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书《三国》诡魅迷人(1)
诡书《三国》诡魅迷人(1)
有谁不想成为精英?有谁不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鼎立不败,并获胜成为成功人士?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被社会精英视为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可是它们仍然局限于精英文化,被接受的范围狭窄。
《三国演义》则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融合,通过精彩的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比枯燥的理论条文,更易于被人们接受、记住和效法,让精英文化通俗化,深入生活;让普通人也能掌握精英制胜的秘诀,人们在津津有味地读或听《三国》故事时,就学到了兵法和谋略。
红尘滚滚的世界,有几个人能脱俗而超然世外;智障的脑残者除外,大多数人都有精英情节,都想成为精英,都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鼎立不败,并获胜;因而被诡书《三国》的“诡魅”吸引。
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是诡道之书。计者,弄诡也。《三十六计》是诡计之书。
《三国演义》是集诡之大成者,又极具魅力,魅了几百年,魅倾倒了一代又一代人,仍然魅力无限,堪称诡魅大帝。
魅:神话传说中的魔,具有吸引人并令人痴迷的魔力。
《三国演义》以其超强的魅力,深深地吸引并影响了无数读者;其魅力经久不衰,而且有愈强之势,形成《三国》文化;这在世界的文学经典名著中,堪称罕见。
不断掀起《三国》热浪,浪打浪,越来越热,《三国》热浪席卷朝鲜、韩国、日本、东南亚,卷向世界。在韩国、日本,《三国》热的程度,决不亚于我国,而且大有赶超的趋势。
研究《三国》的书数不胜数,几乎都是在文学评论、历史考证的范围内;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有魅力的一点,还是最有价值的一点,这一点就是诡道。
《三国》充满了诡道,诡道纵横,贯穿始终,是一部地地道道的诡道之书。诡书《三国》,正是以其闪耀智慧光芒的“诡魅”,魅痴魅迷了无数人;而且其“诡魅”正与时俱进,超越了传统的军事、政治范围,扩展到广阔领域。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三国》“诡魅”,更具魅力,因为它能让竞争者获胜。毫不夸张地说,一部诡书争天下。
《三国》“诡魅”,非常值得认真研究。
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说出了《论语》这部哲学经典的巨大作用。
古人还有“一部《三国》争天下”的实践,《三国演义》这部文学经典,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吗?
其实,这一点也不夸张。《三国演义》问世后,受到明清两代许多军事家、政治家的重视;特别是造反的草莽英雄,更是把《三国》当成争夺天下的法宝。例如:张献忠、李自成、白莲教、太平天国,都把《三国》当成指导斗争的《玉帐唯一之秘本》。满清入关前和入关后,曾把《三国》当成争天下的秘笈。他们是怀惴一部《三国》争天下。
诡书《三国》诡魅迷人(2)
诡书《三国》诡魅迷人(2)
为什么承认《论语》有治天下的作用,却不肯承认《三国》争天下的作用呢?
因为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们,有一个“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悠久历史传统,那就是可以想,可以干男盗女娼的坏事;嘴上却绝对不可以说,打死也不说;满嘴要说“仁义道德”。
以史为鉴,这可是有深刻的历史教训。三国的那个曹操,就因为坦白:“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被骂了上千年的奸雄。
有人说:“曹操是因为挟天子,图谋篡位,大逆不道,才被骂成奸雄。”
那么,为什么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害兄弟,逼迫父亲下台。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权篡位。曹操只是图谋篡位,并没有当皇帝。而李世民、赵匡胤确确实实地篡了位,真真正正地当了皇帝;为什么人们不骂唐宗宋祖大逆不道呢?
想当年,魏武挥鞭,灭陶谦、擒吕布、除袁术、败刘备、降张绣、破袁绍、平乌桓、下荆州、克汉中、定西凉,芟平中原大乱;招收流亡,屯田安民。其文治武功不亚于唐宗、宋祖,其文采远胜之。唐宗策玄武之变,宋祖谋陈桥之叛,皆行篡逆,可是历代人们都称赞唐宗宋祖为明君。为何独骂魏武奸雄?
有人还会说:“历史不审判胜利者。曹魏王朝没能统一全国,是失败者;而唐、宋则建立了统一王朝,是胜利者。”
那么,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武帝刘裕、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都不仅挟天子,而且篡位当了皇帝;其大逆不道远胜魏武帝曹操,其文治武功远不及魏武,其文采更不能与魏武相提并论;为什么独骂魏武奸雄?
