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档募鄹褚韵拢踔磷畹突岽虻狡甙苏郏憔涂梢砸缘陀诔杀炯奂椿鹁恢档募鄹衤蛉胗肟攀交鹁哂邢嗤恢档幕穑踔潦峭患一鸸芾砉镜幕稹4颖局噬纤担阆嗟庇谝愿阋说募鄹裣硎芰俗ㄒ祷沟耐蹲使芾矸瘛3て诔钟惺呛檬拢每梢缘图勐蛉耄衅诔钟腥床恍校源蛘鄣募鄹衤蛉耄不嵋源蛘鄣募鄹衤舫觥�
二是买卖成本便宜。买卖封闭式基金,只需付券商佣金,比开放式指数基金的申购费率低很多。而且你可以选择在股市最低迷的时候低价买入。
三是跟踪指数误差更小。封闭式指数基金的最大优势是,基金原来是多少份额,以后依旧是多少份额,没有新的资金流入,也就不会因为新增资金买入股票需要一个过程而产生跟踪指数的误差。
如果你能长期持有的话,有时你甚至能够用低于基金净值40%的折价买入封闭式基金,只要你耐心地持有到基金到期日,基金清算时卖出所有股票后会把钱退还给你,即使未来股市一点也没有涨,你也至少能赚到40%的差价。而且封闭式基金折价幅度越大的时候,往往是股市最低迷的时候,此时买入封闭式基金且长期持有,就会取得双重收益,一是到期清算时获得净值折价的收益,二是股市反弹获得估值水平上升的差价,假使后来牛市来了,封闭式基金的市场价格会从原来低于基金净值有折价,转变为逐步接近基金净值导致折价缩小,甚至高于基金净值产生溢价,这样你就大赚了。
遗憾的是,1 000人里也很难有1个人做到如此冷静地在大跌时买入,而且能够坚定长期持有,包括我本人也做不到,很多大型保险公司、大型投资公司也做不到。
因此,我还是建议绝大多数人到银行定期定额投资开放式指数基金。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选跟踪误差小的指数基金,不选跟踪误差大的指数基金
投资主动型股票基金,投资者最应该关注的是净值增长率,也就是投资收益率。
投资指数基金最应该关注的不是净值增长率,而是跟踪误差。
所谓跟踪误差,是指基金收益率与同期标的指数涨跌幅之间差值的标准差。
跟踪误差最能衡量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指数基金管理能力。一般而言,跟踪误差越小,证明指数基金运作越精确规范。
即使跟踪的标的指数是同样的,但不同基金管理公司的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却会有相当大的不同。一般来说,影响指数基金出现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第一,跟踪标的指数成份股的调整会造成跟踪误差。
一般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成份股,指数基金需要相应调整投资组合。但买进卖出股票不可能一次交易就完成,也不可能买进卖出的价位正好和指数调整的幅度相符合。
第二,申购赎回对跟踪误差的冲击会造成跟踪误差。
申购赎回是开放式基金必然面临的冲击,这是无法避免的。
当出现大比例申购或赎回时,指数基金必须大规模买入或卖出。如果市场大涨或大跌导致买入卖出的价格偏离当天的收盘点位较大,那么买入卖出后保留的现金比例未必符合契约规定,这也会必然导致指数基金与标的指数的偏离度加大。
第三,指数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冲动容易造成跟踪误差。
有些指数基金强调是复制指数,但事实上基金经理的操作空间很大。比如在仓位设计上很灵活,可以预留10%~15%左右的仓位,基金经理对这部分仓位有主动控制权。当市场风险较大的时候,这部分仓位可以降到更低,以规避市场系统性风险。基金经理的主动投资操作会对跟踪误差有干扰,不管基金经理的判断操作是对是错,都会导致业绩增长偏离指数。
就完全复制型的指数型基金而言,其重点不在于打败指数,而是跟踪并完全复制指数的走势,与标的指数走势越接近、跟踪误差越小就越成功。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选规模大的指数基金,不选规模小的指数基金
跟踪同样的标的指数,比如都是跟踪沪深300指数,指数基金规模越大,跟踪的误差越小。
指数基金规模越大,跟踪误差越小,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规模越大,能够买入的成份股越多。
指数基金规模越大,能购买的指数成份股越多,越接近于标的指数,跟踪误差越小。
第二,规模越大、管理费越多越能提升基金管理硬件和软件水平。
