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她也看出来沈清夕自从宫里出来后对周嬷嬷是尊重有余,亲热不足,甚至有些疏远,可当年皇后赏赐周嬷嬷的时候,指名是给沈清夕的,按常理来说,沈清夕以后是要给周嬷嬷养老的,如果沈清夕出嫁却将周嬷嬷留在了沈家,难免会惹人非议的,何况沈清夕嫁人后用着嬷嬷的地方多着呢,何况沈清夕现在的身份是县主,按照规制,陪嫁可以有一名教养嬷嬷的。
沈清夕也想到了此点,她疏远周嬷嬷是因为在宫里知道皇上一直在监视卫国公家的动静后,心里自然而然对于出身宫中的周嬷嬷生出一种排斥感,她也曾怀疑过周嬷嬷,认为她有可能会暗中往宫中送信,但后来冷静下来一想,皇上知道卫国公家的很多事情,都不是周嬷嬷能探听到的,当然这并不排除周嬷嬷会往宫中传递消息的可能,只是她应该不是皇上的人。
她曾让沈青扬暗中调查过,这周嬷嬷原先是宫中的教养姑姑,负责教导新进宫的秀女们规矩礼节的,后来被皇后娘娘看上,调至凤华宫当差,在这之前并没有什么不妥当的行为,因此沈清夕断定她即使往宫里传递消息,多半也是给皇后传递的。
如果是给皇后,那反而会成为她的助力,顾照棠是大皇子的贴身侍卫,她又治好了大皇子,从这个角度讲皇后并不是她的敌人。相反以后如果有什么紧急事情说不定还能用的上周嬷嬷。
沈清夕打定了主意,才回答大太太的话,“皇后娘娘厚赐,怎可失礼,就让周嬷嬷以教养嬷嬷的身份跟着女儿去顾家吧。”
大太太又捡几件重要的事情和沈清夕说了,然后就催促她回去绣嫁妆,沈清夕出了春榭居,慢慢的走回自己的院子,心里突然觉得茫然起来,来到鸿朝已经六年了。她也要嫁人了,离开她住了六年多的卫国公府,嫁入顾家。开始她的婚姻生活,以后相夫教子,成为这个时代普通妇女中的一名,这是她以后想要的生活吗?
她不知道,刚才虽然当着大太太的面没有什么不同意见。想着嫁就嫁吧,但她其实心里是有些茫然的,她突然又想起大太太教导她的那番话来,以后要管好身边的丫头,要伺候好夫君的需求,还要贤惠大方。
她自然是不屑也不肯接受这样的生活的。只是却没有绝对的把握,毕竟来到这个时代六年多了,她身边见到的除了顾思平因为常年镇守边关。没有纳妾之外,再就是慎亲王身边只有侧妃王氏,其他的哪个不是一妻多妾的,听说就连大嫂刚诊出有孕的哪会,也提出要将身边的丫头开了脸给沈青扬做通房的。后来沈青扬坚决不肯才作罢。
她来到这儿虽然已有六年多的时间,但对于婚姻的观点却从来没有和任何人交流过。即使是一起长大的沈清歌、沈清妙姐妹还有可称之为闺蜜的大嫂庄燕云、二嫂宋蕾儿,她都无法说出口,因为她们受到的都是鸿朝传统的教育,在她们的观念里这种事情是正常的,虽然心里会不舒服,但却不能阻碍夫君纳妾,否则就是善妒,不说别的,端看宋蕾儿嫁给沈青翔时,带的陪嫁丫鬟里有两个容貌特别出挑的,就知道宋蕾儿的打算。
幸好之前自己在翻译那些武侠小说时,曾说了很多故事给自家这几个兄弟姐妹,有意无意的暗示妻妾相争的危害,扩大两情相悦的美好,虽然无法扭转她们的观念,但却在他们脑海中留下了两情相悦的美好期盼,但看沈青扬上次决绝了庄燕云的提议就知道了,也幸好他拒绝了,否则沈清夕会对婚姻更觉得有些茫然。
回想起困在宫中的那段日子,顾照棠对她说的那些坚定的话语,还有她曾信誓旦旦的对皇上说过顾照棠以后有没有妾室要看她的本事,那时的自己是自信坚定的,怎么今日却这样茫然了呢,沈清夕有些自嘲,或许这就是婚前恐惧症了?
