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这般痛哭流涕,在李隆基一生中也是不多见。
就在李昌国转念头之际,只觉肩头上有人在拍动,一瞧之下,只见高力士和陈玄礼一人一只手,在他两只肩膀上轻拍着。
两人一脸的笑容,眼里尽是赞赏之色,看得出来,他们是异常欣慰。
李隆基如此这般真情流露,李亨的危难也就过去了,再也没有比这更让他们开心的了。
高力士和陈玄礼都是东宫旧人,在李隆基还没有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之前就追随李隆基了,李亨是他们看着长大的,他们视同自己的子侄。
尤其是无儿无女的高力士,更是对李隆基的儿女亲近,李亨倒霉他自然是备受熬煎。
如今,李亨没事了,他屁股都是欢喜的。
作为这事的最大功臣,李昌国自然是备受他们的青睐。
“呜呜!亨儿……”
“呜呜!父皇……”
李隆基父子两人相拥在一起,痛哭流涕,哭得山响,根本就不顾皇家礼仪。
李昌国、陈玄礼和高力士都是精明人,三人互打眼色,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地走开,任由父子二人去哭。
“站住!”
就在这时,李隆基却是喝止他们。
李隆基抬起头来,满脸的泪水,一张俊朗的脸庞尽是泪痕,横过袖子,抹了几把,俊朗的脸庞方才干净。
“这个……”
李昌国无比的诧异,李隆基这个真命天子,竟然用袖子抹脸,他还真是想不到。转念一想,李隆基也是性格中人,如此做更加真实,更有人情味,让人亲近,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
这还不算,李隆基又用皇袍给李亨擦拭脸上的泪水,扶着李亨站起来。
李亨受了三天的苦,身体有些撑不住了,尽管如此,仍是精神抖擞,紧挨着李隆基站着,一副依恋样儿。
谁说帝王无情?这不是挺有亲情的么?
“李昌国,你过来!”李隆基冲李昌国招手,脸上满是亲切的笑容。
李昌国快步过去,正要施礼,李隆基挥手阻止,执着李是国的手,在他的手背上轻拍,道:“秦始皇一朝而杀二十七大臣,群臣不敢谏议,直到茅焦再谏,秦始皇方始醒悟。李昌国,你就是朕的茅焦!”
这是一个典故,在历史上非常有名。
秦始皇的母亲伙同嫪毐发兵,欲要杀秦始皇。秦始皇平定叛乱后,一怒之下把他母亲打入冷宫,不再相见。
群臣不同意了,不断上书,要秦始皇把他母亲接回来奉养。母亲对自己下毒手,哪个做儿子的会不伤心?秦始皇的怒火正盛,大怒之下下令杀大臣,一连杀了二十七个,群臣再也不敢上谏了。
直到旅人茅焦听说这事后,前去见秦始皇,向秦始皇剖析利害,最后说服了秦始皇,秦始皇这才把他的母亲赵姬接回来奉养。
这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李隆基以茅焦喻李昌国,是很高的评价了。
“陛下,臣不敢当!”李昌国谦逊之人,一如既往的谦逊。
“嗯!”李隆基更加赏识了,道:“李昌国,朕一时之误,几铸大错,幸得有你这诤臣,朕之幸!”
李隆基赞李昌国为诤臣,而不是忠臣,这是更高的评价了。
“朕决定了,升三级!”李隆基对李昌国是异常赏识。
“升三级?”李昌国还没有反应,陈玄礼和高力士、李亨就是一脸的惊讶。
李昌国这次立大功了,升官是必然之事,可是,一下子升三级,这是火箭速度,还真是让人想不到,要他们不惊讶都不行。
“三级?”李昌国也给吓了一跳。
依他想来,李隆基能升他一级就不错了,竟然是三级,还真是意外。
“陛下,臣万不敢受!”李昌国念头转动之间,很是清楚,若是眼下接受了这升官一事,参与石堡城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很多,眼下当以参加石堡城之战为重,忙推辞。
李昌国的担心并非多余,而是很有道理。此时李隆基升李昌国的官,无异于是在回报李昌国,若是李昌国接受了的话,就让这情分淡了。
李昌国说得很真诚,李隆基一愣,脸上的笑容更多几分。回想起当日在曲江池相见时,他叩问李昌国姓名,李昌国明知他的来历非同小可,是一条不错的青云之路,却是婉拒透露姓名,这让李隆基万分赏识。
如今,这一幕再现,李隆基更是欢喜,在李昌国手背上拍拍,道:“真是个忠厚人呐!”
这句赞扬太有分量了,万金不换!
不要说万金,就是给个三品大员也不换!
