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的新闻报道里处处透露出远古的信息。由于渔民把木船当作“木龙”,实际上当我们中国人说“龙的传人”时,我们在暗示中国人曾经的海上民族的身份。我的意思是,所谓“龙的传人”这一称呼很可能与“三代”时期有关,至少在商晚期龙的符号或图形已经大量出现于各种器皿上,比如司母戊大鼎上的动物实际上就是“龙”。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船上的十二生肖
有关中国的船文化还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需要讨论。
前面我们曾经说过中国22个“天干地支”与腓尼基的22个字母以及与商人甲骨文之间可能有联系,在腓尼基人最擅长的生产生活工具船舶之上我们再次与他们迎面相遇。天干有10,地支12,合而为22。12地支有没有可能与12生肖有关?
邱国鹰在2004年12月4日《温州日报》还发表了一篇文章《船上的“动物世界”》,节选如下:
到洞头县 的渔村岙口走走,会听到一句顺口溜:“奇巧真奇巧,木船用火烤,划舟靠双脚,动物满船跑。”
在海滩,常看到渔民把木质渔船斜倾,然后在船底燃起熊熊大火。这时你大可不必呼喊“救火”,这是在为渔船“美容”呢!渔船在海上行驶时间长了,船底部会附生牡蛎等贝类,不仅影响航速,还会损毁船体,所以用火烧。
至于说到“动物满船跑”,那就得费一番口舌了。海是“龙”的世界,“龙王”统辖虾兵蟹将,是以海为生的渔民们心中的神灵。渔民把渔船幻化成一条木龙,船上不少部位以龙命名。渔船底脊最粗长的木料叫“龙骨”,这是全船关键处,犹如人的脊梁骨。龙骨接近船首处使之上翘的连接部位叫“龙根”,又因其位处船头,也有叫“头龙根”的。船头两根直竖的木条叫“龙须”,船板贴封其上,船首便更加硬挺坚固。船头两侧还钉有一双黑白分明的船眼睛,俗称“龙目”,以利眼观八方。作为民族图腾的龙,在渔民心中既是神圣的,又是具体的。
除了龙,渔船上的渔具还有不少以十二生肖命名。“鼠桥”:用以稳固船桅的楔木,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牛”:船桅系风向标的绳索;“虎尾”:船尾部与龙骨的交接部;“蛇索”:网具底部在涂泥上拖的粗绳,形如蟒蛇,闽南语又俗称“路蛇”;“车马”:收放船锚的转盘。闽南语锚的读音为“碇” ,渔谚有“船无碇,人无命”一说。木质渔船放碇收碇靠人力,推着转盘似马、牛推磨,故有此名,也有的地方称其为“拖牛车”的;“羊头”:打渔绳的用具;“猴头”:升降篷帆用的滑轮,喻其作用如灵巧的猴子;“狗腿”:为强化船体的硬度和拉力,在渔船后部加上的一根长木料,使船体后部呈上翘的形状;“鸡旗”:船桅的风向标用木料雕成公鸡模样,三角形的风向旗挂在鸡尾,所以俗称鸡旗。有些船的风向标雕的是龙头或乌鸦,就叫做龙头旗或乌鸦旗了。
船上的部位以动物命名但不属于十二生肖的有:船老大掌舵处的舵面叫“龟壳”,有坚固耐用的寓意;船前头直竖的几根木桩,用以置放船锚的俗称“鹿角”。另外,不同船型对渔具的叫法也略有差异,如从事钓鱼的船只,把放绲绳时掌握长度的绳索叫“鼠尾”;木帆船上也有把船首为加强船的拉力使之微翘的用材叫做“牛腿”的。而在舟山等渔区,虽然对渔具也以十二生肖命名,却因习俗和语音的不同而大不一样。他们把固定桅杆的插销叫“老鼠尾巴”,老大掌舵的舱叫“猴(后)八尺”,升降篷帆的滑轮叫“钩(狗)螺”,船舵露出水面的部分叫“雄鸡头”等。
上面谈到的这些名称一般用于木质渔船,如今许多渔民已改用铁质渔轮,除了少数渔具的俗名还保留之外,其余大多不用了。
十二生肖与天干的对应如下: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西方十二星座: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平座、双鱼座。
12生肖与12天干之间到底是何关系?他们与西方的12星座之间是否有继承关系,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我很愿意推测目前我们看到的这个生肖排序是腓尼基人在中国参与商朝建设时的产物,推理证据是这个序列以“子”为始。假如按照后来中国人的概念应该从“龙”始,然后是“小龙”之“蛇”,接下去是贵族才能使用的“马”,以及神圣的“羊”,因为后来中国人以“龙”为皇室象征。但在目前遗留下来的序列中商朝的“子”姓却为首,而中国又没有以“鼠”为荣的习惯,除了“鼠”随“子”贵一时还想不出来什么别的原由。另外,我考虑这是否是两种外语的一种双语对应,比如,“鼠”在另外一个体系中读“子”,“牛”在另外一个语系中读“丑”,“寅”就是“老虎”等以此类推,试错于一些古老语种或许有出路,当然首先是排查腓尼基以及腓尼基衍生出来的近亲语言,如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南阿语等。
