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鱼玄机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代才女鱼玄机传奇-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他的为人和个性了,怕万一闹出事来又不知他会落到什么样的结局,本来他就因为太过于直率,多次得罪朝中高官显贵而屡遭贬谪,至今在寒荒之地当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如果因为自己而闹出什么事来岂不是雪上加霜,彻底毁了他的前程,把他带进灾难的深渊,因此幼薇感到很不安,劝说他一定要冷静,不可胡来,自己的事自己会解决,不劳他费心,他的好意她心领了,她也以有他这个哥哥而感到荣幸,但她不忍因她自己的事而牵连哥哥,再说她与李亿的婚事并没有闹到覆水难收的地步,还有转辕的余地,希望他不要把事情闹大,将来一发不可收拾,飞卿看她这样说才压住怒火,忍住了没有去找李亿发作,但他心想先看看这件事究竟怎样发展,如果李亿执迷不悟,他不会饶过他的。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23章 寄厚望法师布禅心,指迷津诗语醒梦人
光阴似箭,岁月蹉跎,转眼就是几年了过去了,门前的枫叶红了又青,青了又红,而李亿仍是踪影全无,好象他整个人从地球上蒸发了一般,幼薇再也不曾见到他,只听说他早就娶了新人,幼薇又胡思乱想了许多,她始终不相信曾经那样的相亲相爱的人会突然把自己全忘记,好象他们之间从不曾有过什么似的,过去的山盟仍在耳边回响,而眼前是物是人非,给人以恍然若梦的感觉,好在空明大师与自己过从甚密,经常开导她,叫她早日了断情根,万般欲望唯情最苦,只有早脱情欲的纠缠才能早日脱离苦海,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万事皆有天定,非人力所为,一切孽缘的滋生皆因一“情”字,古来多少痴人为情所困,身为情囚,人生苦短,岁月无痕,人处于世上如白驹过隙,眨眼功夫何必自寻烦恼,劝她不要再为情所困,既然情已断,缘已了,就必须冷静地面对这一切,忘记过去,了断旧情,放下包袱,随遇而安,这样才能活得轻松,活得自在,并且赠诗一首,以劝慰她,其诗云:

  穷通贵贱由天定,缘聚缘离不遂人。

  苍海迷情心作茧,金田逐利眼蒙尘。

  情来深处情生恨,月到明时月转阴。

  花谢花飞凭雾卷,烦愁抛尽烛空明。

  不久后,空明大师的身体每况愈下,她知道去日无多,所以寄希望于幼薇,希望她秉承自己的衣钵,把咸宜观的香火延续下去并且发扬光大,她知道幼薇心地善良,知书达理,眼界开阔,对各种事物感知力强,有开拓进取之精神,加上她聪明过人,悟性极高,只要摒弃欲念,一心向佛,必定会成为得道高僧,也定能振兴师门,因此从幼薇一进观门,便有意栽培她,希望她能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平时也常向她讲述佛学,另传授一些寺院管理有关方略,以便将来顺利接手她未竟的事业。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24章 满功德法师归天,得玉碟幼薇受命
一日空明大师把幼薇和她的师兄妹们叫到一起,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了她的任命,亲手传给幼薇象征观主地位的玉碟,并且告诉大家,说自己就要离开尘世,大家不要悲伤,人到世上都是来作客的,死生乃自然之事,人的生老病死如同万物的荣枯盛衰一样,都是自然之理,只要一心向善死后就能升到极乐世界上去,自认为自己一心向佛,心无二念,平生不做为恶的事,并且尽力急人之难,解人之困,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洞若观火,一定会给自己安排一个好的归宿,大家不必悲伤,古人云,举头三尺有神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看在菩萨的眼里,善恶到头都有报,要时时提醒自己,要时时反省自己,有没有做过什么为恶的事,人生在世,要对得起天地良心,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死后灵魂就能升天,如果作恶多端死后灵魂必遭天遣,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下辈子会变猪变狗来黩前世的罪过,并且一再叮咛他们要时常反省自己,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扫,不使惹尘埃。这样才能不辱佛门,永守心中的一片净土,如果一以贯之,作到六根清净,万恶不侵,纤尘不染就能成佛,最后她告诫大家要支持幼薇的工作,见她如见自己,说完后,双目闭合,双手合拾,口宣啊弥佗佛,道一声贫道去也,安然圆寂。面色如生前一样,身体坐着纹丝不动

