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你有没有因为这个决定而和家人产生不和?
默多克:没有,只是在权力分配的问题上有些矛盾。现在是处理他们的信托人能够拥有投票权和类似的问题,你知道吧?我们每件事都解决得很愉快。
罗斯:如何决定是你个人的事情。但是,如果万一天有不测风云,比方说当你离开这个演播室的时候就被车撞了,那是不是说这4个孩子就得挑一个当头的呢?
默多克:从权力的角度来说,是这样的,或者叫做领导权吧。但他们在财产继承权上的地位是平等的。
默多克说这番话的意思是给几个年长的孩子吃一颗定心丸,两个年幼的女儿在财产继承权上也会得到照顾,但是不会享有对新闻集团的发言权,她俩都会从新闻集团获益,但对集团的发展方向没有话语权。新闻集团的很多顾问都表示说,如果他们是默多克的话,在访谈节目播出的当晚可不愿意和邓文迪一起看这档节目。
考虑到其他因素,这就意味着邓文迪不太可能成为两个年幼孩子的代理人(两个孩子成为公司有投票权的董事)。
在一定程度上,默多克那个雄心勃勃、运行正常的家族认为它应该得到《华尔街日报》。默多克认为在做生意方面没有雄心壮志的班氏家族不配拥有《华尔街日报》。同样出于自己大股东身份的另一个自然而然的想法,默多克觉得公司的管理层不应该拥有控制权,毕竟公司不是他们自己的财产。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默多克和赞尼诺的契合点。
赞尼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经理人,尽管他的MBA学位只是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夜校拿的,但是他懂得谁拥有资本谁就掌握话语权。这其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有在那些极不正常的公司里才会出现特例。在道琼斯就存在这种情况,掌握资本的人并没有太多的控制力,让经理人不能掌握资本的代价就是要让他们把公司赚到的所有钱都上交。如果是资本在推动公司运转,那么资本也懂得需要把赚到的一部分钱重新用于投资以使基业长青。鉴于报业经营的不景气局面,道琼斯曾经考虑过出售第二大股东吉姆·奥塔韦原来旗下的报系,道琼斯在1970年收购了奥塔韦报系。但道琼斯的管理层也清楚,如果卖掉奥塔韦报系,那么得来的钱马上就会进入班氏家族成员的口袋。
在赞尼诺被任命为道琼斯的首席执行官之后没多久,他就向董事会汇报了公司的现状和发展规划。即便以最乐观的态度来判断,赞尼诺只敢保证5年之后公司的股价能从当时的每股35美元左右上升到每股45美元。尽管赞尼诺只拥有一个夜校颁发的MBA学位,但是他也清楚自己的处境和康比德一样,需要好好安抚和伺候班氏家族成员。他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愚弄公司的股东,需要把公司亟须的资金交还给他们,好安抚他们不要卖掉公司,或是出现这些股东自己来经营公司的更糟糕局面(他自己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的经历就说明这种糟糕的局面是有可能发生的,这些一无所知的班氏家族股东可能会考虑掌控更大的权力)。
对峙的家族(16)
赞尼诺明白自己虽然成了一个首席执行官,但却是没法当好这个首席执行官。
因此,当他在格林威治的邻居、小孩同在一个曲棍球队的摩根大通的副董事长詹姆斯·李给他打电话,想约他和默多克见一面时,已经是首席执行官的他毫不推辞就答应了。他甚至没有想过要告诉道琼斯的其他人(包括董事长康比德或其他董事、公司的法律顾问或是班氏家族的什么成员)自己要同默多克和一个投资银行家见面了。
詹姆斯·李在华尔街也是个近乎传奇的角色,之所以说“近乎”,那是因为他也是一个好笑的家伙。他一副20世纪80年代投资银行家的打扮,穿着白领斜纹衬衫,头发梳得油亮,很注重生活品位,妻儿都不错,也是五星级四季饭店餐厅的常客。2000年4月,他成了《福布斯》杂志的封面人物,照片上的他穿着考究的吊带裤,还被杂志上的文章誉为自“垃圾债券大王”迈克尔·米尔肯之后最伟大的银行家(迈克尔·米尔肯的外号就是“吊带裤”)。不过,詹姆斯·李确实堪称华尔街的传奇人物,因为他从事这一行的经验绝不亚于任何人,也参与过很多著名的交易。20世纪90年代晚期以后,詹姆斯·李就一直为默多克提供投资银行方面的服务。
