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物五字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人物五字经-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大家都在说国学。政府在提倡,大学里在开设学院,中小学学生在诵读,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遍地开花,好一派热闹景象!

  中华民族在崛起。中国人在吃饱喝足之后,回过头来看看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遗产,我们已经冷落它们太久了。数千年文明薪火相传,不要让它在我们手里熄灭了。我们珍视传统文化,并非仅仅出于感情,也不仅仅是为了收了这份家业不丢失。我们珍视传统文化,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价值,从中我们可以汲取面向未来的力量。

  什么是国学?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中国人的学问,中国人思考的学问,中国人生活的学问。一言以蔽之,国学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它包括从思想文化到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过去我们落后,受欺负,我们认为事事不如人,把原因归结为传统文化。长时期以来,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传统文化进行猛烈的批判,以至于我们已经不会用中国人的方式去思考,不会用中国的语言去说话,甚至抛弃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大地上已经很少能见到中国文化的印记。随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脚步,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这已成为举国一致的共识。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中华古老的智慧,可以为建设和谐富裕的社会作出贡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作出贡献。新时期的国学热,就是全民一致对此做出的努力。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要靠教育。重视教育也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乏为民族教育呕心沥血的志士。在课堂上,在书案前,面对莘莘学子,芸芸众生,有如春蚕吐丝,有如红烛照夜,奉献了他们的心血和生命。郭循文先生作为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花费数年之功编著了这部《中华人物五字经》,洋洋三十万言,对中国历史上的五百余人物进行了介绍。诵读是中国特有的教育和学习方式。从蒙学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到高深的“四书五经”乃至唐诗宋词,诵读是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五字经》采用传统蒙学读物的形式,创造了“五字经”纪传体例,而且伴以诠注、图像与年表,使读者不仅可以轻松诵读其文,还可以深入理解其义,同时又获得了形象的认知,如此立体式的学习,自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这一“五字经”远远优于传统的形式,是显而易见的。

  郭循文先生以一人之力完成如此煌煌之作,付出的心血努力可想而知。郭先生的《五字经》用词质朴,而又不失文采,朗朗然若诗若歌。其注释严谨,繁简得当;其人物简明,史事翔实,有如一部辞书便于翻检。全书所收人物远自上古,迄于近代,经过精心挑选,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各个层面,是一部以人物为主线贯穿的中国通史,且文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读之令人鼓舞感奋。史学是国学的核心和基础,而优秀人物是优秀文化的承载者。《五字经》的问世,必将大有益于中国历史知识的普及,大有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是为序。

  毛佩琦

  2008年3月18日序于北京北七家村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系教授、博导)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节:
茫茫大自然,芸芸众生灵,

  人乃万物主,开创世文明 ——— 

  宇宙洪荒久,混沌一团凝,①

  盘古开天地,山川孕雏形,

  阴阳起造化,日月放光明。

  女娲人类祖,抟泥造娃童,

  地陷天柱折,炼石补苍穹。②

  构巢有巢氏,栖息入窝棚,③

  穴居迁树上,避水防兽虫。

  燧人钻取火,熟食化臊腥,

  御寒取光暖,进化脱昧蒙。④

  打磨制石器,渔猎群居生,⑤⑥

  母系而父系,氏族大家庭。⑦⑧

  注释

  ① 混沌——传说天地形成以前宇宙呈模糊一团的景象。

  ② 苍穹——泛指天或天空。

  ③ 栖息——指居住歇息。

  ④ 昧蒙——即蒙昧,不明事理,尚未开化。

  ⑤ 打磨——指远古时期,原始人造石器的两种方法:前期是打制 '为旧石器时代' ,后期是磨制 '为新石器时代'。

  ⑥ 渔猎——即捕捞鱼虾捉打野兽。

  ⑦ 母系——原始公社初期,由于群婚,人们只知母而不知父,当时妇女又在经济上和社会关系上占支配地位,便形成了以女子为中心的母权制社会形态,史称母系时期。

  ⑧ 父系——即父权制。母系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男子的作用越来越大,遂取代母权制而过渡到父系制。

  人物简介

  盘古 又称盘古氏,是神话中开天辟地的巨人,造世的英雄。相传远古时宇宙迷茫,杳无声息,天地混沌如鸡子卵黄,当初的盘古就孕生其中。待他长至一万八千岁时因难耐窒闷之苦,便奋力挥动板斧将混沌劈开,顿时气团弥漫,清升浊降,阴阳造化,始有天地之分。为防止天地重合,盘古就撑立其间,随天地增长而增长。天日升一丈,地日厚一丈,他的身体也日长一丈,如此又延续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盘古也长成了巨人。在他临终之前,把呼出的气化成风云,挥洒的汗变成雨露,发出的声音变成雷鸣;待其死后,他的眼睛变成日月,骨骼变成山丘,肌肤变成田地,血脉变成江河,毛发变成草木,牙齿变成金玉……致使宇宙清明,万物萌生,天地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于是人类就把盘古作为祖源编织成神话而代代传颂。

