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飞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打飞机-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部队建制恢复为可统一指挥的情形。

栈桥的两端都有日军迫击炮阵地和机枪暗堡工事,栈桥又处在珊瑚礁狭窄凸出的地段。肖普上校身处红三滩头,主攻方向自然定在红三滩头这一方,红二滩头作为助攻方向。而从红三滩头到栈桥桥头堡阵地,有一段接近200米的直线小路,路上没有任何可供隐蔽的障碍物,在前5次冲锋中,桥头堡的凶猛活力让很多美军都倒在了这段直线小路上。

为了便于飞机轰炸和步兵冲锋能协调一致,道格拉斯中校没有让负责轰炸栈桥的33架舰载机,前赴后继式地进行轰炸。一来是怕把栈桥炸坏了,二来是怕浪费弹药,步兵跟进不及炸了也是白炸。同肖普上校在无线电中一番商讨后,两人决定把夺取栈桥的战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舰载机为陆军人工制造进攻隐蔽障碍地形;第二阶段是进攻中舰载机为陆军提供空中火力掩护,夺占红三滩头这一边的栈桥桥头堡;第三阶段是夺占红二滩头一边的桥头堡。

首先发动第6次栈桥争夺战的是“邦克山号”航空母舰的俯冲轰炸机中队长吉米·布朗上尉,借助停在珊瑚礁上四艘驱逐舰的又一轮准确炮击后产生的硝烟作掩护,吉米·布朗上尉架机向栈桥方向俯冲而下,不过这次的目标不是日军的桥头堡,而是桥头堡前的那段200米长的小路,靠近美陆战队员冲锋出发阵地前不远的位置。俯冲、拉升、投弹一气呵成,1000磅重磅炸弹几乎是垂直着在珊瑚礁狭窄凸出的这条地段上,炸出了一个又深又大的弹坑。趁着硝烟未散,尘土飞扬的时候,担任强攻任务的美陆战队员的突击小组立即发起冲锋,从出发阵地迈步奔向刚由舰载机重磅炸弹炸出来的大弹坑,队员们刚飞身跳到弹坑里,恢复射击的日军机枪子弹就“嗖嗖”射过头顶,几枚日军发射的迫击炮弹也先后炸开。有重磅炸弹炸出的弹坑作为掩体,这次美军并没有人员伤亡。

见第一批美军躲进弹坑后,道格拉斯中校接着命令两架俯冲轰炸机对日军攻击。“独立”号的两架挂了燃烧弹的SB2C“地狱俯冲者”式俯冲轰炸机接到命令后,迅速俯冲而下,向红三滩的栈桥桥头堡投下了燃烧弹。一枚扔向迫击炮阵地,一枚投向机枪暗堡,两团火焰交织在一起,从高空俯视,就似一双恶魔的瞳孔,狰狞地注视着大地天空,注视着人类之间的杀戮。紧接着两架挂载重磅炸弹的轰炸机又俯冲了下去,在通往桥头堡的小直路上又炸了两个大坑,弹坑与弹坑之间相隔一段30米至50米的距离。借着燃烧弹烈焰的掩护,在第一个弹坑的美军士兵立即冲向第二,第三个弹坑,而出发阵地中又冲出第二批突击队员,冲进第一个弹坑里。

就这样炸弹坑造掩体,投燃烧弹掩护,陆战队突击队员冲锋,重复循环了几次。日军迫击炮和机枪的交叉封锁火力被死死压制住,陆战队员也顺利穿越了那段直线的死亡小路,一直冲锋到日军的桥头堡中。为了夺占控制桥头堡,美军同日军展开了面对面的殊死搏斗。死不投降的日军不惜进行最惨烈的白刃战,和美军绞杀在一起,不少日军士兵和美军士兵是纠缠在一起死去的,鲜血溅满桥头堡的地上墙壁。杀戮留下的血腥之气和断肢碎肉的痕迹,令战后前来参观的随军记者,呕吐不而惨不忍睹。

