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天下-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是!”李昌国并没有给李林甫的气势镇住,而是平静地回答。

“你前来长安报捷,可以去兵部,何须前来见本相?”李林甫淡淡地道。

这话其实是个圈套,若是换个人肯定上当了,李昌国却是不会上当,道:“禀丞相,您是安西大都护,我奉命报捷,自当先见丞相。”

一个“先”字咬音稍重,不注意的人听不出来,李林甫却是听出来了,眼里掠过一抹神采,虽然一现即隐,却是没有逃过李昌国的眼睛。

第十一章寻访杜甫

李林甫以嫉贤妒能着称,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稳固自己的地位。

至于“口有蜜,腹有剑”不过是他达到这一目的手段罢了。

只要威胁到他的地位,哪怕是一点萌芽,他都不会放过,一定要干掉而后放心。

他这问话是给李昌国设了一个天大的圈套,就是在试探高仙芝有没有威胁他的意图,若是有的话,那就对不起了,哪怕他是安西大都护也要在这次大捷一事上做够手脚。

李昌国把“先”字咬音稍重,这是在告诉李林甫,我来到长安第一个就来见你了,你大可以放心。

对李昌国的回答,李林甫是万分满意,只是此人老奸巨猾,城府太深,喜怒不形于色,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他眼中光芒一闪,就是欣赏的表现。

李昌国要想阻止安史之乱,使得唐朝不衰败,李林甫肯定是要干掉之人,不过,这要以后再说。眼下的李昌国,当以建立自己的根基为重;要想提升自己的地位,要想在唐朝拥有不轻的话语权,就得建功立业;要想建功立业,就得借势,不显露任何威胁李林甫的苗头。

若李昌国此时显露威胁李林甫的苗头,李林甫一根手指头就以把李昌国摁死,隐忍才是眼下的上上之策。

“呈上来!”

李林甫心满意足,不再试探李昌国了。

李昌国取出高仙芝的表章,递给贴身侍卫,贴身侍卫接过,呈给李林甫。

李林甫接在手里,展开一通浏览,轻轻点头,笑道:“高仙芝少年奇才,小小年纪与其父高舍鸡同秩,诚一时佳话。他凭借自己的才华,积功升至安西都护府副都护,如今打下小勃律,切断吐蕃进入西域的通道,把吐蕃和大食分开,便于大唐各个击破。”

一番话细细道来,声调平稳,没有任何的波动。

李昌国听在耳里,却是惊讶不已,暗自赞叹一句:“这个李林甫虽是遗臭万年的大奸臣,却是有才,一针见血,一句话就把当前大唐的西域战略说得通透。”

小勃律本无足轻重,只是因为处在吐蕃进入西域的必经之路上,才显得特别重要。小勃律给打下来,切断了吐蕃进入西域的通道,吐蕃与阿拉伯帝国再度联兵的可能性为零。

只要吐蕃与阿拉伯帝国不能联兵,对于唐朝来说那是良机,完全可以凭借雄厚的国力,把吐蕃和阿拉伯帝国各个击破。

“丞相英明!”

尽管李昌国对李林甫没有好感,却是不得不真诚的赞一句。

这话很真诚,李林甫不会听不出来,欣赏的打量一眼李昌国,道:“小勃律地处葱岭的险山恶水之间,山高林密,易守难攻,你们能打下来,实属不易,没少吃苦头吧?”

“一路行军,困难重重,将士们吃的苦头着实不少。”李昌国说到此处,话锋一转,道:“不过,我们是大唐男儿,任他千难万险,也是阻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葱岭不能!吐蕃不能!大食亦不能!”

这话的声调有些高,却是透着一股豪情!

大唐男儿谁没有豪情?

李林甫的几个贴身侍卫给李昌国一席话说得昂起了头颅,挺起了胸膛。

李林甫整整衣衫,坐得更稳了,轻轻击掌道:“说得好!大唐男儿自有一腔豪情壮志!正是因为大唐男儿有此猛志,突厥、吐谷浑、高丽、契丹、吐蕃、大食……亦不敌!”

他虽是奸臣,也是大唐的奸臣,也会为大唐而自豪。

“这次南征,我们缴获颇丰,副都护为大都护挑选了一些珍品。”李昌国这次进京报捷倒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请得援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高仙芝是费尽心思,准备了不少礼物。

李林甫作为安西大都护,这礼物肯定是少不了的。

“呈上来。”李林甫身为丞相,家资巨富,放眼天下,没有几人能比得了,等闲的金银珍宝在他眼里不过是粪土。不过,唐军南征的缴获又另当别论,因为这意义完全不同。

康德他们是不可能进来的,由李林甫的贴身侍卫把箱子搬进来,放在地上,一箱一箱的打开,有大食的珍珠、波斯的玳瑁、西域的昆山之玉……琳琅满目,多不胜数,珠光宝气,让人目不暇给。

