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塔尼亚省区就是十九个中心省区之一,罗兰的家族历史之悠久,最早可以上溯到西罗马时代战功赫赫的高卢布列顿人联队,通过世代的联姻和通婚,也成为出身奥斯特拉西亚公爵的加洛林王室的支柱家族之一,在贵族会议中占有重要的席位,通过对教会的资助和扶持,罗兰的一位叔父同时也是宫廷机要厅的辅佐教士。
按照查理。马特定下的采邑制度,
与法兰克王国大多数封臣一般,布列塔尼亚边疆侯爵领的军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大小领主附庸及其扈从组成的骑兵队,城市中的有产者和小地主家庭构成的剑士团,代表数量较少相对精锐的核心部队。滨海平原地区的服役农民组成的长枪手,和来自内陆擅长使用弓箭和投枪的的林中居民,组成军队的主力。
此外还有来自布列塔尼亚主教区内,另外两位伯爵领和若干位副伯爵,以及一些王室直属低级封臣的家族军队。罗兰的家族作为边疆侯爵,虽然同等的贵族阶级,却拥有比这些内陆伯爵更大的地方自治权,同时在布列塔尼亚主教区内,军政事务上拥有优先权。
因此聚集在罗兰名下的各色士兵,达到了一万一千人,其中三分之一是来自布列塔尼亚边疆侯爵,算是极有势力的诸侯之一。毕竟征集足够数量的士兵容易,但是为了配齐他们的装备,却需要不菲的收入。
在公元八世纪中叶: 一个金属加强的皮革头盔需要6个索里达(索里达即法兰克国家所使用的罗马金币,每一个索里达重 1/72 磅,每一个索里达为 40 个银币。)
一幅铠甲需要12个索里达。
一把上好的剑和剑鞘加起来需要7个索里达,如果是普通没有剑鞘的剑之需要3个索里达。
长矛和盾牌加起来需要2索里达
一匹战马则需要花费12索里达。
一匹驮马需要花3~4索里达
在当时一头健壮的母牛价格在1~3索里达,公牛2索里达。因此要装备一名全副武装的骑士大约要花等于买下23头公牛的钱,一名剑士的行头也价值四到五只公牛,就算是一名农兵长枪手,也需要一顶皮盔和一只长矛。更别说日常的维护和战斗损耗修复,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罗列在布列塔尼亚军队右侧的,是一只打着环十字旗的军队。那是来自法兰克王国西部诸教会名下的军队,其中包括部分对教会宣誓附庸的中小领主。
从7世纪开始,教会已成为西欧诸王国中的大地主,它占有将近总面积三分之一的土地。不少教会拥有7000~8000处庄园。拥有2000以下庄园的教会只算是小有产者。因为国王们争相把向教会捐献土地当做虔诚的象征,而多普通农奴来说,这些教会是最残酷的剥削者,毕竟那些贵族灵族们是不会以上帝的名义,恨不得让他们把从生命到灵魂所拥有的都捐献出来。
因此加洛林王朝建立的基础,就是通过没收大量教会土地分封给侍从、亲兵造就了大批贵族封臣,但尽管如此教会依旧是地方最大的大地主之一,在这次远征中他们响应国王的号召,贡献了七千名士兵,其中有一千五名装备链甲和钉头棒的教会职业护卫。
此外,在布列塔尼亚军队的左侧阵营,作为这次远征的发起者,法兰克王国的势力最大的附庸政权之一,阿奎丹的公爵奥多也派来了包括领主封臣及其服用在内的九千名士兵。
这位大公是一个长寿的君主,但是国家大部分实权却掌握在当年“铁锤”查理马特派来辅佐的贵族李察手中,有传闻说这位大骑士其实是查理马特的私生子,辈分上算是主帅卡洛曼的叔父,这只来自阿奎丹的军队也是由他统领着。
负责率领这只法兰克大军的主帅,正是国王丕平宠爱的次子卡罗曼,他正带着来自国内的王室直属武装及附庸、诸侯军队主力约五万人,分兵两路越过一片创痍的土地,向南方的瓦伦西亚和西南的阿拉贡地区进发。
作为纽斯特里亚公国众多封臣、领主唯一保护人的卡洛曼,在这次远征中无比热切的希望通过军事上的胜利和表现,获得压倒战功赫赫兄长的声望,以便在丕平身后划分王朝遗产的贵族会议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份额。
因为国王的年龄已经已经到了一个相当微妙的阶段。
法兰克王国是罗马统治下诸多野蛮人民族中,最落后的一支,因此他们并没有在毁灭罗马帝国的过程中继承多少遗产,两百多年的历史伴随医疗卫生条件的落后和倒退,疾病和伤痛依旧困扰着他们,让法兰克人的寿命普遍都不长。
作为法兰克人的大王丕平也不能幸免,他已经在位十七年,五十四岁的年龄对法兰克人来说算是难得高寿,并且饱受痛风、关节炎和旧伤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无法骑马,只能坐在马车或是软轿上。
因此获悉了足够的情报和内幕后,相比镇压或是征服那些野蛮人同胞,赶走安达卢西亚的异教徒,将西班牙这片土地重新庇护在上帝荣光之下的荣耀和声望,让这位战斗一生的君王晚年爆发出巨大的热忱。
但是一连串的变故打乱了丕平的计划。
