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大一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大一级-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指了指身边的一位客商,“这位是刚从黄海市过来的客商邱总。这位是我镇的党委书记王小艳。”

  “幸会,幸会。”两人异口同声的说。

  王小艳伸出双手,高兴地说:“感谢你们不远千里惠顾这里呀。请多支持、宣传我们的产品,并希望你们对我们的产品多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以便我们提高产品质量呀。”

  邱总故意板着脸,说:“我的建议是你们生产的黄瓜越差越好。”

  王小艳吃了一惊,问道:“为什么呢?”

  邱总大笑地说:“呵呵,质量越差,其他商家就不要了,我这不就货源充足了吗?”

  张闻宝不好意思地说:“邱总准备要一万斤小黄瓜的,但是现在库存只有五千多点。其他的都已经提前预定了。”

  王小艳呵呵一笑:“好呀。我们准备推行定单销售,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科学生产,努力确保你们这些大客户的需求。”

  张闻宝满意而自豪地说:“今天头一天的销售量就达到六万多斤,预计销售总收入二十万元。”

  王小艳叮嘱道:“产品质量一定要有保证。全用有机肥,不能省事用化肥来代替。对大棚里的一些昆虫,最好动手去捉掉。努力打造绿色蔬菜品牌。”

  正闲聊着,大榆树村郑村长兴冲冲的走了过来,看到王小艳就高声地喊道:“王书记,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村的台湾客人,论辈分,是我孩子堂叔伯的叔父呢,也就是我的表叔,他今天中午要回来了,他可是个台湾知名的市政工程师呀。你们不是经常要我们招商引资吗,现在客人自己来了呀。”

  王小艳动情地说:“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每到良辰佳节,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可谓情更深,情更切。作为政府,我们应该出面好好接待远方的客人。呵呵,你说的招商引资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王小艳又问道:“这个台胞的具体情况你了解吗?”

  “他叫郑三明。我和他是邻居,过去听我母亲说,他在四六年的时候,大约十四五岁吧,要到中午的时候被国民党抓壮丁给抓走了。他一家一共五口人,除了他,还有他的奶奶,父母和一个姐姐。当时,他的父母和姐姐在地主家收割庄稼,他和他奶奶在家,几个兵痞一把把他抓住,强行捆押带走。他奶奶跪地求饶也无济于事,当时又气又急,就直接瘫倒在地,半夜时分就去世了,去世前嘴里还一直念叨自己的孙子。他的姐姐为了照顾父母,就嫁给了本村的朱石锁,生育一男一女,大女儿在省城一家水运公司上班,儿子在村里务农。”

  “八十年代后期台湾允许赴大陆探亲,郑叔叔知道消息后很是激动,写信给我们市里的对台工作办公室了解情况,了解他姐姐一家人还在我们这里生活时,在九二年申请回来过一次。当时邀请他姐姐去台湾去看看,他姐姐担心生活不习惯,又要给弟弟添麻烦,就没有去了。这次回来听说给他姐姐做八十大寿呢。”

  王小艳问道:“什么时间呢?”

  郑村长说:“大年三十中午。”

  王小艳问道:“他家有人去接站了吗?”

  郑村长说:“我的两个表兄弟一听叔叔回来了,租了一辆面包车,今早天一亮就去江阳机场接站了。估计差不多要到了吧。”

  王小艳看了看手表,对张闻宝说:“我们镇政府最好也去接站,略表一下我们对远道而来的客人一点情谊呀,说不定我们的无刺小黄瓜还将会占领台湾市场呢。”

  张闻宝说:“王书记你说的是呀。在家不睬人,出门人不睬。要去我们现在就去,否则时间就有点急了。”

  王小艳说:“那你抓紧处理一下手头的事情,我们三个一起到机场迎接。”

二  台胞省亲(二)
张闻宝忙走到办公室里,向手下的几个人交代了一番,上了王小艳的轿车,坐到了车里后,又打电话让镇广告公司给他们准备一束鲜花,并且做一个布制的两米长红底黑字的欢迎标语,等半个小时过去取。

  轿车到了镇上后,张闻宝下车取了欢迎标语,轿车就转头直上高速,向江阳机场直奔而去。

  到了机场,三人从车里出来,王小艳手捧鲜花,张闻宝拿着欢迎标语,就已经听到飞机从南方上空飞临机场的轰轰声响,王小艳说:“飞机就要降临了,我们做好接站的准备吧。”

  郑村长第一次来江阳机场,感觉十分新鲜,不停地东张西望,一下子看到了他的两个表兄弟已经站在出站口那里,忙去将他们喊过来站在一起。张闻宝拿出标语,与郑村长的一个表兄弟各人拿着标语的一头,一个左手一个右手高高举过头,两人分开并排站着,紧紧地拽着。