李隆基微微点头,不再在这事上纠缠。李昌国不愿接受升官,他以后有的是办法回报李昌国,诸如派几个优差给李昌国,或者小功厚赏都可以,这办法多的是,不必急在一时。
“朕今日有点失仪,你们不许说出去!”李隆基左手拉着太子李亨,右手拉着李昌国,冲陈玄礼和高力士沉声道。
他今日哭成那样了,岂止是有点失仪?若是用皇家礼仪来衡量的话,已经是大失礼仪了。
“臣年纪大了,眼睛昏花,什么也没看见。”看得出,李隆基的心情不错,陈玄礼小小的调侃一次。
“呵呵!”李隆基舒畅的笑起来,道:“陈玄礼,高力士,这三天苦了你们!”
“陛下,这是臣等该做的!”陈玄礼和高力士齐声谦逊。
“陛下,您大可不必如此!”李昌国提醒道。
“李昌国,那些御史若是知道了,一定会上书,说朕有失天子威仪!”李隆基摇头。
“陛下,臣以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李昌国引用了一句很有名的话。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李隆基品味起来,突然之间,仰首向天,大笑起来,舒畅之极:“好好好!说得好!他们爱说就让他们说去!英雄豪杰,帝王将相,也有情嘛!”
快步而去,舒畅的笑声远远传来。
第四十三章 安禄山谄媚
李昌国一句话说到李隆基心坎上,令他从骨子眼里舒畅出来,浑身通泰,走起路来犹如在飞,轻飘飘的。
“李亨谢过李将军!”
李亨并没追着李隆基而去,而是冲李昌国见礼,叩谢李昌国的援手之德。
这事闹得比天大,满朝风雨,上百大臣给下狱了,就连陈玄礼和高力士这两个东宫旧人也是束手无策,李亨都绝望了,谁也没有想到李昌国竟然成功了,真是出人意表。
李亨对李昌国的感激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若是可以的话,他是恨不得抱着李昌国狠亲一通。
“太子言重了!”李昌国仍是谦逊,道:“这都是陛下英明,太子洪福,非臣之功!”
可以这样说,这是不世奇功,若是换个人的话,一定会自居其功,而李昌国一点这种打算都没有,这让李亨再生好感,从怀里掏出一块上等美玉,道:“这玉随我十余年,一日不曾或离,今日就赠予你了!”
不由分说,把玉塞在李昌国手里,亲热的在李昌国肩头拍拍,快步追李隆基去了。两父子间经历这番风波,必然是有话要说。
望着李亨的背影,李昌国异常欣慰,这个盟友是铁定了,以后有大用。
高力拍拍李昌国的肩头,什么也没有说,一切尽在不言中,快步追李隆基去了。他是李隆基身边的人,一日不可或离。
陈玄礼笑呵呵的,拉着李昌国好一通夸,连赞龙武军有李昌国这样智勇双全的将军是幸事,是大幸事。
没多久,高力士奉命宣旨,把下狱的上百大臣全部释放,李隆基赞他们忠心,赏他们一年薪俸。
在宣旨的时候,高力士特的说了一句:“你们都记住了,这次是李昌国李将军救的你们。”
就这一句话,让群臣对李昌国是感激涕零,当天晚上赶到李昌国的住处,向李昌国叩谢救命之恩。
当时,李昌国还没有回来,高妙丽得报后大吃一惊,听群臣说明经过,又是欢喜。把群臣请进府里,摆下酒宴,盛情款待。
正吃着,李昌国回来了,自然又是一番感激。
这说明,李昌国在朝中有了不错的名声,可以说是声名鹊起了,这是大好事。
还有让李昌国更加欢喜的事,那就是李白闻讯赶来,与一众大臣饮酒。李白经过李昌国的点醒之后,在待人接物一事上大有长进,颇有点长袖善舞的味道了,再加上他妙语如珠,把酒宴气氛推向高潮,最后是尽欢而散。
这事以最快的速度传遍长安,李林甫得讯后,很是不高兴,赶去宫里见高力士。
“高大人,些许之意,还请哂纳。”李林甫一如既往,见到高力士的面,先送礼物。
高力士接在手里掂了掂,道:“李丞相,你有何事?”
“高大人,瞧您说的,没事就不能找老朋友聊聊?”李林甫赔着笑脸,道:“那李昌国好大的胆子,区区一个五品郎将,也敢饶嘴多舌。”
“李丞相,即使没有李将军谏争,陛下也不会治太子之罪!”高力士把手中的礼物塞回李林甫手里,甩甩袍袖,快步而去:“丞相,你忘了三庶之祸乎?”
