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烈太后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烈太后传-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庞澈看到骑兵最后的攻击后,心中亦是十分震撼,可是他身在远处,无力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只能朝远方屈肘一礼以示敬意。

百姓已经入城,他们出城迎战的任务已经完成,可是由于兵力太少,早已陷入混战中,此时若是勉强撤回城中,不仅容易造成混乱,还会被燕军追击,若是因此而使城池丢失,那才是罪不容赦。

不能撤退,只能继续战斗。可是阵法不是万能的,能抵挡一时,却不能抵挡一世,现在援兵已没,他手中的精锐已经越来越少。

不若就这样战死吧!

赵军士兵由于以弱敌强,加上奋战已有半日,渐渐不支,庞澈大声喊道:“赵国虽大,我等却已退无可退,身后就是邯郸!拼死报国,就在此时!”

士兵们闻之慷慨,再一次受到鼓舞,举剑砍杀。

就在他们与燕军的十万大军激战之时,身在玄武门的赵相如早已接到庞澈派来的士卒的汇报。他将紫微门遭遇的人盾攻击以及庞澈的应对之策详细告诉了太后,赵相如心知燕军这次是下了狠心要攻下紫微门,顿觉不好。庞澈手中士兵不多,若是守城还可,真要正面迎敌,根本无法取胜。

她立刻赶到紫微门,果不其然,青龙门剧辛派来的三千骑兵已经被诛杀殆尽,赵相如心疼得要命,而更让她着急冒火的是城下与燕军混战的紫微门精锐人数已经越来越少,燕军似有合围之象,若真被包围,那便是回天乏术了。

“张绪!”赵相如大声喊道。

“末将在!”

“速点一万骑兵,随我出城援救庞澈。”

张绪一听急了,赶忙道:“城外正在混战,太后凤体若有闪失,末将万死难辞其咎。不若末将带兵马前去,定将将军救出。”

赵相如焦急地望着城下道:“不必了,你留着看守紫微门,我亲自去!”

张绪还要劝,赵相如一扬手道:“勿要多言!速去!”

“诺!”

趁着张绪点兵的间隙,赵相如询问了旁边的士兵:“百姓都已进城?”

那士兵低头答道:“都已安全进城,已被安置于城楼的议事厅内,太后可要前去探望?”

赵相如此刻全心都挂在庞澈身上,摆手道:“罢了,等庞将军回来后再说吧。”

赵相如穿着熟牛皮做的甲衣,从小蛮手中取了头胄戴上,跨上战马,望着缓缓洞开的紫微门,对身后的士兵命令道:“出击!”

她身后的万余骑兵是赵国最精锐的部队。骑兵与步兵不同,他们是在太后直接的关怀下组建并且配备武器的,经过几年的训练和实战,他们已经与普通的步兵、弓兵和车兵有了很大的区别,不光是兵种和作战方式,更多的是气质。

由于实行了骑兵优先制度,素质优秀的士兵都被分配做了骑兵,稍次的才会配给到步兵,而最末等的士兵会被分配到最冷门的兵种——车兵。所有的士兵从入伍选拔开始就已经分出了等级,后勤补给和先进装备都是紧着骑兵供给,其次才是其他兵种,最惨的是车兵,基本上只能拿到别人挑剩下的武器,常有劣质长矛、弓箭充在其中,他们虽有怨言,却只能满怀羡慕嫉妒的看着骑兵们在自己的面前趾高气扬,谁叫自己技不如人?

时间一久,骑兵成了赵国最具战斗力也是最骄傲的军队,赵相如在他们身上的投入不可谓不大,她曾多次视察骑兵的训练,并亲自指挥作战。这也使得骑兵在面对其他兵种时自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他们总是昂首阔步,甚至就连战马也比普通士兵来得神气活现,因为它们总能得到最好的照顾,吃到最新鲜的草料。

太后亲自领兵,还有谁敢懈怠?每个人都抽出弯刀发出震天的怒吼,双腿敲击马腹,以雷霆之势冲出城门,杀向燕军。

燕将孙琴已与庞澈缠斗了半日,庞澈的阵法精妙,燕军虽然人数占优,但始终无法将赵军一举拿下。此时,他已经知道了赵军守将的厉害,但也让他更下定决心要将他彻底铲除。此刻形势对燕军有利,若将赵军困在这里,总能慢慢想办法“吃掉”他们,若是放虎归山,以这守将的能力,怕是再给他二十万人,也无法叩开这高耸的紫微门了。

孙琴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些自知之明,他想的也没错,可是他漏算了城内还有大规模骑兵,他更不知道城外这个人,是太后无论如何也不能失去的。

一万精锐骑兵的出现,使得庞澈又看到了希望,他一眼就发现了冲在最前面头戴白缨的赵相如。

万千人海中,当你总能一眼分辨出另外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已植根在你心中,模样早被描摹过千万遍。