  十分钟后,满头白发的郑三明在儿子儿媳妇的搀扶下,从出站口蹒跚地走了过来,一看“龙和镇五万人民欢迎郑三明先生回归故里”的横幅标语,激动地摔开搀扶着的手,颤巍巍地走了过来。郑村长忙对王小艳说:“我的叔叔来了。”王小艳忙快走几步,递上鲜花,满怀喜悦的说:“欢迎郑老先生回归故里,并提前恭祝您及全家新年幸福,身康体强。祝福您老福如东海深,寿比南山长。”

  郑村长也向前几步,对郑三明说:“叔,她就是我镇的党委王小艳书记,她今天是代表党委政府来迎接您老人家的呀。”

  郑三明将花束递给了郑村长,双手合十:“谢谢姑娘,谢谢祖国,谢谢龙和镇的广大人民。祝福祖国和人民繁荣富强,也祝福现场的各位朋友、亲人健健康康,事业兴旺。”

  说完,又向前来迎接的众人一一作揖拜谢。

  王小艳邀请郑三明坐到她的轿车里,让张闻宝带着郑三明的儿子媳妇坐到面包车里。一来想让老人家舒适些,毕竟轿车的震动性要比面包车好些,二来可以分开介绍些情况,相互多熟悉些。

  一路上,郑三明从车窗里贪婪地看着外面正在变化的世界,公路上宝马、奔驰、本田等众多的豪华轿车川流不息,公路两边一片片楼房,一座座工厂不断地从眼前向后快速移动,有些浑浊的眼睛变得明亮起来,他唏嘘不已,动情地对王小艳说:“想不到家乡的变化真的太大了,不回来真的难以想象呀。近二十年的变化真的可谓是天翻地覆慨而慷呀。”

  看到郑三明目不转睛地望着窗外,王小艳悄悄地让司机播放宣传龙和镇的镇歌《龙和是个好地方》,不一会儿,悠扬的曲调在车厢里飘扬起来了:

  龙和是个好地方啊

  有山有水有风光

  明月湖畔神话美

  山涧竹笋甜又香

  龙和是个好地方啊

  二龙山头烽火扬

  抗日志士斗志扬

  英名流传播四方

  龙和是个好地方啊

  改革开放新篇章

  勤劳人民闯市场

  巧把家乡来梳妆

  咿呀呀呼呦呀尔呀呼呦

  ……………………

  郑三明听着这优美的歌曲,心潮澎湃,双手不由地跟着曲调摇晃着,眼睛渐渐到迷合起来,陷入了一种对往昔的沉思之中,嘴里念叨着:“明月湖……二龙山……”

  当车子到了郑三明姐姐家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时间,虽然天气有些阴冷,但是他家内外都洋溢着一种喜庆的气氛。周围的邻居或坐或站地在他家门口的场地上闲聊着,不时传来一阵笑哈哈的声音。几个亲戚一早也都过来忙着做饭菜,厨房小屋里飘出热气腾腾的阵阵饭菜的香味。

  郑老太太坐在堂屋里,也和大家一样耐心地等着郑三明的到来,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耳朵还好,一听到外面的汽车的声音,忙着站起来出门迎接。几个孙女一看郑老太太要站起来走,忙抢着扶起她来,朝门口走去。

  郑三明一见到姐姐,顿时热泪盈眶,上前紧紧地抱着她,声音哽咽着说:“姐姐,我回来看你来了。”

  郑老太太用手揩了揩郑三明眼角的泪花,说:“近二十年没有见面了,你也瘦了不少呀,快进屋坐。”

  等郑三明一家都安顿好了后,王小艳对郑老太太说:“老太,我们回去了,恭喜你们姐弟团聚呀。等您生日的时候我们再来给您祝寿。”

  郑老太太再三挽留一起吃个饭再走,王小艳婉言谢绝,说等过几天再来看望郑三明,希望他们能在这里过个好年。

  郑三明一家一直把王小艳和张闻宝他们送到村口的路头,才依依作别回去。

  到了镇政府食堂吃完中饭,王小艳问张闻宝郑老太太的寿礼怎么安排。

  张闻宝功利性地说:“郑老太太的大寿我们政府应该去做。你可不知道呀,郑三明在台湾可算得上一个名人了。现在社会是个人情社会,关系社会,与郑三明搞好关系,就是给我们镇铺好财路呀。”

  王小艳问:“如果出礼,出多少礼?钱怎么办?财政上可没有这方面的开支。”

  张闻宝建议说:“我们是个穷乡镇,刚刚启动小黄瓜种殖,帐面上的钱已经不多了,我看我们能不能从简些?”

  王小艳想了想,说:“你说的对,既不能造成社会上坏的影响,又不能铺张浪费政府的钱,我看花上二三百元,请一个小乐队给郑老太太吹奏一番,你看怎样?”

