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公子风流- 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四百九十二章:小胜一场

天子的心情,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本来呢,也没打算闹出这么大的阵仗来,什么朝觐,什么藩王入京,若是按照朱棣的解决办法,这事儿低调处理,最是妥当。

可是郝风楼这家伙当时的时候却是说藩王们进京,可以对抗读书人的非议,当时的朱棣很傻很天真,居然信了。

之所以相信,是因为朱棣觉得郝风楼的话颇有道理,天子再英明,终究也有打马虎眼的时候。

可是现在呢……

朱棣真恨不得掀了桌子,这些所谓的宗室,除了酒囊饭袋,就是一群明哲保身的人渣,什么忙都帮不到,反倒成了祸害。

朱棣抠着御案,这笔账,当然要算在郝风楼身上。

只是这时候,那御史周章,已经不会给朱棣任何站稳脚跟的机会了。

周章侃侃而言,朗声道:“陛下,臣有一言,望陛下听之,坊间多有流言蜚语,更有大逆不道者,胡说什么陛下与长孙殿下有嫌,双方势同水火。又说国无二主,长孙殿下还朝,必定死无葬身之地。这些流言,可谓诛心,可是坊间无知百姓,竟都深信不疑。宫闱之间的事,最是为人津津乐道,况且长孙殿下,曾经消失匿迹,此前就有种种猜测,如今就越发不可收拾了。”

周章顿了顿:“如今天下议论纷纷,臣民不安,于是有好事者抑或图谋不轨之徒,借此大发非议。臣担心,若是如此下去,难免会酿成烛光斧影之事。陛下为安天下,理应厚待长孙殿下,唯有如此,天下人才知道陛下爱护长孙殿下之心,方知陛下与长孙殿下,非但没有前嫌,这骨肉之情。重若千钧,否则,难免……”

周章说到这里。朱棣的脸色,骤然变了。

周章的话很简单,可是这简单的背后,又很不简单。

现在各种流言都已经出来了。陛下呢。你自己看着办吧,大家都说你的靖难是假,想要夺取君位才是真的。所以这才打着靖难的名义造反,如今做了皇帝,至于这长孙殿下,当然是你的眼中钉、肉中刺,巴不得除之后快,现在长孙殿下就在你的眼前。你有本事,就治他的罪。或者索性,把他圈禁起来,这样更好,大家正好说,陛下和你这侄儿,早有嫌隙。

烛光斧影四个字,说的是当时宋初之时,赵匡义为谋夺君位,谋杀其兄宋太祖赵匡胤的典故,现在许多人将这个典故来拿陛下和长孙殿下比较,若是这个时候,任由这些流言发展下去,不但天下议论纷纷,后世之人,怕也会将陛下,比作是赵匡义。

所以……陛下若是还顾及自己的名誉,还在乎自己千秋之后的声誉,还想要这靖难的合法性,或者说,还想把这场把戏演下去,你就得给长孙殿下最优渥的待遇,你便是给他封一个安乐公,都差那么点儿意思,至少,也得封一个亲王,且下明旨,择选封地,一应所需,俱都要给予满足。

如若不然……

这番话,虽然在周章口里说出来,本意并非是威胁朱棣,百年之后,朱棣的子孙们,虽然饱受那些臣子的威胁,可是眼下,周章却实在没有这个胆子。

可是周章所言,对于朱棣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威胁。朱棣当然清楚,周章的话没有半分的虚假,周章的推论,也绝对可能成为现实。

总体上来说,朱棣是个要面子的人,若是不要面子,为何征安南,为何要下西洋?无非,就是想要彰显文治武功而已。他人生之中,最大的污点,就是靖难,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他尝试过无数的办法,比如咬死了自己就是马皇后的儿子,比如不断授意某些史官,记录一些当年太祖对自己如何青睐的故事,比如自己对自己侄儿,诸多的‘好处’。

可是现在,朱允文真真切切的在自己面前,成了一个和尚,而这个和尚,慈眉善目,永远都那么一副慈悲的样子,在朱棣看来,是何等的可笑。

而自己……该怎么办?

话说到这个份上,朱棣感觉,自己已经没有选择了。

他只能欣然认可周章的说法,并且给予这个可恶的‘侄儿’,最优渥的待遇。

可是一旦封了亲王之后呢?做了亲王,就有藩地,有了藩地,就要就藩,就藩之后,就会称雄一方,将来,谁能保证,这朱允文和自己地位掉个个,最后也来个靖难?