只因为曹操说了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世人都认为他奸。
这就是说,尽管奸,心中揣着与曹操同样的想法,干的事比曹操还恶毒,害死千万人;就是嘴上别说,还要大呼:“为民服务!”就不会挨骂,还会伟大。
争天下被视为大逆不道,可以想,可以干,就是不可以说。所以,不肯承认《三国》有争天下的作用。
争天下就必须用兵家和法家之说;兵者:诡道也;法者:权谋也。《三国》正是一部通俗形象的兵法,全书充满了诡道权谋。
现在还流行塑造“大帝”。
世界公认可称大帝者,其创建的帝国对后世及当时的国际范围具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影响。例如:汉武大帝之强汉,天可汗唐太宗之盛唐,影响亚洲,甚至欧洲上千年;凯撒大帝之罗马帝国、查理曼大帝之神圣罗马帝国,影响欧洲上千年;俄彼得大帝之俄罗斯,影响世界几百年。而有些人不具备称“大帝”的资格,都被学者大家生拉硬拽地“黄袍加身”,捧上“大帝”宝座。
诡道之书《三国演义》问世以来,以其“诡魅”令一代又一代读者痴迷,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几百年,影响到朝鲜、日本、东南亚;而且与时俱进,影响力越来越大,影响力远播世界。
《三国》是当之无愧的“诡魅大帝”。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诡书《三国》诡魅迷人(3)
诡书《三国》诡魅迷人(3)
我国的文学名著中,对广大民众影响最深刻的,当数《三国演义》、《水浒》。在我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满脸稚气的孩子,到饱经沧桑的老人,常常喜欢在闲暇之际,谈《三国》、论《水浒》。
《三国》、《水浒》已经成了文化符号,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首推《三国》。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句在民间广泛流传已久的话,证明了《水浒》、《三国》的巨大影响力,也反证了《水浒》、《三国》的无穷魅力。
血气方刚、热血奔腾的青少年,看了英雄好汉之书《水浒》,会怒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怒见社会黑暗,揭竿造反,风风火火闯九州。因而有少不看《水浒》之说,《水浒》恶魅。
饱经沧桑、熟知世故的中老年人,看了诡道权谋之书《三国》,会变得更加狡猾诡诈;因而有老不看《三国》之说,《三国》诡魅。
尽管有些“正人君子”指责《三国演义》是一部“诡诈权谋”之书,读了《三国》学诡道,变得狡猾,“不良”影响很大。
但是,几百年来,一部闪烁智慧光芒的文学巨著《三国演义》,正是以“诡道”之术,深深地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广大读者和听众,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各个阶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贩夫走卒,到帝王将相,无不从《三国》中吸取了“诡道”。
众所周知,“不说假话干不成大事”的政治家要争权,从《三国》中学习“诡道”;“无奸不商”的商人要夺利,从《三国》中学习“诡道”。其实,就是寻常百姓也从《三国》中学习“诡道”。太“恐怖”了,《三国》之“诡道”具有超强的渗透力,无处不在。
讲两个掏大粪的人与偷粪贼运用《三国》“诡道”斗法的故事。
我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有从事掏大粪,靠卖大粪挣钱过日子的人。大粪能卖钱,也就会有偷粪贼。著名演员刘威,曾在电视上“招供”,小时候偷过大粪。
有一个掏大粪的人,从城市中掏出大粪,放入粪坑中沤熟,好卖钱。有那偷粪贼,就去粪坑偷粪。掏粪者起早贪黑、不怕脏、不避臭、辛辛苦苦地掏来大粪,怎能甘心被偷走?就在粪坑边搭了一个窝棚,守护他的“宝贝”。
可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老虎也要有打盹的时候,贼趁大粪守护者疲惫懈怠之机,偷走大粪。
掏粪者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起《三国》中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也用空城计吓退偷粪贼。他借来一个半导体收音机,俗称“电匣子”。那个年代,“电匣子”与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并称家庭四大件;靠掏大粪糊口的人用不起“电匣子”那奢侈品。
