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当周围的朋友们在人生的跑道上高歌猛进,而你却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消磨时光时,相较之下,未免总会让人惆怅、不安。但请不要忘记,你也有自己的绽放季节!虽然可能来得迟那么一点点,但当它降临的那一刻,你绚丽的人生之花,将不逊色于任何早开的花朵。在人生的某个节点上,你终究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来,高昂起你的头,认真迎接属于自己的那一刻吧!

  少年登科大不幸

  有句话叫做“少年登科”,意思是小小年纪便成绩出色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因为较他人先一步出名,所以比较轰动,容易招来旁人艳羡的目光。按照惯常思维,这种成功应该值得庆幸,备受古人推崇才对。

  但事实却与人们的想法背道而驰。古人选人生的三大不幸之事时,将“仲永之伤”放在首位。(剩下的两项分别是沾父亲的光谋得高官和才华出众又写得一手好字,《郑珉①的世说新语》,《朝鲜日报》,2010。8。26,A30版)还有“少年登科大不幸”、“少年登科,不得好死”之类的骇人表述。

  早出名与人生不幸有什么关系?

  人一旦过早成功就容易变得懒惰和傲慢,这是人性之弱点。然后因懒惰而没有发展的前景,因傲慢而树敌太多。拥有这两种性格很难走向成功,才让过早出名成为了不幸的根源。古人正是接触了太多这种案例,才造出了这样的格言。

  成功在大小而不在早晚。作为老师,我期望弟子们并非“早”出名而是获得“大”成功。人生是由大大小小的曲折所组成的。在人生接近终点的时刻,如果能够欣慰地说一声“我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肯定要比说“30岁之前我比别人过得都要好”有意义得多。
第11节:人生没有最佳新人奖(3)


  已故韩国总统金大中的别名是“忍冬草”,其意为战胜整个冬天绽放的花。在金总统的一生之中,何时绽放得最美丽呢?我想大多数人的意见都会统一到一件事情上,那就是他200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时刻,那时的金大中已经76岁高龄。

  像忍冬草这个绰号一样,他在花甲之年依然忍受着别人难以承受的折磨。他在很年轻的时候便成为了国会议员,之后却接连被判处三次死刑,大部分人生在监牢度过或被软禁在家中,甚至有段时期要求舆论封杀“金大中”三个字。现在,任何人言及他时,都会亲切称其为前总统金大中或诺贝尔奖获得者金大中。

  另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也是如此,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或许总统这个头衔都配不上他在非洲黑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他的漫长一生几乎都在监狱中度过,年届中年的他,在书桌上,借着走廊上长明灯的昏暗光线,曼德拉利用深夜的时间学习了伦敦大学的函授课程,自学了阿非利卡语(即南非荷兰语)和经济学,并偷偷完成了几十万字的回忆录。

  如果要推选活着的人中最伟大的,大多数年长者会投票给曼德拉,1982年,全球53个国家的2000名市长都为争取曼德拉的获释而签名,向南非政府请愿——这个世界上只有他,被誉为“世界总统”。

  我有时会想,如果曼德拉先生也像如今的年轻人一样浮躁和急于求成的话,又会有怎样的结果呢?会更快成为总统或更早拿到诺贝尔奖吗?我想不会。也许只是成为很快坠落天际的流星而已。

  人生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你的步伐有多快,而是你走得有多远,最终实现了怎样的梦想!

  记住,奥斯卡没有最佳新人奖

  提个小问题。你知道韩国的电影颁奖礼上有设置,但在美国奥斯卡颁奖礼上却没有设置的奖项是什么吗?

  当然,美国的电影产业远远走在韩国前列,并且历史更加悠久,产业规模更加庞大,奥斯卡颁奖礼上的奖项设置也远比韩国诸如大钟奖①之类的要丰富。但有一个奖项在韩国的电影颁奖礼上必有,奥斯卡上却没有。

  答案就是“新人奖”。 “新人奖”是颁给那些刚刚踏入电影界一年内表现最为耀眼的新演员的。这是“一生中只能获得一次的奖项”,因而艺人如果获奖都会倍加珍惜并感到十分荣耀。

  那么为什么号称“皇冠上的钻石”的奥斯卡颁奖礼却从未出现过新人奖奖项呢?

