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国综合症:党争、内战与割据(3)
独裁者、革命者都以“人民”说事,真是妙不可言!
独裁者以维护国家统一的神圣理由,镇压一切反叛,因而专制独裁有理。
革命者以实现“主义”、救国救民为号召,策划“独立”,因而割据、分裂亦有理。
双方都自陈有理。无人下“罪己诏”。中华民国有幸,遭逢了如此难得的朝野对立,看来,还是英国驻清大使朱尔典说得对:“关于解决国体问题,外国一般看法,都希望最好是保全清廷,作为象征性的存在,而实施宪政改革。我个人也认为,建共和形态的政府,是一种冒险的实验,不适合中国国情。”?輥?輱?訛
本节标题之“民国综合症”,即是针对“共和制”的“共和缺失”以及“国民革命”的“国民缺失”而言的。
“二次革命”作为民国时代革命的典范例证,还有一个外交背景需加补议,此即孙中山为了战胜袁世凯而主动联络日本为助的秘录。
1913年3月20日晚,国民党代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北火车站遇刺重伤,22日晨死亡。案破,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为主谋,国务总理赵秉钧为策划,内务部秘书洪述祖为承办,###会头目应桂馨(夔丞)为第一线指挥,杀手则是武士英。“宋案”真相大白天下,彻底警醒了国民党人:袁世凯是他们推行议会党政的大敌。
孙中山匆匆结束访日,赶回上海,动员同志,发起反袁之战。基于“日助我则我胜,日助袁则袁胜”的判断,孙中山力主联合日本,打击袁世凯。阻力很大,发动很慢,拖了近四个月,“二次革命”才缓缓地、漫无联络地发动起来,并迅速寂灭。但孙中山的“联日抗袁”却是毫不含糊提出的。就在“宋案”发生前夕,孙中山访日期间每见日本政要,几乎都会要重申中日提携。如:
——2月15日晚,在东亚同文会上讲:“中国现在则久乏维持之实力,故日本之责任,非常重大。余希望日本力图中国之保全,而与中国互相提携也。”
——同日晚宴后,孙中山与日本首相桂太郎谈及中国东北的中日联合开发问题,桂太郎表示赞同。
——2月20日,桂太郎内阁全体辞职。此前,孙中山曾与桂太郎有过密谈,其中还言及十分敏感的日本向海外移民的问题。对孙中山的许诺,本人尚未查清,但从桂太郎的反响看,孙中山许诺定当积极。桂太郎说:“予始闻先生劝告,日本与中国提携之策略,不期正为我志……日本得此功绩,绝不愁此后无移民贸易地。”
引证的目的在于指出,孙中山亲日、联日是一贯的、公开的。如果据此而作“卖国”、“爱国”的政治判定,显然是忽略了孙中山、同盟会、辛亥革命成功的国际背景。当一种开放的、国际性的思维在某一特定时代氛围中形成的时候,历史的主人公不可能只享其利而不承其弊。孙中山何以能免?
两年之后的1915年1月,日本人胁迫袁世凯的民国政府接受“二十一条”,史传孙中山在袁世凯正与日本人百般周旋、讨价还价的时候,一是在2月5日与满铁株式会社二头目犬冢信太郎、山田纯三郎签订《中日盟约》,出让中国利益。二是在3月14日致函日本外务省,以出让中国利益,换取日本人对中国革命的支持。而早在上一年的4月16日,孙中山曾有长函给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即以出让特权为条件,请求日本政府给他领导的革命以援助。出让特权之多,甚至远远超出了“二十一条”对中国的索取。
历史学者已有辩伪文章指出孙中山给大隈函、给日本外务省函均为伪造。?輥?輵?訛 公案可以到此了结。留下的教训,几乎无人细细掂量: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即便给境外势力冠以“国际主义”、“亲善友邦”的美称,即便从他们那儿可以获取阶段性的支持,如果视其为解决国内矛盾的后援团或同盟军,关键时刻,必有人用牺牲国家民族利益及个人清望加以补偿。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凡有国际背景的中国政治人物,无一人未曾对他们的外国朋友付出学费。
孙中山为此是受了影响的。在“二十一条”谈判期间,孙中山单独联络日本人的消息传开,在国民党内即有人说“不”!