  张闻宝一听,感觉这个主意又时尚又节省,就是个人掏腰包也承受得起,连连说好。

  王小艳说,那这件事情就由你来落实。

  张闻宝肯定地说,没问题。

  农历大年三十中午,王小艳和张闻宝租了一个面包车,拎着一盒大蛋糕,拿着一束鲜花,带上花了三百元请来的六个人小乐队,专程赶到郑老太太的家,为郑老太太过寿。

三  台胞省亲(三)
郑三明怎么也没有想到,王小艳和张闻宝真的过来给他姐姐祝寿,非常激动,紧紧地握住王小艳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全家人热情的邀请王小艳和张闻宝入席就坐。

  王小艳站在座位席旁,代表龙和镇政府向郑老太太表示生日祝贺,接着乐队吹出“祝你生日快乐”的欢快曲调,郑老太太高兴地合不拢嘴,一个劲的夸道:“好呀,好呀。”特地用颤巍巍的手敬王小艳和张闻宝两人一杯酒,说:“我过了许多生日,今天的生日最有价值,最值得回味呀。我老太太可是第一回享受你们年轻人的新潮,享受你们年轻人的浪漫呀。”

  郑三明羡慕地说:“我在台湾也没有过这样浪漫的生日呀。生日里播放的乐曲都是录音机里传来的,哪有这种真实的生活情调呀。”

  郑老太太拉着聪敏又体贴的王小艳的手,舍不得放开:“王书记,你不嫌弃我的呀,我想认你做闺女呀。你愿意吗?”

  王小艳说:“大娘,我也早就想做您的闺女呢,就怕你不同意呢。”

  郑老太太兴奋地端起酒杯,说:“这是我的认亲酒,我和我家的闺女干一杯。”

  说完,一饮而尽。王小艳一看,也一口干了。

  张闻宝望着郑老太太,故意地说:“老太太,我想做您的儿子呢。”

  郑老太太呵呵一笑,开玩笑说:“我老太太为什么找个闺女呀,那是因为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男人身上有土腥气呀。”

  郑三明指了指他的儿子和儿媳妇,分别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郑三明的儿子叫郑静,在台湾经营旅游开发工作,儿媳妇叫梁珍珍,在台湾一家大型电脑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一顿中饭在相互认亲的热闹气氛中愉快地结束了。

  雨水县过年的风俗,处处透露出传统文化中孔孟的 “孝悌”大意,即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仅就对父母而言,过年前子女置办礼物看望父母,表孝顺之情。同时父母给压岁钱,表疼爱之意。年后给父母拜年磕头,表敬重之意,父母送红包一个,表祝福之心。

  既然王小艳被认做郑老太太的干女儿,那过年的礼节千万少不得的。干女儿也是女儿嘛。大年初二,王小艳和丈夫回孩子的外婆家一趟,给自己的父母拜年贺岁。大年初三,王小艳就准备了四样礼物,暗含事事如意之意:两盒蜂蜜,两盒酥油大糕,两盒人参含片,两盒无糖黑芝麻糊,与丈夫一起去给郑老太太和郑三明先生拜年。

  郑老太太一见王小艳和她的老公一起过来,高兴得合不笼嘴,一边嘘寒问暖,一边忙安排孙子端茶送水上来。

  王小艳和她丈夫让郑老太太和郑三明先生端坐在太师椅上,两人就双膝跪下,连磕三个响头,磕头完毕,郑老太太和郑三明先生每人拿出两个鼓鼓的红包,分别放在他们的手里。王小艳和她丈夫笑容满面的接受下来。在雨水县的另一个风俗,就是新年给长辈拜年,长辈给的红包是千万不能拒绝的。不论钱多钱少,老人的新年心意那是不能伤着的。

  郑三明和王小艳以及她的丈夫拉起了家常:“我十几岁就离开的家乡,到了台湾又当了三年兵,退伍后为了找份象样的工作,参加了城市绿化职业技术培训补习班,期间结婚生子,断断续续地学了四年,最终混了个市政工程师的职称。每时每刻都思念家乡的亲人朋友,真的是夜不能寐呀。现在好了,两岸交往方便多了,想回来就能回来看看了。”

  王小艳关切地说:“您老既然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就不妨在这里多住几天呀,好好地看看走走。”

  郑三明说:“你们知道我名字的含义吗?”

  王小艳的老公说:“让我猜猜,估计是让你像明星般的耀眼吧,比别人多明亮些。”

  郑三明说:“我的小名叫小黑子,从小又黑又瘦的缘故。我这个大名是一位私塾里的老先生给起的。据我父亲说,当时这位老先生正在看鲁迅的文章,就说叫郑三明吧。呵呵,当时不懂,直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我的名字还有反蒋意味呢。”

  王小艳疑惑地问:“我怎么看不出来的呢?”

  郑三明感慨地说:“鲁迅先生说过‘文人学士究竟比不识字的奴才聪明; *究竟比贾府高明; 现在究竟比乾隆时候光明:三明主义’的话呀,你看我的名字不具有反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