  在我看来,这是美国电影界很少出现“新人”的缘故。翻看美国演员的从影经历便会发现,他们在正式成为某部影片的主演之前,大都在大量影片中跑过龙套,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之后才能被“扶正”。何时才算是“新人”呢?第一次跑龙套的时候?担任拥有一定分量的小角色的时候?还是正式成为主演的时候?界定新人的标准过于模糊,难以区分,索性不设置新人奖。

  那么,我再向你提一个问题:如果你将获得颁奖礼上的一个奖项,那么你是愿意获得新人奖呢,还是最佳男女主角奖呢?
第12节:人生没有最佳新人奖(4)


  新人奖的最大的肯定意义就是“你比别人成名快”,它突出的是 “快”字,意味着比同龄人更早成为关注的焦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但我们发现一些新星在获得新人奖之后,往往难以

  大钟奖作为韩国政府部门唯一主管的电影节,是为了电影的发展而设立的电影艺术奖。第一届电影大钟奖在1962年举行,至今已经举办了47届。

  产生超越前面的作品,无法达到人们的期待值,从而进入演艺生涯的低谷。于是有了“二年级魔咒”①一说。但最佳男女主角奖却不同,获此殊荣意味着你的演技已经趋于成熟,甚至达到了最高境界,接下来的作品质量不会有太大的起伏,而财富和名誉也随着演技的稳定接踵而至。新人奖是在颁奖礼的开头阶段便授予,但最佳男女主角奖一般是临近尾声时才授予,这就意味着两者的分量是不同的。

  这么一说,恐怕你会觉得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最佳男女主角奖了吧?

  但如今仍有很多年轻人执着于获得人生的“新人奖”。他们希望比同龄人更“早”地进入公司就职,更“早”地获得专门职位,更“早”地收获财富并享受安逸的生活。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了获得新人奖,拔得头筹上,忽视了要想获得未来的最佳男女主角奖,需要不断修炼自己,积累内涵。如今的年轻人只关心自己在20岁、30岁时能够获得怎样的职位,对于未来,作为人生全盛时期的50~60岁(放在金大中总统身上是70岁)能成就怎样的蓝图却做不出长远的规划。

  请记住,你需要奋斗的目标并非是暂时获得一个新人奖,而是成为人生这个大舞台的最佳主角。
第13节:我们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路(1)



  我们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路

  如果将那些找我商谈出路问题的学生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对自己的未来胸有成竹,另一类则与之相反。我将前者称为“箭派”,后者称为“纸船派”。箭派因为感到不安来找我谈心,而纸船派则往往因为茫然而找我咨询。

  箭派——我是否选择了最佳方案

  箭派的目标大多十分明确。比如其中一位表示自己想要进入UN等国际机构工作,为此选择留学,而为了使留学申请更容易通过,上个假期还专门参加了某大学的夏令营,这个夏天则准备去相关机构进行实习……这位学生找我的目的是想让我给他提一些建议:要想在国际机构工作最好辅修哪门专业?

  箭派学生会将人生设计得井井有条,准确选择通往目标的最快捷方式,并且会设法让事情变得更加富有效率。他们会将人生目标当做一个靶子,并且瞄准靶子设计好最优的拉弓角度,而后一个个去实践,使自己的想法有的放矢,飞出最短的距离去击中目标。

  以我的经验来看,人生各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不可能完全没有失误,反复验证设计有时难免显得太过夸张和不切实际,但他们深信自己选择的是最佳方案。他们时刻担心自己是否选择了正确的道路,苦恼错过了更好的替代方案。
  箭派当中有不少模范生。他们通常会遵照严格的计划,比如12点到1点30分专攻托业,休息10分钟之后从1点40分开始至3点则为辅导做准备等——好像只有如此设计好计划心里才会感到安稳。当然,至于计划究竟能否落实到行动上则另当别论。这类型的学生最关注的是计划定得是否严谨。让他们感到不安和焦虑的是,自己是否选择了最佳方案。

  当然,这听上去并没错,人生的终极目标或中间阶段的目标如果十分明确,固然是稳妥的选择。我对箭派学生最大的担心在于,他们总是习惯性地将未来成长阶段能够遇到的所有“可能”全部加以否定,固执地认为只有一条所谓“正确”的路可走。

  我对那些在我面前滔滔不绝地将未来设计和盘托出,并询问我“觉得如何”的学生提出一个同样的问题:

  “你在高中时也会做出这样的规划吗?”

  我的意思是,那些高中时期曾经幻想过的事情,选择某某专业进行深造,获得某某执业证书,成为怎样的人才等想象,如今来到大学后你是否依然坚持着?