李林甫只是扫了一眼,便没有兴趣再看了。

这些东西对于他来说,他多的是,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把珍珠当床睡。

“丞相,这次南征,我们缴获了一批大食弯刀,锋利异常。副都护特的为您挑选了一把,不知道丞相喜欢否?”李昌国上前一步,大声禀报。

“哦!”李林甫的眉头一立,颇感兴趣,道:“久闻大食弯刀锋利异常不说,更是奢华,饰以珍珠,呈上来。”

当然,李昌国不可能呈给李林甫,仍是由他的贴身侍卫代劳。

李林甫接在手里,拔刀出鞘,只见刀光闪烁,极是锋利。更难得的是刀柄上饰以珍珠,极是名贵。

手腕一振,一朵漂高的刀花闪现,以李昌国行家的眼光看来,李林甫的刀法相当不错。这也难怪,大唐以武立国,谁个男儿不练武?

“呵呵!”李林甫喜怒不形于色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把大食弯刀左瞧右瞧,很是欢喜,道:“高仙芝是个有心人,他如此做,就是要我这个安西大都护多发援军。嗯,你把苏失利和吐蕃公主交到兵部。”

看得出来,李林甫极是上心。

李林甫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势,保住自己的地位,无所不用极,口蜜腹剑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这些东西与建功立业比起来就差了一筹,更别说小勃律打下来了,西域形势一片大好,他完全可以立个便宜军功,何乐而不为呢?

李昌国的借势非常成功。

李昌国告辞离去,去兵部把苏失利和吐蕃公主交上去,报捷一事就算完了。

正事一完,李白就嚷着要去寻杜甫,李昌国很是热心,随着他一道去。

已经见到诗仙,若是再见到诗圣,那绝对是人生一大幸事,李昌国很是期待与杜甫见面。

然而,他们一连数日寻访,都没有杜甫的踪影。

李白原本的乐观已经不复存在,心头沉重了。

“杜甫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李昌国暗自为杜甫担心。

第十二章 千古一帝

大明宫,位于长安东北的龙首塬上,是大唐帝国的政治中心,大唐帝国的政令、军令就是从这里发出,到达全国各地,影响世界历史的进程。

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时期,唐太宗原本是为尽孝道,为李渊修建的。大明宫还未建成,李渊就死了,于是停建。直到唐高宗年间,方才重建,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方有如今的规模。

长安城地势东高西低,城西比较潮湿,而城东干燥舒适,大明宫建好后,唐高宗迁入大明宫。从此以后,大明宫就成了唐朝的政治中心,整个帝国的军令、政令就是从这里发出的。

大明宫分为前庭和内庭,前庭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

内庭的中心便是大名鼎鼎的太液池,不计其数的房间宫殿以太激池为中心布局。

太液池是唐朝最为重要的皇家池苑,建有不少水榭楼阁,复道环绕,风景优美,是休闲的好去处。

清澈的池水碧蓝如镜,在日光下闪闪放光,说不出的美丽,清风拂来,碧波阵阵,格外有情趣。

在一座凉亭里坐着一个身长八尺的老者,头发微白,年纪虽然不小,却是难掩俊美之姿,可以想象得到,他年轻时必然是俊美异常,可以让无数人为之疯狂的大帅哥。

老者打量着池水,脸上带着淡淡而又迷人的笑容,顾盼之间自有一股气吞河岳、睥睨天下的气势。

他,就是当今的大唐皇帝,真命天子,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虽至暮年,却难掩英雄气度,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股令人仰视的威仪,没有任何的矫饰,而是自然流露。

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非常具有争议的皇帝,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唐朝之兴盛,唐朝之所以能达到“开元盛世”的高度,就是因为他,是李隆基呕心沥血打造的。

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文治灿烂,武功赫赫,令人仰视,唐朝之强盛超过了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唯一能与之相比的只有汉武大帝开创的“汉武盛世”了。

李隆基不仅人长得俊美,人所难及,更有龙凤之姿,秦皇汉武之才,若不是他的话,唐朝已经改姓了,或者姓韦,或者落入太平公主手里了。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唐朝最为动荡的岁月之一,韦后和安乐公主联手毒杀了中宗,把持朝政,群臣不敢言,宗室束手,眼看着唐朝的大权就要落到韦后手里。就在这关键时刻,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政变,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把睿宗推上了皇位。

李隆基凭借杰出的才干被立为太子,这是无可争议的,就是他的大哥也是逊让不已。

然而,太平公主轻视他,不把他放在眼里。很快,太平公主就意识到她犯了一个大错误,李隆基虽然年轻,却是精明过人,具有杰出的才华,把他视为眼中钉,欲要除之而后快。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之女,极有政治手腕,很想如武则天一样当女皇,朝中大臣半入其党,她的势力很大,就是睿宗每遇大事都要与她商议,这是一个极为可怕的对手。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李隆基先发制人,一举诛杀了太平公主,扫除了他帝路上的最大绊脚石,再也没人能与他争帝位了。