就冲着顾照棠当时的那份坚定,自己也应该多一些信心,多用心经营,她愿意相信顾照棠,两人携手一起创造自己的生活,虽然前途并不一定平坦,甚至风雨兼程,但只要两人同心携力,她相信她会有自己的幸福,当然,如果顾照棠先背叛了她,她一定会毫不留情的转身离去,这一点一定要和他提前说清楚。
打定主意后,沈清夕便沉下心来打理自己的嫁妆,她先是指挥着梦灵和春草将之前绣好的所有东西都拿出来,列了单子,又照着需给顾家准备礼物的人头数清点了一遍,整理出还需要再绣的数目,然后对屋里的丫头们分了工,让她们各司其职,梦灵负责检查和点收。
她则专心的绣起了自己的嫁衣来,她的前世今生加起来岁数虽然不小了,但这却是第一次嫁人,这一静下心来自然就对自己的婚礼产生了无数的憧憬来,就像是现代的女孩子,哪个不憧憬着自己穿着漂亮的婚纱走进婚礼的殿堂,可惜这个时代对于女子的嫁衣样式有着居多的约束,比如只能是大红色的,上面只能绣吉祥的图案,如普通女子的嫁衣要绣锦鸡,有封诰的女子嫁衣要绣翟鸟纹。
如她的县主身份是五品,所带的玉冠上可以有银镀金鸳鸯四对,口衔珠结,正面珠翠鸳鸯一对,小珠铺翠云喜花三朵,后鬓翠鸳鸯1,银镀金云头连三钗一对,而霞帔上绣云霞鸳鸯纹,镀金银钑花坠子,衣服为镶边绣云霞鸳鸯纹长袄,横竖绣缠枝花纹长裙。
这样她可发挥的空间就只剩下了一些细节处,沈清夕不由有些气馁,只得在腰间或袖口、裙摆处做些文章。
她带着自己屋里的丫鬟只管埋头绣嫁妆,没两日,顾家果然正式来请期,婚期定在了八月初八,只剩下两个月不到的时间,沈清夕更是足不出户的赶绣嫁妆,这个时候她才真正体会到庄燕云那时的痛苦,顾家人口简单她和她的丫头们都要这样的辛苦,可想而知庄燕云当时的状况了,她开始后悔,以前太没把出嫁和嫁妆当回事,要是以前能多绣上一针半线的,也不至于现在这样的匆忙。
婚期正式定下来,大太太就开始准备将列嫁妆单子,然后打发人去顾家丈量房子,确认家具尺寸等等,却也没忘了打发心巧一家和可欢一家人来给自己磕头。
沈清夕隔着帘子见了他们,两家人磕了头后,也不多话,等着沈清夕吩咐。
心巧之前就在自己跟前服侍的,人也稳重,如今带着自己三岁多的小子,也没领正经的差事,她自然是愿意跟着沈清夕去顾家的,就是她丈夫沈贺也是十分愿意的,沈贺的想法很单纯,他爹和老子娘都去的早,他在沈家能到如今当上养生堂的掌柜,他认为多半是三姑娘的原因。
沈家下人中谁不知道三姑娘人聪明伶俐,又懂得做生意,要不是她,沈家如今哪有这么多生意,他又哪能当得上这个掌柜,想想三姑娘在制造厂提出的那些经营方案,沈贺就佩服的五体投地,他虽说如今在沈家也是一个小掌柜了,但沈家的老管事太多,他短时间内再往上爬的机会就很小了,倒不如跟着三姑娘去顾家,以三姑娘的能力,去了顾家他会更有前途,更何况自家娘子还是三姑娘以前的大丫鬟。
沈清夕见心巧和沈贺都愿意跟她去顾家,心里自然高兴,另外可欢一家则有可欢的爹沈朋,已有四十岁左右,看起来老实稳重,可欢的老子娘看起来有些内向木讷,却是十分实诚,可欢还有个弟弟,是个十岁多的半大小子,看起来十分的机灵,却也知道守规矩,在这屋里眼珠子并不乱转,也不随便乱看,将来跟在顾照棠身边当个小厮也不错。
