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经济看未来:后天有多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透过经济看未来:后天有多远?-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次是经济灾难。由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Nicolas Stern)主持完成的报告则第一次以美元为单位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并给出了人类社会未来的图景。这份报告认为,如果在未来几十年内不能及时采取行动,那么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将堪比世界性大战以及20世纪前半叶曾经出现过的经济大萧条。届时,全球GDP的损失将达到5%~20%。
  再次是社会灾难和分配不公。IPCC报告认为,气候变暖将使部分人面临死亡的威胁。由于技术和财力方面的应对能力有限,那些最贫穷的国家受到的影响将最为严重。在非洲,酷热将使登革热、霍乱、疟疾等疾病蔓延,造成更多人死亡。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世界正在面临极端不平等的适应能力。UNDP报告指出:“生活在恒河三角洲地区和下曼哈顿的人们同样面临因为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洪水风险,但他们的脆弱性不同。原因为:恒河三角洲的贫穷程度较高,而基础建设保护程度较低。当热带风暴和洪水侵袭菲律宾的马尼拉时,整座城市都处于风险之中。然而,脆弱性集中在帕西河两岸拥挤的贫民窟,而不是马尼拉较富裕的地区。”目前富裕国家正在由政府主导大力投资于气候变化的防御系统。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正在被忽视和边缘化,这可能导致适应气候变化的“种族隔离”。由气候变化带来的长期的生态挑战将主要不是集中在曼哈顿和伦敦,而是集中在洪水频发的孟加拉国和干旱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目前,通过多边机制支付的适应性费用只有亿美元,只相当于英国防止洪水支出的一周的费用。支持的费用少而交易成本很高是目前多边机制的特点。为适应气候变化,到2015年,北方国家需要每年拿出860亿美元(约为GDP的)。UNDP的报告对全球气候治理的设想是:“要想取得成功,世界上最富裕国家必须发挥带头作用:这些国家的碳足迹是最深的,但同时具备尽快进行大幅度减排的技术和资金能力。但是有效的多边合作框架要求所有排放大国(包括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参与。”
  最后是对国家安全的挑战。气候变化不仅威胁经济发展,而且将严重影响国家安全。欧盟的一份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将恶化现有趋势、紧张态势以及不稳定性。具体来说,气候变化的威胁有以下七种:
  ? 资源引发的冲突;
  ? 沿海城市及基础设施面临威胁;
  ? 领土损失和边界争端;
  ? 环境引发的移民;
  ? 社会逐渐衰落、激进行为日益盛行;
  ? 能源供应紧张;
  ? 国际监管压力加大;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抓紧采取行动,世界各国将要付出的国防和安全成本以及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冲突成本远远大于减排成本。据联合国估计,在其2007年所进行的全部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中,除了一项,其他全部都与气候变化有关。。 最好的txt下载网

气候变化的四大后果(3)
近年来,关于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问题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2003年10月,美国国防部向布什政府提供了一份秘密报告——《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引起全球关注。2007年4月,美国海军分析中心军事咨询委员会发表《国家安全与气候变化威胁》,从军事角度评估了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2007年11月,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和美国新安全研究中心推出的报告《后果降临的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对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的含义》设想了不同情境下气候变化对国际和美国安全的影响,并总结了美国面临的十大安全威胁:软实力问题将更突出,南北之间的紧张关系将加剧;国内和跨境移民增加,后果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更加严重;资源冲突和脆弱性将增加;核活动和核风险将增加;全球治理面临更严峻挑战;国内政治动荡和国家失败现象将出现;军事将以一种无法预测的方式发生变化;中国的作用至关重要;美国必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2007年11月,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在《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一份行动纲领》的报告中向美国政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并指出气候变化对美国的基本生存不构成威胁,但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了直接威胁。2008年6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代表美国16个国家级情报机构对世界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对美国安全之影响做出国家情报评估,并向政府提出了《2030年前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的保密报告。目前该报告部分结论已经公开。这份报告认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中东、中亚以及东南亚受气候变化影响将最为严重。气候变化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尤其是气候变化造成人口迁移以及水资源纷争,则可能带来有害的全球影响。与《后果降临的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对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的含义》报告不同,这份报告并不认为气候变化必将导致“国家失败”,国家间也不一定会为了争夺稀缺的水资源发生大规模战争。2008年秋季,美国《安全研究》杂志发表德克萨斯大学学者Joshua W。 Busby的的论文《谁关注气候?气候变化与美国国家安全》。该论文是美国学术界对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进行理论化研究的尝试。Busby把美国海外利益的威胁分为四类:战略威胁、道义挑战、需要监视的威胁和微弱的威胁,并从美国海外财产、暴力冲突、失败国家和人道主义灾难四个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美国海外的安全利益。 2008年1月,英国牛津大学研究集团发布Chris Abbott的报告《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法律的执行、国家安全与气候变化》。该报告指出,未来10年,气候变化将对英国国内外的安全产生新的威胁。由于温度不断升高导致海平面上升和气象模式变化,全球将因水源及粮食短缺而陷入战争。国际社会还将面临数亿计的“环境难民”压力,这些难民因自己的家园遭受灾难,他们不得不逃离。对于英国来说,警卫部门的压力也将加重,他们不得不实施更严格的边境控制,处置民众为抗议污染公司而发生的暴力冲突以及社区间紧张局势。报告也指出,政府缓解气候变暖措施还将可能受到抵制,这将是制定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新法律的一个重要障碍。Chris Abbott还警告说:企图利用现有策略治理新的问题,最终必将走向失败。政府领导层必须发展新的合作方式,用于预防及管理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有效应对。IPCC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等各领域都有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立即采取措施,使未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避免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等各领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但要实现这一点,经济上必定要付出一定代价。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水平为379ppm(百万分之一)二氧化碳当量。假设能够实现在2030年将温室气体浓度峰值控制在445~710ppm,全球GDP最高可能损失3%。如果尽快采取有效的减缓措施,那么对GDP的影响不大。如果现有的减缓气候变化政策和措施不加以改进,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几十年内仍将继续增加。
  

