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千年史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世纪千年史话-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这样的员工,上帝应该感到很幸福。

  【乱世奇葩——腓特烈二世】

  腓特烈二世是和诺理三世最想忽悠的人,第五次东征之所以失败,和这位门生拖拖拉拉有直接关系,和诺理三世脑袋里一直有这样的想法。

  前文有述,腓特烈二世在他深爱的西西里岛度过美丽的童年,在英诺森三世扶植下,腓特烈二世成为德国、西西里王国双料一把手。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这句话的深切含义,英诺森三世再明白不过,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

  在腓特烈二世的教育问题上,英诺森三世煞费苦心,他专门派去老师,希望把腓特烈二世培养成俯首帖耳的小乖乖。

  不过,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很大差距,腓特烈二世非但没变成小乖乖,反而成为反教会的急先锋,把德国帝王敢与“神”斗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腓特烈二世是一朵乱世奇葩,他才华出众,文理科兼通,不仅写作能力超群,还是业余科学家,对新鲜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

  他对王室女眷和动物的关心超过他自己,这和当时欧洲上流社会自私自利的风气迥然不同,他的做法令人感到高深莫测,故而人称“世间奇才”。

  腓特烈二世的政治策略是统一意大利,使之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统治的核心。这一指导思想无疑侵犯了罗马教会的利益,引起教会诸多人士不满,很多神职人员直言不讳地称他是反基督的化身。

  另一方面,他骨子里有些迷信,正因为这一点,腓特烈二世在十字军问题上一直不置可否。另外,德国和西西里王国政局不稳也是腓特烈二世迟迟无法下定决心的原因之一。

  【漫长的等待】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腓特烈二世终于决定在1225年6月24日这天高举十字架,迈出踏向圣地的第一步。

  会心的笑容跃然浮上和诺理三世的老脸,高兴之余,他也为学生是否能如期发兵忧虑不已。

  继送皇冠之后,和诺理三世又出新招。为加强腓特烈二世的意志,和诺理三世当起媒婆,给学生撮合了一桩婚事,让腓特烈二世娶耶路撒冷女王约兰德(Yolande)为妻。

  和诺理三世认为计划天衣无缝,腓特烈二世为了那顶王冠也会毫不犹豫地发动十字军。

  然而,就在和诺理三世努力把笑错位的五官挪回适当位置的时候,腓特烈二世又因种种原因把出征日期向后推迟两年有余。

  和诺理三世命运不济,腓特烈二世终于做好准备、整装待发的时候,他一口气没上来,苦笑着闭眼驾崩,带着收复圣地的梦想上天述职去也。

  1227年,腓特烈二世率领十字军从布林迪西出发,迈出拖延良久的第一步。不巧的是,恰在此时疫病横行,腓特烈二世无奈之下只得暂时退回意大利。

  新教皇格里高利九世(Pope Gregory IX)是个铁杆*,他不像前任那样又送帽子,又送老婆。老九掏出王牌武器,硬说腓特烈二世不讲诚信,将之逐出教会,还威胁要废黜其皇位。

  当然这只是老九的借口,他把腓特烈二世逐出教会的真正原因是,腓特烈二世在意大利加强君权的作法严重损害了罗马教会的利益。

  腓特烈二世不知道老九的险恶用心,想找他谈谈清楚。老九一点情面都不讲,就是不给机会。腓特烈二世一想,去你娘的吧,没你老九,朕照样玩得转。

  1228年,腓特烈二世把逐出教会的事抛至脑后,带着人马乘船远行,吹响第六次十字军东征(Sixth Crusade;1228—1229年)的号角。

  【条顿骑士团的出场费】

  跟随腓特烈二世出征的不仅有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还有条顿骑士团。

  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二世曾授权条顿骑士团驻扎南部边境,负责抵抗库蛮人(Cumans;即西钦察人)。

  四年前,条顿骑士团投靠到和诺理三世麾下,宣布直接受教廷指挥。

  条顿骑士团作为教皇的“仆人”完全不受安德烈二世控制,匈牙利南部大有脱离中央自立的势头。警钟在安德烈二世头上响个不停,过了一年,他找个机会把条顿骑士团逐出匈牙利。

  就在条顿骑士团郁闷的时候,另一个雇主出现了,他就是统治波兰东北部的公爵康拉德。康拉德送给条顿骑士团一块领土做基地,请他们帮忙防御普鲁士人。

  了解欧洲近代史的人都知道,中学课本里也学过,在铁血宰相俾斯麦带领下,普鲁士人统一四分五裂的德国,建立起德意志帝国,引导德国走向崛起,赶上帝国主义发展的末班车。

  中世纪的普鲁士人还没那么牛x,生猛倒是普鲁士人的一贯传统。在西欧主流社会眼里,赶牛放羊的普鲁士人乃是一群化外之民,不过他们桀骜不驯的性格却给周围的化内之民留下深刻印象。