在夺占红三滩一侧的桥头堡后,道格拉斯中校和肖普上校通过无线电协商,决定一鼓作气拿下红二滩一侧的桥头堡。这次舰载机轰炸的任务就相对简单了些,不需要刻意为陆军进行特殊轰炸,把剩下的13架未轰炸的舰载机上的燃烧弹和重磅炸弹一咕噜都投到日军另外一侧的桥头堡上。地面的美军在肖普上校的指挥下,冲过只有50来米的栈桥,同红二滩上的美军一起对另一端的桥头堡实施了左右夹击,一次冲锋就成功消灭了桥头堡中的日军。把这座关系到美军登陆战成败的关键栈桥,牢牢控制在美军的手里。

战斗并没有因为攻占了长堤和栈桥而暂时停止,恰恰相反,在塔拉瓦岛取得转折性胜利的美登陆部队,这时才从混乱中恢复过来,大量的增援部队相继在受到控制的红三滩和红二滩登陆上岸。

“响尾蛇呼叫精灵,请对3号目标实施轰炸。”栈桥才刚刚夺占,肖普上校便迫不及待地向前来支援的第50特混编队的舰载机群,再次发出空袭召唤通讯。

“精灵收到,立即前往轰炸3号目标。”就在轰炸1号和2号目标时,从第1特混大队和第4特混大队赶来支援的机群先后到达塔拉瓦岛上空,这迟来的两个大队的机群就成为接着轰炸3号目标的主力。道格拉斯中校在命令第2和第3特混大队的舰载机先返航后,才指挥后到的机群向位于塔拉瓦岛中央位置的比托岛飞去。(注:塔拉瓦岛其实是由多个更小一点的珊瑚礁岛组成的,比托岛是日军整个防御阵地的核心所在。)

比托岛西侧有一组成半月形构筑的海岸碉堡,日军的4门203毫米海岸炮和9门140毫米火炮阵地就在这些海岸碉堡的防御圈内,并且由4门高射炮作防空掩护。尤其是日军这4门203毫米海岸炮,对于美军军舰的威胁是最大的。只有摧毁或者压制住日军的海岸炮火力,美军的各类战舰及登陆舰才能快速平安地,逼近海岸射击,或者靠岸卸货。正是由于这些海岸炮的存在威胁,美军担任对岸炮击的战列舰和巡洋舰才不得不撤出到离海岸较远的海域。

要除掉这些海岸炮阵地还真不容易,这些海岸炮并不是露天摆放的,而是安置在永久性的山洞式掩体炮库中。这些炮库异常的坚固,而且多数是为火炮量身设计建造的,每一个海岸炮库,通常只放置一门火炮,多是采取挖空山体外加石料钢材堆砌修筑而成。进出口均有铸铁大门封闭,炮库内比较宽敞,火炮放置在主洞中专门的炮槽内,炮管从射击孔中略为伸出掩体炮库外,可上下和略为左右调整射击角度。炮库中通常设有耳洞,供弹药存放和淡水食物存储,弹药最少备有4个基数240280发,可供一个炮班十个人生活两个星期的给养。这样的全封闭式永久性山洞掩体炮库,能承受数发飞机重磅炸弹和战舰大口径炮弹的直接命中而安然无事。(想当年本人就是在这样的炮库中一呆就是3年,有点像穴居人的味道。)

作为这次轰炸机群的指挥官,道格拉斯中校在出发前便仔细阅读过侦察机发回来的相关情报,及由第50特混编队参谋人员制定的应对轰炸方案。第1特混大队及第4特混大队加起来出战的舰载机数量大概在80架左右,要想摧毁炮库,80架飞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这需要战机飞行员的出色表现和指挥官的卓越指挥,两者缺一不可。

