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意思。其汉姓为“赵”(也有“佟”“顾”“伊”“萨”“公”“兆”“曹”“包”“哲”“席”等)。《黑龙江志稿·氏族》载:“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清代满文创始人噶盖之裔汉姓“赵”,尚书顾八代之裔汉姓“顾”,副都统萨哈岱之裔汉姓“萨”,大学士伊桑阿之裔汉姓“伊”。不排除有满州望族是宋皇室后裔。

辛弃疾的始祖辛维叶,在唐曾任大理寺评事,由陇西狄道迁济南,故世为济南人。高祖辛师古,曾任儒林郎。曾祖辛寂,曾任宾州司户参军。祖父辛赞,因累于族众,靖康之变时未能随宋室南渡,仕于金,先后为谯县、开封等地守令。辛弃疾父辛文郁早卒,他自幼随祖父辛赞生活。

所谓“靖康耻”之后,中国即耻于议和。明朝的士大夫鉴于南宋的教训,皆以为与满人和谈为耻。因此明崇祯对于和议之事,始终左右为难。卢象升即告诉皇帝说:“陛下命臣督师,臣只知战斗而已!”明崇祯只能辨称根本就没有议和之事,卢象升最后战死沙场。明末就在和战两难之间,走入灭亡之途。

靖康之耻,很快要发生了。

靖康之耻后,他的路会在何方?

赵朴曾经尝试过,努力过,想要避免靖康之耻发生,避免这一悲剧出现,可是最后还是失败了。因为,他只是一个王爷,在汴梁城内一个闲散的王爷,位尊而无权,在朝堂之上,没有话语权。

在汴梁,他可以说一没有兵权,二没有人脉,三没有财力,四没有名分。呆在汴梁只能是无所事事,然后在靖康之耻时,被死狗一般的擒拿而走,最后不是被饿死,就是虐待死。

为了摆脱这个苦逼的命运,他选择了挑战皇兄,也就是当今皇上宋钦宗的威严。选择离开汴梁,离开必死之地,到外面求得一丝生机,甚至不惜放弃王爷尊贵的身份,总算是成功了,加入了救援太原的部队中。

总算是,凭借着各种机遇,掌握了一只军队,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

而想要活着,想要获得好,仅仅是有军队是不行的,还需要根据地,钱粮,人才,以及士大夫支持等等。

根据地很重要,有了根据地,八字军才不是无根之浮萍。

…………

秦国是以关中、蜀中为根据地,最后席卷天下;

汉朝的刘邦也是走得这一条道路;

而汉光武帝刘秀,走得是河北为根据地,席卷天下,也是唯一一个河北之地,却得天下的皇帝;

隋朝走得是关中为根据地,夺取天下;唐朝李渊走得是以河东、关中为根据地,夺取天下;

而北周、宋朝走得则是中原为根据地,夺取中原。

后来的朱元璋,则是以江南为根据地席卷天下,也是为一个以江南之地,夺取天下;

而清朝,则是以辽东为根据地,夺取天下。

那他的根据地,在何方?

赵朴很是纠结。

河东不行,这是一处必死之地。这里有金军重兵,这里建立根据地,必须面对完颜粘罕,完颜斡不离等名将,面对二十多万金军精锐。赵朴可没有自大到,靠着八字军一万多人,再加上那些散乱的义军,能够抗衡二十万金军精锐。若是留在河东,决定是死翘翘。

河北也不行,除了光武帝刘秀成功之外,谁以河北为根据地,谁就是死。

而以河南,也就是中原为根据地,那也是必死无疑,大战最破坏经济,在金军的几次细节之后,中原赤地千里,人口锐减,也不行。

关中,也是最好的根据地,而是一处死地。在唐代之前,关中是最好的定都地区;可是在唐朝之后,关中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大量流失,经济萧条,已经不适合了。在关中建立根据地,只会被活活困死。打战就是打钱,靠着贫瘠的关中,无力支撑起抗金的大局。此外一旦以关中为根据地,那就容易对江南失去掌控,失去了江南,钱袋子没了,除了困死,再无第二条路。

想来想去,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江南,一个是襄樊。

前者是吴越旧地,后者是荆楚之国。

前者是苏湖熟,天下足,说得是唐朝中期以后的江南,江南几乎是历代王朝的钱袋子。

后者是两湖熟,天下足,说得是明清以后的湖南湖北等地。而此时的两湖地区还属于未开化,或是半开化地区。

这两个经济基础够好,都可以作为根据地。

而在地理位置上,襄樊地区控制着长江河道,向北可以威胁中原,向东可以掌控江南,两淮;向西可以掌控四川,陕西一带,可以说整个华夏的枢纽位置。谁占据了襄樊地区,谁就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不过缺点,就是太靠前了,距离河南太近,可以说是在战争的前线,时时刻刻受着金军威胁。