朱棣不断的抚着案牍,脸色阴晴不定,从头至尾,虽然出来的只是一个周章,可是他心里明白,周章的背后,有许许多多的人,而这些人,有朝廷的大臣,有得了功名的读书人,甚至有一些,怀着美好愿望的无知百姓。

若是让这些人失望,那么此前自己的遮羞布,种种的掩饰,就荡然无存了。

朱棣吁了口气,真是哭笑不得,他看着宗室,恨铁不成钢。看着大臣,心里不由有几分厌恶,看到了朱允文,却有一股气憋在肚子里,咽不下去,吐不出来,浑身都是难受。至于看到了郝风楼,见这个欠揍的家伙依旧还在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事不关己之色,朱棣恨不能将这家伙送上下西洋的大船,顺便再送一张单程的船票。

周章说罢,按捺不住的大臣们终于忍不住,于是许多人纷纷拜倒:“微臣斗胆以为,周御史所言甚是,望陛下三思,以全叔侄之义,宗室之情……”

“臣等附议……”

“陛下英明……”

………………………………………………………………………………………………………………………………………………………………

朱棣的脸色,不由一暗,咬了咬牙,却不得不如沐春风的笑了起来:“众卿不必多礼,都起来吧,周卿之言,正对朕心,朱允文乃朕亲侄,又曾为皇长孙,如今还朝,朕待之优渥,实属理所应当。此事,交宗令府办理,内阁拟定诏书,敕其亲王爵,使其开府建衙,分藩建镇。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朱允文………”

朱允文此时,已经没兴致做皇帝了,再不高宣佛号,而是拜倒在地,行了君臣之礼,道:“微臣在。”

自称微臣,可见从一开始,这位长孙殿下,是个极为聪明之人,若是陛下忌惮,那么少不得要自称贫僧,可是如今,大臣们肯出力,天子呢,又无计可施,此时不称微臣,更待何时。

朱棣眸光掠过那么一丝冷意,却还是笑吟吟的道:“你意如何?”

朱允文恳切的道:“陛下圣恩,微臣感激涕零。”

“那就起来吧,不必客气,你我叔侄之间,何需如此。这些时日,你尚需下榻京师,朕呢,少不得要时常召问,一叙叔侄之情。”

朱允文道:“微臣领旨。”

这朱允文的态度变化,却是出乎了所有人预料之外,叔侄二人一唱一和,在一场博弈之后,各自上演自己的戏码,却也让郝风楼大开了眼界。郝风楼一开始以为,这朱允文或许还会有几分矜持,谁知……此时最后一点矜持,也都荡然无存。

也就是说,当时朱允文对自己所说的,什么过去的事,都已经成了过眼云烟,从前种种,都已成空,遁入空门,只知佛祖之类的话,全都是忽悠,而且忽悠起来,还真像那么回事,可是现在图穷匕见,早就将佛祖他老人家忘了个一干二净。

郝风楼颇为的佛祖他老人家悲哀,他老人家不去西洋,不去东洋,偏偏来到中土,牺牲自己,渡化世人,妥妥的国际主义精神。在这中土之地,人人都现实的很,临时才抱你佛脚,想要升官发财才会记得你。人家是神仙鬼怪忽悠世人,那些打着各种幌子的神怪向人要钱要粮要女儿,在这儿,祭拜神怪,无非就是想要实在的好处。

可见佛祖的运气,和上di、zhen主之类比起来,实在有那么点儿不太好。

朱允文已退回了班中,如今木已成舟,自是有人欢喜有人愁,那些大臣们,不少人为之欢欣鼓舞,至于那些宗室,却多是如丧考妣。

郝风楼侧目看了一眼朱允文,意味深长的笑了。

朱棣显然对这件事,已经不愿意过多纠缠,他如今满肚子火气,已是怒不可遏,便不禁道:“今日,朕还要议一件事,朕有个不孝之子,平日呢,朕待他也是不薄,可是这个孽障,所作所为,实在教人齿冷,如此大逆不道,朕今日,当着诸公的面,自当明正典刑,来,将汉王带进来。”

……………………………………………………………………………………………………………………………………………………………………

故事会怎样发展呢,这个坑很不好填,不过老虎已经有了构思,只是写起来,很费劲,同学们,给张月票吧,月底了,不投就作废了。

第四百九十三章:按律当斩

朝觐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告一段落,而在这其中,得益最大的,莫过于是朱允文,而真正的重头戏,却并非是朱允文。

或者说,朱允文确实恶心到了朱棣,对于天子来说,这个朱允文,才是最棘手之人。可是对于整个朝野来说,汉王的生死,才是至关紧要的。

朱允文还朝,绝无可能再次登基,即便骂声再大,朱棣也绝不可能禅让,给予朱允文的,至多也就是个亲王罢了,虽然大大的打击了天子的威信,可是这对朝局,并不曾有分毫的影响。

可是现在,汉王的事关系的,却足以动摇国本了。

皇子造反,东窗事发,一旦汉王获罪,那么太子的地位就是固若金汤,天下之间,再无人威胁到太子的地位。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从此之后,太子真正成了储君,再无悬念。

至此之后,整个朝野,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变化中,每一个人都必须适时的抓住机遇,因为一个不好,都可能牵涉到身家性命。

汉王被人押了进来。

押人的不是别人,正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今日,是纪纲最是光彩的一日,弭平了一场叛乱,得到了太子的赏识,不但大功一件,而且,极有可能自今日起,便可以扶摇直上,直上九天之外。

他的心情,不免几分激荡。数年的谋划,终于功德圆满,功名利禄。眼看就要到手。人生至此,还有什么遗憾?