  女娲 又称女娲氏、娲皇,风姓。相传她与伏羲兄妹相婚,为人类的始祖,三皇之一。后来他们又确立婚娶之礼,禁止兄妹通婚。这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由血缘群婚向族外对偶婚过渡的情况。又传说她用黄泥造人,炼彩石补苍天,断螯足立四极,积芦灰止*,杀猛兽除凶害,制笙簧奏音乐……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因而受到百姓的爱戴,以致广建庙宇抓胎塑像而顶礼膜拜。

  有巢氏 也作大巢氏,相传为上古帝王,巢居的发明者。上古之世,人口稀少而兽虫众多,人们穴居野外,倍受水浸潮湿之苦,常遭猛兽毒虫之害,担惊受怕,生存受到威胁。有巢氏是个有心人,他看到鸟儿在树上盘窝栖宿繁殖,安全又方便,遂发明巢居。教民构木为巢,从地面搬迁到树上居住,这样就可以避免水患潮湿,防止和减少兽虫的伤害。这个传说故事,正反映了原始人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不断改善生存环境与居住条件的情况。

  燧人氏 又称燧皇,相传为上古帝王,人工取火的发               

  明者。上古之世,原始人类尚不懂用火,如采集到谷物果蔬,捕猎到禽兽鱼蚌,不计生冷,不避腥臊恶臭,就连皮带毛和血吃光,即“茹毛饮血”,这势必伤害脾胃,多发疾病,严重影响人的发育和健康。燧人氏见敲击燧石迸发火星,冲钻硬木发热起烟,反复琢磨实践,遂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并教会人们熟食采光取暖,还利用火光恐吓驱赶凶禽猛兽……从而加速了人类的进化,促进了社会的文明,意义极其重大而深远,因此,人们对他以神灵帝王相称。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节:
原始人文初,崇天拜图腾,①

  龙为华夏祖,源远流纵横;

  三皇至五帝,氏族众酋领———②③④

  太昊伏羲氏,观天测地情,

  正行定人道,对偶婚始行,⑤

  师蛛而结网,画卦听八风。⑥⑦

  炎帝神农氏,终生事医农,

  尝草鞭百药,稼穑教民耕,⑧

  阪泉战服输,炎黄结联盟。⑨

  注释:

  太昊 炎帝

  ①图腾——原始人类把某些自然物作为本氏族的象征而供奉崇拜。                  

  ②三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有多种说法。本文取其一种,即伏羲、女娲、神农。

  ③五帝——传说中的五个帝王,也有多种说法,本文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④酋领——即酋长,部落的首领。

  ⑤ 对偶婚——指男女相识结合而确立的两性关系。废止群婚,严禁杂交。

  ⑥ 画卦——即推演八卦。画出八种象征性的阴阳符号,用以测算推断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预示吉凶祸福 。

  ⑦ 八风——古时对八个方位风向的总称。

  ⑧ 稼穑——稼为种植,穑为收割,泛指农事劳作。

  ⑨ 阪泉——地名,在河北涿鹿东南一带。炎黄二帝曾大战于此。

  人物介绍:

  伏羲氏  即太昊、羲皇、又称黄熊氏,风姓,名号甚多。出生在甘肃天水,设都于陈(河南淮阳),为三皇之一。传说人类由他和女娲兄妹相婚而产生,乃神话中人类的始祖。相传他王事天下,多做多能:仰观天象,俯察地形,画八卦,正五行,立婚法,定姓氏,刻文字代结绳,创制琴瑟,与民同欢;还教民结网,从事渔猎,发展养殖畜牧……由此不仅说明了彼时人类社会已由血缘家族向氏族过渡的情况,而且反映了人类在与自然搏斗中已取得巨大成就。他的创世遗迹和祭祀他的建筑遍布黄淮大地,其中以河南淮阳的太昊陵最出名。