而江南之地,缺点是太容易让人安逸,以江南为根据地,除了朱元璋在外,再也无一人能够一统天下。

而不论是以江南为根据地,还是以襄樊为根据地,都不可避免的要南下。留在河东是没有出路的,无法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没有充足的财力,几乎是必死无疑。

于是,赵朴发表了声势浩大,气壮山河的檄文,并喊出了要救援汴梁的口号;其实这一切只是为南下作准备,至于最后,如何救援汴梁,具体如何大战,一切只是随机变化,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

Ps:感谢烟雨长河打赏了100起点币,理智在线打赏了100起点币

第100章再见鲁智深

连续打了两次胜仗,八字军缴获较多,不仅获取了大量的粮食,更是获取了大量的驮马和战马。共计三千匹战马,五千匹驮马,六千匹驽马等,合计一万四千多匹。

看着这些马匹,赵朴心中松了一口气。

马也有四六九等之别,最好的马用来做仪仗,次之的马供侦骑,再次的用来给骑兵,最次的马用来拉车。

有的马善于短期冲刺,但是不善于长期奔跑;有的马短期冲刺不行,可是耐长跑;有的是富贵马,必须用上好的粮食喂,伙食一差就拉稀;有的是平民马,即便是吃着草,照样是健步如飞;有的马匹善于在山岭之间行进,有的善于在平原行走;有的马匹天生善于托起重物,有的战马则是不善于托起重物。

总之千里马,良马只是相对的。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马,只有最适合的马。

那种在各个方面都是冠军的马匹,注定只是梦幻。不同的战马,有着不同的侧重。根据不同马匹的特点,马的习性,安排不同人物,这才是利用马匹的最好策略。

不过宋军毕竟不是金军,对马匹的了解很是陌生,粗略的懂一些,可是细致的就有些困难了。军中懂马的人才很少,只能是跟着感觉走。只是感觉很多时刻是错误的,结果很多马匹在错误的岗位上工作,又是照顾不当,病死的马匹不少,生病的较多,很多马匹即便是没有生病也处在亚健康状态。

这让赵朴不得不感叹,马比人还难伺候。

不过,马匹难伺候,也得细心伺候。

在古代,没有卡车,没有火车,马匹是陆地上最为主要的运输工具。而评价一只军队的机动能力有多强,往往看这只军队的马匹有多少。

在赵朴看来,宋朝的军队很悲剧,机动能力太差了,遇到强大的敌人跑不了,遇到弱小的敌人追不上。结果是运气好打了击溃战,运气差就是大溃败,几乎很少出现全歼灭战,宋军也很少成建制的歼灭敌军,一切都是因为机动能力太差了。

在分兵后,赵朴不断的昼伏夜行,不断的走山区,而不走小路,为的就是防止金军发觉,一旦金军发觉,大队人马汇聚而来,那就悲剧了,绝对是被全歼的料。

在赵朴看来,一只军队实力差不要紧,没有那只部队一生下来就是百战百胜,也没有那只军队一辈子不打败仗。只要是严密的军纪,严格的训练,再加上打上几次战斗,见过几场血,新兵变成老兵,一只强军也自然而然成就了。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保存实力至上。

一只军队跑路不丢人,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为了保存实力,并得到上级允许,跑路时可以理解的。跑路丢人,丢人的是跑路速度太慢,最后被敌人咬住了尾巴,打成了歼灭战。

实际上,有许多军队就是在跑路上,没跑掉被敌军歼灭,而不是在战场上被歼灭。

因而,赵朴十分重视机动能力,机动能力至关重要。

为了提升全军的机动能力,在两个方面下苦工,一个是不断的训练士兵负重越野能力,尽量将两条腿变成飞毛腿;另一方面,是训练士兵的骑马奔跑能力,不要求他们如女真兵那样,在马鞍山如履平地,只要求骑上马能快速前进。

在死了几百匹战马之后,总算是摸索出一些经验。马匹的生病率,亚健康状态,总算是得到了抑制。

而此刻,八字军总算是显示出强大的机动能力,较多的马匹可以做到人手一匹;若是紧急情况急行军,速度更快。若是特殊情况,一人三马,那速度更是离谱。

就这样,大军浩浩荡荡开播南下。

…………

此刻,河东地区的金军主力已经尽数南下,一部分攻击陕西切断向西逃窜的道路,一部分则是直接进攻太原。驻守在河东的金军,多是辽地投降的溪人军、契丹军、汉人军,这些金军战斗力本身就不强,有分布在河东的各个地区,好似花椒面散在水缸一样,早已经被稀释开。

