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梦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幽梦影-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评】
  张南村曰:《幽梦影》可为书中尤物。
  陈鹤山曰:此一则又为《幽梦影》中尤物。
  【译文】
  竹笋是蔬菜之中的极品,荔枝是水果中的极品,螃蟹是水中动物的极品,酒是饮用中的极品,月亮是天空中的最佳的天体,西湖是山水景物中最好的景观,词曲是诗词创作中最好的文体。
  【评析】
  “尤物”,一切皆是上乘的物品,是极有价值的,在人中可以称之为佳人,在物中可以称之为佳物。作者在文字中列举除了各种事物中的“尤物”,那么为什么作者要将这些作为各类中的尤物呢?
  竹笋的甘甜爽口,味道鲜美,是蔬菜中名贵品种,所以称为蔬菜中的佳品。荔枝果肉色泽鲜艳,甘美多汁,古诗有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可见荔枝是非常受青睐的,可称之果中尤物。螃蟹肉嫩鲜美,今人更深知它的营养价值极高,所以堪称是水中的佳品。酒是粮食精工而成,又能舒筋活血、助人文思,古人们只有饮酒作诗,才思泉涌,才可得佳作,所以说为饮食中尤物,可无愧于这一称号。月亮皎洁、朦胧,可供人赏玩,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称它为天中之尤物一点都不过分。“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中湖光山色陶醉了多少的文人骚客,称为山水中尤物是毫无疑问的。词曲可吟可唱,抒情写景,都能表现的淋漓尽致,视它为文中美人,十分恰当。
  买得一本好花
  【原文】
  买得一本好花,犹且爱护而怜惜之,矧其为解语花乎!
  【原评】
  周星远曰:性至之语,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耶!
  石天外曰:此一副心,令我念佛数声。
  李若金曰:花能解语,而落于粗恶武夫,或遭狮吼戕贼,虽欲爱护,何可得?
  王司直曰:此言是恻隐之心,即是是非之心。
  【译文】
  买一株美丽的鲜花,尚且还对它关怀备至呢,更何况是那些能解人语的美人呢!
  【评析】
  在古人眼中花即是美人美人即是花,通常以花和美人互相通用。这则文字就是用美人和鲜花作比。文章说,买一株鲜花尚可以对它关怀备至,那么美人善解人意,体贴入微,难道不应该对她们爱护有加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人们在生命意识中已经灌入了视花为知己的思想,以至爱花成痴成,上升乃至超出了爱人的地步。
  花即美人,在张潮看来,美人可以解语,相比花来说更加值得人爱。人们既然爱花成痴,解语花能体贴温存知情会意,难道不应该将爱花的情怀都转移给美人,对她们爱护怜惜有加吗?
  观手中便面
  【原文】
  观手中便面,足以知其人之雅俗,足以识其人之交游。
  【原评】
  李圣许曰:今人以笔资丐名人书画,名人何尝与之交游!吾知其手中便面虽雅,而其人则俗甚也。心斋此条,犹非定论。
  毕蝎谷曰:人苟肯以笔资丐名人书画,则其人犹有雅道存焉,世固有并不爱此道者。
  钱目天曰:二说皆然。
  【译文】
  观察一个人手中的扇面,就完全可以知道这个人是雅还是俗,完全可以看出这个人交的是什么样的朋友。
  【评析】
  人们所选择的物品可以反映出这个人的品位,性格以及内涵等各方面的素养。这段文字作者只是从观察扇面这一方面就可以看出人的素养。
  富人与穷人,书香门第与街头武夫,文人与贫民,大家闺秀与妓女,因为她们接触到的事物、经济实力、文化修养、等的不同,她们对一些物品的选择往往会不同。所以由手中的扇面,很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是雅还是俗。高雅的人一般选择图案或是文字都是有品位比较讲究的,而粗俗的人选择这些没有什么品位,让内行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所谓由扇面可知其交游,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其为人能判定其交游范围,和交些什么样的朋友,由此可以看出以物观人,不失为识人的一种门径。
  水为至污之所会归