  神农氏 也作烈山氏、厉山氏,三皇之一。相传为农业、商业、医药、音乐等的发明者倡始人。传说神农为“人身牛首”,勤于创业。曾教民种五谷、造农具、传授打井技术而称神农;又曾约定“日中作市”便民交易而称商神;又曾制五琴弦而称乐神;又曾尝百草而称药神……一生为民不遗余力,故民敬其为神祖。神农又称炎帝、赤帝。生于姜水,以姜为姓,以火德代伏羲氏,是姜姓部落联盟的首领。在阪泉大战中败于黄帝,服输而结盟,之后炎黄合兵于涿鹿擒杀蚩尤,再融合诸夷,统一中原,草创国家,深孚民望,故与轩辕氏黄帝并尊为中华民族之始祖,统称炎黄。 。 想看书来

第三节:
黄帝轩辕氏,筑室造车弓,

  涿鹿败蚩尤,指南辨西东,①

  百战统四夷,共尊华夏宗,②

  新郑轩辕丘,桥山黄帝陵,③④

  魂系海内外,世代供朝奉。

  嫘祖黄帝妻,养蚕缫丝绒,

  教民纫纺术,更装换衣型。

  仓颉仿物象,刻符画图形,

  演绎成文字,记事代结绳。⑤

  注释:

  黄 帝

  ① 涿鹿——今河北涿鹿县,相传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此。

  ② 四夷——泛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是古代统治阶级对华夏族 (炎黄)以外各族的蔑称。

  ③ 轩辕丘——其故地在河南新郑。据史书记载和考古认定黄帝于此出生,并在这里设都建立熊国。

  ④ 黄帝陵——在陕西黄陵县北的 桥山上,黄帝死后安葬于此。

  ⑤ 结绳——上古无文字,用绳打结,标记事物的大小数量。

  人物介绍:

  黄帝(前24世纪)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中上古之圣王。姬姓、又说姓公孙,号轩辕、有熊氏,为少典之子。黄帝乃史影人物,其时代当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由母系制转入父权制阶段,开始了多妻制婚姻。相传他有妻室14人,25个儿子,其中有14子封侯得姓。在位百年,古代的唐、虞、夏、商、周各代都是他的后裔。其遗迹甚多,以河南新郑轩辕丘和陕西桥山黄帝陵最有名。 黄帝部族最早兴起于陕西北部,游牧在黄土高原,之后南下渡黄河徙居在河北涿鹿附近。在部落逐鹿争雄中“修德振兵”,征服四夷。于“阪泉之战”败服炎帝而合兵结盟;又于“涿鹿之战”擒杀蚩尤而威震天下,遂被各部落首领共同推举为联盟领袖。传说他在统率各部落开发中原、草创国家的进程中,艰苦卓越,选贤任能,集思广益,“能成百物之命” 。让其正妻嫘祖养蚕抽丝,史官仓颉造字,隶首演数算,羲和、常仪占日月,臾区测星象,大挠作干支,岐伯切经脉,伶伦制乐器,使天文、历法、数算、医术、营造、音乐、文字等都得到确立。自此人类才居有宫室,穿有衣服、行有舟车、猎有弓矢,病能诊治,死殡入棺……为华夏文明的开创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而赢得了后世的崇拜,称之为五帝之首,百王之先,尊为“人文初祖”,民族之魂,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与凝聚力。鉴于此,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撰写《史记》,把黄帝时代推定为华夏文明史的开端。千百年来每个中国人都以自己是黄帝的后代而自豪,并为之奋斗,使中华民族久久屹立于东方,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蚩尤  乃上古东方九黎族首领,最早进入中原地区,活动在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交接地带。传说他有81个兄弟,个个铜头铁额,能呼风唤雨,凶猛无比,屡犯邻邦,数败炎帝部族,为诸侯中最强横者。相传在涿鹿与炎黄联军决战中,显得异常凶猛,他让风伯雨师兴云起雾,飞沙走石,迷惑对方,重创联军。危急中黄帝请天女魃助战,驱散浓雾,用指南车辨识方位,才扭转战局。接着又驱赶熊、罴、虎、貅等猛兽冲袭,使九黎族官兵防不胜防。蚩尤毕竟是位战神,溃退中兵败不馁,直至被擒杀,其英雄气概不减。在他死后,九黎族一部分加入炎黄部落,一部分南下过江与土著苗民杂居,故后世视蚩尤为苗族祖先。

  嫘祖  相传为西陵之女,黄帝正妃,是养蚕治丝的创始者。传说黄帝打败九黎族后,举行庆功大会,时有蚕神献黄白二丝,轻柔艳美,光彩照人,遂受启发,亲自采桑养蚕抽丝,并教人纺织做衣的方法,逐渐由披树叶围兽皮改穿衣服,使人类生活由简陋步入文明。

  仓颉 又作苍颉,或称史皇。古籍记载:“苍颉好书”、“好书而专一”,说他是上古最早收集、整理汇总文字符号的代表人物,汉文字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