  尽管她生前说了许多叫大家不要悲伤的话,幼薇还是止不住哀泣,悲恸不已。她为失去这样的良师加益友而感到痛心,她为世上少了一个疼爱自己理解自己的人而泪流满面,她慈母般的关怀对她寄予的厚望让她感慨涕零,她的临终嘱托让她感受到大师的无比信任,她仿佛是她生命的知音,在她最痛苦的时候,在她遇到人生最大的难关的时候,在她痛不欲生的时候,大师象一盏明灯,照亮她黑暗的前程,点亮她心中的希望和重新塑造她的人生,让她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绝望中看到了前景,她象一剂心灵的膏药,抚慰她支离破碎的心,今天她盍然长辞,让她在这人世上失去了一个最可敬可爱的人,怎不教她伤心欲绝。

第25章 弘法度广结良缘,纳门人普渡众生
空明大师仙逝后幼薇开始主持威宜观的工作,潜心佛学,闲暇时也作些诗文,凭着她的博学和她的善于管理和经营,她把寺院的房舍修缮一新,重塑金身,再造浮图,把寺院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因而寺院的香火比之以前更加旺盛,玄机大师的芳名远播于外,有不少善男信女慕名而来,有的是希望得到庇护,有的是仰慕幼薇的才学及人品,他们或讨论佛学文化典藉,诗文词章,或求神拜佛,或游山赏景,每日里人流如织,在此期间,幼薇也收了不少无家可归的女弟子,他们当中有的年龄尚小,幼薇无一不细加调教,尽心抚养,教之以文,晓之以理,化之以德,潜移默化,以期他们将来不辱师门,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德才兼备的人,这样的生活让幼薇感觉到很充实而有意义,她终日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她饱经沧桑,历尽劫难,一袭玄色道装仍然掩饰不住她的美丽,她就象岩缝里长出的一枝洁白玉兰花,美得让人停止呼吸,美得炫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尽管她历经感情的劫波,枯死的心湖已纹丝不起,屏蔽的心房不允许爱的滋生,但终免不了男人的觊觎,有人倾慕她的才学,有人垂涎她的美色,有的出于尊敬,有些轻薄之徒,厚颜无耻之辈企图染指她的秀色,佛教净地,各种人物粉墨登场,有人不惜重金求一纸诗文,有人不远千里一窥秀色,有人潜心向佛,慕名修道,有人要求遁入空门,有人求子,有人求财,有人问命,有人祈求婚姻,有人欲卜前程,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幼薇忙得不可开交,在这表面繁荣的背后,危机四伏,幼薇面临着再一次命运的挑战,要知幼薇面临着怎样的考验,且听下回分解。

第26章 论佛法妙语述禅心,追道源玄机咸少林
且说幼薇自接手咸宜观的主持之后,咸宜观名声鹊起,香火鼎盛,车水马龙,香客游人如织,幼薇及姐妹弟子们应接不暇,一日少林寺方丈一清大师慕名来访,作为佛教圣地,少林寺的和尚们为唐朝的社稷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大唐天子的顶礼膜拜,特加封赏,并且龙恩浩荡,亲赐牌匾,以昭天下,因此少林寺更是如日中天,名动华夏,声播环宇,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神奇的历史传说,吸引了众多中外虔诚学道之士慕名前来,自从唐玄奘西天取经后其文化思想内涵更加丰富更趋完善,后来又有了东赢的鉴真和尚不畏艰险,飘洋过海远道而来,虚心求教,更是使少林寺扬名于世,佛教作为印度的国教进入中国,已被本国的民族文化所融合,已加入中国自己的内容,包含了本国的民族文化精神,其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是多种民族宗教文化融合的精神体现,变原有的单一性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多重性和丰富性,中华民族所固有的创造精神总能化腐朽为神奇,历史经验证明任何一国一民族的狭隘文化要想抹杀中国文化,必将为中华民族文化所融化,如同一道细小的浊流企图污染大海,少林寺之所以如此的享誉中外其主要原因是融入了中国自己的文化,因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少林寺是佛教,而咸宜观是道教,按理说是风马牛不相及,那么少林方丈为何要亲眼相待,慕名来访呢?因为佛道一体,前面所说的就是其中深刻的原因,这是题外话,现在回过头来说幼薇以最高的规格隆重接待这位久享盛誉的大师,免不了说些大师驾临寒寺使本寺蓬壁生辉之类的客气话,出家人不打诳语,句句发自本心,当然令一清大师喜笑颜开,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按理说他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看破红尘,一般的人自然入不得他的法眼,更休提什么应景奉承之类的话,但是面对幼薇的美貌和博识,不由得惊叹,她妙语连珠,滔滔不绝,思维敏捷,出口成章,一清*之余深为叹服,险些就收敛不住心神,几十年的修为差点功亏一篑,一朝破功,面对众人,为自己的慌乱老脸羞得通红,本来存心卖弄一下自己的学问,不曾想面对如此*人的眸子和舌绽莲花的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呐呐地不知所云,生怕稍有不慎叫人耻笑了去。好不容易收敛起心神,正襟围坐,与幼薇讨论有关佛学的起源,在他的一再请教下,幼薇只好免为其难,与他热切地摆起龙门阵来。