气候变化中的南北冲突
人类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近十年来备受各国政府关注的话题。因为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个话题本身又充满争议。
  大家都在担心了,威尼斯可能要被海水淹没了,而太平洋上的一些小岛已经消失了。未来100年全球地表温度将继续增暖摄氏度至摄氏度的预测,是由各国23个气候系统模式58次数值试验得出来的结果。但是,这些数学模式是否能够准确反映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自然科学界仍有很多怀疑。一些研究机构就坚持认为,全球气候的变化不过是地球自身冷暖周期转换的结果,与人类自身活动无关。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由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生命周期长达50至200年,即使人类从现在开始停止排放,全球气候也会由于温室气体的长期存在而发生变化。在未来的一个世纪中,全球地表气温持续升高之势已不可避免。因此,减缓和适应这一趋势乃是人类社会的当务之急,这要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更具有现实意义。但是,气候变化的适应性问题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至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次缔约方会议之前,它有时只是作为资金和技术议题谈判的一部分。当然,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性是两个问题,强调适应性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而是说要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针对气候变化在不同区域、行业的不同影响采取有步骤、有计划的应对措施。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1990年、1995年和2001年相继完成的三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已成为国际社会认识和了解气候变化问题的主要科学依据。今年,IPCC公布了第四份报告。它汇集了当今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关于气候变化的最新认识,明确了以下几个事实:
  第一,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现实。专家们预测说,从现在起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幅度可能是摄氏度至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9厘米,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90%可能是人类活动。
  第二,气候变暖将使部分人面临死亡威胁,由于技术和财力方面的应对能力有限,那些最贫穷的国家受到的影响将最为严重。在非洲,酷热将使登革热、霍乱、疟疾等疾病蔓延。
  第三,欲将未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避免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等各领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经济上必定要付出一定代价。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水平为379ppm(百万分之一)二氧化碳当量。假设能够实现在2030年将温室气体浓度峰值控制在445ppm至710ppm之间,全球GDP最高可能损失3%,如果尽快采取有效的减缓措施,那么对GDP的影响不大。如果现有的减缓气候变化政策和措施不加以改进,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几十年内仍将继续增加。
  但是,由于各国在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上的分歧很大,目前来看,《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目标难以实现。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应比1990年的排放量相应减少;并规定了15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温室气体限排任务及时间表。但此后的历次会议都没有达成任何协议。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的2008至2012年减排义务,只有欧盟大体与1990年持平,经济转轨国家由于经济下滑减排了,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大大超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义务。
  国际气候谈判与合作一再受挫,使得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演变成一场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国际合作陷入了“囚徒困境”。
  发展中国家认为,气候变化是由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进程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造成的,由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应由发达国家支付。发达国家则认为,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很难评估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很难评估适应气候变化的成本和效益,对适应措施降低气候变化影响方面的作用了解甚少。
  发展中国家之间也有矛盾。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国联盟强调应帮助他们实施具体的适应措施;石油输出国强调由于发达国家采取减排措施对其造成经济影响,强调支持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多样化;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则强调技术转让、能力建设对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得问题更趋复杂。欧盟之所以能够实现减排义务,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对欧洲影响很大。如果北大西洋暖流减弱或消失,整个欧洲都将受到很大影响,欧洲主要国家在减排问题上有很高的积极性和紧迫感。其次,欧洲主要国家能源消费已经从煤炭、石油转向天然气,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再次,欧盟东扩后,新加入的东欧国家由于经济下滑为整个欧盟减排扩大了空间。最后,欧盟希望借助气候变化问题提高自身软实力,扩大政治影响力,抢占道义和国际规则制定的制高点。由于美国地处中纬度地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较小,加上国内利益集团的阻挠,布什政府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相比之下,美国的一些州政府在参与减排方面走在了联邦政府的前面。目前美国已经有5个州设立了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加州政府更是制定了减排25%的目标。
  由于发展中国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没有就减排承担规定的义务,这引起了一些发达国家的不满。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的一个重要借口是中国和印度这样的排放大国要承诺更多减排份额,欧盟也一直在强调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的减排义务。减排也因此成为美中关系、欧中关系的重要议题。
  新的全球问题急切需要新的全球治理框架来应对,这个新的全球治理框架在哪里呢?
  

相互依存,实现气候安全
由于各国在承担成本和分享收益上的不均等,气候谈判陷入了“囚徒困境”的僵局,特别是主要排放大国之间并未就减排相关问题达成一致。
  在2008年7月份八国集团峰会召开之前,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先生主持的《打破气候变化僵局:低碳未来的全球协议》(Breaking the Climate Deadlock: A Global Deal for Our Low…Carbon Future,以下简称布莱尔报告)报告已经于近期发布,这份报告将“呈送北海道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此次八国峰会还将邀请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五国参加,形成G8+5的形式,就影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