求婚当然被曼努埃尔一世拒之门外。
【五进意大利】
求婚的红玫瑰被拜占庭扔进垃圾箱,这倒不影响巴巴罗萨干大事业。巴巴罗萨又出新招,获得神圣罗马皇帝的头衔是提高国王地位的一个有效手段,因此意大利成为巴巴罗萨最感兴趣的地方。
意大利这个教皇居住之地,本来应该因为受到上帝的垂青而感到骄傲,可是在中世纪,除教皇国、诺曼人以外,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城市纷纷自治,意大利处在四分五裂之中。
12世纪中叶的意大利人更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因为他们将会看到一个满下巴泛红光的络腮胡子带着德军一连五次征讨他们的国家。
1155年,修道士阿诺德(Arnold)带头反对教皇,并率众占领罗马城。
这是巴巴罗萨苦苦等待的机会,他迫不及待地出兵意大利,帮着教皇夺回罗马城。阿诺德被以叛国罪活活烧死,骨灰洒到河里喂了忍者神龟。
感恩戴德的教皇加冕巴巴罗萨为神圣罗马皇帝,巴巴罗萨如愿异常地得到那顶梦寐以求的帽子。
三年后,巴巴罗萨强行把伦巴第地区划归自己任命的官员统治之下,这引起当地人不满,米兰发生爆动。
米兰起义只是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随之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意大利反对巴巴罗萨入侵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教皇不愿看到意大利的土地被德国霸占,也加入其中,和巴巴罗萨反目成仇。
巴巴罗萨恼羞成怒,第二次攻入意大利,一举捣毁著名的米兰城。
1167年,米兰、威尼斯等十几个城市以及不少领主组成“伦巴第联盟”(Lombard League);大家组成民族统一战线,联合一致对付巴巴罗萨。
德国和意大利的长期对抗日盛一日,双方在伦巴第地面上乒乒乓乓打得激烈异常,每次都以巴巴罗萨的胜利而告终。
巴巴罗萨第五次入侵意大利是为了彻底解决伦巴第问题和与他争吵不休的教皇亚历山大三世(Pope Alexander III)。
他率领八千骑士翻越阿尔卑斯山,攻入伦巴第,一路攻城掠地。德军的猛烈攻势下,几个胆小的领主退出伦巴第联盟。
巴巴罗萨当初夷平米兰的时候,一些难民流落异地,他们修建一座新城市,并以教皇的名字命名为亚历山大里亚。这个城市还有个别名“稻草之城”(Straw City),因为每年10月,城里的所有屋顶都会铺上稻草,以御寒冬。这次,巴巴罗萨把进攻的下一个目标锁定为这个“稻草之城”。
令巴巴罗萨吃惊和恼火的是,这座城市并不像它的别名那样弱不禁风。一番猛攻之后,亚历山大里亚竟然纹丝不动,德军只得在城外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开春以后,德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挖好一条直通城墙下方的地道,士兵一个个顺着地道攻入城中,可是守军反击得异常坚决,德军损失惨重,最终还是败退下来。
德军在亚历山大里亚城下知道了什么叫玩命精神,亚历山大里亚被顽强地守住了,这是伦巴第联盟获得的第一场胜仗。
听说伦巴第联盟派援军增援亚历山大里亚,为避免被反包围,巴巴罗萨只得带着满腔怒火撤退至帕维亚。
随后,双方开始马拉松式的谈判,然而谁也不肯让步,结果一拍两散。
再打下去,巴巴罗萨手里的士兵恐怕不怎么够用,他打马扬鞭,跑到巴伐利亚搬兵。巴巴罗萨的堂弟、巴伐利亚公爵狮子亨利(Henry the Lion)打心眼里不愿借兵,他不想看到国王势力壮大,便找了很多借口:您看臣这儿周围的爵爷们也是如狼似虎,兵要是借给您了,臣拿什么看家护院啊。
巴巴罗萨碰了一鼻子灰,无奈回到帕维亚。正在巴巴罗萨犯愁的时候,好消息传来,德国派出援军。这支援军是一支杂牌,是十六名领主攒鸡毛凑掸子聚集起来的,人数让人啼笑皆非,只有一千名骑士和一千名步兵,区区两千人而已。
即使这样,巴巴罗萨的军队也比伦巴第联盟多。伦巴第联盟此时才凑齐三千五百多人,只有一千四百多名骑士,磕碜啊。
【雷那诺战役】
巴巴罗萨带着几名干将偷偷潜出帕维亚,来到援军驻扎的地方,准备引导他们与主力会合。
巴巴罗萨的行动相当隐蔽,可还是被伦巴第联盟获悉,他们决定在半路上拦截,一来可以阻止两支德军会合,二来说不定能一举生擒巴巴罗萨。
巴巴罗萨引援军蹑手潜踪地向帕维亚运动,伦巴第联盟杳无声息地在雷那诺以西排开阵势。
1176年5月29日,伦巴第联盟拦截巴巴罗萨的“雷那诺战役”(Battle of Legnano)悄悄拉开序幕。
伦巴第步兵的核心力量是九百名敢死队员,步兵阵中有一辆牛拉战车(Carroccio; 中世纪意大利各城市使用的战车);上面插有城市军旗,车上放着一个祭坛,坛上挺立着一座大十字架。该十字架归指挥米兰军队成功击败皇帝康拉德二世(Conrad II)的将领所有,因此它也成为反抗德国皇帝的胜利象征。
伦巴第联盟知道巴巴罗萨一定会经过他们的阵地,可以并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
拂晓时分,等不及的伦巴第联盟派七百名骑兵组成的侦察队前去探查。巧的是,德国援军的三百名先锋骑兵迎面而来。遭遇战时间不长,却十分血腥。当巴巴罗萨的援军主力出现在地平线上时,多于敌军两倍的伦巴第侦察队已经溃不成形,向本阵方向逃去。
巴巴罗萨对伦巴第联盟的阵地发起毁灭性攻击,伦巴第骑兵大部分溃逃,只剩下步兵和战车还坚守阵地。
德国骑兵向伦巴第步兵发起冲锋,伦巴第步兵排成方阵,敢死队员更是誓死保护战车,一步也不退缩。围绕战车的战斗漫长而又血腥,尽管德国骑兵吃力地对抗伦巴第步兵,可是他们依然能占据上风,伦巴第步兵逐渐不支。
正在巴巴罗萨为骑兵攻击得手而哈哈大笑的时候,他屁股后面开了花。重新集结的伦巴第骑兵和前来增援的骑兵,以及从逃跑途中返回的侦察队,从德军背后杀了过来。德军毫无心理准备,防线很快被突破。
巴巴罗萨的贴身卫队和掌旗官惨死阵中。巴巴罗萨本人做了一个很有视觉冲击力的后空翻转体360度,被受惊的战马甩到地上。巴巴罗萨没进过体操队,着地的姿势实在不敢恭维。
德军看到皇上降落以后再没爬起来,各个惊慌失措,导致全线崩溃。伦巴第骑兵随后掩杀,一直追出数里才算罢手。这场险胜的拦截战让伦巴第联盟缴获不少战利品,还抓了不少俘虏。
伦巴第士兵打扫战场,四处寻找巴巴罗萨的尸首。溃散的德军残部逃至帕维亚,总算和主力部队“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