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逸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村逸事-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圣福的眼里闪过了一阵泪花。他把手抽出来,把女儿的衣服紧紧扣好,然后转过身子,拿起一个个带着女儿体温的红薯和芋头,只把上面的毛和须拔去,没有剥皮,囫囵吞枣似地吃了下去。吃完后,看见女儿在这里,他又不忍离开她而独自去挖山,便捡来一大抱自己刚才砍下的干芭茅杆叶,垫在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把女儿揽在怀里,说:“儿啊,我今天就在这里教你两个难写的字吧。”

  香桂撅着小嘴说:“可是我没有把笔和纸带来。”

  圣福说:“没有笔和纸,有棍子和雪地啊,我不是对你讲过,从前有个英雄岳飞,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就是以沙当纸,以棍子当笔,跟着他的娘学写字的吗?”说着,拿起一根小树枝,在雪地上一笔一划地写了一个“麂”字,之后又说,“还有一个字,和这个‘麂’顺带有一点关联的,却连着一个谜语,是这么说的:‘范字三点水,右边一个己’,注意,这个‘己’和‘麂’字同音,但不是一个字,叫做不同形,却又借了‘麂’字的意思,而且笔画变了点样,不完全是按‘自己’的‘己’那么写,左边一笔下来不留残缺,右边弯折后不是横写而打了个勾,像是麂弯起前脚要往上跳的样子。下面接着说:‘麂要跳上坎,芭茅割了嘴,’芭茅叶子边缘像锯齿,割茅的时候不小心的话,很容易割破人的手的,这里指的是上边有一个草字头,又是兼指麂被芭茅割破了嘴,疼痛难忍,只好咬着牙把嘴抿起来,所以那个‘己’字左边的开口就闭上了。这整个谜语就是打的姓范的范字,你看多么生动形象!你记住了没有?”

  香桂高兴地说:“记住了,记住了,这还不好记!‘范字三点水……”她接过小树枝,一连在雪地上画了十几个‘麂’字和‘范’字。

(二)父女(4)
圣福见女儿学得快,记起自己怀中的纸条,忙把它拿出来,指着上面的字,教给香桂念,顺便地又把今天的故事讲给了她听。香桂觉得十分新鲜有趣,不多时就把纸条上的句子全念熟了。她还不满足,要把纸条带回去照着写字,圣福就依了她。

  圣福摸着女儿的头,感慨地说:“我儿这么聪明好学,算盘上的六百六、小九归、大九归一点就通,散字也识的不少,唐诗宋词背得来几首,但这样的学法终不是成大事的架势。我老早就和你娘说起的为你请一个先生的事,现在是真的再也不能耽搁,该着手去办了。儿啊,你过了年,到二月二十八,就足六岁了,可以入学破蒙了。俺村子里没有学堂,我思量,由我们家做主东,去把那个有名的尹范垅的老秀才范先生请来,连朗训家大毛、二毛两兄弟,木训哥、在群家的勉梁侄子,一起教上,学费共同出,我们家出多一点,你看好不好?”、

  香桂拍起了巴掌说:“那当然好啦!”又有点忧愁地说:“不过,我娘说,女孩儿家书读的再多,怕还是顶不了大用,管不住家,继承不了房产香烟,对外压不住阵势受别人欺负,她不是劝你娶一房小姨来吗?要是再生了个小弟弟,就比我强多了!”

  “你娘她是个老脑筋,总说女儿不如男子,她是拿她自己打比。像她那样斗大的字不认得三谷箩,被人打死了也说不出个道理来,支家活命又拿不起算盘辨不清秤星不会记帐看不懂帐簿,还包了个三寸金莲的小脚,上不得山下不了田地种不了菜园,除了在家烧火做饭带孩子什么也不行,当然就不如男人啦。我儿这么聪颖伶俐,要强好胜不让男孩,要是又读了书,将来怎么会不如别人呢?你记得我给你讲过的花木兰的故事吗?”

  香桂说:“我记得。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善良聪明,又有志气,肯读书识字,还苦练了一身好武艺,时刻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国家建立功劳。后来边疆发生战争,要征她的爷去当兵。花木兰看见爷老了,怕他打仗回不来,连夜偷走了爷的盔甲和武器,骑着马顶着爷的名字就去当了兵。她很勇敢,又有办法,当了十几年兵,打了许多胜仗,当上了大将军,同行的人都不知道她是个女子。”

  圣福说:“这就是了,你看,花木兰也是个女子,哪点不如男的?只要我儿有志气,也不在花木兰之下!”

  香桂说:“真的吗?”