很快骑兵就冲入了燕军阵营,一路左砍右杀。紫微门守军只剩下不到五千人,但是因为骑兵的支援,使得他们颇受鼓舞,士气大振。

远处吕方看到有一支骑兵赶到,知道不妙虽然这些赵军仍在燕国弓兵的有效射程内,但是他们与燕国大军混战在一处,一旦开弓,就是无差别射击,自己人死伤得会更多,这买卖肯定不划算。

看来今日是讨不到便宜了。

吕方叹口气,命令手下鸣金收兵。

远处的孙琴听到铜锣的脆响,连忙组织士兵撤退回营。可是自己的部队已经被赵军的骑兵冲散,难以组织起有秩序的撤退,很多士兵力有不逮,纷纷转身往自己的营地方向跑,这一跑就露出了个大后背,赵军骑兵趁势手起刀落,燕兵的人头眨眼间就离开了身体,“咕噜噜”滚到黄土中。

燕军一见赵军攻势猛烈,更加害怕,争先恐后开始逃命,自然没有人主动上来断后,于是赵军对燕军肆无忌惮的砍杀,一时惨叫声四起,燕军丢盔卸甲,好不狼狈。

孙琴一见局势已不可控,丢下士兵带着几百乘战车仓皇而逃,赵相如也不欲缠斗,因为远处还有燕军主力在,一旦他们放箭射击,自己纵是离城门再近,也不可能全身而退,她明白,这些骑兵是邯郸城的根本,这场城池保卫战还不知需要多长时间,赵国再不能失去哪怕只是一个百人队的精锐了。

燕军溃逃,被围的庞澈等紫微门步兵回到城内休整,赵相如带领骑兵只是象征性的追杀了下,就匆忙回城。

此役燕军伤亡万余,大部队撤回营地。赵国紫微门守军伤亡七千,青龙门骑兵三千人全部阵亡,赵相如带领的万余骑兵只一人死亡,十数人受伤。

庞澈还好,没受什么伤,只是些许疲惫,赵相如略有些心疼,但想着到底人没事,心中不禁又庆幸又后怕。

周围都是部下,她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好道了声:“将军应多珍重。”庞澈垂眸,不敢看她。

赵相如想着玄武门还有事,正要离开,突然一名士兵匆忙跑来道:“太后、将军,议事厅的百姓闹了起来。”

这些人不是刚刚才从燕军手中救出的人?赵相如与庞澈相互看了一眼,莫名道:“什么原因可知道?”

那士兵跑得急,喘着气道:“说是因为肚子饿了,想吃饭。”

赵相如一愣,想起这一仗从清晨打到下午,别说他们,自己都没吃上饭,早就饿过了,这时一被提醒才想起来,旋即笑道:“想来大家都没用过膳,让庖厨赶紧做些吃食给士兵们用了,半天仗打下来,大家一定饿坏了,也给百姓们端去些,被燕军掳去必是没有好好吃过东西。”

“诺。”小兵颠着脚跑了,因为年少,个子不高,甲衣已经盖到了大腿,一跑起来后面的甲衣一掀一掀的,啪啪撞在屁股上。

“庞澈,你在这休息,我去议事厅看看。”赵相如才走了几步,却见庞澈跟了上来道:“我陪你去。”

赵相如定定地看了他会儿,劝道:“今日的战斗如此胶着,你也累了,趁这机会多歇会,明日燕军还不知要在何处攻城,总要把精神养好。”

庞澈看着因为操劳,把眼袋都累出来的赵相如,摇摇头坚持道:“无事,我陪你去。”

赵相如见拗不过他,只好勉强把他带着,二人还没到议事厅,就已听到里面传来的哭闹声。

许多孩子因为刚刚经历了战乱,加上一天多没吃饭,都饿得直哭。大人们自己也没吃东西,更没力气哄孩子,都蔫儿了吧唧的在那坐着,赵相如一进门就看见这么一副情景。

百姓们一见赵相如身着将军铠,就知道她不是寻常人,战乱中一女子竟然身穿甲胄,手握兵器,也更让他们觉得此人必定位高权重。

有些人已经站了起来,还有些人摸不准情况仍旧坐在地上,孩子们见着有陌生人来,一边哭一边好奇地看着。

“诸位都是赵国子民,今日受了燕军胁迫方才遭此大罪。我已命人做些饭食,一会儿便会给各位送来,绝不教你们忍饥挨饿。”

众人听完都感激涕零,跪倒拜谢。

赵相如又道:“尔等都是城外百姓,今日入城,可有居所?”

