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穿]目标,名留青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综穿]目标,名留青史-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意孤行。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藏兵。三万人可不是小数目,而且,现在金沙滩可是在大宋境内,在敌国境内藏兵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辽兵藏身的地方再隐蔽也总有被发现的时候。可事实上,直到金沙滩事件发生后,宋军才惊讶地发现,在大宋境内居然还有一支数量这么庞大的敌*队。慕容建中也是在金沙滩事件发生之后,根据前前后后搜集到的情报推敲的。原来,辽兵就藏在朔州附近的一处山林里。那里地势险峻,树木遮天,适合藏身。另外,天灵还为辽军增加了一道保险。他不知道用了什么邪法,让辽军藏身的山里笼罩了浓重的雾,在那里,根本就伸手不见五指。辽军就这么安然在大宋境内驻扎下了。在此期间,也有宋军在此经过,但都没有仔细查探过这座山。最后,一切准备就绪,辽兵趁着谈判之机,悍然发动进攻。

    除了这些,天灵还早早在八贤王赵德芳那里埋伏了一颗棋子,在赵光义最无助,最虚弱的时候,给了他沉重的一击,也是致命的一击。

    慕容建中不禁摇头感叹,天灵这个家伙还真是玩阴谋的高手,即使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人的确是不同凡响。他这一出手就是石破天惊。而且,他完美地将他的邪术和军事行动紧密地结合在一块,真是让人叹为观止。这一战,宋军遭到了自高粱河一战以来,前所未有的重创,元气大伤。至少五年之内再也无力北伐。虽然对宋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大势还是无济于事,但是却为辽国的反攻争取了足够的时间。而且,如果赵光义的驾崩,赵宋王朝一时之间群龙无首,等新皇登基,巩固了朝政,已经是一年之后的事了。而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以云州为中心的西燕云暂时是安全的。如果天时有变,大宋方面出了什么乱子,反攻燕云也未尝没有机会。而天灵这家伙可是最擅长捣乱的。

    “看来,得找个机会解决了天灵这个家伙。这种家伙堪称是冷兵器时代的核武器,实在是太危险了。”慕容建中暗暗下定决心。

    到目前为止,他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做了这么多年的大宋丞相,他对宋朝还是有一些感情的。再加上他实在不喜欢宋朝北方的敌人——契丹人、女真人和蒙古人。而保证宋朝北疆安全最关键的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而收复燕云十六州最大的障碍就是天灵和耶律斜。一个长于阴谋,一个骁勇善战,两人配合,相得益彰。

    不过,慕容建中最忌惮的还是天灵。耶律斜虽然骁勇,但他慕容建中什么没见过,就耶律斜这个段数的敌人,他还不放在眼里。再说了,即使耶律斜再怎么厉害,他也只是个常规武器,远不如天灵那么神秘可怕。

    正在慕容建中考虑怎么解决天灵的时候,赵光义身边的一个近侍,突然急急忙忙地跑过来,匆匆向他行了一礼,说道:“参见丞相大人。”

    慕容建中见他着急的样子,知道他定然有事,急忙说道:“不必多礼,什么事说吧。”

    近侍说道:“圣上醒了,要丞相马上去面圣。杨将军也去了,圣上说有要事交代两位大人。”

    慕容建中一听,不敢怠慢,正想换上朝服再去,近侍赶紧阻止,他竟然不顾礼仪,拉着慕容建中就直接跑。

    慕容建中一时间真是惊呆了。等见了赵光义的时候,他总算明白近侍为什么这么着急。

    只见赵光义脸色红润,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看上去一点都不像前几天还受了重伤,生命垂危的样子。

    可慕容建中和杨继业都知道,这绝对不是赵光义病情大好,已经无碍了。而是他服用了什么虎狼之药,强行将自己的精神提升到最佳状态。可药物的副作用也相当明显。赵光义之所以要这么做,分明是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想要燃烧最后的生命之火,向身边的两位重臣交代后事。

    果然,等慕容建中和杨继业匆匆行了一礼之后,赵光义就开口说道:“潘爱卿,杨爱卿,朕知你们都是大宋的股肱之臣。朕自知大限将至,欲以国事相托,望两位爱卿不要推辞。”
第57章 潘仁美24+番外
    赵光义自知大限将至;恐怕已经无力领导大宋王朝。但是,他对于他的身后事实在是不放心,于是就想找慕容建中和杨继业;准备托孤。

    “朕与两位爱卿相交多年;名为君臣;实为知己。今日,朕自知大限将至,欲以国事尽托于两位爱卿,望两位爱卿不要推辞。”

    虽然赵光义说的是实话;但如果他们真的就这么直接一口应承下来了;那他们就是真傻。

    慕容建中赶紧说道:“微臣才德匮乏;辅政尚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岂敢妄谈托孤之事?”