  圣福说:“爷什么时候骗过你?当然是真的!而且,现在是民国,先总统孙中山先生早就主张男女平权,提倡教育强国、经济强国,现在国家主事的人也是一脉相承听他的话的,这些好主张,虽说不可能一下子都实现,但将来的世事世风总会慢慢地改变,达到男女平等的地步。‘遗子黄金屋,不如教一经”,谷米银洋,别人可以抢可以夺,诗书文字,装在肚子里,谁也抢不走夺不去,馊不了沤不烂,是最过硬的财产。俺家底子殷实,我儿要是又读了个满腹经纶,将来即使不愿做个大将军,就是管家也好,活命也罢,都是不用发愁的。这个事是个急事,比什么都要紧,走吧,山我也不挖了,我送你回去,下午就找那几个人商量这件事去。”

  “爷你不想娶小姨啦?”香桂眼瞪着父亲问。

  “以后再说吧。”

  香桂记起一事,说:“俺家里原有的二十块山场,我都到过了,记住了界志,就只有这一块不清楚,我已经来了,你就索性告诉我吧。”

  圣福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说:“是啊,我怎么把这件事都忘记了,又要你下次专门跑一趟呢?”他牵着女儿的手,沿山脚走了一圈,指着山上,告诉她这块山界的四至,上边从山岭嵴分水,南边以老早的滑坡流水沟为界,那边是别人的薪炭林,北边从山洼合水为界,隔洼是朗训哥的杉树山,下指现在这一带山脚。香桂一一都记住了,叫父亲还是挖他的山,她自个儿回去就行。圣福哪里放心。下雪天路滑,下山比上山还难走,如果摔跤会摔得更重,他怕女儿再摔跤或碰上红毛狗。于是他找到锄头,一只手拄着,另一手拉着女儿,父女俩有说有笑地一同走下山来。

  回来以后,圣福严厉地责怪妻子金凤不该这么大雪天让孩子独自上山送饭,倘若遇上不测,我们家怎么办。说得金凤十分后怕,好几天都精神恍惚,夜里尽做噩梦。

(三)先生(5)
因为把能动的财产都挤兑变换成了山场田地,顾不上基本的居住条件的改善,圣福家的房屋是村子里最狭窄的。一进长条、宽不到九尺,左右都靠着别人家山墙搭盖成的巷道,被分成四间。第一间算是前厅,是吃饭、会客,摆放犁耙锄头农具的地方,还安放了一副磨麦子玉米的人工手推石磨。家里平时连长工短工木匠等吃饭的人多,把稻谷舂成米,村子里有公用的石碾石碓,吃的小麦玉米都靠这石磨临时磨出粉来,家里是少不了的;第二间是圣福夫妇俩的卧室,横摆着一张六尺三寸的凉床,床前能够放一张条桌,桌子和床铺之间是上床的踏板凳;从这床头边两尺许的空处侧着身子往里走,第三间是一间天井,前后一丈来长,有一半天上的雨水得从这里落下来,再从地下的阴沟里流出去,天井兼作前后两间房的透光处,井边放得下一担盛接小便和洗澡水的粪桶;最后一间,算是女儿的闺房,这间房地势低于屋后的淌水沟,向外只有一个一尺多见方的小窗户,和一扇不经常打开的小门,这小门不开的时候,里面暗得白日看不清书本上的字迹,下雨天布鞋底搁在地上半日就湿了个透。家里的橱柜箱笼衣物细软、粮米食品农作物种子,只好放在两间卧房的楼上。前面那间的楼上,住着长工杂人,还挤着堆了些干柴,以备下雨下雪急用。上楼的方式,是在每一间的楼板角落,留一个比人身子大些的开口,伴放一架木梯子,人晚上上去或白天下来之后,梯子必须侧过去靠墙立着,不然就阻碍下面的人活动。前厅的旁边,有一间厨房。家里的厕所、猪栏、牛栏,都在隔了好几户人家的村边沿上的地角落。这样的房屋,根本没有办法挪出来一块做学堂。

  几家人商量的结果,唯有朗训家可以腾出一间正房,五、六个孩子的学堂就安在那里。先生的日常伙食,按照入学孩子人头各家轮流供着,住宿则安排在另外一处边厢,先生对此尚觉满意。

  开馆的日子定在了正月半以后。头一天,几家人合伙打了五升黄豆的豆腐,凑了大米橡子面油盐酱醋,猪肉鸡蛋活鸡干竹笋野山菇是少不了的,还特地将度数低的干红薯酒五斤换来一斤高度糯米酒,朗训前几天挑脚到江北武穴,过江回来时买了一条三斤多重的鲤鱼,自己舍不得吃,也捐了来做下酒菜。对于山里人来说,这酒席还是很丰盛的。

  老先生率领各位学东,带着孩子们参拜了祖祠堂的“天地国亲师”牌位之后,又拜了小学堂里新设的孔夫子的牌位,然后屏退了孩子,和大人们一起来到饭桌上入席。先生坐首席,圣福等学东作陪不分上下。大家交口恭维先生的学识和德行,夸赞他桃李芬芳登科及第,现任县长李大人是他的破蒙弟子,先生则信誓旦旦地表示尽心效力教学让孩子们学有所成超越前贤,不必细表。