《希腊神话》中的腓尼基人(1)
《希腊神话》与《圣经》一样,都不是历史书籍,但他们却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真实的历史;既然我们对于史前史没有其他的文献可以借鉴,那么参考这些文献就是必然的,而且是必须的。
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希腊神话》确实并非仅只是虚构。比如德国谢尔曼就以《希腊神话》为根据在考古发掘中证明了特洛伊大战并非空穴来风。
特洛伊城在今天的土耳其境内,这个古城在大约3000年前被希腊人因为夺妻之恨而毁灭,“木马计”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情节。黎巴嫩这个腓尼基人的大本营处于亚洲,距离土耳其不远,部分腓尼基人因是特洛伊人而参加了这场大战。目前无法判断整特洛伊人是何民族,但有人认为特洛伊人就是腓尼基人 。
《希腊神话》中存在着大量的腓尼基人,他们生活在爱琴海两岸,其中的一部分后来在希腊本土获得发展。正是他们把文字带进希腊,大家公认希腊字母从腓尼基文字演化而来。文字是腓尼基人对于这个世界的最大文明贡献——此时再一次想起中国甲骨文的突然出现,以及甲骨文与腓尼基文字的一支“南阿”的接近,我们或许不仅要说腓尼基文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要说腓尼基人是具有语言文字天赋的一群商人。
提及《希腊神话》中的腓尼基人起源,首先从其中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 说起。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大家早已熟知,但今天我们要从一个全新的陌生角度去看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卡德摩斯(Cadmus,也有翻译为“卡达玛斯”)是腓尼基国王阿革诺耳的儿子,欧罗巴的哥哥。宙斯带走欧罗巴后,国王阿革诺耳痛苦万分,他派卡德摩斯和其它的三个儿子福尼克斯、基立克斯和菲纽斯外出寻找,并告诉他们,找不到妹妹不准回来。
卡德摩斯出门以后东寻西找,始终打听不到妹妹欧罗巴的消息。无可奈何,他不敢回归故乡,因此请求太阳神福玻斯·阿波罗赐给神谕,告诉该在何处安身。
阿波罗迅即回答说:“你将在一块孤寂的牧场上遇到一头牛,这头牛还没有套上轭具,它会带着你一直往前。当它躺在草地上休息的时候,你可以在那里造一座城市,把它命名为底比斯。”
卡德摩斯刚要离开阿波罗赐给他神谕的卡斯泰利阿圣泉,突然,他看到前面绿色的草地上有一头母牛在啃草。他朝着太阳神福玻斯祈祷,表示感谢,随后跟着母牛走去。
母牛领着他淌过了凯菲索斯浅流,站在岸边不走了。母牛抬起头大声叫着。它又回过头来,看着跟在后面的卡德摩斯和他的随从,然后满意地躺在绿草深软的草地里。卡德摩斯怀着感激之情跪在地上,亲吻着这块陌生的土地。
后来,卡德摩斯想给宙斯呈献一份祭品,于是派出仆人,命他们到活水水源处取水,以供神品饮。
附近有一片古老的森林,林中山石间涌出一股清泉,蜿蜒流转,穿过了层层灌木。泉水晶莹、甜蜜。
在这片森林里隐藏着一条毒龙,紫红的龙冠闪闪发光,眼睛赤红,好像喷射着熊熊的火焰,它身体庞大,口中伸出三条信子,犹如三叉戟,口中排着三层利齿。
腓尼基的仆人们走进山林,正要把水罐沉入水中打水,蓝色的巨龙突然从洞中伸出脑袋,口中发出一阵可怕的响声。仆人们吓得连水罐都从手中滑落了,浑身的血液像是凝固了一般。毒龙把它多鳞的身体盘成一团,然后蜷曲着身子往前耸动,高昂着头,凶狠地俯视着树林。最后,它终于朝腓尼基人冲了过来,把他们冲得七零八落,有的被咬死,有的被它缠住勒死,有的被它喷出的臭气窒息而死,剩下的人也被毒涎毒死。
卡德摩斯想不出为什么他的仆人去了这么久还不回来,最后,他决定亲自去寻找他们。
