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吗?”荀彧有些惊讶的睁大了眼睛。
“岳父就算不信我,不会连元直也不信吧?”曹冲撇了撇嘴笑了,“岳父为官这么多年,想必不会相信儒生那一套禅让的鬼话吧,相比较而言,古文尚书里的说法倒是更为可信。我在九嶷山舜帝陵呆过几天,以我看,舜帝以天下共主死在那里,恐怕不是巡游天下,而是被流放,否则继世之君禹应该奉梓还乡才对,怎么会让他埋骨异乡?”
“你的奇闻怪论还真是多,连书上言之凿凿的话你都不信?”荀文倩见荀彧脸色不豫,连忙推了一下曹冲,故意打趣的笑道。
曹冲却不以为然,他见荀彧虽然脸色不太好,却没有暴跳如雷,估计他这几年想得也不少,不再是那个一根筋的荀令君了,便又接着荀文倩的说道:“书上有的就对吗?圣人喜欢为尊者讳,好用春秋笔法,周天子明明是被晋文公逼迫到河阳会盟,却写成‘王狩于河阳’,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
荀彧看着理直气壮的曹冲,嘿嘿的笑了两声,摆了摆手说道:“好了,不争了,这个怪论虽然离经叛道,相比于你说我华夏之祖炎帝是羌人的说法要好多了。你知道不知道,许县、襄阳为这事已经闹翻天了?偌干书生要来找你辩理呢。”
曹冲一滞,干笑了几声,却不服气的说道:“这又不是无中生有,炎帝姓姜,姜字,不正是羌女吗,我不过说他是羌人,还没说他是女人呢。”
“胡搅蛮缠。”荀彧又好气又好笑,撇嘴哼了一声:“照你这么说,黄帝姓姬,也是女人了?”
“嘿嘿嘿,他就算不是女人,也是从母系社会来的。”
“不说这个了,无理取闹!”荀彧挥了挥手,阻止了曹冲进一步胡说八道,他微微皱起了眉头说道:“你说炎帝是羌人,只怕是安抚那些羌人的心,如果能达到目的,减少异族之间的隔阂,加快他们融入我大汉的速度,虽然有些取巧,倒也是个办法,本来这些蛮夷羌胡都是我炎黄子孙,虽说不太靠谱,却也相去不远,匈奴人、鲜卑人也自称是炎黄子孙的。只是我现在担心,羌人大量迁入关中,会不会留下后患,就跟匈奴人迁入河南之地一样,中平年间他们可为祸不小。”
曹冲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要说他一点担心没有,那也是不是实话。匈奴人自从败落以后,南匈奴投降大汉,被天子恩准迁入河南水草丰美之地,大汉强盛的时候,他们还不错,接受征役,安分守已,大汉一乱,他们也跟着捣乱,跟着为祸中原,蔡琰就是被匈奴人掳去的,其他的百姓被祸害的更是不计其数。现在他以强力控制着羌人,万一自己失败了,大汉哪一天再衰弱下去,这些羌人会不会反过来再咬他们一口?实在是不可预料的事。他现在让羌人读书,授田,也是一柄双刃剑,可能把羌人同化为汉人,同时也可能埋下了个大地雷。
他想了想,收了笑容说道:“正因为如此,我才想与岳父大人商量一个能让我大汉长治久安的法子,如何避免一代不如一代的尴尬局面。岳父大人,我大汉虽说是四百年,可是中间隔着新朝数十年,如果不是王莽迂腐蛮干,我大汉的火德……只怕早就熄了。光武中兴以来,大汉又是二百多年了,按照那什么五德之说,是不是……”
“胡说!”荀彧怒声喝道。曹冲被他一喝,立刻住口不言。荀彧也没有注意到曹冲有些尴尬,他愁眉不展,对目前的局面有些无计可施,曹家的势力现在已经大得惊人,先是出了个曹操已经强大得吓人,现在又出了个曹冲,更是惊才绝艳,不管从哪方面说,现在的天子虽然不笨,可是要跟这父子两个相比,只怕还是不够格的。如果按照圣人所说,天下唯有德者居之,那曹操征战数十年,挽狂澜于既倒,曹冲六七年间平定天下,新政让数百万的百姓过上了温饱的日子,相比于已经衰败的刘家,他曹家是不是更有资格做天子?
荀彧苦恼的抬起头来看了一眼曹冲,见曹冲有些不服气的看着他,神气郁闷还带着些委屈,这才觉得自己刚才说的有些过了,他缓和了声音说道:“仓舒,这五德之说,现在看来也是胡说八道,别的不说,大汉是火德还是水德,那些书生就吵过无数次,至于谶纬,更是虚妄不可信,光武皇帝如果得知现在谶纬把大汉搞得这么乱,只怕他会后悔莫迭……”
曹冲见以前一心为皇帝说话的荀彧居然说五德和谶纬之说是胡说八道,不免笑了,看来荀彧这几年在襄阳,虽然还是个保皇派,思想却变了许多,要是以几年前的想法,且不说他不会说这些话,就凭自己那句陛下可以死父亲不能死的话,他就要翻脸了。
“岳父大人,你……这可是对光武皇帝的大不敬啊。”曹冲故意装出一副紧张的样子提醒道。
正沉浸在自己混乱的思维中不可自拔的荀彧一愣,立刻回过神来,他看了曹冲和荀文倩一眼,茫然的说道:“我对光武皇帝不敬了吗?”