  开席的时候,已过了午牌时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先生(6)
酒席上吃的猪肉,是山里人年前腊月杀的猪,将肉用重盐腌了之后,吊在做饭的炉灶头上,任凭烟火熏烤,干得像劈柴一样,以便可以吃到下一年陈接新都不坏的。熏得越久,腊肉就越香,但是也越发咬不动。山里人还有个古怪的讲究,招待客人,煮的腊肉块越大,表示越尊敬,所以这个酒桌上的肉,少说也有四两重一块。范先生已经六十多岁了,前门牙掉了好几颗,根本嚼不了瘦腊肉,肥的太腻吃不下,而且那么大的一块,看着就象小山一样,令人望而生畏,别人硬夹到他的面前也婉辞不受,推说是牙火痛沾都沾不得,只好拣软的豆腐鸡蛋鲜鱼之类的吃。偏偏几位东家知道先生好酒,故分外加劲地敬他,这一位还没有放下酒杯,那一位又劝了上来,手忙嘴乱之时,不小心一根鱼刺卡进了喉咙。先生开头想咽饭推下去,囫囵着吞了好几口饭,不但没有把鱼刺送进胃里,反而越扎越深,喉咙益发地疼。只好憋足了气往外咯,却毫不济事,反而咯出了些血来。众人有些发慌,生怕把先生卡死了,于是急忙请他来到屋外,就着日头光线照着,要他大张开嘴,用筷子夹出刺来。这先生怕痛,脑袋老是不由自主地晃来晃去,无可奈何之下,几个东家捉手的捉手,按脚的按脚,连先生的头也固定在板凳上,用裁缝剪布匹的大剪子当撬杠反张开撑大了嘴巴抵牢了舌头牙齿,好不容易才把那根肋骨硬刺请了出来。众人松了一口气,先生的嘴巴却又红又肿,自己觉得出了个大丑,十分地狼狈难堪。

  下了席以后,先生乘着酒兴,把学生们领到学堂,扳着他们的腰让他们坐得端端正正,拿出书来,教男孩子们读了“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几句,又单独教香桂读“女儿经”,见她自己也知道两三句,遂绵绵长长地从“女儿经,仔细听”讲解到“出嫁后,公姑敬。丈夫穷,莫生瞋。夫子贵,莫骄矜。出仕日,劝清正。抚百姓,劝宽仁”。教过了握笔的姿势,又教凭手腕磨墨的要领。东家们都尊敬先生,大家喝的是薯酒,糯米酒尽劝给了他喝,酒劲来得快去得慢,去了之后,先生便又累又困,象松了筋一样,坐到松树扭的罗汉圈椅子上,靠着椅子背打起了瞌睡。几个孩子跟着先生拜来拜去地转了一大圈,却不能上桌吃饭,好容易等大人们撤了酒席,捞了些剩菜填了肚子,又被家长赶去上课,一动也不敢动地坐得腰酸背痛,读了许多枯燥无味的词句,心里对先生便有了些怨气,看见先生鼾声如雷,就乐得好好地玩一玩。那个木训年纪最长,有十四、五岁了,个子和成年人一样高大,经常上山砍树枝挑到县城卖,或跟着荣训等大人帮别人挑脚跑武穴,见识比别人多,脑子活络,力气也不小,突然间别出心裁,从家里拿出挑脚用的麻绳,使用套扁担打的牛栏结,有人又叫猪蹄扣把势,将先生的两只手、两条脚,分别绑在椅子的扶手和前脚上,这还不算,还来一个更恶的,学着老戏里捆缚犯人去充军的模式,把先生的颈脖子套住系在椅子后靠上。然后,几个顽皮就拿了桌子上的毛笔蘸了墨汁,又给先生画了个大黑花脸,再从先生住的房间拿来铁架子架着的小镜子,竖摆在先生的面前的桌子上。

(四)顽童(7)
先生睡了一个来时辰,就醒了过来,发觉手脚连身子都动弹不得,睁眼一看,原来被绑在了椅子上,面前的镜子里,自己的脸和鼻子被涂满了墨汁条纹,十足一个戏子里画得走了样的包文正或曹操。见几个孩子正在面前嘻嘻哈哈地笑,忍不住大发雷霆,自己挣又挣不脱身,只好破口大骂。孩子们毕竟胆子小,怕遭先生和家里大人的打,急忙给先生解开绳索,又打了几盆清水,请先生洗干净了脸。先生虽然觉得受了窝囊气,可是今天是开馆第一天,东家们待自己又客气,不看僧面看佛面,不便于对孩子都给予责罚,却不想放过闹事的领头人,就喝问木训:“你年纪最大,你说,今天是不是你起的头做坏事?说了我就不打你,要不说,就一定是你的祸首,不但我拿铜尺打你的屁股,还要告诉你爷把你吊起来抽!”

  木训吃过多次挨吊打的苦头,更害怕先生手中比父亲的棍子还硬的铜尺,眼珠子转了一转,指着最小的香桂说:“不是我,是她叫大家做的!”

  香桂没想到木训哥竟赖上了自己,刚想叫屈,却又看见先生桌子上放着的一条篾尺。这条篾尺,是自己的父亲亲手用山上最大的毛竹,劈开细细地削制而成,又宽又薄又轻,软软的,交给先生专门“教训”自己的,父亲拿它在他自己的脸上试过了,看起来吓人,打上身很响,却感觉不出痛来。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