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政氓客,纵横捭阖忙; ②
煽风窜列国,点火唆侯王,
离间拆合纵,连横促秦强。③
注释:
苏秦 张仪
①合纵——即南北联合,结成统一战线。战国时,苏秦游说东方六国,联合抵御秦国,史称“合纵”。
②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阴谋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
③连横——即东西联合,这是张仪为秦扩张东进的策略。离间东方六国的关系,拆散合纵,尊奉秦国,实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最后吞并六国。
人物介绍:
苏秦(?—前284年)战国时纵横家,字季子,东周洛阳人。出身于农家,读书用功,梦寐摆脱贫境。学业初成,就匆匆离家谋职,先到王城见周王,又入秦。奔波两年多,粮尽钱空,衣裳破烂,饿着肚子,蓬头垢面而归,家人见他这副狼狈相,嫂不为炊,妻不下织机……没一人理他,深受刺激。便立定志向,“头悬梁,锥刺股”,发奋苦读,研究太公《阴符》、孙子《兵法》等,三年后复出游说,先后说服齐、楚、燕、韩、赵、魏等国君臣,被推作纵约长,挂六国相印,实施南北合纵,联手抗秦。秦见东方联军兵强,被迫收敛攻势,退还部分列国失地,使政局一度转换,苏秦之名不径而飞。后得燕昭王宠信,受意使齐游说,因燕将乐毅攻齐,反间活动暴露,被车裂而死。
张仪(?—前309年)战国时魏人,纵横家,和苏秦同师事于鬼谷子。系魏贵族后裔,到他出生时家已穷困潦倒,在苏秦作纵约长挂六国相印时,他还不得志,受世人冷落,经老同学一番开导激励,才振奋奔走游说。在魏谒魏王不见用,至楚投奔楚令尹昭阳作门客。因“和氏璧”失窃险被打死,无奈中只好回魏,而后入秦,秦惠王赏识其才,授相位。他以连横之策离间六国,背纵约事秦。先后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拓地千里,使秦复为强国。以功封赏五邑,号武信君。秦惠王死,武王立,诸侯闻他不为新王信任,皆复合纵以抗秦,张仪遂离秦回魏,作魏相一年而卒。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十五节:
屈原生乱世,命舛遇庸王,①
忧时哀民艰,求索挽楚亡,
举贤明法度,联齐拒秦狼。
洁身受奸谮,犯颜遭逐放,②③
愤怨作《离骚》,痛绝身投江,④
贾生赋凭吊:“与日月同光”! ⑤
注释:
屈 原
①命舛——指人生多起变故,命运不顺屡遭不幸。
②奸谮——被奸臣诽谤诬陷。
③犯颜——因直言进谏触怒君王。
④《离骚》——楚词篇名。是屈原于流放期间忧国忧民,抒发愤怨之歌词。
⑤贾生——乃西汉文帝时政论家贾谊。
人物介绍:
屈原(前339—前278年)战国时楚国政治家,爱国诗人。芈姓、名平、字原,出身于贵族。初得楚怀王信任,作左徒、三闾大夫,主持国政。因主张联合抗秦,遭上官大夫靳尚谗谤,被怀王疏远,忧愤而作《离骚》。顷襄王即位,又遭令尹子兰、郑袖等诋毁,被谪放江南。他见楚国政治*,奸邪当道,都城失守,又无力挽救,悲愤交加,遂在他63岁那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所写诗篇内容丰富,思想境界高,充满爱国热情,且文辞优美,形式新颖活泼,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被鲁迅誉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开创了诗歌体裁一代新风。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六节:
赵雍武灵王,雄才韬略藏,
骑射创军制,易俗改胡装,①
抗秦主合纵,扮使入咸阳,
武略强赵国,公推纵约长。②
廉颇 蔺相如,强赵二栋梁。
请罪背负荆,屈尊道相让,
戏演将相和,掌声如雷响。
平原魏信陵,春申齐孟尝,
战国四公子,养客储智囊,
毛遂与侯嬴,危急露锋芒。③④
注释:
赵 雍
① “骑射……胡装”——是“胡服骑射”的倒置拆写,即改用胡人装束,穿短衣窄裤,以游骑取代车阵。
②纵约长——指东方六国的统帅、总指挥。
③毛遂——为平原君门下食客,其貌不扬,却胆识过人。
④侯嬴——战国时魏人,为人板正,家甚清贫,古稀之年仍在魏都大梁(开封)作一守门小吏。
人物介绍:
赵武灵王 (约前340—前295年)赵国第六代国君。名雍,谥武灵,在位27年。16岁即位后,运用政治手腕,不动武、不流血地从其叔父手中夺回政权,并促使保守妄尊的叔父也走进改革的行列。于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年)着手军事改制,施行“胡服骑射”,推行骑兵建制。作战由游骑代车阵,使赵国一跃而成为强国,被推任为六国的纵约长。在他41岁时主动退位,致力于外事。曾巧扮使臣,入秦庭侦探,又机敏脱险,再现了他的气度和胆略。46岁时因两子争位内讧,遭围困饿死于沙丘宫(在河北平山县),事业中废,重演了齐桓公之悲剧!