  波兰等周边国家早就对这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垂涎三尺,皆想占为己有。对普鲁士的征服从来没停止过,却一直没取得突破性进展。

  罗马教会也想让上帝的“阳光雨露”润泽普鲁士的山山水水,可是几百年的努力只换来一小部分普鲁士人改宗而已。

  普鲁士的地形非常适合训练骑兵,条顿骑士团大团长赫尔曼&;#8226;冯&;#8226;萨尔扎(Hermann von Salza)一眼就相中了那里。

  这次,腓特烈二世给条顿骑士团的出场费便是以教皇名义发布《里米尼黄金诏书》(Golden Bull of Rimini),正式授权条顿骑士团征服并拥有普鲁士。

  腓特烈二世授权条顿骑士团入侵普鲁士

  所谓的《黄金诏书》就是一份皇帝下达的圣旨,上面盖有金印。里面的内容不是封某某人当大官,也不是册封谁当国母,它颁布的其实是一套法令。

  《黄金诏书》最先是拜占庭皇帝的创意,后来这种颁布法令的方式传到欧洲,被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君主们所采用。

  【塞浦路斯岛上的争吵】

  十字军一路乘风破浪向东航行,腓特烈二世的心情好似滚滚波涛,脑海里翻滚的不是如何与异教徒一较高低,而是如何把皇权施加到所到的每一个地方。

  带着这种想法,腓特烈二世把落脚的第一站选在塞浦路斯岛。这块以前是拜占庭的领土,现在被称为塞浦路斯王国的地方,最需要朕的统治,腓特烈二世不停地对自己这样说。

  西欧派来十字军,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让整个塞浦路斯岛沸腾起来。人们杀鸡宰牛,准备丰盛的酒菜,欢迎远道而来的救星。人们的笑容都是发自内心的,这些年来,阿尤布王朝快把十字军国家逼上绝路。

  在欢迎宴会上,腓特烈二世谈笑风生,与主人们打成一片。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腓特烈二世开始实施盘算已久的计划,他说约翰对贝鲁特(Beirut)的统治是不合法的,约翰必须把贝鲁特交给神圣罗马帝国管理。

  约翰是谁呢?此人在历史上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他爸名声在外,那就是圣地捍卫者、伊贝林家族的巴里安。

  约翰的故事在史书上占不到一页位置,但伊贝林家族在塞浦路斯王国是首屈一指的大宅门,实力不容小觑。

  听到腓特烈二世的“指控”,约翰脸色大变,不由得怒从胆边生,他反过来指责腓特烈二世别有用心。

  约翰在塞浦路斯贵族里颇有地位,受他影响,贵族们把欢迎的热烈掌声换成咒骂和争吵,其情其景就像电影里黑社会械斗前的场面。

  腓特烈二世的如意算盘被约翰夺过来,摔得粉碎。得不到贝鲁特到无所谓,有所谓的是,腓特烈二世惹恼伊贝林家族,这一失误将严重影响第六次东征。

  【兵不血刃】

  腓特烈二世碰了一鼻子灰,塞浦路斯岛算是没法再待。他拉着人马继续东进,前往阿克。

  对于腓特烈二世的到来,阿克的管理层不同的人脸上挂着不同的脸谱。

  阿克不仅是耶路撒冷王国的首都,也是拉丁主教的办公地。拉丁主教早就听说腓特烈二世与罗马教会不睦,还和教皇闹翻。作为天主教在耶路撒冷王国的全权代表,他有资格、有权力给腓特烈二世甩脸子看。

  耶路撒冷贵族的表现和拉丁主教稍有不同,他们起初对腓特烈二世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毕竟他是西欧派来的援助。

  可是没过多久,贵族们就感觉情况不妙。他们开始对腓特烈二世的过去感到不安,塞浦路斯岛上发生的不愉快他们有所耳闻,这位皇帝喜欢搞中央集权化,善于把皇权带到走过的每一个地方,这令他们深感恐慌。

  就在贵族们为支持皇帝,还是反对皇帝犹豫不决时,腓特烈二世被逐出教会的消息传来,阿克城里一下炸开锅。公开支持腓特烈二世的声音变得苍白无力,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的态度也变得十分暧昧。

  如此一来,腓特烈二世很难采取军事行动。在东征队伍里,腓特烈二世的嫡系少得可怜,只能算个零头。事实上,腓特烈二世根本无法全权指挥十字军。腓特烈二世认识到,事到如今,自己没有资本和阿尤布王朝抗衡。

  不过既然来了,总得做点什么。

  卡密尔(左三)把耶路撒冷交给腓特烈二世(左二)

  冥思苦想一番,腓特烈二世的脑海里浮现出第五次东征的情景:十字军兵围德米埃塔,苏丹卡密尔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他急得团团转,最后提出用耶路撒冷交换德米埃塔。