下方诸人不敢乱答,面面相觑后都缄口不言,赵相如知道他们不过是老实百姓,和蔼笑着又问了一遍,这些人才推了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出来代表大家说话。

那老头是他们中最年长的,也到过邯郸,见过些世面,说话也挺有条理,他朝赵相如一礼道:“老朽是邯郸东北望寿村人氏,燕军来时经过我们村,将留在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捆了起来,充作俘虏。我们每日都要随他们行军,但是他们只给我们每日一餐饭食,这些天来大家都瘦了不少,也没有力气说话。”

老头指指身边的几十人道:“这些都是我们村上的,”他又指指围坐在远处的几波人,“那些是别的村的,后来陆陆续续被燕军送来与我们关在一起。”

赵相如随着他手指的方向扫了一眼,看见两个男子正贼眉鼠眼的打量着自己,见自己目光触及,又赶忙把头低下去,她心中有些不悦,但想着毕竟百姓毕竟没'文、'有见过权贵,平时不'人、'敢抬眼看,但是偷偷'书、'摸摸总会看上两眼,也算'屋、'正常。

老头子拉拉杂杂说了一堆后,才回答了刚刚赵相如的问题:“老朽等人都是附近村民,在邯郸城内并无亲眷,也没有住所。”

赵相如道:“那便着人为你们安排驿馆先住下,等燕军退兵后,你们再回去。”

老者以为能死里逃生已是万幸,没想到连短期内的吃饭和住房问题都解决了,喜极而泣道:“若能如此如此,真是再好不过了。不知恩人如何称呼?请准许我等向恩人行大礼。”

一直站在赵相如背后如影子般的庞澈知道她是要示恩以笼络人心,于是出声道:“这是太后。”

老者听到这话大吃一惊,赶忙跪倒稽首:“不知太后驾临,老朽……额……鄙人失言了,还望恕罪。”老头子吓得汗都出来了,其他人听到这番话也是吃惊不小,赶紧学着老头的样子请求太后饶恕。

赵相如含笑请众人起身,余光却瞥见不远处有两道寒光闪过,突然庞澈大喝一声:“太后小心!”

两支弩箭正飞速朝赵相如射去,庞澈一把拉开她,举刀挡开了其中一支,而另外一支则没入了他的胸口。

大粮山位于山西省高平市米山镇境内,北南走向,属太行山脉,主峰海拔1009米。峰奇壑幽,景色秀丽。此山原名摩天岭,这里曾是赵军的指挥中心、瞭望台、粮仓所在地,故名大粮山。赵将廉颇在此驻扎,演绎了以沙代粮、积米成山的历史故事。为了纪念他,当地百姓修建了廉颇庙,后庙宇毁于赵末战火。

——摘自千度百科

此时,千里之外的信平君廉颇正神色凝重地看着地图。光狼被秦军攻占后,赵军退守长平待援,但并没有丢弃摩天岭防线。廉颇领着三十五万赵军从中阳挥师南下,牢牢占据摩天岭,凭借天险虎视光狼秦军,使其不敢贸然出兵。

光狼城位于许河,马村河、原村河三水流经处,是一个近似封闭的地理环境,这里易守难攻,又扼住上党咽喉,成了赵国最看重的城池之一。光狼城原本负责赵军摩天岭防线的粮草补给,但由于城池失守,赵军为避免大量粮草落入秦军手中,于破城前放火烧掉了所有的粮仓。

而摩天岭就在光狼城东南十余里处,廉颇就将士兵驻防在米山村西北的山上。这里地势险峻,山高沟深,成为天然的屏障。一旦秦人越过这道屏障,看到的将是一马平川的上党,赵军可扼守的险要关卡将变得非常有限。

三十五万精锐都在他手中,邯郸纵是如此困难,太后也未撤回一兵一卒,可见对他的信任和倚重。但越是如此,越让廉颇感觉到了身上的重担。他带兵一向以稳扎稳打出名,可是面对五十万来势汹汹的秦军,稍有不慎,赔掉的不止是一道险峻的防线、一个富饶的上党,而是赵国整整一代精锐。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身经百战的廉颇自然知道“人”才是赢得战争最关键的因素。秦军远道而来,求战心切,若在往常粮食充足之时,廉颇只需坚守不出,秦军也无可奈何,只能耐心等待以寻求战机。这样就为廉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一旦邯郸之危解开,届时太后再出奇兵,必能马到成功。

但是眼下当务之急的,不是秦军的攻击,而是大军的粮草。摩天岭周边的粮食无法满足三十五万人马的需求,原先光狼城的储备粮被守城士兵一把火烧了,现在每天巨大的消耗量折磨着廉颇,剩下的粮食只够吃上半月。他的任务是保住主力,拖住秦军,可是现在还没等敌人打过来,自己恐怕先要饿死了。

附近长平粮食倒是充足,可一旦大军退到长平,必然是将摩天岭这块战略要地拱手让给秦军,这很难让人下得了决心。

退守长平,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可以不使大军忍饥挨饿,但随之而来的,是防守变得更加艰巨;留在摩天岭天险驻防,自然省心省力,可山路艰险,粮食难以运送,只凭存粮根本无法长期驻守。

三十五万人中绝大部分都是骑兵,在山林中防守骑兵的优势并不明显。太后花了大量精力、物力、财力培养出的士兵,总不能就这样白白饿死。

经过利弊平衡后,廉颇最终决定,放弃摩天岭防线,退守到东北方的长平。

廉颇拿炭条在地图上的长平和旁边流经的丹水画了一个圈,终于松了口气,正欲唤来亲兵,突然一个斥候跑进门报道:“禀将军,十里外发现秦军踪迹,似从光狼而来。”

廉颇正盯着地图看,闻言后猛然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