詹姆斯·李第一次拿到新闻集团的生意是参加艾伦公司在爱达荷州太阳谷举行的媒体年度高峰会。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次会议上,詹姆斯·李遇到了正在谈论健身的拉克伦和詹姆斯。第二天一大早,詹姆斯·李5点钟就早早地起来了,跟着拉克伦、詹姆斯和他们的父亲一起去健身房了(默多克穿着一双过于宽松的运动鞋,他多年来一直坚持锻炼,但他并非一个狂热的健身爱好者,只是他喜欢坚持做一件事)。有了这次在太阳谷健身房里气氛融洽的谈话,就有了下一次谈生意的会面,2000年新闻集团收购美国直播电视集团时,摩根大通就成了新闻集团聘请的投行。
从那单生意之后,在为新闻集团服务的一大堆投资银行家中,詹姆斯·李一直努力想促成新闻集团新的买卖。大家都知道《华尔街日报》能让默多克眼前一亮,于是詹姆斯·李就经常和默多克谈论这一话题,告诉默多克他和理查德·赞尼诺因为两家的孩子在一个球队打球,两人之间的关系也非常亲密,并告诉默多克他对道琼斯一举一动的影响力有多么巨大,以及道琼斯内部的情况有多么糟糕而且急切需要改变。
其实,事情到了这一步,詹姆斯·李还不知道如果促成了生意,到底哪一边会付他钱。摩根大通此前和道琼斯也有业务往来,因此如果促成了这单买卖,詹姆斯·李也很愿意为道琼斯提供服务。当然,默多克是更好的主顾,除非道琼斯让默多克吃了闭门羹并看上了其他买家。尽管有这些事情要考虑,但是对詹姆斯·李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把事情办成。
默多克觉得道琼斯会让理查德·赞尼诺先工作几年看看是否有起色,詹姆斯·李告诉默多克说,理查德·赞尼诺已经跃跃欲试了。詹姆斯·李又告诉理查德·赞尼诺,他可以引荐默多克,这是任何在媒体界工作的老板都要经历的洗礼。现在,因为理查德·赞尼诺已经是道琼斯的首席执行官了,所以他和默多克见面无须再经过其他人的批准。
当然,赞尼诺知道詹姆斯·李是在给他介绍买家,同时他也知道自己的坦诚也是明摆着要寻找买家的意思。试想如果你不想寻找买家的话,你何必要和一个投资银行家以及毫不避讳想要买下你公司的商人见面呢?在这种处境下的公司首席执行官,哪一个不想见一见默多克呢?关键在于,赞尼诺自己并不一定分得清到底什么是借口,什么又是背后的真实目的,他不清楚到底是为了见默多克而假扮成一个道琼斯的卖家,还是因为希望将道琼斯卖给默多克所以想见他。
对峙的家族(17)
三个人见面的地点选在曼哈顿上东城62街的林克斯俱乐部,在这个俱乐部待着,让赞尼诺和默多克都觉得有些不太自在,这是詹姆斯·李选的地方。这个乏味、糟糕的俱乐部适合那些出生于美国东北部的白人清教徒,詹姆斯·李显然把自己的喜好也带进了这次碰面中(华尔街人士差不多把纽约像样些的聚会场所都给霸占了)。
在一笔生意还没有谈成的这个阶段,投资银行家扮演的主要角色就像是插科打诨的小丑,他要让自己看起来不太精明,甚至有些愚笨,他可以听任客户责备他不应该谈起这单买卖。但默多克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客户,大多数投资银行家见过的客户说话时往往跑题,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把客户的话题拉回到当前所谈的问题上来。而默多克则心里有数,尽管会离题万里,但他肯定会记得回到正题上来。这一方面是因为默多克知道到底在谈些什么,另一方面这也是默多克的作风。大家都知道默多克是重量级人物,如果你坐在了默多克身旁,那么肯定有大新闻要出现了。和默多克谈过话之后他会给你留下各种印象,其中的一个印象就是默多克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事实上,和默多克谈话他会发现他听你说话时显然有些心不在焉。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听力不好的原因,这一点很少有人留意;另一方面他这种以自我为中心、信马由缰的谈话态度也恰恰让他看起来更加像默多克了。他的地位比一般人都要高。你会很高兴见到默多克高谈阔论,见到他你似乎都会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会为他的魅力而着迷。和他谈话的经历也许是你从来都不曾有过的,这个有权有势的老人若有所思、喃喃而言,有时似乎忘了词,但接下来的一番话又会让你觉得鞭辟入里。
赞尼诺在和默多克见面时,也迫不及待地想要讨他的欢心。他希望默多克能够喜欢他、敬重他。
詹姆斯·李知道,在这次会谈中,默多克自然也会观察赞尼诺到底是哪种性格的人,是属于自己喜欢的那类人,抑或不是。默多克考察别人时用的都是这一视角。你是不是也自命不凡?你是想赚钱呢,还是喜欢那种花里胡哨的东西(就像那些轻浮之辈一样)?你是一个软弱之辈,还是一个硬汉?你恨他,还是喜欢他?