马赛等诸多利益丰厚的沿海商业城市和自治领被烧掠一空,法兰克人的仅有的海上力量在利古里亚大海战的惨痛失败,或许不能让以大陆为根基的法兰克王国感到彻骨之痛,但是沿着罗纳河出海口逆流而上的罗马军队,就成了法兰克人统治下的心腹大患。
虽然目前只袭击和焚毁了两座城市和十几处市镇,但也足以造成法兰克王国腹地的动荡和震惊。
其中一小队游荡的罗马骑兵甚至误打误撞的闯进了亚琛的行宫领地,让当地的法兰克公主们和她们的侍女,只能把脸象农妇一样用泥巴涂黑,躲进山林里好几天,等待这些袭击者放火烧毁了大部分建筑离去后才敢出来。
暴怒的国王吊死了普罗斯旺地区仅存的副伯爵在内的十几名沿岸应该负有责任的领主,将他们的领地和附庸都收归国有,并宣布征召更多的军队。因为这也意味着沿着水道长驱直入,这些敌人也可以轻易威胁到内陆的都城巴黎。
(历史上885年4万诺曼人,乘700艘船,将巴黎围困。皇帝胖子查理(884~887年)用重金贿赂,诺曼人才离去。)
敌人的胜利会鼓励起更多的敌人,在王国的北方和西方,从莱茵河到易北河,从日耳曼尼亚到巴伐利亚,同样出身日耳曼蛮族,萨拉森人的反抗们就像割不尽的野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位于多瑙河中游的游牧势力阿瓦尔汗国,正在积极重新向收复北意大利的拜占庭人靠拢,附近巴伐利亚地区的领主们也出现不稳迹象。
所以这位王者不得不放弃了亲自领兵进入的西班牙的荣誉,而将重任转交给了次子。
。。。。。。。。。。。。。。。。。。
名义上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大月氏(吐火罗)都督府的键陀罗军州,下辖数十城,地千里,却还只有一个南路分巡行营的讨击使军额,在地方戍守上也就是比团练使略高的守捉使,在边防的军城镇戍体系中只属第二等,面对轻骑逐进的大好局面,无论是叙功还是授任上,都未免有些名不符其实的限制。
因此这次国中叙功,南路分巡行营也获得正式的名分——(葱)岭南路招讨副使,由左金吾将军郭石头兼领,作为其中经营的重点键陀罗军州,直接跳过一众兵马使、防御使、军使的戍边序列、升格为北天竺经略使,官吏佐撩比同下都督府事,同时设键陀罗观察副使,转运判官,营田都尉、盐铁推事、巡官、椎曹等分署,以营田治民,下领三州一藩(国)。
作为这次叙功的重头戏,安西别遣军行营,也升格为高适以河西节度副使的职阶,实领的岭西道行军副总管,可以正式的建帐开幕,这样有足够的职权、官位和出身,以及晋位空间,来封赏鼓励那些将士,同时经抚那些外藩首领和地方豪族。
可以名正言顺的酌情从地方增补兵员,管辖马步军兵马使、讨击使、防御使、都知、权都知、守捉、团练诸事,置制各级代守官吏,只要及时报备朝中。
当然按照惯例,岭西道行军总管、岭南路讨击大使和安西大都护一样,都是由国中重臣或是皇子之类的近支宗室遥领的。当然这些成果,对国中的执政大人来说,属于锦上添花的惊喜而已。
只是这些地方的官职虽然多出来了,但是畏惧边苦嫌恶,不愿往到任的比比皆是,因此为了补足地方官制的缺额,除了从归化人和亲藩中选择忠顺之士外,就只能从两学三附及其各地分院学堂中想办法。
此外,总管行台和都护府上下,还大肆默许和鼓励安西当地任事军民官吏,利用在国内的同年、同乡、同族之类渊源,威逼利诱坑蒙拐骗过来不少,就算没有出身也可以给出身,就算资序不够也可以破格权差遣之。
是以多年后,国中大多数人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些地方并不像想象的那么艰难和困苦,而视为流着蜜与奶,充满机遇的繁华富庶之地,却已经很难再取得多少插足的机会,因为当地的军政职权,被称为学院派和庶流党人的利益阶层所把持。
“既然设立了副总管行台,那该有内使出镇了吧,”
枢密院公事厅中,我合上邸文,想了想道。
“不知道这次的观军容使是谁,难道是从枢密院行走中措拔么。。”
“却是一个院外班的出身,尚乘局司丞陈太忠。。。除服假朱,权观军宣慰副使”
负责枢密院和通政司行走的崔光远回答道
“看来朝中还是不大看好,连这个中官的职阶,都。。。外选啊”
他意味深长的又道
观军容使的全称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即传统意义上的监军,以历史上的中使李辅国和鱼朝恩当政时权势最盛,令行诸节度使之上,号称“隐元帅”。
陈太忠这个权观军副使,又是权又是副的,品阶就下去了,而且只有宣慰没有处置,职分和规格上就小了很多。
但对陈太忠这个尚乘局本职来说,既不属于一干内侍、内常侍、中常侍的中贵序列,也不是内侍监,殿中监序列的内臣班,而是第三阶宫内省五局之一的内官而已,还是有些高配了,因此这个除服假朱,属于外放虚应故事的补偿。
不过这对当地军队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只要他不刻意胡来,依靠监军和天子使臣的身份,还是能过的相当滋润的。
“军宪使是。。。崔祐甫?”