  幼薇凭她的勤奋毅力和超凡的悟性对道学已有颇深的造诣,她用自己多年的心得系统地阐述了有关道教的起源以及它的发展及演变,对于这些道教的理论自然是如数家珍,了若指掌,只见她舌绽莲花,口若悬河,听得一清只有不停地点头的份,说关于佛教是引进的哲学,虽然经过国人自己的加工,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毕竟不是原汁原味的中国人自己的宗教哲学思想,要说道教才是中国的原产,和儒教一样是中国的国粹,源于上古时代的黄老之说,后来融合了命向学,医学,阴阳学,墨家儒家等等思想于一炉,因而博大精深,深入地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道家的起源有其必然的条件基础和深厚的思想根源,始于黄帝,至老子时进一步完善,道家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出了有关道的概念,老子着重阐述和分析了道在三个层面的表现形式和现实意义,即天道,地道,人道,实际上这就是他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提出“道”这一概念,说它是无影无形而又无处不在,它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上至天子下至平民,天地人宇宙自然莫不含有道的深刻哲理,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深藏天地万物运行之机,任何力量都不能改变它,只有认识它,顺从它,才能被人类所用,才能利用它改变现状,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必须遵从道而道又合乎自然,一般人掌握它可以受用无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个人的价值,甚至做到他所说的圣人,至少也可以明哲保身,远离祸端,统治者掌握它,就可以垂拱而治,永葆江山社稷长治久安,所以说道的妙用无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元复始,在天地和自然界出现以前就有了道的存在,这是以后形成的阴阳五行学说理论基础,阴阳家所说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无穷,都是关于道的内涵和外延,很显然这些思想都带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此外老子关于道的阐述还包含有辨证的思想,比如他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附”等等,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一定的条件下矛盾可以互相转化,后来庄子的思想就更趋于消极,他说人来到世间就是受罪,他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就意味着受难的开始,因而带有悲观主义情调和消极思想的论调,老子宣扬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运行着,谁也无法改变,这些事物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认识也好,不认识也罢,喜欢也好,厌恶也罢,它都存在,他在《道德经》里开篇就开明宗义地提出了有关道的概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说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无形而又真实存在的东西,它是广泛地蕴藏在天地万物之间,大到帝王将相,小到平民百姓都受道的影响和支配,只有认识它,然后才能为自己所用,文景之治时就是依据这种思想为指导维护汉家的统治,东汉末期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并且出现系统的理论典藉,《太平经》《正一盟威秘箓》《正一道》'俗称五斗米道'等相继出炉,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东汉末年张角等人宣扬道家思想形成庞大的组织体系,设立'二十四治'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起义,以至于天下动荡,汉室倾覆,自秦以后传统的道教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融合儒墨道医阴阳五行等为一体,一时间求仙问道,修道炼丹者盛嚣尘上,自秦始皇到汉武帝都热衷方士之说,妄想长生不老,以求不死仙药,相传有位皇帝丹没炼成,却炼成了火药,因而成就了一项伟大的发明,这也算是他为人类社会做的贡献,”幼薇对道教的起源发展说得头头是道,令一清大师括目相看,幼薇年纪轻轻,半途出家,对佛教却也有这样高深的造诣,实在是令人感佩不已,一清大师心下暗自赞许,大师听她所说的句句是理,有意考较她,适时地提出了一些关于道教的学术问题,在老子的道德经里引出一些生僻的名词叫她解释,幼薇凭着自己非凡的领悟力,在前人的解释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观点,深入浅出,鞭辟入理,令一清大师甚为钦佩,一清问:“道有形呼?道在何方?道怎样才能为我所用?”幼薇答:“大道无形,天地宇宙之间一尘一土一草一木道无处不在,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大智若愚,大爱无形,天地无言而滋养万物的生长,谁能悟道谁就能改变自己的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