“嗯。”曹冲和荀文倩互相看了一眼,强忍着笑,不约而同的重重的点了点头。
“哦。”荀彧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想了想说道:“这……好象也没有说错吧,这……不是说,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改也,人皆仰之吗,我这么说,也是为大汉好,想必不算大不敬吧。”
曹冲和荀文倩咬着嘴唇,拼命的想忍着笑,可是实在忍不住了,看着荀彧自我辩解的样子,越看越觉得有趣,终于放声大笑起来。荀彧看着他们大笑,也有些不好意思,咧了咧嘴,跟着嘿嘿的笑了起来。
第九节 境界
三人笑了一阵,荀彧慢慢收住了笑容,用手指点了点周不疑写的那个西游记,瞟了一眼曹冲,似乎是随口问道:“你觉得以这个大秦的办法,抑或是那个什么腊、什么埃的制度,就能实现你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
曹冲刚要开口,忽然又灵机一动,他笑道:“不知岳父大人以为可否?”
“不可。”荀彧断然摇头,斩钉截铁,没有一丝犹豫。
“岳父大人何以这么肯定?”曹冲颇有趣味的看着荀彧,荀文倩本来要开口说话,却被曹冲用力握了一下她的手,轻轻的摇了摇头,她知道曹冲定有深意,便又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她知道这翁婿两个有长话要说,便起身出去安排茶和点心。
荀彧沉思了一下,脸色变得渐渐严肃起来,过了一会,他才缓缓的开了口,声音低沉而稳定的说道:“仓舒,我在襄阳这几年,虽然人不在朝庭,可是你也知道,我并没有闲着。只是人离开了朝庭,那时身体又不好,总觉得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余日无多,再费尽心力也无济于事,颇有万念俱灰之感,亏得从兄相劝,带我四处游看,于是我索性放了手,用一种平常来看你襄阳的新政,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反思这几十年的宦路历程。当我跳出这些纠纷,再来看朝中的事情的时候,我发现有些事情并非我原来想象的那样。”
曹冲淡淡的笑道:“岳父大人所言甚是,有些事固然是非亲历而不能为,有些事却需要置身事外,方可得旁观者之清,不过若非岳父大人曾深陷其中,即使置身事外,也无法明白其中的关窍。就和读书一样,尽信书固然不能得真知,不读书却是连假知也没有的。夫子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需得教学相长,方能通透,庶乎此理。”
荀彧有些意外的看了他一眼,忽然笑道:“仓舒,我本以为这些我都想得透了,怎么到你这儿一说,便又透澈了一层?夫子这句话人人皆知,可是能这么解释的,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曹冲一怔,连忙摇摇头笑道:“岳父大人过奖了,我不过是偶一得之罢了。理我虽知道一些,事却未必做得到的,还是一个卖嘴的,哪里能和岳父大人一样理解得那么透彻。还是请岳父大人说说,你在襄阳这些时间,都想明白了些什么事情,也好让我开开眼界。”他心中暗笑,你要是知道二十世纪新儒学为了把老夫子重新抬上神坛做了多少挖掘整理工作,你就会对这个不屑一顾了。
荀彧又好奇的看了曹冲一眼,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接着说道:“我在襄阳细细的看了你的新政,也经常到襄阳学院去见从兄他们几个人辩论,开始对那些狂悖的言论我确实无法接受,常常忍不住要拍案大怒,可是后来静下心来想一想,他们所说的虽然听起来大逆不道,却自有道理在其中。你也知道,到我这个年龄,又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早就不相信所谓‘仁者无敌’之类的事情了,可是对于圣人所说只有克已复礼,方可天下大治之类,我却从来没有过怀疑。只是为什么那么多先贤努力了这么多年,却总是事与愿违,我百思不得其解,半夜醒来常常无法入眠,彻夜枯坐,忽然有一天竟觉得圣人这些话,全象是空话假话一般,件件落不到实处。”
说到这里,荀彧停住了话,他禁不住长吸了一口气,似乎还能感受到当时这个念头突然涌上心头时带来的惊悸,他的面色有些苍白,许久才渐渐的恢复过来,声音里却带着一丝从心底冒上来的紧张:“仓舒,我那天突然这么想的时候,一时惊得冷汗遍体,惶惶不安,连忙强自把这个念头压制了下去。可是这个念头就象水中的木头一样,不时的露出水面来,后来我索性按这个思路想了下去,却发现以往凝滞不通之处,豁然开朗,诸般与圣人相违之处,也顺理成章了……”