  【原文】
   ;水为至污之所会归,火为至污之所不到。若变不洁为至洁,则水火皆然。
  【原评】
   ;江含徵曰:世间之物,宜投诸水火者不少,盖喜其变也。
  【译文】
  水是最污渍的东西汇集的地方,火是最污渍的东西到不了的场所。要想将不干净的东西变成干净的东西,水和火都是可以的。
  【评析】
  世间最干净的就是水,它能洗尽世间不洁之物;最洁净的还有火,它能烧去世界上的一切东西连同不干净的也就一起带走了。可是,这两种事物是互相抵触的,它们是相生相克,不能相容的。但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可以将世间一切不洁净之物彻底清除干净。
  这则文字启示我们,任何敌对的事物,也有统一的一面,求同存异,实为法宝;水是自然清净之物,火是至烈之物,但是两者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将污秽去除,任其辉煌卑贱,终归大化,没有丝毫差异。人也是一样的,再坏的人也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优点,再好的人也有缺点。我们要看到的只是它们的统一。
  貌有丑而可观者
  【原文】
  貌有丑而可观者,有虽不丑而不足观者;文有不通而可爱者,有虽通而极可厌者。此未易与浅人道也。
  【原评】
  陈康畴曰:相马于牝牡骊黄之外者,得之矣。
  李若金曰:究竟可观者,必有奇怪处;可爱者,必无大不通。
  梅雪坪曰:虽通而可厌,便可谓之不通。
  【译文】
  相貌虽然丑陋但是很耐看,有虽然不丑陋的但是很不奈看;文章虽然有文字欠缺通顺,可是有价值看,有些文章虽然文辞很好,但是看了之后却会让人心生厌烦。其中的道理不是肤浅的人所能理解的。
  【评析】
  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除了有自然生理等外表的东西之外,更有内在的精神文化的内涵,二者比较起来,内涵和精神的东西更为重要。
  所谓“貌丑而可观”,是指精神、气质、性格、内涵所产生的一种魅力。这种魅力是内在的,是人们学不来的,于是长时间的交往,就会发现这是在美貌之外更有吸引力的一些东西。而“虽不丑而不足观”,即谓缺乏气质,性格方面的丑陋,如行尸走肉;或本性很坏,这些都远不是美貌所能弥补的了的,所以看了之后往往会令人生畏。
  文章也如之。有的虽语言有欠顺畅,但是发自真情实感、有真见地,内容丰富实在,读起来使人能有所得。而有的文章,写的花团锦簇,妙笔生花,但内容空洞,语言矫揉造作,只是在作无病呻吟,纯属是在宣扬文字 ;的华丽,读过之后没有任何的价值,所以作者说虽通而极可厌。道理是这样的,但是又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理解的,于是作者最后写“此未易与浅人道也。”
  游玩山水
  【原文】
   ;游玩山水,亦复有缘。苟机缘未至,则虽近在数十里之内,亦无暇到也。
  【原评】
  张南村曰:予晤心斋时,询其曾游黄山否。心斋对以“未游”,当是机缘未至耳。
  陆云士曰:余慕心斋者十年。今戊寅之冬,始得一面。身到黄山恨其晚,而正未晚也。
  【译文】
  游山玩水,也是有某种机缘。假使机缘不到的话,虽然近在十里之内,也是没有机会到达那里的。
  【评析】
  佛教讲因缘、缘分。于是我们就总会提到缘分,我们在解释一些事情无法实现的时候总是会说因缘未到。但是什么是确切的因缘呢?因缘即条件或起因。世间的事因缘聚则生,因缘散则灭。因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它无时不有,也无处不在。如男女结成夫妇,是因缘;如果不相信因缘,那么世界上那么多的人为什么不是和别人结成夫妻呢!父母、兄妹,朋友等这些关系的存在让我们不得不相信因缘。
  社会也基于各种因缘而生。不独人与人,人与物,如游览山水,参观名胜古迹,如果没有因缘的存在,即是在十里之内也可能到达不了那儿。
  因缘固然是存在的,但是过分强调因缘,便陷入神秘主义的泥淖。所以要我们看问题不要一味的沉浸在因缘主义的迷坑,而要客观的看待事物。


'34'十四

  贫而无谄
  【原文】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古人之所贤也;贫而无骄,富而无谄,今人之所少也。足以知世风之降矣。
  【原评】
  许耒庵曰:战国时已有“贫贱骄人”之说矣。
  张竹坡曰:有一人一时而对此谄、对彼骄者,更难!