廉颇 (?—前241年) 战国时赵之良将,任上卿。赵惠文王时,屡败齐、魏,以勇武善战闻名于诸侯。赵孝成王任舍人蔺相如为相,位在己之上,他不服,欲辱之。相如以国事为重,屡避让之。当他察悟,遂背荆谢罪,结成刎颈之交。秦赵长平之战中,他坚壁固守拒敌,使秦劳师三年无功。后因赵王中秦反间计,改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导致惨败。前251年他率军破燕取五城,晋升为相国,封信平君。后遭忌奔魏,又适楚,于八十岁时在楚国寿春,怀着报国无门的心情郁愤而死。
蔺相如 战国时赵之贤臣。初为宦者令缪贤舍人。惠文王时。强秦向赵索要“和氏璧”。相如被推荐作使臣,带璧入秦。面对贪婪的秦王他毫无惧色,据理力争,揭穿其骗局,终使璧完好归赵。前279年,陪赵王会秦王于渑池。秦王欲辱赵王,要赵王鼓瑟,他亦请秦王击缶。秦群臣要赵以十五城为秦王寿,他亦请秦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终不得站上风,维护了赵王和国家的尊严。赵王归,以功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颇不服,必欲辱之,他以大局为重,屡避让之,待颇察悟请罪,遂成知交。将相和,国强固,由是,列强不敢犯境。
平原君(?—前251年) 即赵胜,赵国人,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博学多闻,礼贤下士,家有门客数千人,以贤能大度著称。一生中任相三上三下,晃而不倒,甚受国人拥戴。前257年秦重兵围攻邯郸,形势危急,他以国事为重,散尽家藏,组织军民守城,与秦对峙长达三年之久。后率毛遂等门客求援于楚、魏,击败强秦,解邯郸之围,于危难中拯救了赵国军民,是战国四公子之一。
信陵君(?—前242年)即魏无忌,魏昭王少子,安厘王异母弟,因此称魏公子,号信陵君。门下有食客三千,在战国四公子中他声望最高。前260年长平之战后,秦欲灭赵国攻邯郸,他采纳门客侯赢之计,窃符救赵,大败秦军,声闻诸侯。公元前247年,他组织统帅魏、楚、燕、韩、赵五国联军,在河外重创秦师,再现了东方六国合纵的威力,也使他的声威高出其他诸侯王。后因安厘王妒忌,壮志难酬,遂纵情于酒色之中,竟至以酒精中毒而醉死!
春申君(?—前238年)名黄歇,并非王室出身,实是庶姓,因他 好招贤养士,门客逾三千,立功受土封君,史书遂将他与孟尝、平原、信陵三人 并列称为战国四大公子。大思想家荀子当初就在他门下作客,而后任兰陵令。楚顷襄王时为左徒,与公子熊完(即考烈王)入质于秦,曾向秦昭王上书,止兵攻楚。又设计使公子完乔装出关回楚继位,被任为令尹。他两朝仕楚,在相位执政达二十五年。曾发兵救赵解邯郸之围;北伐灭鲁开拓楚边境。公元前241年为纵约长,统率五国联军抗秦,突破函谷关,再现东方六国合纵之强势,重振楚国雄风,也使他名扬诸侯。遗憾的是晚年昏聩,不听忠告,“当断不断”,在考烈王死后,被奸臣小人刺死,举家惨遭杀害。
孟尝君(?—前279年)名田文,齐相田婴之子,袭父爵封于薛(山东滕县),号薛公。他疏财仗义,礼贤下士,广交宾客,不分贵贱,连鸡鸣狗盗之徒都收养,有食客三千。他知人善任,以贤达睿智闻名于诸侯,备受世人敬重。先后在齐、秦、魏等国为相,搏斗斡旋几十年,竟能左右逢源,进退自如。在齐为相,辅助齐涽王富国强兵,联合韩、魏先后打败楚、秦、燕三国,一度入秦为相,遭忌被囚,又巧脱险境。归齐复相职,重组合纵势力联兵抗秦。后避齐乱出奔魏国任相,于公元前284年会秦、赵、韩、燕五国联军破齐,威振天下。齐复国后,襄王即位,对他敬畏,主动请他辅政。死葬薛城东郊,无子遗。
侯嬴 战国时魏人,为人板正,家甚清贫,古稀之年仍在魏都大梁(开封)作一守门小吏。信陵君听 说他贤惠,用车把他接回家中,待为上宾。魏安厘王十二年(前257年),秦兵攻赵,平原君求救于魏,魏王派将军晋鄙率兵十万救援,可至中途屯兵不前,信陵君见此急切难耐,欲自带门客救赵。他见而不送,询问其故,乃上“窃符救赵”之计,并推荐勇士朱亥随行,击杀晋鄙夺兵权,遂将兵救赵却秦,解邯郸之围。
毛遂 战国时平原君门下食客。河南原阳人,曾师从孙膑学纵横之术。其貌不扬,却有机谋,且胆识过人。赵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军围攻赵都邯郸,其时邯郸城内民困兵微,形势危急。赵王派平原君使楚求援,时人员不足,毛遂自荐从行。既至楚,见楚王顾虑重重,久议不决,遂急按剑上殿,慷慨陈词,说明利害,声色俱厉,胁迫楚王,敦促其同意赵楚合纵,派兵解救赵围。事成,平原君赞道:“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遂以上客相待。
第二十七节:
聂政轵地人,避难逃齐乡,①
接受严遂托,报仇锄奸相,②
击杀韩侠累,毁容自刎亡。
荆轲卫游侠,访燕遇田光,③
慨允太子丹,诀别易水上,④
和歌高渐离,刺秦入咸阳,⑤
图穷匕首现,未遂身遭戕, ⑥
士为知己死,千秋名流芳!