不过……纪纲进来时,特意瞄了一眼郝风楼。

郝风楼恰好,也看到了他。

双方的目光,甫一接触,不曾有惺惺相惜,也不曾有什么默契。

有的只是各自眼中掠过的一丝嘲弄。

两个人似乎都在说。看吧,看谁才能笑到最后。

纪纲此番回京,最大的忌惮。已经成了郝风楼,他万万想不到,本来想给郝风楼使一点绊子,临走时给他一点苦头。准备好生打压的一个人。在自己离京之后,居然来了个釜底抽薪。

这对纪纲来说,是决不能原谅的。他是聪明人,是天下最绝顶的聪明人,他懂得审时度势,有足够的耐心,狡诈如狐,这些年来。从一个不起眼的小秀才,一步步的走到今日。而就在今天,自己最是风光得意的一天,却是发生,人生还有一处不完美的地方,居然有人,有一个自己眼中的后辈,居然狠狠的给了自己一个闷棍。

此仇不报,非君子。

只要过了今日,当自己荣耀加身,当自己背靠住了太子这棵大树,如日中天之时,一定要好好的将这姓郝的,好生玩弄于鼓掌之中。

纪纲甚至在想,那个周司吏,居然还能出现在自己面前,那么对付郝风楼,是直接对郝风楼动手呢,又或者是,先将周司吏杖毙了再说。

无数个念头和心思,涌上纪纲的心头,纪纲舍弃了郝风楼,眼睛落在了太子身上。

朱高炽脸色平静的看了他一眼,纪纲会意的朝朱高炽微微点头,旋即眼睛落下,看着自己的靴子,谨慎甚微的垂立于殿中。

……………………………………………………………………………………………………………………………………………………………………………………………………………………………………

汉王显得很落魄,不过在这熟悉的大殿中,在自己的父亲、兄弟面前,却不愿意表现的沮丧,他昂着头,一步步走进来,旋即拜倒:“儿臣朱高煦见过父皇,吾皇万岁!”

朱棣没有去看朱高煦,其实当朱高煦的声音响起的时候,朱棣的胸口,便不断起伏起来。

父子已经有很多日没有见面了,谁能想到,当日送汉王去大同之后,再见面,是这个光景。

天子表现出了冷酷无情的一面,他不是不疼爱这个儿子,问题的根源在于,他深谙这个游戏的规则,在这个规则里,任何的恻隐之心,都极有可能遭致杀身之祸。换句话来说,假若此次让汉王得逞,那么汉王带兵进京,必定不会对自己,也不会对自己的其他儿子们手下留情。

朱棣没有恻隐之心,他深谙此道,所以他并不曾去看汉王,而是一字一句道:“吴爱卿,你来说。”

大理寺少卿吴剒出班,朗声道:“汉王谋逆之罪,证据确凿,先有汉王勾结刘文来、江丙人等,暗中招募死士百人,又纠集泼皮巨千,平素便无法无天,于天子脚下,仗着王府庇护,横行一方,大理寺于汉王府,搜查兵器三千五百余件,又有金刀、龙袍各一,其子朱瞻圻,大逆不道,更是口出狂言………”

这吴剒所言的证据,俱都详实无比,可谓触目惊心,让人闻之色变。

他絮絮叨叨,将一桩桩谋反的举动列出来,最后躬身道:“其世子朱瞻圻,大理寺已进行审问,一一对罪行供认不讳,又有余党千余人,尽都下狱,也都录有口供,微臣不敢擅作主张,已将三百六十一份供词,呈送入宫……”

朱棣颌首点头,他的目光,在群臣眼里逡巡。

其实大家都知道汉王谋反,只是不曾想,闹出的事居然这么大,更有人不禁觉得有些好笑,这汉王,夺的哪门子的嫡,即便谋反,也如此大张旗鼓,行事如此不密,就这德行,居然也和太子争储,实在有些,自不量力。

朱棣面无表情,却是一字一句道:“朱高煦,吴爱卿所言,可曾冤枉于你?”

朱高煦再刚强,听到这些话,也知道自己必死了,忍不住眼眶泛红,磕了个头:“儿臣若是矢口否认,父皇可会相信?父皇若是不信?儿臣又有什么话说?”

朱棣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到了现在,你还想抵赖,哈……朕本来以为,诸子之中,你最像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