——1915年2月11日,参加“欧事研究会”的国民党人李根源、林虎、程潜等人联名通电曰:“吾人第一见,乃先国家而后政治,先政治而后党派。国苟不存,政于何有?”。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二、民国综合症:党争、内战与割据(4)
——1915年2月25日,黄兴、陈炯明、柏文蔚、纽永建、李烈钧联名通电,反对“假借外力”与袁世凯较量,电曰:“至言假借外力,尤为荒诞……倚赖他族,国必不保。”
“宋案”发生后,孙中山极力鼓动“二次革命”,还与他刚刚在日本发表的政党意见相左。1913年3月13日,宋教仁被刺前八天,孙中山在神户作《党争乃代流血之争》的演讲曰:“盖党争为文明之争,能代流血之争也……今各党之争,皆维持民国,以民国为前提,以民国为基础,故曰党争。”一回国,他又策划了一场有流血、无胜算的“二次革命”。在我们后人看来,这样的“革命”还是少一点为好。
文字逶迤,似有盘马弯弓之恋。在下的用意仍然固持于中华民国的先天不足,及民国首脑人物们的时代自蔽。说“咸与民国”了,但“民主”是虚幻的;说“专制反弹”了,但“国权”一直旁落。要么民主,“以天下神器,举而还之天下”;要么专制,出一秦始皇威压百僚万民。可惜在中华民国时代这两个极端状态都未出现。新生的老大帝国内,顶着现代名号的各党各派,由纷争而内战,由内战而割据,有如一条船上的几伙强人,拆船为兵,据仓为堡,并不管这船漂向何处、沉在何方。
日本人面对这样的中华民国,想不侵略,上天都认为他们坐失良机。
回转本书的叙事轨道,我们将看到:
1913年11月4日,袁世凯刚刚被选为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即下令解散国民党,撤销国民党籍的议员资格。11月10日停止国会活动。11月26日,袁组织政治会议取代国会职能。1914年1月10日,袁下令停止国会残留议员职务。
中华民国进入无国会时代。
此时袁世凯的个人军事独裁宣告完成,他对共和制的销解亦彻底实现。但袁世凯错了,当他把国民党逼入“非法”或“地下”,屠刀高举,杀人如麻的时候,一个对立的有可能进行议会较量的政党消失了,一个从事流血斗争的军事实体却在中国南方暗暗组结。因而,是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开始自毁神器,自酿###。
1913年9月27日,因“二次革命”失败流亡日本的孙中山开始筹建###——中华革命党。一贯宣传“民主”的孙中山开始向袁世凯学习。他要做“党魁”,他要入党者签名画押,宣誓“完全服从党魁之命令”。
党有“党魁”,是现代政党向封建帮会的倒退,又是民主政党向法西斯政党的蜕变。
孙中山想象不到,他为了加强党的凝聚力的努力,反而招致众多骨干国民党员如黄兴、蔡元培、李烈钧、程潜等离他而去。在他死后,国民党的第二代领袖蒋介石走向专制与独裁,其实是双双继承了后期袁世凯与后期孙中山的衣钵。
有权者,倾向专制。无权者,倾向造反。中华民国,被这两种人撕裂着。
1916年1月1日,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自己黄袍加身,做起了洪宪皇帝。考其初衷,除愚顽的帝王眷恋之外,也还有一丝加强中央权力,巩固国祚的打算。哪儿料得本欲自神,反而自丑,本欲固本,反而强末,袁世凯加强中央集权的筹划,顷刻间变成了四面楚歌的绝唱。十万政府军没有挡住“护国军”的###,七省“独立”,南方建立了“军务院”,实际是有了第二政府。众叛亲离,百计无施,袁皇帝真的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3月23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6日,袁氏忧病而卒。
反袁的胜利,被史家誉为“第三次革命”,其实不确,因为这次斗争并不是由革命党人领导的;就其结局而言,也没有引动任何“革命性”的转机。
若从总体形势上评估,“护国”运动仍然免不了有借“国家”筹码,博取“党派”清誉的嫌疑,而一个更大的秘密在于,不论是袁世凯们恢复帝制与蔡锷们###帝制,都是日本人导演的“以华制华”的“木偶戏”。大闹一番之后,中国人心更散了,党争更甚了,军阀更横了,国力更弱了。倘若不信,请看事实:
前文已述,在辛亥革命爆发时,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是既支持清政府,又支持革命军,以求促成中国南北分治。民国建立,袁世凯当政,日本政府既支持袁世凯政府,又支持孙、黄革命党人,目的还是分而治之。当发现袁世凯有复辟倾向时,日本人则竭力鼓动之。如黑龙会在给日本政府的谋划中就公然申明:“确实执行中日同盟的政策及改变中华民国为君主立宪的政策,实际乃是改造中国所应采取的根本原则。”。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二、民国综合症:党争、内战与割据(5)
袁世凯果然上钩。中国朝野人心浮动。日本政府突然变卦,由“挺袁”改而“反袁”:
确立帝国在中国的优势地位,并使中国人自觉承认这一地位,以建立日中亲善的基础。为此,必须反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使中国自己形成反袁的形势,然后帝国可乘机行事。在(日本)有志者帮助反袁的中国人,给予金钱和物资的援助时,政府虽不公开鼓励,但可采取默许的态度。5。 由外务省统一掌握对中国的方针政策。
为促成上一方针,日本内阁通过久原房之助送给岑春煊100万元,送给孙中山50万元,又分别给孙中山、黄兴、陈其美各10万元。
谜底揭开后,中国人面对袁世凯下台还笑得起来吗?