    杨继业也是一番谦逊:“继业不过北汉一介武夫,承蒙太祖不弃,招入麾下为将。继业唯有夙兴夜寐,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使这样尚且还担忧自己的能力不足,怎敢担下如此重任?”

    赵光义正色道:“两位爱卿何必妄自菲薄?两位皆是当世人杰,当今天下,未有能敌爱卿者。如今北辽猖狂,大宋又新败,天下未安,爱卿自然是当仁不让。若爱卿不应,则大宋不安,天下不稳。岂非陷朕于不义,如此一来,让朕九泉之下如何面对皇兄?”

    说罢,涕泗横流,又勉力坐起身来,向慕容建中和杨继业揖了一礼。

    “二位爱卿不可再推辞了。”

    赵光义都说到这份上了,慕容建中和杨继业也不好不答应。都点头表示应允。

    赵光义首先看向杨继业,说到:“杨爱卿,如今燕云未收,天下未定,辽人定不会就此罢休,烽火随时可能引燃。将军骁勇,与辽人争斗数十年,熟知兵法。今欲拜将军为枢密使,掌大宋军事,外御蛮夷,内惩国贼,护我大宋周全。赐爱卿黄金鞭,上打奸臣国贼,下打贪官污吏。”

    杨继业赶紧谢恩。

    随后,赵光义又将目光转向慕容建中,说道:“潘爱卿,朕深知汝之才华,虽商之伊尹,周之姬旦,亦不如爱卿经天纬地之才。如今大宋百业未兴,人心不定,爱卿为我大宋丞相,当辅佐新君,兴我邦国,富我万民,四夷臣服,令我大宋创汉唐之伟业。”

    说罢,赵光义将一封写好的诏书交给了慕容建中。

    慕容建中知道这是传位诏书,赶忙接过。

    慕容建中接过诏书之后,赵光义又说道:“今后,当以潘爱卿为主,杨爱卿为副,共同辅佐新君。”

    这时,赵光义又对杨继业说道:“杨爱卿,你先去统领军队吧。别出什么乱子。朕还有话跟潘爱卿说。”

    杨继业看了慕容建中一眼,应诺出去了。

    赵光义看着慕容建中说道:“潘爱卿,朕赐予杨爱卿黄金鞭,上打奸臣,下打贪官。却没有给予爱卿,爱卿心中可有怨念?”

    慕容建中摇摇头,说道:“臣没有怨言。杨将军性情耿直,爱憎分明,道义所向,虽千万人亦独往。黄金鞭正好适合杨将军;微臣却显得太奸猾,做不得这样的事。岂会有什么怨念。”

    赵光义欣慰地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又说道:“朕将军事托付杨继业,但国事却赖潘爱卿多多操心。还有,朕生前的政策绝不可更改,否则定出大乱。”

    慕容建中赶紧保证道:“臣自定遵圣上旨意,为大宋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赵光义点点头,说道:“我自然是相信爱卿的。只是,我欲立太子赵恒为君,但赵恒年幼,资质尚浅薄,恐怕无法服众,你能拥立他吗?”

    慕容建中说道:“此乃微臣分内之事。微臣没有其他的话要说。荀息怎么回答献公的,我就怎么说。”

    “至于国事,臣不敢擅专,自当与诸位大臣贤达一起,齐心协力。如赵氏之辅佐晋公。”

    “若国有危难,定效先氏。”

    “好,好,好!!”赵光义连称三个好字,高兴地点头。

    解决了心中的大事,赵光义的神情变得灰暗,疲惫。

    慕容建中知趣地退下。

    不出半刻钟,就传来赵光义驾崩的消息。

    一代帝王就此陨落。慕容建中不禁长叹一声,虽然赵光义在很多地方都不合他的心意,作为皇帝的他也是毁誉参半。但他总算还是个合格的帝王。大宋在他的手下得到巩固,他临死前也千方百计得到他和杨继业这两位托孤大臣的保证。杨继业自然不必说了,当着他的面给了他黄金鞭,明里暗里是在说,万一他潘丞相有一天也成了奸臣国贼,就让杨继业用黄金鞭除掉他。可以说给了杨继业莫大的权力和信任;至于他,赵光义也没有丝毫怠慢,不仅单独召见他,还亲自把传位诏书给他,以示信任。而且,赵光义说到激动之处,不称“朕”,而自称“我”,直接拉近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慕容建中也向赵光义下了三个保证。赵光义也欣慰地闭上了双眼。

    只是,慕容建中在他的三个保证中却小小地耍了个心眼。他的第二个保证中的赵氏,赵光义理所当然会以为是赵衰,可慕容建中却不认为他一定是赵衰。因为,慕容建中心中已经肯定,他肯定要失信于赵光义。