  【译文】
  贫贱而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这时古人所崇尚的贤德;贫贱但是不骄傲,富贵却不阿谀奉承,是今人中少有的。由此可见世风的日益下降。
  【评析】
  贫贱苦寒的人为维持生计,填饱肚子,阿谀谄媚,也不难理解,为了生存她们这样作也是无可厚非。但人穷志不短,要有骨气,不能为了三斗米而丧失独立人格,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富者拥有财富,有些人甚至富可敌国,甚是让人艳羡。但富有来源于经营创造,是自己辛苦得来,如果忘却本色,以拥有财富而骄傲自满,那么说明这样的人终难成就大事。
  而富有仍不忘创业的艰辛,仍能兢兢业业,不满足现有的成绩,不骄傲,不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成绩,必将重铸辉煌,取得更大的成功,同样也会赢得别人的尊敬,可称为贤者。贫困本是件十分耻辱的事情。而在古代,偏就有这样的事情,虽然贫困,却以君子固穷作为标榜自己是君子的幌子,似乎贫穷就等于君子,富有者便是小人,这种思想才是真正的贫穷。而富有者,拥有的仅是物质意义上的财富,整日只知道巴结权贵,阿谀官长,在穷人面前趾高气扬,见了官僚,则卑躬屈膝,这也是精神上的贫穷者。所以作者说:“贫而无骄,富而无谄”,是受人尊敬的人,作者认为这种人已经很少了所以他认为世风日下了。
  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只要能有颗平常心,有健全的人格,这才是最关键也最重要的东西。
  昔人欲以十年读书
  【原文】
  昔人欲以十年读书、十年游山、十年检藏。予谓检藏尽可不必十年,只二三载足矣。若读书与游山,虽或相倍蓰,恐亦不足以偿所愿也。必也,如黄九烟前辈之所云,人生必三百年而后可乎?
  【原评】
  江含徵曰:昔贤原谓尽则安能,但身到处,莫放过耳。
  孙松坪曰:吾乡李长蘅先生爱湖上诸山,有“每个峰头住一年”之句。然则黄九烟先生所云,犹恨其少。
  张竹坡曰:今日想来,彭祖反不如马迁。
  【译文】
  以前的人想要用十年的时间读书,十年的时间游览名山大川,十年的时间从事收藏。我认为收藏大可不必用上十年的时间,只要两三年的时间就可以了。如果要是读书或是游山玩水,就算是在增加成倍的时间,恐怕也不能如尝所愿。如果非要这样的话,就入黄九烟先生所说的,人必须要活三四百年,那样才可以?
  【评析】
  人生何其短,要在这有限的生命里,充分的把握自己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是每个人的心愿。那么如何过好人生,使这短暂的生命更具有意义,更生动多彩,对每一个人,都是应该也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作者之前的书中可能有过这样的说法:十年读书,十年游山,十年检藏。但是作者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自己的异议。他以认为检藏有二三年的时间就可以做完,而读书与游山,再多几个十年也不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旅行的相互激发增益,对人知识见解的长进是重要的。但是天下的书籍多不胜数,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历去全部读完;世界上山水胜迹也是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我们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去游览尽。所以作者认为人生没有三百年,是不能满足我们读书,游山玩水的愿望的。
  宁为小人之所骂
  【原文】
  宁为小人之所骂,毋为君子之所鄙;宁为盲主司之所摈弃,毋为诸名宿之所不知。
  【原评】
  陈康畴曰:世之人自今以后,慎毋骂心斋也。
  江含徵曰:不独骂也,即打亦无妨,但恐鸡肋不足以安尊拳耳!
  张竹坡曰:后二句足少平吾恨。
  李若金曰:不为小人所骂,便是乡愿;若为君子所鄙,断非佳士。
  【译文】
  宁可被小人所骂,也不要被君子所鄙视;宁可被有眼无珠的主考官所摒除抛弃,不能被德高望重的名流不知道。
  【评析】
  君子和小人是在社会中有着不同影响的两种人。君子被人们所尊重,而小人则是被人鄙弃的对象,于是人们总是认为宁可得罪君子,不要得罪小人,因为小人随时会在背后暗算你。这段文字也是就君子和小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的不同而进行了阐述。
  小人喜欢损人利己,落井下石,欺凌弱小,阿谀奉承,昧却天良;君子德高望重,胸怀坦荡,为人正直大方,宽于人而严于己。如果要是被小人所骂,说明人格高尚,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反而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要是被君子摒弃则说明所作所为已超出一般性错误,而是为人不齿,道德沦丧。所以,被小人所骂可以坦然对待,而被君子所鄙,却要找出原因,以便提高自己。
  学子们靠科举主要是以作文章文章,文章能否中主考官之意,也就是说能否中举取进士,这并不重要,因为试官水平的低劣,有眼无珠,纵不被其所取,也丝毫不影响名声;但文坛名宿对我们的了解就不一样了,他们享誉文坛,能为指点迷津,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也能使你真正在文坛占取一席之地。所以作者的观点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傲骨不可无
  【原文】
  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不得为君子。
  【原评】
  吴街南曰: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