  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到过肯定的回答。

  念了大学后,或是因为看了某本书,或结识了某位前辈或老师,抑或因为某一偶然事件,都可能导致你曾经在高中时期做出的规划顷刻间土崩瓦解。

  计划没有变化快。就像高中时期的梦想在进入大学后很快发生了质的改变一样,现在做出的计划在你步入研究生生涯或进入公司后,经历过一些其他事情或了解更多信息时,也有可能发生质的改变。所以,你现在的计划真的会在未来原封不动地实现吗?恐怕很值得怀疑。

  所以,凡事还是应该给自己留有余地,放下焦虑,为未来设计之门留下一条选择的缝隙。

  纸船派——因为太过茫然而挣扎

  纸船派与箭派恰恰相反,他们的目标则过分不确定。“老师,我做什么好呢?”以此作为开场白的谈话会让我也陷入尴尬的境地,不知如何回答。这时,我通常会反问道:“你最擅长的事情、最想做的事情,或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

  但听到的回答依然让人无语。

  “嗯……怎么说呢……十分抱歉,老师,我也不知道自己最擅长做什么……”确实也是,如果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还来找我做什么。

  放入小溪中的小纸船会毫无目标地随波逐流,没有确定的方向和目标。这类学生对待人生的态度也恰如这漂泊的纸船,因此我将他们称作“纸船派”。

  但纸船派也并非是毫无想法的“白痴派”。他们对未来的担心并不少,有时候甚至比箭派更加深思熟虑。可正是因为想法太多或过于善变,而找不到方向。他们对未来的设计时刻变化着,一会儿一种想法,因此很难树立明确的目标,总是处于苦恼中。

  纸船派因为太过茫然而辛苦。他们会担心周围的朋友们都已朝着坚定的目标做着各种准备,而自己是否在毫无意义地虚度年华?因此他们希望有导师能够为自己指明前进方向,帮自己挖掘潜能,明确指出“这样的未来怎样”。

第14节:我们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路(2)


  但世上没有任何一位老师可以替代学生本人去设计未来的目标。

  非但老师做不到,任何人也不可能替你做到,决定未来是专属于自己的事情。你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只有自己做主判断、甄别和选择。

  虽然与纸船派沟通有一定难度,但通过与他们磨合的过程,我渐渐领悟到了一些与这类学生沟通的技巧。那就是尽量让对方多说话,用心倾听,而后选择“对方最想听到的答案”建议给对方。

  虽然找出对方最想听的那一句忠告十分困难,甚至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沟通,但效果却立竿见影。对方会眨巴着眼睛反问道:“老师,您也这么想吗?”好像自己领悟到了什么深刻道理。看到对方的这种反应,我的“沉重感”就会立即烟消云散了。反正心理咨询师也是用倾听的方式来疏导对方心情的嘛,倾听的我就是对方的一面镜子,如果对方通过这面镜子看到了真实的自己,那么我这个心理咨询师的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

  其实每个人心底都藏着答案。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潜藏的答案并没有被你挖掘出来而已。

  纸船派最容易掉入的陷阱是懒惰。因为对目标和方式感到混乱,不知所措,索性袖手旁观,任凭事态发展,最后只能造成无力回天的局面。而懒惰一旦形成习惯,就会整日用“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之类的心理暗示去自责,对人生方向的判断力就会渐渐麻木,最终彻底失去方向。

  因此,对于纸船派来说,最重要的是行动力,将今天该做的事情,这周该完成的计划,这个月该达成的目标等等,确保能一步步完成,最终达到充实自己的效果。我的忠告是,在攀爬很长的阶梯时,眼睛不要盯着最顶端的那一阶,而是要专注于眼前最近的这一阶。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走下去,将目标的视觉距离拉近一些,尽可能稳扎稳打,就比好高骛远容易多了。

  你需要用一定的时间去直面自己

  年轻人最应该有的姿态是在箭派和纸船派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人生并不会像箭一样朝着年轻时候设计的目标飞去,也不会像纸船一样被岁月的波流左右,最终流向一个未知地带。因此,在不断思考自己未来出路的同时,要多去体验各种不同的可能,并在遭遇变化时保持足够的变通性,即不墨守成规也不随波逐流。

  无论你是箭派还是纸船派,或者处在两者之间,有一个不变的事实需要你注意,就是你需要用一定的时间去直面自己。不要介入任何事物,将父母的期待、社会大环境、朋友之间的影响等因素全部抛在脑后,正视最本真、最赤裸、最真实的自己。

  “我最期待的是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