屡屡设计瓜分中国的黑龙会首领内田良平,是孙中山十分要好的朋友。朋友害你,你躲得了吗?
袁世凯们、蔡锷们及孙中山们,都做了一次木偶人。
还有一个“护国后遗症”,又糟害中国十多年。“护国后遗症”与“辛亥革命后遗症”有类似处。即一种“超级权威”消失后的无权威状态,或“超级压力”释放后的无政府状态。换一表述,又可以说是“打倒阎王,小鬼当家”。
袁世凯倒于蔡锷、唐继尧等“护国运动”人物之手,但护国成功后,护国者并未拥有国家掌控权,中国的国家权力依然掌握在袁世凯培植的骄兵悍将之手。借了“中央”权柄,他们高屋建瓴;借了军权在握,他们吊民伐罪;十年的媳妇熬成婆,一个婆婆死了,几个媳妇轮流掌勺……
这种类比性表述虽然缺乏学院派论析的精深,但作者相信得其仿佛。如果视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亡为一起点,十三年党争、内战,中国历史的前进仅仅体现为北洋系民国政府,换记为国民党系国民政府。国家“统一”,纯为形式,地方分裂,一日未息。其严重程度,远逾清朝末年。这一分裂的危险性还在于,几乎每一个地方性、区域性分裂团伙都有境外帝国主义势力给以支持;因而中国人的内争内战,又必然加骤着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肢解的危险性。
下列事实尽管是跳跃点击而出的,我还是惊异于中国人民及中国国家对灾难的承受,竟然如此的超限与无极。
事实之一:从南方割据,到北伐战争,中国国民党完成了对中华民国权力的夺取。
——1916年7月14日,护国军“军务院”撤销。7月25日,中华革命党宣告停止党务,停止一切军事活动。黎元洪为总统的中华民国出现了统一的曙光。
——1917年7月1日,张勋在北京拥戴溥仪复辟,仅十二天即寿终正寝。针对北方的倒退,7月,孙中山由上海南下广州“护法”。8月,召开“非常国会”。9月,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孙中山任“大元帅”。10月,出师北伐。中国境内,出现南北两个政府,同时亦爆发了中国的“南北战争”。
——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明确了党领导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任务,其实是正式确立了武装割据的夺权方略。
——1920年7月14日,直皖战争爆发。23日直胜皖败。在南方,国民党部队乘势攻占广州,据有广东,重新恢复军政府,与北京民国政府分庭抗礼。是年国民党派系军人在湘、黔、川各省均有军事进展。同期,苏联共产国际派人与北方吴佩孚、南方孙中山积极联络。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政府大总统。10月15日孙中山民国政府北伐军出征。此前的3月21日,外蒙成立“独立政府”。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1922年6月16日,因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离粤赴沪。
——1923年1月,共产国际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议。2月,在苏联军事援助下,孙中山返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就任陆海军大元帅。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共产党员允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6月16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举行开学典礼。9月18日,国民党发布《北伐宣言》。因为冯玉祥北京政变成功,电请孙中山北上议政。中国又出现了和平统一的曙光。
二、民国综合症:党争、内战与割据(6)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北京。南北和谈无望,7月1日,广东大元帅府改组,成立民国政府,汪精卫出任民国政府主席,蒋介石当选为军事委员会八委员之一,并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
——1926年5月,北伐先遣部队攻入湖南。7月,北伐军全线出击。这是一次百万军队的相互厮杀。国民党人的“武装北伐”与北洋政府的“武力统一”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证明中华民国成立十五年之后,它所宣示的“共和”仍然是一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