而河东之地,义军遍地都是,这些义军数量不等,质量上参差不齐,不断的扰乱着金军,大大的牵制了金军。

在这种情况下,赵朴才可以率领着八字军,浩浩荡荡南下。因为金军精锐不在,这些杂牌军又太分散,只要他谨慎小心,又不陷入绝地中,这些金军杂牌军根本奈何不了他。一旦金军杂牌军袭击而来,数量少,战斗力差,那就吃掉;若是金军杂牌军强大,兵力众多,那就躲开。

总之,八字军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而南下的路上,制造出如此浩大的声势,也是为了吸引河东义军。

河东的义军成分复杂,各个首领也是心思不一,战斗力也参差不齐,他们身上有各种的弱点,可是一个优点却是无法抹灭的,他们活动在金军后方,严重破会了金军占领区的稳定。只要他们存在一天,金军河东就不稳一天,可以极大程度上牵制金军。

八字军要南下了,可是河东的义军,却是不能不管,总之要资源利用最大化。

即便是做炮灰,也要做最有价值的炮灰。

…………

赵朴坐在马上,四周是护卫,此时传来一个消息,昔日的故人要相见。

“那个鲁智深要拜见,感谢上次救命之恩!”

“他来了!”赵朴点点头,“知道了!”

很快,鲁智深来到了赵朴的马前,在马上躬身施礼道:“拜见殿下!”

“一别之后,鲁义士可好?”

“不好,很是不好!”鲁智深,“山河破碎风飘絮,河东尽数是虎狼纵横!”

赵朴点点头,不置可否。

鲁智深道:“殿下,人无头不走,蛇无头不行。如今汴梁危机,河东自古多义士,无数义士汇聚为三十六路义军,共计三十万之众,原意奉元帅为盟主,救援汴梁…………”

自从那次离开之后,鲁智深、杨志等人就开始思考“投名状”的问题。后来在一个落地秀才的指点下,总算是有了头绪。名不正,言不顺,名分很重要。他们想要投靠这位仪王,没有投名状,没有礼物怎么成。

礼物是什么?

自然不是金钱,也不是美女,更不是战马器械等,而是各路义军纷纷投奔,接受这位仪王殿下的领导。

于是鲁智深等人开始纷纷活动,不断的联系相互熟悉的义军首领,决定共同奉赵朴,这个仪王殿下为义军总首领。在不断的活动中,在鲁智深等人才传销之下,共有三十多路义军首领,愿意接受赵朴领导。

赵朴点点头,有些满意,总算是摸到了门道。

此刻,赵朴总算是有些黑社会东哥的气质了,三十六路义军不管实力强大与否,至少是影响比较大,涉及了大半个河东,收揽了这些义军,意味着河东地区一半的游击队归他指挥,甭管这些义军战斗力如何,至少不再是八字军孤孤单单一万多人,只是客军,如无根之水,苦逼至极。

“不知,各路义军人马有多少?”

“各路义军分布在何方?”

“义军首领品行如何,战斗如何?”

“还有那些义军不愿接受朝廷领导?”

赵朴开始询问这些义军的势力,鲁智深支支吾吾的回答着,其中多数带着夸张的成分,而真实的实力却让人担忧。这些义军部队林林总总,有着五十多万。五十多万,这不是虚数,而是真实的数字。

只是人数多,并不代表战斗力强,其中夹杂着太多的老弱妇孺,真实的战斗力并不怎么强。打游击还可以,若是硬拼,只需要一万金军就可以轻松横扫五十多万义军。

“河东多义士,你们辛苦了!”赵朴道,“这个盟主我很愿意当,只是我要南下了,在河东停留的时间不会太长!”

“王爷,前面的黎城,恰正是三十六路义军会盟之处,不如王爷稍后停留一番,顺便派遣官员,前往会盟。”鲁智深道。

“也好,今夜我军疲惫,正好在那里休息一番!”赵朴看着天色,点点头。

第101章义军联盟大会

义军联盟大会,这对于义军来说很是重要,

自从金军入侵河东一年以来,官军大量被击溃,散落的兵器,弩箭到处都是,这些击溃的官军,与本地的豪强,土匪等,构成了河东的义军。这些义军,大多数都积极与金军作战,有效的牵制了金军。不过义军之间,为了争夺地盘,粮草等,也相互争斗,厮杀不断。

而这个义军联盟大会,为的就是协调彼此利益,共同抗金,

若是以一般义军首领的名义,资格不够,难以召开这个大会。不过鲁智深等人,却是巧妙的借助了仪王这面虎皮,成功的召开了这次义军大会。诸多的义军首领,不得不买这位仪王殿下的面子。因为义军,说好听些是抗金,是义军;说难听些就是匪,匪面对官往往是有自卑之感,官召集匪开会,匪那个敢不从。

而这次义军联盟大会,只需要仪王赵朴派心腹参加,负责协调就足够了。

可最后,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