我惊讶的看到另一个名字。
军宪使是泰兴朝为分中官监军之权,才诞生的事物,规格又要低的多,为朝中差遣军中领导一众军法官,纠察风气不法奸恶违怠而已,属于那种功劳不大,却十分讨人嫌的职事,一般为御史或是秘书监两台出身。
不过崔祐甫的本官是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拟草诏旨)属于机要之职,这厮肯定地罪人了,将一个从六品省台正员,挪去数千里外的边镇做去做一个总管行台的军宪使,几乎是变相的流放。。
我叹了口气,这还是属于朝中重视不足啊。这对我来说有利也有弊
。。。。。。。。。。。。。
巴格达城中,大部分兴建的工程,已经被停止,只剩下空荡荡的木质脚手架,因为大量的工匠和劳工,被征集前往西边的哈希米叶城,为哈里发的大军提供服务。
年轻的巴格达居民艾布都,吃过了用麦粉碎耶枣搓成烤饼和带泡沫酸奶的早餐,前往募兵所报到,他即将踏上自己前往东方谋取前程和未来的旅途。
作为一个普通阿拉比亚贫民家庭,要想改变自己身命运的途径,只有几种方式:
要么进入城市做一个学徒,然后积累手艺和经验成为一名养活自己的匠人,运气好的话,最后自立门户做一个小作坊主或是小有身家商贩;
要么去清真寺,从最底层的杂役开始,修习教义和刻苦修行,在有生之年最后成为一个小有有名望的经师,运气好的话被某位地位尊崇的教长看中,成为主持某座清真寺礼拜的伊玛目;
要么去从军,与王朝的四面八方的敌人作战,运气好没死的话,用五到十年当上一名哈里夫(百人长),活到退役或许可以依靠赏赐和战利品成为一名小地主;
出身再差一点的要么学一些技艺,成为街头的歌舞艺人,然后小有名声后活跃在市集或是富有人家的庭院里,依靠卖力的表演谋生并传家。
如果家世背景比较好的,会花钱去有前途的贵族和夫人家中做仆人,然后努力奋斗到主人身边的亲近仆人,在主人仕官之后,依靠忠勉和勤恳做一个有地位的附庸。
至于成为学者、诗人、以及从最底层开始进入官吏阶级,那是必须有产殷实的家庭背景作为保证的,如果还想继续往上爬,无论是知识,还是官职、地位,都需要足够的金钱做支持。
艾布都选择的从军的道路,
艾布都出身的新兴城市巴格达,众多外来移民家庭之一,他的父母是作为劳工而强制迁移到巴格达的呼罗珊人,这也片地区是王朝的发源地,兵员和财富的重要来源,但同样也拥有各种众多异族人和异教徒,哪怕是当地信众以信仰不够虔诚,或是别派异己分子众多而著称。
按照惯例,王朝常备军队挑选的标准,优先在呼罗珊的阿拔斯氏族战士中挑选,然后是那些有亲缘的部族,最后才是虔诚信仰的普通呼罗珊人,大多数情况下是宁缺勿滥。
但是这一次的召集令,显然被放宽到一个更大的范畴,由于他既然是城市居民的后代,又是呼罗珊血统,属于有担保的清白家庭出身,因此参加过几次志愿军召集令的艾布都,得以加入新组建的军队,成为一名戴小圆盔的五夫长,并得到3个月的军饷约五百迪尔汗(小银币)。
捏着手中叮当作响的沉重亚麻钱袋,他忽然萌生在这次远行前,到姐姐家去走一趟的想法,带着这个念头,他特地穿上发给代表头目身份的袍甲和尖刃弯刀,一路穿过环状外城的清真寺、宗教学校、图书馆、天文台、客栈、驿馆、市场、澡堂及市政交通设施,才来到位于另一端层层叠叠的居民区中,这里有一片被划出来的特殊居民区。
他的姐姐嫁给了一名住在这里“末绥尔”,意为“来自东方的俘虏”,来自东方那场伟大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