指数基金规模越大,收取的管理费越多,越有钱雇用更好的基金经理,设计更好的跟踪指数电脑程序。好像那些食品、饮料一样,规模越大越集中采购,采购成本反而更低。品牌的规模越大,成本反而更低,能以更低的价格销售。有些指数基金规模越大,反而会降低管理费率。而指数基金规模越小,就越不可能降低管理费率,不然就要亏本了。
第三,指数基金规模越大,机构大量申购赎回影响程度越小。
如果指数成份股调整,规模大小的指数基金调整卖出成份股和买入新成份股的数量和比例都相同。
但如果有新增申购资金申购或赎回,指数基金就得按照指数成份股买入或卖出,保证新增资金也能尽快跟踪上标的指数。但买入和卖出股票不可能马上完成,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最容易产生跟踪误差。
对于规模小的指数基金,机构申购赎回的资金相对于原有资金的比例越大,也就是资金增长或减少的规模越大,由于加仓买入股票需要一个过程,产生的跟踪误差可能越大。
相反,规模大的指数基金,新增资金即使绝对数额大,但与指数基金整个规模相比,所占的比例反而不大,加仓买入股票产生的跟踪误差影响会相对较小。
一定要注意,机构大量申购赎回对基金业绩影响相当大。在基金持有人结构中,机构投资者数量少,但资金量大,其大规模申购和赎回对指数基金操作和业绩影响相当大。
首先,大量申购会摊平原来持有人的收益率。
假设一只基金规模是20亿份,这一年取得了30%的收益率。但如果基金持有人在最后一天突然追加买入基金200亿份,那么平均每个投资者的收益率只有。
其次,可以确定的是,机构投资者资金大进大出,基金经理就必须让股票大进大出,这样做无疑会增加交易成本,一旦市场时机判断错误将会降低投资收益率,对基金持有人平均收益率影响相当大。
再次,大规模赎回会导致基金业绩下降。
对于小规模基金来说,机构投资者的大比例申购与赎回对基金的影响都会变得非常之大。
一个较极端的例子是规模为10亿元的基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资产比例各占45%,现金资产比例为10%。
如果机构投资者在没有预先通知基金公司的前提下,要求赎回全部份额,假设基金股票持仓比例在90%,现金比例为10%,那么,扣除1%的赎回费,基金经理则需要卖掉至少44%的股票。
虽然基金可以以大额赎回为由拖慢赎回速度,争取更多的时间套现应对赎回,但最终结果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如果基金持股的公司中,流动性较差的小公司小盘股票较多,短期内难以大量卖出,而且这样大量抛售会导致股价大跌,基金净值的冲击相当大。若遇上市场下跌,再大量卖出,只会越卖越跌,越跌只能再卖,无疑是雪上加霜。
越是小规模基金,机构投资者大规模赎回的风险越大,甚至会导致小基金清盘。
最后,机构投资者大规模申购也会导致基金业绩下降。
巨额申购,现金比例大幅度上升,基金股票仓位比例大幅度下降,根据契约规定,很多基金有最低股票持仓比例,一旦低于最低比例,就要迅速增仓股票。短时间内大规模增仓,会导致股价上涨提高建仓成本。如果赶上熊市,买进就跌,结果更惨。无论熊市还是牛市,巨额申购都会打乱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迫使其购买股票,但短期内大量增仓并完全保持原来的股票配置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有许多小盘股一买就会突破持股比例不能超过10%的上限。巴菲特说,规模是投资管理人最大的敌人。规模越大,就像大象一样,只会变得行动迟缓。
机构大规模申购赎回对所有基金都会有相当大的影响,但相对于主动型股票基金,对指数基金的影响要小得多。
一是指数基金不用为巨额申购赎回改变投资策略。
二是指数基金主要持股是大市值股票,流动性好,成交量大,即使巨额申购赎回,也可能迅速大量买进卖出,在这些股票每天交易量中所占的比例仍然相当小,短期内大量买进卖出对股价影响不会太大。
三是指数基金的目的是跟踪指数、复制指数,满仓操作,不择时,因此不会发生择时的错误。
我们买入指数基金,目标就是尽可能以最小误差跟踪指数,因此最好选择规模较大的指数基金。
凡是规则,皆有例外
选择规模较大的指数基金,并非一定要选择规模最大的指数基金。
其实只要指数基金的规模超过50亿元,规模就相当大了,机构申购赎回的影响程度就相对很小了。
如果你对这家基金公司的指数基金管理水平、跟踪误差、成本费率、客户服务都相当满意的话,没有必要只选择规模最大的指数基金。满意即可,不要追求最佳,选择指数基金和选择爱人一样,不可能方方面面都是第一,这样的理想爱人不存在,这样的指数基金也不存在。