高力士竟然平生第一遭没有收李林甫的礼物,这让李林甫大是意外。
“三庶之祸?”李林甫大吃一惊,满头的冷汗。
三庶之祸是指李林甫和武惠妃联手诬陷前太子李瑛,致使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惨死一事。
教训太深刻了,这是李隆基心中的疼,正是因为有这一事件,李林甫曾经两度逼得太子李亨休妻,李隆基都没有对太子李亨下手。
这次之事,李隆基虽然迁怒于太子,气愤难已,让太子吃足了苦头,也曾动过废太子的念头,最终却是犹豫难决。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三庶之祸”对李隆基的打击太大。
高力士提起这事,并不是无因,李林甫哪有不怕的,浑身冷汗直冒。
救太子这事,历经波折,虽然冒着奇险,最终成功了,这让李昌国大是欣慰。最让李昌国欢喜的是,他辞官三级,他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分量重了许多,请命出战石堡城应该不会有任何问题。
只等哥舒翰进京,敲定领兵一事,他就可以上表请战了。
至于请求领兵一事,那根本不可能,李昌国的根基还不稳固。
让李昌国意外的是,哥舒翰还没有到,安禄山就到了,而且,安禄山此番进京,就是冲着王忠嗣的部下去的。
含元殿一条宽阔的大道,整洁庄严,这就是有名的“龙尾道”,大臣上朝必须要从龙尾道上通过。
大臣行走在龙尾道上,无不是庄严肃穆,唯有一人左顾右盼,不时咧嘴角,此人正是安禄山。
李隆基端坐在宝座上,气度不凡,穆穆天子之威透出,让人不敢仰视。
就在这时,只见一个巨大的肉球滚了进来,仔细一瞧,不是安禄山是谁?
安禄山很得李隆基的欢心,一见之下,李隆基大是欢喜,冲安禄山招手,道:“安禄山呀,快过来!快过来!”
“陛下!”安禄山一声惊天动地的叫嚷,一脸的惊喜,仿佛久不见亲人的游子突然见到父母似的,像风一般飘到李隆基跟前。
“咚!”
安禄山推金山倒玉柱一般跪将下来,冲李隆基重重叩头,惊喜交加道:“陛下,您可想死臣了!”
如此说话,有失礼仪,按律当受罚。可是,群臣听在耳里跟没听见似的,只是皱皱眉,因为这是安禄山。
“呵呵!”果然,李隆基不以为意,笑得更加开心了:“安禄山,何出此言?”
“陛下,五日前,臣偶得一梦,梦见陛下头戴皇冠,身着皇袍,冲臣说‘安禄山,去把契丹狗的狗头给朕取来!’说话间,陛下朝北一指,一道霞光冲天而起,一道虹桥出现在臣面前,臣握着横刀,踏上虹桥,冲杀向前……”安禄山狡诈多智,深知李隆基的秉性,拍马屁的功夫那是一等一的。
“后来呢?”李隆基兴趣大增,大声问道。
“陛下,有您的天子之威震压,区区契丹狗还不授首?”安禄山的肥手朝后一挥,道:“带上来!”
龙武军搬着一个个匣子上来,安禄山亲手打开,里面是契丹人的脑袋。
“真是契丹人!”李隆基兴致高昂,亲自勘验,满心欢喜。
“陛下,契丹狗算得了什么?他们能够苟延残喘,那是有人不尽心,不尽力!”安禄山大声嚷起来,道:“陛下,只要您下旨,臣一定扫平吐蕃,把吐蕃赞普的狗头呈给陛下!”
“哈哈!”
李隆基给安禄山的马屁拍得通体舒泰,仰首向天,发出一阵畅笑声。
安禄山眼里掠过一抹不易为人觉察的喜色。
第四十四章 我的女人
李昌国骑着高头大马,行走在长安街上,朝住处赶去,嘴角带着淡淡的笑容。
“这个安禄山真是个马屁大王,拍马屁拍到这种程度!”李昌国暗自转念头,很是好笑。
见过拍马屁的高手,就没有见过如同安禄山这等马屁大王,那马屁功夫真的是炉火纯青,让人自叹不如。明明就是用计杀掉契丹残部首领,却给他整得跟神仙临凡似的,一通话说得李隆基通体舒泰,大是欢喜,着实把安禄山夸赞了一通。
“不过,李隆基也不糊涂!”李昌国轻轻点头,对李隆基不乏赞许。
李隆基虽然爱听好话,喜欢安禄山的马屁,却没有应安禄山之请,把攻打石堡城的重任交给他。
若是李隆基同意命安禄山为将的话,那就是把天下过半的精锐交到安禄山手里,这要冒天大的风险。尽管李隆基很喜欢安禄山,爱听他的马屁话,却是在大事上不糊涂,当即笑着说“禄山啊,你们胡人风俗先母后父,你久未与贵妃见面了,去宫里向贵妃请安吧!”
就这样,李隆基轻轻巧巧就把安禄山的阴谋给破了。
安禄山虽然不愿,却不敢多说,只得进宫向杨贵妃请安去了。
“安禄山来得也好,我终于可以歇息几天了!”李昌国吁口气,透着一股轻松劲头。
虽说进入龙武军很荣耀,做为龙武军的双星之一,更是别人眼中仰望的存在,只有李昌国知道龙武军的任务有多繁重。
龙武军是禁军,不仅仅要担负保护皇宫的安全,还要保护李隆基、王子皇孙、贵人嫔妃……的安全,这任务异常繁重。
作为龙武军的将军,每天的任务有多繁重,只要当事人才会明白。只说一件事,就知道李昌国有多忙了。
李昌国对安禄山很好奇,很想找个机会去瞅瞅,这个唐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长的什么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