掏粪者就是睡觉也把“电匣子”打开,偷粪贼误以为他还没有睡着,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空城计常用就不灵啦;偷粪贼识破空城计,偷走大粪。。 最好的txt下载网
诡书《三国》诡魅迷人(4)
诡书《三国》诡魅迷人(4)
掏粪者一计不灵,又施一计;创意出新版空城计,要狠狠地教训偷粪贼。他掏来新鲜大粪,从生产队借来抽水机,准备好,仍然打开“电匣子”诱敌,埋伏。
黑夜中出现一个黑影,鬼鬼祟祟地向粪坑移动;待黑影移近,掏粪者突然打开抽水机,举起水管子对准黑影,一股粪浪向黑影狂卷过去……
偷粪贼偷粪不成,反弄一身屎;更悲惨的是,屎卷进了鼻孔、嘴巴,呕吐了半天还恶心;冲洗了一天,臭味尤在;三天都吃饭不香。老婆严禁上床,实施封锁长达一个多月。
偷粪贼不甘心失败,寻机卷土重来。正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偷粪贼从广播中听说明天早晨有大雾,贼有贼机灵,灵机一动,想到《三国》中的诸葛亮,趁大雾天用草船借箭;他要用草车借大粪。
偷粪贼找来两个同伙,弄来三辆粪车,扎了三个草人绑在车上。
第二天早晨,大雾漫天,田野白茫茫一片。
三个偷粪贼,身穿雨衣,躲在草人后面,推车奔粪坑;他们对地形了如指掌,就是在浓雾中,也不会迷路。他们来到预定的出击地点,呐喊着,推车冲向粪坑。
掏粪者听到喊声,抄起掏粪勺子冲出窝棚;浓雾弥漫,能见度很低,只见三个影子冲过来,立马意识到:“偷粪贼由鬼鬼祟祟的暗偷,改成明目张胆地明抢!”他刚要冲上去迎敌,又转念:“来了三个,我一个身单力孤,寡不敌众,不能硬拚。”他赶紧打开抽水机,举起管子对准当先冲来的影子,粪浪狂卷过去。
第一辆车浇灌满了大粪撤退,第二辆车冲上来,灌满大粪撤退,第三辆车又冲上来……
偷粪贼诡计得逞,那就满载而归吧;可气的是,他们还学诸葛亮草船借箭后,让士兵呼喊:“谢曹丞相赠箭!”,大呼:“感谢大粪首长赠粪!”……
作者坦白,少年时曾帮助家境贫困的朋友偷过大粪。
当时,有一个倒霉的人,很有才能,就是脾气太大,给领导提意见,被扣上散布右派言论的帽子,从单位开除;只好靠掏大粪糊口。
有那顽童见到他,起哄:“坏分子,掏大粪,一头扎进粪坑底;吃饱了大粪放臭屁!”
那个“坏分子”有“士可杀,不可辱”的气概,抄起大号掏粪勺子追打顽童……
有家境贫困的孩子去偷“坏分子”的大粪,“坏分子”严密看守他的大粪。
我当时虽然向毛主席保证不做坏事,但是认为偷“坏分子”的大粪不叫做坏事。“坏分子”是阶级敌人,毛主席说: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坏分子”反对偷粪,我们就要偷粪。
我从小就喜欢《三国》故事,上幼儿园看《三国》的小人书,吵着让大人讲《三国》;小学三年级开始看《三国》,是《三国》的铁杆粉丝。
“坏分子”严密看守大粪,怎么偷呢?我想到《三国》中诸葛亮乘虚袭取南郡,一气周瑜;就献上一计……
诡书《三国》诡魅迷人(5)
诡书《三国》诡魅迷人(5)
“坏分子,掏大粪,一头扎进粪坑底;吃饱了大粪放臭屁!”一个伙伴大叫。
“坏分子”勃然大怒,抄起大粪勺子追赶,追了一阵,刚要返回,又有伙伴大叫:“坏分子,掏大粪,一头扎进粪坑底;吃饱了大粪放臭屁!”,他又卷出冲*气,提着掏粪勺子追赶……
就这样越追越远,待他“收兵回营”时,惊见“营地”被偷袭,粪坑被掏掉了大半,方知中了调虎离山之计,悔之晚矣……
满肚皮的学问,一身的本领,英雄无用武之地,也只好忍了吧。可是,就是当一个淘大粪的匹夫,也不得安生。这对“坏分子”来说,真是一个悲惨世界啊;他应该仰天悲呼:“我不负天下人,天下人为何负我!”
也许“坏分子”应该深刻反省:韩信能受胯下之辱,张良甘受替人穿鞋之辱。苏东坡在《留侯论》中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我被顽童起哄,就怒发冲冠地挺身而斗,这简直不如匹夫。当年刘备勉从虎穴暂栖身,种菜浇粪,这与我掏大粪差不多;刘皇叔都能忍,我为什么不能忍呢?……
作者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都深感内疚。看了《三国》学诡道,都是《三国》惹的祸吗?
兵圣孙武在其那部著名的《孙子兵法》中,给军事学和军事家下了一个简明的定义:兵者,诡道也。
我国有悠久的军事史,漫长的古代军事史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