另外,现在各种各样的指数越来越多,相应的指数基金也越来越多,如果你配置的这种指数基金只有一种,尽管规模不大,但是只要你需要,就可以自由选择。这和买东西一样,不一定非得买大品牌,适合你的才是最重要的。
选老指数基金,不选新指数基金(1)
我记得,有个女人,有人问她心目中最理想的终身伴侣是什么样的男人,她明确回答说:“考古学家!我越老,他就对我越有兴趣。”
——巴菲特1992年致股东的信
尽管指数基金概念很简单,管理也相对很简单,但并不是随便谁都能管理好的。
我们招聘员工也想找到有工作经验的,找保姆总想找到有经验的,无论多么简单的工作,有经验的人一般会比新手干的好得多。
买指数基金时,在管理费率等成本相同的情况下,尽量选老的指数基金、老的指数基金经理、有多年管理指数基金经验的基金公司,经验越多,跟踪误差越小。
凡是规则,皆有例外
在中国,选老指数基金不选新指数基金这一条标准的参考意义不是特别大。
因为中国的开放式指数基金绝大多数都是近两年才成立的,从运作时间来看,大家都差不多,老指数基金也老不了多少,可以说都是新指数基金。
因此我建议,在中国选指数基金重点在于选规模大的老基金公司。
选择指数基金重点在于那套跟踪指数的电脑程序。
本来指数基金在中国也是2008年以后才快速发展的,也没有落后多少。大公司有钱、有人、有经验,后发制人很容易,也很常见。
更省心、更赚钱
在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工作很多年后,我发现一个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事实是,绝大多数投资者在投资上都是门外汉,都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点也不懂,而且平时工作很忙,回家也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学习研究,对于这些投资上的普通人、笨人、懒人,有没有最简单的方法让他们不用看、不用问、不用想就能选择好买入卖出指数基金的合适时机呢?
你这要求也太高难度了吧?
我回答不了,但是,巴菲特可以回答:
如果投资人对任何行业和企业都一无所知,但对美国整体经济前景很有信心,愿意长期投资,这种情况下这类投资人应该进行广泛的分散投资。这类投资人应该分散持有大量不同行业的公司股份,并且分期分批购买。例如,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竟然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是,当“愚笨”的金钱了解到自己的缺陷之后,就再也不愚笨了。
我个人认为,个人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就是买入一只低成本的指数基金,并在一段时间里持续定期买入。因为这样你将会买入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品种,事实上你买入一只指数基金就相当于同时买入了美国所有的行业。
简而言之,一个非常笨的投资者,只要定期买入指数基金,就能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
为什么呢?
一个人,知道自己笨,干脆只坚持做一件事,却往往能取得聪明人也做不到的成就,比如阿甘。有些事只有笨人才肯做,聪明人不愿意做,做了也做不久,只有笨人才会笨笨地坚持做上几年、几十年,最后结果却惊天动地。
你不用像阿甘一样一直奔跑,你只要一个月定期投资一次基金就行了。
为什么要定期投资买入而不是一次性买入,而且是在最低点买入,然后等股票指数涨到最高点抛出,这样不是赚得最多吗?
没错。但这种事,一万个人里面也只有一个极聪明的人才能做到,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既然做不到,干脆不做这种只有极少数聪明人才能做到的事,而是做所有笨人都能做到的事,隔一段时间,定期买入,比如一个月一次,就像交水电费一样。
选老指数基金,不选新指数基金(2)
这样做不是无法把所有的资金都买在最低点吗?
是的。这是定期投资的缺点,但是,定期投资的好处是,你也不会以最高的点位把所有资金都买在最高点。
正如巴菲特所说:“如果你坚持长期持续定期买入指数基金,你可能不会买在最低点,但你同样也不会买在最高点。”
但是巴菲特建议的定期投资基金,还是很麻烦。你每个月都得跑一次银行,太麻烦了,有时工作忙、家里事情忙,很难做到每个月定期去银行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