注释:
聂政 荆轲
①轵——战国魏邑,今河南济源东南之轵城。
②严遂——战国卫地濮阳人,字仲子,韩哀侯时为卿,与相国侠累争权失势,惧诛出逃,后求得刺客聂政将侠累刺死。
③田光——战国时燕人,处士。善谋划,由他引见荆轲于太子丹,谋刺秦王。
④太子丹——战国时燕王喜之子,少时质于赵,与生在赵的秦赢政较好,后又质于秦,赢政竟然待之不恭,怨而逃归。当秦兵犯燕境时,他托付荆轲入秦刺之,未果,后被其父逼杀以献秦。
⑤高渐离——战国末燕人。早年以屠狗为业,与轲友善,善击筑。轲刺秦被杀后,他变名改姓,为人作佣。自熏目失明,后为秦王击筑。他藏铅丸于筑中,乘机击秦未中,遭残杀。筑:古代一种敲击乐器。
⑥戕——杀死。
人物介绍:
聂政(?—前374年) 战国时韩国轵邑(河南济源)人,他身材魁伟,臂力过人,因杀人避难,与母亲、姐姐潜逃齐国,以宰牛为生。后遇韩国大夫严仲子,厚礼相待,委以重托。待他母亲终老,即闯进韩国相府,用利刃将奸相侠累刺死,为严仲子报了宿仇。他也当场剖腹割面挖目自刎而死。因其毁容,面目全非,暴尸数日无人辨认出是谁。为破此案,官府重金悬赏辨尸,仍无结果。他姐姐聂萦闻讯,断定是弟弟所为,她怕弟弟义举侠名被埋没,就冒死前往认尸,当众呼喊出弟弟聂政的名字,接着以头撞石身亡。
荆轲(?—前227年) 战国末卫人。为人仗义豪爽,好读书击剑。游说至燕,结识击筑高手高渐离与处士田光,又由田光引荐于燕太子丹,任为上卿,密谋行刺秦王政。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年),于易水高歌诀别,带秦亡将樊於期人头和暗藏利器的“督亢地图”,入秦庭献秦王,待其验收时,图穷匕首现,乘机行刺未遂而被杀。其蔑视强暴,甘为知己死的侠行壮举令人赞慕,千百年来被传为美谈。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八节:
鲁连齐名士,好谋善辞令,
一言解赵围,一书退燕兵,
不诎于诸侯,抗权折相卿,①②
乐为人排忧,不计酬与名,③
高蹈拒封赏,奇才高士称。④
注释:
鲁仲连
①诎——同屈。
②折——折服,迫使服从。
③酬——用财物或行动来报答。即回馈、答谢。
④高蹈——远走高飞。
人物介绍:
鲁仲连 战国时齐人,稷下学士。好谋划,娴辞令,不愿作官。幼年曾折服辩士田巴,时人奇之。他富有同情心正义感,乐于为人排忧解难。前259年游于赵,适秦围赵都邯郸,情势危急,魏使新垣衍力促赵屈尊秦昭王为帝,以换取退兵,因仲连谏阻而免受欺辱。赵感其智勇,送重金酬谢,被拒绝。认为天下之土,贵在“为人排患释难解忧而无取”。十年后又射书燕将,迫其放弃侵占齐之聊城,田单欲封赏之,他急逃匿海上,不知所终。其扶危救急,诎卿相权贵,抑强横贵胄的侠行义举深受诸侯和民众称道,誉之为“高士侠儒”,“世之梁柱”。 。 想看书来
第二十九节:
韩非喜刑名,法学集大成,①
善书不善言,法论倾秦嬴,
所著《韩非子》,法术势兼容,
斯诋系狱死,法传秦称雄。②
注释:
韩非
①刑名——即刑名学。战国时以申不害为代表 认得同样教育棵天花粉棵,关系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