到现在为止,默多克已经同很多跟自己同类的商人做成了买卖。和同类人做成买卖是很简单的事,默多克并不觉得自己像是一呼百应的大亨。事实上,当人们发现默多克说话温和、为人理性、聪明而又睿智时,都会长舒一口气。正是因为他们感到了放松,有时候却又丧失了理智,突然间似乎是出于某种原因,他们都愿意相信默多克的一切。缘于此,有人把默多克称为骗子。事实上,即便默多克真的说了谎或是说了言不由衷的话,那不也是这些人愿意信以为真的吗?难道默多克不应该利用别人在判断上的失误吗?
那天,当三人的谈话涉及媒体圈的时候,他们谈了很多关于福克斯公司的头牌娱乐节目《美国偶像》(这档节目最初的创意是默多克女儿伊丽莎白和他提起的,这档节目改编自英国同类节目《流行偶像》)。默多克很快就发现,赞尼诺不是他的同类,赞尼诺和康比德并不一样。赞尼诺对报纸本身并不感兴趣,他更在意的应该是生意,更喜欢生意带来的滚滚财源,而不是媒体企业本身所创造出的产品。
两人已经过了感情这关的障碍。
现在,默多克需要做的就是不动声色地考察赞尼诺的耐力。如果默多克直接发问,这种情况下肯定会打草惊蛇,赞尼诺会被迫直接说自己这次来并不是要来卖道琼斯的。默多克并不会这么做,他不会把赞尼诺逼入死胡同。默多克想要试探的是如果花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是否值得(默多克看似跑题的说话慢慢变得精明了起来),使得赞尼诺也加入到他的阵营中。
该如何把一个非卖家变为卖家呢(把公司卖了,他失去的显然比得到的更多)?如何把他变为合作伙伴?如何让他缴械投降?如何让他改旗易帜?如何把一个死局盘活?
当然,我们并没有理由相信那一晚在林克斯俱乐部,默多克的脑子里也在考虑这样的问题,也没有理由相信默多克的思绪在围绕着真人秀电视节目打转。默多克有自己的言谈举止方式,他不喜欢自省,也不喜欢高谈阔论。他可能在听你说话(当然你会觉得他似乎没有认真在听),也可能觉得他嘴里在嘟囔着一些与正在谈论的话题毫不相关的东西。
赞尼诺吃完这顿饭离开时还不太清楚这顿饭局的目的是什么,他觉得默多克好像对自己并不是很感兴趣,因此他感觉有点儿糟糕。
独狼(1)
为什么默多克会这么桀骜不驯?为什么如此特立独行,像个异类?为什么自己想好了一个主意又总是变卦?为什么他总是那般犹豫不决,既希望别人能接纳他,却又那般执拗地坚持自己的独狼主义。
商业本能
人们反对默多克。人们之所以反对他是因为他向来我行我素,和别人很难有情感的交集。他屹立于世上,别人也活在世上,但是他的世界就是他专属的世界,和别人世界的楚河汉界划得非常清楚。他看这个世界的角度,总是黑白分明的,你要么是他的盟友,要么就是他的对手,要么就是个陌路人。他这种简单的逻辑也帮助他驰骋商界直至今日。如果你是他的对手,那么他就会攻击你,黑与白就是这等分明。有时候,别人不禁会想,他之所以想要树敌,是因为他从发自内心地想要把这个世界简单化。
这种思维习惯让别人感觉他并不像一个理性的商人,也不像一个精于算计的人。他有买下《华尔街日报》的欲望,不像是一个公司在深思熟虑之后觉得能从别家公司的资产中获益,而更像是一个人觉得这样做能够把盟友和敌人之间的格局重新洗牌。
这样概括默多克的心态是恰如其分的。《华尔街日报》觉得自己和默多克是格格不入的,它觉得自己代表着默多克所无法企及也不应垂涎的精品。默多克之所以想要买下《华尔街日报》,正是因为它对他的敌对情绪,他的这种心态确实出自本能。
而在另一方面,默多克经商的一个出发点就是想把这种非经济理性的情感因素渗透到商海中去。
这样的做派非常符合他的性格。他不是那种张牙舞爪、性格极端、诡计多端的人,而是一个办事很有条理、足智多谋、看上去很理智的人。默多克周围的每个人看起来都是图名求利的家伙,而不是出于自己的喜好去做事。他们不仅自己在为名利奔波,而且还给周围的人也勾画出了这样的世间图景,让人们以为世界就是这番模样。位于曼哈顿第六大道1211号新闻集团总部8楼的财务部二把手约翰·纳兰一年来都在静静地整理关于道琼斯的各种数据,约翰·纳兰也算得上是默多克核心圈子成员了。最能证明默多克对道琼斯兴趣的莫过于纳兰记录本上信息的更新速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