    赵光义要求慕容建中遵循他生前所制定的政策来执政,不可僭越。可慕容建中对赵光义的“将从中御”怨念颇深。如今有了这么好的机会,哪里会不让它从此消失。

    诚然,将从中御确实分化了兵权,虽然军队并没有完完全全被皇帝一人掌握,但却也直接切断了武将犯上作乱的可能。至少在政府体系以内是绝对不可能会出现将领叛乱,导致军阀割据这样的事情。这大大巩固了赵家的皇权。

    但是,政治和军事毕竟不是一回事。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身在宫闱之中的皇帝怎么可能一一洞悉。如果一味地遥控瞎指挥,只会把局势变得越来越糟糕。另外,战场上的时机也是转瞬即逝,如果按照赵光义这一套来,再好的时机也会消弭掉。再加上兵权三分之后,将领不再拥有自己的嫡系军队,对不对的指挥也变得不太灵便。比如以前那只半私人化的杨家军,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将领是士兵的主心骨,是军队的大脑。现在大脑连控制身体都困难,谈何破阵杀敌呢?

    金沙滩就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若不是“将从中御”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宋军何至于如此惨败,赵光义也何至于魂归西天。

    所以,“将从中御”必须废止。

    很显然,大宋众臣们有这个想法的不止他一个。当他假借赵光义的遗命,提出要废除这条坑爹的政策的时候,几乎是一呼百应。尤其受到武官们的欢迎。至于另一位托孤的大臣杨继业,当赵光义跟慕容建中说不可废止政策的时候,他已经不在场。当然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不过,即使心中有小小的疑惑,但对于这件有利于武将的事情,他还是非常支持的。

    不过,慕容建中倒也没有全盘否定“将从中御”。它确实有它的好的方面。它是控制军队的良策。有些东西值得借鉴。为此,慕容建中和杨继业还有已经洗清冤屈恢复官职的八贤王商量,将“将从中御”加以修改后重新颁布。

    新的“将从中御”将不再限制将领统兵,调兵,和指挥的权力。但却在后勤方面对军队加大控制。除了镇守边关的军队配备三个月的军粮之外,其余军队的储备军粮都不得超过半个月。各地的驻军每隔七日向所在地附近的粮仓领取七日的粮食。这样一来,如果有军队叛乱,等于直接断了他们的后勤。只要不是个傻子,就不敢在军中发动叛乱。另外,新政还指出,自即日起,士兵的粮和饷彻底分开,士兵只给饷,不给粮。因为粮有贵贱之时,上下起伏较大,但银钱却比较固定。宋代没有可能出现大的经济动荡,汇率基本稳定。这大大保证了士兵的生活,杜绝他们因为过不下去而铤而走险。

    将从中御政策修改得很顺利。但赵恒登基这件事却经历了一番波折。

    赵光义的皇后李氏并不是赵恒的亲生母亲,虽然赵恒很尊敬她,平日里对她也很有礼,很亲近。但赵恒毕竟不是她的亲儿子。于是,在太监王继恩的怂恿下,李太后一时被冲昏了头脑,要立赵元佐为皇帝。而且,朝堂上还真有人陪着他们胡闹。

    慕容建中现在一心要重振朝纲,恢复大宋的元气,然后北伐燕云,收复剩余的几个州的失地。哪里容得他们胡闹?

    他义正言辞地在朝堂之上怒斥李太后,然后,当着百官的面,将妖言惑众的太监王继恩当场格杀,随后,又拿出遗诏,当众宣读。李太后虽然也有些手段,但到底只是个深宫妇女,哪里见过这么血淋淋的场景,一下子就被震住了。那些别有用心的宵小也马上就偃旗息鼓了。哪里还敢再出来作祟。赵元佐更是直接表示,自己对皇位毫无兴趣。

    在慕容建中,杨继业和八贤王再加上大臣吕端等众位大臣的拥护下,赵恒终于得以登基。

    只是,慕容建中很快发现,这个赵恒实在不是一个当明君的料子。他最多就能当个守成之君。而且,如果不加以引导的话,他极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昏君。因为,他不仅懦弱,而且耳根子极软。他简直就是奸臣佞臣的福音啊!虽然他也亲近那些贤臣,但贤良的臣子大多都比较耿直,难免会触怒他。就像历史上的寇准那样,最后被他贬到雷州去了。这样一来,他身边的贤臣越来越少,奸臣却越来越多。长此以往,朝堂也会变得乌烟瘴气的。

    不过还好。现在的赵恒还比较年轻,可塑性还比较强。能慢慢加以引导。

    有一日,赵恒问慕容建中:“丞相,太祖可比前朝哪位皇帝?”

    慕容建中说道:“太祖除五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