  腓特烈二世脸上浮现一丝笑意,这种表情从他脸上消失好一阵子了。

  他随即制定战术方案: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设法引诱卡密尔割让耶路撒冷,来个瞒天过海,这是夺回圣地唯一可行的方法。

  于是,腓特烈二世拉开架势,大造声势,大模大样地沿海岸线向圣地挺进,大有曹操兵伐江南的气魄。

  卡密尔脸色突变,据有关部门报告,十字军人如潮涌,而且兵强马壮、装备精良,艨艟斗舰乃以千数。

  卡密尔不由得倒吸三口冷气,直惊得体如筛糠、腿肚子超前。卡密尔赶紧拿出老一套,提出议和,交出耶路撒冷那是没有问题。

  1229年2月18日,双方签订十年停火协议。耶路撒冷再次回到基督徒手里,圣殿山、阿克萨清真寺和磐石清真寺仍归穆斯林管理,外约旦(Transjordan)各处城堡继续保留在阿尤布王朝手中。

  3月17日,腓特烈二世趾高气扬地进驻耶路撒冷,迫不及待地在第二天举行加冕仪式,自立耶路撒冷国王。

  教堂响起加冕钟声的同时,拉丁主教憋在家里生闷气。以约翰为首的贵族不像拉丁主教那样忍气吞声,他们跳出来指着腓特烈二世头上的王冠大骂他下流无耻,你不能染指耶路撒冷王位。

  腓特烈二世迅速淹没在众人的口水里,腓特烈二世是大风大浪里闯过来的,他脑筋一转,计上心来。

  约兰德一年前给腓特烈二世生下一子,按传统,这个小娃娃是正牌耶路撒冷国王。腓特烈二世随即把儿子扶上宝座,自己以摄政身份管理耶路撒冷王国。

  约翰等人的口水涌到嗓子眼,又被迫咽了回去,他们已经没有吐口水的理由了。

  5月,腓特烈二世面带笑容地离开耶路撒冷,返回西欧。

  多快好省地收复圣地让腓特烈二世人气大飚,他的英雄事迹在欧洲广为流传。看到腓特烈二世名声鹊起,老九万般无奈,只得恢复他的教籍。

  第六次东征成功地开创了一个先河:没有罗马教会参与,十字军一样能取得胜利。此后的东征大都继承这一传统,教会势力在十字军东征方面失去权威。

  【吉伯林派vs圭尔夫派】

  东征后,腓特烈二世和条顿骑士团各忙各的。

  条顿骑士团拿着《里米尼黄金诏书》这把尚方宝剑,把利剑刺向桀骜不驯的普鲁士人,开始历经半个世纪征服普鲁士的“伟大”工程,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血腥无比,残酷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腓特烈二世回到西西里岛,继续干老本行——给教皇上眼药,和罗马教会对着来。

  腓特烈二世统治下的霍亨斯陶芬王朝版图庞大,西西里王国除了西西里岛以外,还占有意大利南部,而意大利北部也在王朝掌握之中。

  教皇国处在霍亨斯陶芬王朝南北夹击之下,艰难度日。

  凭借雄厚的实力,腓特烈二世把君权与神权的斗争中推向新高峰,教会的世俗利益经常遭到霍亨斯陶芬王朝的无情践踏。

  腓特烈二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在意大利很有群众基础,他的粉丝们称作吉伯林派(Ghibellines),而那些支持教廷的称作圭尔夫派(Guelfs)。

  吉伯林派支持腓特烈二世的中央集权,他们对神圣罗马皇帝的头衔始终抱有崇敬之心。圭尔夫派渴望宗教力量凌驾于任何君主之上,以实现神权国家(Theocracy)的统治。

  神权国家这个梦想中的国度是一个名叫希德伯兰的修道士提出的乌托邦,他来自法国,后来当了教皇,即格里高利七世,就是把德国皇帝亨利四世逼得雪地求饶的那位老哥。

  在不同意识形态驱使下,吉伯林派和圭尔夫派为控制镇甸、城市和乡村冲突不断,闹得整个意大利鸡犬不宁。

68  目标!花剌子模
罗马教会发动数次东征,基督徒和穆斯林把美丽的近东折腾得体无完肤。

  他们没想到,一股来自中国北方的势力正在悄然崛起,它的出现将把这场楚汉相争演变成三国演义。

  其实中国一直很不太平,辽、金等少数民族国家先后制霸北方地区。

  金国如今已经疲软,作为中原正统的宋王朝从来就没硬过,艺术大师宋徽宗和儿子宋钦宗客死异乡。流亡政府逃到南方,建立南宋。南宋皇帝们偏安江南半壁,照旧铅华粉黛,终日歌舞不休,只把杭州作汴州。

  就在中国主流势力纷纷没落的时候,蒙古大草原上一只展翅的雏鹰冲向蓝天,它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缔造的蒙古帝国(Mongo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