沈贺年轻有冲劲,适合给她将来打理铺子,沈朋老实稳重,将来可以给她看管庄子,沈清夕心里有了一番计较,重重赏了两家人让他们先回去打点东西,他们才刚退下,春草就进来了。
“姑娘,周嬷嬷在外面呢,说是有事要见姑娘。”
周嬷嬷?沈清夕有些诧异,转眼一想,也好,有什么事情在她出嫁前说明白了,总比她婚后一直防着的强,何况周嬷嬷她还打算要用的。
“快请嬷嬷进来。”沈清夕高声吩咐春草道。
屋外的周嬷嬷听到沈清夕的声音后,嘴唇抿了抿,郑重的理了理自己的发髻,又扯了扯自己的衣衫,确定没什么不妥后,才抬脚迈进了屋里。
第158章 收服
周嬷嬷进了屋子,见屋里静悄悄的,梦灵和春草都坐在榻边的绣敦上,一人手里拿了方帕子在绣,一人正捧着个香囊在奋斗,见周嬷嬷进来,两人起身行礼。
周嬷嬷福身行礼,“姑娘万安。”
还未拜下去,沈清夕已携了她的手,还了半礼,“嬷嬷来了,快请坐。”说着拉了她往榻上坐。
周嬷嬷不知怎的心里一紧,嘴唇抿的更紧了些,她也知道自上次三姑娘从宫里出来后就有些疏远自己,从她内心深处来讲是有些委屈的。
说心里话,当时听说皇后娘娘要赐个教养嬷嬷给卫国公府,她私底下托了相好的姐妹打听了卫国公府,知道卫国公府一家为人还算厚道,内宅也没听传出过什么丑闻,她实在是厌倦了宫里的生活,就去求了皇后娘娘,毛遂自荐要来卫国公府。
她本是新秀女的教养姑姑,机缘巧合下得了皇后娘娘的眼缘,才将她调至凤华宫当差,皇后娘娘的本意是为大皇子寻几个可靠的教养嬷嬷,但无奈大皇子当时还未满周岁,凤华宫里又不止她一个教养嬷嬷。大家平日里并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
更何况她性子较为严谨,并不是皇后最看重的人,见她自愿要去卫国公府,皇后娘娘虽然讶异,可也没有不悦,只说了句:“你去也好。”
虽说皇后娘娘还是暗示了自己要多留意卫国公府的动静,嘀咕了句皇上有意要重用卫国公府,却并未再说别的。
三姑娘自宫里回来后虽封了县主,却有些疏远她,她私底下猜测是不是三姑娘在宫里听说了什么风言风语,可她在宫里那些年做事一向很严谨,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把柄。
周嬷嬷坐下后。春草给她端上一杯茶,周嬷嬷愣愣的看着那杯茶出神,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和沈清夕说话。
沈清夕也不着急,只问了句:“嬷嬷这个时候过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周嬷嬷扯了扯嘴角,勉强笑道:“老奴是过来看看,姑娘这儿可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早就想过来看看姑娘,知道姑娘平日里忙,怕是顾不上,直到今儿个才敢来打扰。”
“嬷嬷能来我这里。我高兴还来不及,哪里就算是打扰了。”沈清夕见周嬷嬷的眼光在梦灵和春草身上打了个转,知道她是顾忌两人在场。
沈清夕也不点破。只含笑看着周嬷嬷,见她眉头皱了皱,最后像是下定决心一样,抬头直视沈清夕,“老奴有话要和姑娘说。”
这个时候过来定然是有话要说的。沈清夕等的就是这句话,她使了个眼色,梦灵和春草相携退到了外间。