卡德摩斯进入树林时看见一大堆尸体,全是他的仆人。他也看到恶龙得胜似地吐出血红的信子,舐食着遍地的尸体。“可怜的朋友们啊!”卡德摩斯痛苦万分地叫了起来,“我要为你们复仇,否则就跟你们死在一起!”说着,他抓起一块大石头朝着巨龙投去。这样大的石头,连城墙和塔楼都能打穿砸塌,可是毒龙竟无动于衰,它坚硬的厚皮和鳞壳保护着它,如同铁甲。卡德摩斯又狠狠地扔去一杆标枪,枪尖深深地刺入恶龙的内脏。巨龙狂暴地转过头来咬下背上的标枪,又用身体将它压碎。卡德摩斯无畏的行动激怒了恶龙,它的咽喉迅速地膨胀开来,喷吐着剧毒的白沫,它像箭似地冲来,卡德摩斯连忙后退了一步,用狮皮裹住身体,用长矛刺进龙口,恶龙的牙齿纷纷掉落。终于恶龙的脖子里流出了血水。卡德摩斯越斗越勇。最后,他提着宝剑,看准机会,一剑朝恶龙的脖颈刺去,把恶龙紧紧钉在树身上,恶龙被制服了。
卡德摩斯久久地凝视着被刺死的恶龙,当他离开时,只见帕拉斯·雅典娜站在他的身旁,命令他把龙的牙齿播种在松软的泥土里,说这是未来种族的种子。卡德摩斯听从女神的话,他在地上开了一条宽阔的沟,然后把龙的牙齿慢慢地撒入土内。突然,泥土下面开始活动起来,卡德摩斯首先看到一杆长矛的枪尖露了出来,然后又看到土里冒出了一顶武士头盔。整片树林在晃动。不久,泥土下面又露出了肩膀、胸脯和四肢,最后一个全副武装的武士从土里站起来。不一会,地下长出了一整队武士。
《希腊神话》中的腓尼基人(2)
卡德摩斯吃了一惊,他准备投入新的战斗。可是泥土中生出的一个武士对他喊道:“别拿武器反对我们,千万别参加我们兄弟之间的战争!”他一边说,一边抽出剑对准刚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一位兄弟狠狠地挥去,而他自己又被别人用标枪刺倒在地。一时间,他们厮杀起来,杀得难解难分。大地母亲吞饮着她所生的第一批儿子的鲜血。最后只剩下五个人,其中一人,后来取名为厄喀翁,他首先响应雅典娜的建议,放下武器,愿意和解,其它的人也同意了 。
腓尼基王子卡德摩斯在五位士兵的帮助下建立了一座新城市。根据太阳神福玻斯的旨意,卡德摩斯把这座城市叫做底比斯 。诸神为嘉奖卡德摩斯,便把美丽的姑娘哈墨尼亚嫁给他为妻,并参加了婚礼,还送了不少礼物。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即哈墨尼亚的母亲,送了一根贵重的项链和一条做工精致的丝面纱。
卡德摩斯和哈墨尼亚生了女儿塞墨勒。宙斯对塞墨勒十分爱慕,就诱惑了这个腓尼基姑娘。由于受到赫拉的迷惑,塞墨勒曾要求宙斯显露一下神的威仪。宙斯答应满足姑娘的要求,便驾着雷电,走近姑娘。塞墨勒忍受不住雷电,临死前给宙斯生下一个孩子,这就是狄俄尼索斯,又叫巴克科斯,他就是酒神。据说酒神在印度长大,在上本书《锁定两海》中我推测过“酒神”可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山鬼”,宙斯很可能是中国的玉皇大帝。宙斯与塞墨勒这个片段很可能也是中国大禹与涂山氏的故事变种,也所以“玉皇”很可能也是“禹皇”。如此看来,“山鬼”与“禹”之后代或许都是有腓尼基人血统的。
宙斯把狄俄尼索斯交给塞墨勒的妹妹伊诺抚养。后来,伊诺带着另一个儿子墨里凯耳特斯为躲避丈夫阿塔玛斯的追杀,不幸失足落海。母子两人被波塞冬救起,他们就当了救助落难人的海神。从此以后,伊诺称作洛宇科忒阿,她的儿子称作帕勒蒙。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信息是,母子俩海神是腓尼基人后代,因为他们是腓尼基王子卡德摩斯的根脉。
后来,卡德摩斯和哈墨尼亚年事已高,为子女们的不幸感到哀伤,于是双双前往伊里利亚。最后变作两条大蛇(也就是中国的龙),死后进了天堂。
腓尼基人的祖先变为“大蛇”符合中国人对于祖先和帝王的传统意象。腓尼基人在古代自称为“龙的传人”,很可能就与以上的“龙种”故事有关。中国人以为只有自己才是“龙的传人”,这是眼界封闭的表现。同时以上这个故事也符合中国人的一个思维:龙、蛇同源:卡德摩斯是腓尼基人,他死后变为蛇;跟随卡德摩斯建设底比斯的5位腓尼基人祖先从龙种而来。
几乎世界每个地方都有“龙”的传说,不过闭目塞听的一些中国人认为只有他们才是龙的真正“主人”。《圣经》以及《希腊神话》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也可以说,中国史前史的谬误多半就是因为眼光狭小所致。
从全世界看,龙这种怪物在造型上演化为东西方两种,西方造型多似《圣经》与《希腊神话》中的龙,他们短粗而暴躁凶狠,一般身上带翼,可飞,多居住在山洞;东方的龙经常是善兽,长而有鳞,无翼,与蛇同类,甚至龙与蛇经常就是一回事,经常有皇帝自称为“龙”。西方的龙更象是曾经存在过的恐龙。
种植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