李隆基虽然登上了皇位,面临的政治形势却是异常严峻。因为自唐太宗以后,唐高宗、中宗、睿宗,连着三朝软蛋皇帝,更有后宫干政,宫廷混乱、朝纲不振、积弊如山,大唐帝国已经不复唐太宗时的盛况了。

李隆基立志要做唐太宗那样的明君,更是付诸了行动,他举贤任能,姚崇、宋璟、韩休、张九龄、张说……这些名臣得到重用,革除积弊,整军经武,励精图治,把大唐帝国治理得花团锦簇,推动中国历史走向“开元盛世”。

欣赏阵阵碧波,李隆基的心情极好,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响起,李隆基头也没有回,问道:“李林甫,你有何事?”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李林甫快步上前,冲李隆基见礼,毕恭毕敬,小心翼翼,没有任何破绽。

“哦!”

李隆基微感讶异,扭过头来,眼中光芒闪烁,盯在李林甫身上,李林甫那感觉就像这不是目光,而是利剑,在剜心似的。

李林甫虽是千古有名的奸臣,却是有雄材,算得上是一代人杰,可是,每次面对李隆基都有一种被看透的感觉。

“陛下,高仙芝打下小勃律,生擒苏失利和吐蕃公主,现已押解至京。”李林甫忙回禀。

“打下小勃律了?”李隆基眼中光芒一闪,宛若天剑破空,让人不敢仰视,一下站起来,一股气吞河岳之慨骤然而生。

“打得好!”

李隆基双手轻击,发出清脆的击掌声,赞道:“吐蕃与大食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更是一度联兵与大唐为敌。两国勾结,东自大非川,西至波斯,数万里疆域皆为大唐之敌,虽然大唐强盛,却也棘手。”

大非川就是如今的青海湖一带,那里是吐蕃的主要经济区,作用非常重要。

“高仙芝这一仗,就好比一把快刀,拦腰一刀,把吐蕃和大食从小勃律一分为二!”

李隆基若不是晚年贪图享乐,而是一如既往的勤政的话,他肯定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明君圣主。尽管如今的真命天子已经步入暮年,不再勤于政事,其精明却在,一语切中要害:“吐蕃不能牵制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就可以集中兵力与大食争锋!”

“陛下英明!”

李林甫赞颂一句:“小勃律虽小,却是极为重要,小勃律给大唐拿下,此是大唐盛事,臣叩请陛下下旨,重赏将士们,大加庆贺!”

“重赏将士们这是必须的,大加庆贺就不必了。”

李隆基轻轻摆手,道:“自大唐创建以来,大唐灭突厥、吐谷浑、高丽,败吐蕃、大食,打的胜仗多不胜数,随便拿出一件也比这一仗更加辉煌。这一仗打得不错,却比不了这些大胜之仗,大加庆贺就不必了。传旨,三日后,开放芙蓉园,准允百姓进入,这就足够了。”

李隆基虽然不再勤于政事,却是精明仍在,赏罚分明,如此处置再好不过了。

第十三章 杜甫很忙

高仙芝这一仗打得不错,李林甫身为安西大都护,他也有功劳,若是李隆基下旨大加庆贺的话,他的名头就会更加响亮,地位更加稳固,这是他的小算盘。

李隆基自从登基以后,把大唐治理得花团锦簇,如同梦幻,文治灿烂,武功赫赫,让人仰视。

唐朝对外战争特别多,最主要是集中在唐太宗和唐玄宗两朝。这两朝中,又以唐玄宗朝居多。李隆基登基之初,唐朝四境不宁,北方有后突厥,西北有吐蕃,西域有大食,还有契丹、吐谷浑残部为乱,闹得是天下不宁。

经过李隆基的努力,到如今,后突厥亡了,吐谷浑残部灭了,契丹给王忠嗣三战三捷大破之,大食在开元元年和开元三年遭到唐朝痛击……这些武功哪一仗都比这次攻打小勃律要大得,大得多,李隆基自然是不会放在眼里。

不过,打下小勃律的意义非常重大,这是把吐蕃和大食分割开,使得这两国不能再联兵,便于唐朝各个击破,是以,必须要庆贺,要让天下人知道。

开放芙蓉园就足够了。

芙蓉园是唐朝有名的皇家园林,每到重要的节假日,或是有重大喜讯,就会开放,任由百姓进入。

每到芙蓉园开放之日,那里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陛下圣明!”

李林甫能当上宰相,能有如今的权势与地位,就在于他从不违逆李隆基的旨意,李隆基主意已定,他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