荀文倩正好走进来,看着荀彧脸色苍白的叙说,一时也有些惊住了,曹冲却收了脸上笑容,恭恭敬敬的给荀彧行了一个大礼:“贺喜岳父大人,你已经又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了。”
荀彧强笑了一声,似乎还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想法,他扶起曹冲来:“仓舒,要说我略有所得,也是因为我在襄阳看到你的新政,加上这庶乎死而复生的际遇,才破茧而出,我当谢你才对。”
他说着,避开坐席向后退了一步,伏身在地,恭恭敬敬的给曹冲行了一个大礼,吓得曹冲连忙膝行上前扶住他,连声说道:“岳父大人,使不得,使不得,你这样让我如何受得。”
“你就受了吧,父亲看样子真是有所得了。”荀文倩拉住了曹冲,眼中透出惊喜的光芒来。曹冲犹豫了一下,勉强受了荀彧半礼,然后又还了一个大礼,两人这才重新入座,端起香茶来互相示意了一下,不约而同的展颜一笑,刹那之间,两人似乎有了心意相通之处。
荀文倩鼻子一酸,险些落下泪来,她悄悄的退了出去,让他们详谈。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到,他们二人就算是不能同心同德,至少也不会相互为敌了。而她这个尴尬的处境,从此也消弥于无形了。
……
“仓舒,九品官人法,也非是一无是处,我大汉选才,以前也是由刺史郡守进行举荐,注重乡评,虽然施行以来选拔了不少贤才,可是其弊端也是明显的,如若考核处罚严了,刺史郡守就不愿自找麻烦,如若宽了,又会滥选滥荐。后来名士品鉴人伦,臧否人物,他们大多是见识过人之人,相比于官守来说,又置身事外,相对来说要客观一些。但是时间长了之后,也出现了不少人相互评题而邀名,甚至操纵选官,人虽在野,威胜官府,其弊端想必你也看到了。九品官人法以大中正、小中正为选官之人,层层选拔,级级校核,相比于以前的作法,已经是完善了不少。”
荀彧抚着胡须,缓缓道来,他把大汉的选官任官的各种制度进行了优劣对比,细细向曹冲进行解释,曹冲仔细的听着,不时的插一两句话,两人说得平和而严肃,虽然互有不同,却无剑拔弩张之感,不时的互有所得,会意一笑。
“然九品官人法,看起来虽然比乡评之法较优,但从长远来看,有四种弊端。其一,虽然每州每郡各设中正,但是相比于各州各郡的人口,中正的人数还是太少。虽然是大难之后,除了西凉、北疆州郡人口较少之外,其他州郡的人口都不少,特别是中原,一郡大者百万人,小人也有数万人,以一两人要评鉴数万人甚至百万人,显然不太可能。更何况这些中正本身还另有职务,所能用在选拔人才的时间更少,他们连人都不熟悉,又如何能选出真正的人才?精力不济,此其一也。”
“其二,九品官人法虽说有品有状,品其德行,状其才能,但是他所用的还是以前名士评鉴人才的做法,对一人不过一两句话、数字而已,其优劣全凭观者会心,岂能尽符?人才种类不一,有善兵者,有善政者,有善迎来送往,有善精打细算,岂可一概而论?数字之间,如何能将其才能详尽描述?又如何能成为选人用人的依据?太过笼统,此其二也。”
“其三,中正的权利过大,一州一郡的人才选拔,尽皆掌握于数人之手,中正也是人,不可避免的会带有私人意见,倘若某人有才,而与之不合,则终生蔽于草莽,不得施展。如一郡有一此等人为中正,则一郡人才不得志,如一州有此等中正一人,则一州人才不得志。一人之蔽,甚于十人之惠。此其三也。”
“其四,中正的选拔不当。依他的方法,中正皆由贵重之人担任,则贵重之人皆为大德乎?寒门即无善士焉?非也。固然,书香门第乃人才辈出之所,但寒门好学之士也并不罕见,岂能因人数多寡而认为寒门无善士、贵门皆大才?一旦选官之权操于权贵之手,必将形成贵者恒贵,贱者恒贱之局面,进才之路也将堵塞,这相比于乡评抑或是名士评鉴,反倒是倒退了一大步。此其四也。”
曹冲目瞪口呆,荀彧就是荀彧,一旦消除了所处位置的局限,他立刻显示出了其卓越的眼光,不仅看到了九品官人法的好处,同时也看到了九品官人法的蔽端,不仅看到了九品官人法目前的坏处,还看到将来可能产生的问题。高人,这才叫高人。他自己是士族,却能跳出士族的藩篱看问题,不得不说,这是一般人达不到的境界。
“岳父大人,经过你这么一解说,我心里更有底了。”曹冲对着荀彧躬了躬身,心悦诚服的表示佩服,然后说道:“你觉得,如果以这些理由去劝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