“精灵呼叫跳舞者,请派一个分队攻击敌东侧高炮阵地。”深知日军海岸炮阵地的坚固性,道格拉斯中校并没有贪功求大,并不攻击日军的203毫米海岸炮,而是集中手上的舰载飞机,对比托岛上的9门140毫米火炮阵地实施密集攻击。“约克城”号的轰炸机中队在收到攻击指令后,一个分队6架SB2C“地狱俯冲者”式俯冲轰炸机,从高空盘旋的机群中分离开来,每三架为一路纵队,向位于140毫米火炮阵地东侧的两个高炮阵地俯冲了下去。日军高炮阵地上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见美舰载机穿云而下,直扑下来,立即枪炮齐鸣,对着美机就是一番疯狂扫射。这6架打头阵的“跳舞者”第一分队的飞机,其驾驶员都是经历过多次海空大战的资深老鸟,凭借“地狱俯冲者”轰炸机的俯冲高速,冒着弹雨炮幕构成的火网威胁,置生死于度外,一边亡命俯冲,一边适时规避,硬是穿过敌人的火网,先后在800米的空中投下了燃烧弹,六颗燃烧弹爆炸组成的火焰,映红了大地,照彻了天际。受燃烧弹的打击,本来疯狂咆哮的日军对空炮火一下子哑了音。因为要对空射击,高炮阵地多数是半敞开式的,燃烧弹产生的烈焰轻松地蹂躏了高炮阵地中的日军士兵,被燃烧弹大火直接烧身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极度痛苦、恐惧、徒劳挣扎中死去。

第一百六十六章 小试牛刀(七)

为了很好地打击日军的140毫米海岸炮阵地,道格拉斯中校这次采取传统的轰炸方法,指挥第1特混大队和第4特混大队的舰载机,按部就班逐渐展开对地面的轰炸。首先解决了日军的高炮阵地,把部署在这个方向上的2门高射炮率先打哑,使后续的飞机俯冲轰炸的安全系数得到提高,毕竟美军方面并不是所有的飞行员都是经验老到的,有一半的人是第一次参与实战的新手。

在这80架俯冲轰炸机中,挂重磅炸弹的有30架,而挂燃烧弹的却多达50架,要想从炮库的掩体上盖处炸开炮库,有限的重磅炸弹实在难以做到。不过由于炮库修筑得比较宽大,坚固性当然不及那些点状的碉堡工事,而供人员和火炮进出的炮库大门,就是炮库的防御弱点所在。炮库入口大多是呈30度角倾斜向下,延伸进山体,出入口的大门造得又高又大,方便火炮进出。同时由于火炮发射时会产生巨大的后座力,空气会随之鼓动,炮库铁门通常不会是铁板一块,会留有相当的空隙,利于空气的流通。

“挂重磅炸弹的轰炸机先投弹,以分队为单位,一个分队轰炸一个炮库,注意瞄准敌人的炮库大门来投弹。”道格拉斯中校当然知道要想制敌于死地,必须挑对方的要害部位来打。炮库大门在阵地的后方,要想命中它有一定难度,俯冲轰炸机从高空俯冲投弹所要求的角度比较叼钻,对飞行员的飞行技术要求较高。但一个分队去炸一个炮库,只要有一两枚炸弹命中目标,相信就能在炮库大门上打开个口子。

在道格拉斯中校的协调指挥下,30架SB2C“地狱俯冲者”式俯冲轰炸机,在空中分成了六个分队,分别向下方六个140毫米海岸炮阵地实施了轮番投弹。六路飞机纵队从天空中不同的方向,如瀑布一样自高空前赴后继地冲下来,飞机的引擎声、破空声,炸弹投掷时的尖啸声、着地爆炸声,令地面的日军听到者心胆具寒,一个又一个重磅炸弹接连在珊瑚礁岛上爆炸,仿佛整个小岛都要震动下沉似的。

“看来前段时间的强化训练总数没有白费。”在高空盘旋观察的道格拉斯中校对于这一轮的轰炸颇为满意,有五个炮库的铁门被炸开了个大口子,弹药总算没浪费。“挂燃烧弹的轰炸机,集中轰炸大门遭破坏的炮库。”道格拉斯中校立即命令其余轰炸机跟进轰炸,不给日军堵塞炮库铁门的机会。