“嬷嬷有什么话尽管说。”
周嬷嬷抚了抚衣衫,起身正正经经给沈清夕福身行了个礼。
沈清夕也不扶她,只问:“嬷嬷这是做什么?有什么话坐下说就是。”
周嬷嬷抬起头来,微微直视沈清夕。见沈清夕目光坦诚,方才重新坐下,说道:“不瞒姑娘。昨日大太太找了老奴过去,说由老奴陪着嫁到顾家去,刚才那一拜,是感谢姑娘愿意带着老奴。”
“您是清夕的教养嬷嬷,带着您去顾家是理所当然的。嬷嬷无需这样。”
周嬷嬷却摇摇头,道:“不瞒姑娘。当初老奴是自愿求了皇后娘娘来卫国公府的,老奴自十二岁入宫,在宫里整整待了二十四个年头,早就厌倦了宫里的生活,来卫国公府前老奴私底下打听过,知道府上是厚道人家,才大着胆子去求了皇后娘娘。”
沈清夕眉头微挑,这倒是出乎她的意料,她一直以为周嬷嬷是皇后娘娘特意指的,却原来是周嬷嬷自己求来的。
周嬷嬷见沈清夕虽然有些诧异,却并没有不信,心里有些放松,她求的只是一份安稳舒心的生活,如果三姑娘不信任她,就算是带她去了顾家,也只会冷落着她,她不上不下的身份,反而尴尬。
“老奴本是皇后娘娘为大皇子准备的教养嬷嬷,可当时大皇子太小,凤华宫里的教养嬷嬷共有四个,皇后娘娘最是看重吴嬷嬷和张嬷嬷,本也打算在剩下的我和另外一位丁嬷嬷中挑一个,但当时老奴一心想出宫,自愿去求,老奴虽不是皇后最看重的,可还是成全了老奴,爽快的答应了,老奴才有机会来到府上。”周嬷嬷说到此处,顿了一顿,情绪也放松了些。
原来这中间还有这样一段,沈清夕垂眼看着面前的杯子,周嬷嬷这是暗示她并不是皇后最看重的人,而且她想求的是一份安稳的生活,并不想再沾染跟宫里有关的事情了,更是澄清自己已经和宫里没有任何关系了,如此一来,如果以后她有什么事情需要她出面的话,却不知她肯不肯。
周嬷嬷也不等她接话,继续说下去,“府上虽有五位姑娘,老奴私底下却认为只有三姑娘看事情最是通透,老奴也愿意以后跟着姑娘,帮助姑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姑娘能看得上,老奴以后也可帮姑娘带带以后的小少爷或小姑娘。”
沈清夕携了她的手,微笑着说:“嬷嬷的规矩礼节都是最佳的,嬷嬷愿意跟着我,倒是我的福气了,只是,”说道此处,沈清夕语气一转,变得郑重其事,“我也知道嬷嬷厌倦了宫里的生活,只相求一份安稳舒心的生活,可惜是恐怕我无法满足嬷嬷的愿望。”
她仔细想过,她虽然说不一定要帮着大皇子登上皇位,可为了顾照棠,至少也要保护大皇子周全,这就意味着她以后的生活无法和宫里完全断开联系,甚至一个弄不好,她和顾照棠还会被卷进宫廷争斗中去,所以她身边要有一个熟知宫廷情况的人,这个人可以不帮助她参与什么斗争,从刚才周嬷嬷的话来看,只怕她也帮不上太多。
但是她可以帮她分析宫里可能会有的情形,可以帮她约束身边的人,以免被人利用或上了别人的当,她身边的春草和梦灵,都太稚嫩,周嬷嬷是宫里的老人了,她必然是有这个能力的。
她虽然之前就想好了,却按耐住自己并不去找周嬷嬷,自己去求人难免落了下乘,大太太定然会告诉她要跟着自己陪嫁到顾家的事情,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