早已在空中盘旋得有点不耐烦的50架轰炸机,一接到攻击命令,迅速分成五个纵队,每队10架,如老鹰抢食一般,争先恐后地从3000米高空猛扑了下来。燃烧弹低沉的爆炸声霎时间响成了一串,50枚燃烧弹高密度地投掷到比托岛上,来了个中心开花,日军的5个140毫米海岸炮阵地顿时陷入怒火炼狱之中,随风乱串的烈焰,犹如狂躁暴怒的恶魔,在日军的炮阵地上又跳又叫。仇恨的火焰无孔不入地钻进日军的炮库中,燃烧着一切可以燃烧的事物。“轰轰轰轰轰”一声又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从日军炮库中传出来,大火引燃了炮库中存放的炮弹,试问有什么工事能抵挡上百发炮弹在内部的连环式大爆炸,日军炮库就如粉沙一样坍塌了下来,内里的日军自然是尸骨无存,海岸大炮也成了废铁一堆。9个140毫米海岸炮阵地,一下子被打掉了5个,日军在塔拉瓦岛上精心部署的炮火网被撕开了一个难以弥补的大缺口。

“好样的,精灵,我向你们致敬!”陆战2团团长肖普上校激动无比的声音在无线电中传来,摧毁海岸炮阵地的全过程,肖普上校都亲眼目睹了,这些日军的海岸炮是美军登陆舰队靠岸登陆前进的最大威胁,能摧毁他们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美陆军的伤亡将大大减低,试问肖普上校又怎能不激动呢?

“多谢夸奖,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道格拉斯中校向肖普上校回话后,便下令所有参战飞机各自返航,回到所属的特混大队航空母舰上。

“传我命令,通电嘉奖道格拉斯中校,让各航空母舰的联队长以他为学习的榜样。”一直在旗舰“约克城”号上紧张关注战事的蒙特,在收到战果报告后十分高兴,立即下令嘉奖担任这次轰炸任务指挥官的道格拉斯中校。没有指挥官的出色战场指挥,这次临时谋划出来的轰炸方案是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战果的。

“命令第2第3特混大队继续为塔拉瓦岛上的登陆部队提供空中支援,第4特混大队继续压制瑙鲁岛方向的机场。”鉴于登陆编队所属的护航航空母舰大队,在今天的空中支援作战中没有起到作战计划中所要求的作用,为了大局着想,蒙特决定让第2第3特混大队全面接手对地支援的任务。并通过无线电通讯同护航航空母舰大队取得联系,要求护航航空母舰起飞战斗机封锁塔拉瓦岛上的机场,实质上就是把原来由第2第3特混大队担任的机场压制任务和护航航空母舰大队对调。(实质上护航航空母舰搭载得最多的就是战斗机,9艘护航航空母舰共有120架战斗机。)这样的安排本来是合情合理的,不过蒙特也是人,人总会犯错,百密还有一疏。

在20日日落前,塔拉瓦岛上的地面战斗依旧激烈地进行着,第50特混编队第2第3特混大队的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也不时出动,为登陆美军提供航空火力支援,至日落前先后进行了32次攻击。在舰载机的配合下,经过殊死激战,在日落前美军有5000人上岸,伤亡也超过了1500人。在海滩的西部占领了正面140米,纵深450米的登陆场,东部则控制了正面600米,纵深270米的滩头,但情况依然危急。肖普上校只得命令就地构筑工事,一半人警戒,一半人休息。

“看来今天的战斗还真是激烈啊,登陆部队的伤亡实在大了些。”傍晚时分,美登陆编队的通讯系统终于从新建立了起来,日落后第1特混大队的官兵轮流休息,在晚饭后佩斯特上校向蒙特呈上了一份由斯普鲁恩斯将军的旗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转发过来的战情通告。

“宁愿现在牺牲大一点,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