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自知,以至*把脸拉下来说话了。
据记载,兰陵原野上的那一场大战只进行了5个小时,整编二十六师3万人马可说尽收陈粟囊中。逃回峄城仅3辆坦克,而且不久又被八师装入兜里。这一仗虽然陈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国民党军一败涂地如此,连战胜者也都不可思议。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章 剑舞兰陵(四)
难道美式装备的中央军嫡系还不如杂牌军?的确,此战整编二十六师在指挥上是有大问题的,倾巢而出,无疑就像一块板上鱼肉,就等着挨刀。突围敌军既无掩护部队,也不能有效地进行反突击,各路人马都争相夺路逃命。兵败如山倒,真是一点不假。
此战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快速纵队炮五团的一个营长,突围中吉普车翻车,万幸躲过一劫,于是就往炮车上挤,但十轮大卡车早己人无立锥之地,这时人人都想赶快乘车逃命,谁认得谁啊。营长只好抱在榴弹炮的炮筒上,屁股朝天,头朝下,我想挂得住吗?那还不巅个半死,果然,车翻炮倒,还是作了俘虏。说是狼狈不如说搞笑了。仗打到这个份上,再抵抗已毫无意义了,一些明智的军官,命令部队停止作战。
陈老总有一张坐在坦克上拍的照片,就是大战后在兰陵的留影。大获全胜,陈毅极为兴奋,亲临战地,触景生情,诗情喷涌面出,据说是陈毅当即赋诗,诗是这样写的。
其一
快速部队走如飞,
印缅归来自鼓吹。
鲁南泥泞行不得,
坦克都成废铁堆。
其二
快速部队今已矣,
二十六师汝何为?
徐州薛岳掩面哭,
南京蒋贼应泪垂。
陈毅很有文才,甚至有这样一个说法,若陈毅不走革命道路,很可能就是文学家。在他的那一辈将帅中,他是写诗最多的一位。陈毅爱诗,非寻常人可比,他甚至曾经向毛泽东切磋讨教。至于艺术取向,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在此不作妄言了。
一条长蛇被斩成数段后,在泥潭里挣扎着、扭动着,其状惨不忍睹。马励武的日记中也是“字字血声声泪”:“匪沿公路数十里阻塞我军行进,且战且退,以致成混战状态,我死伤损失特别大。迄晚我大部官兵死伤或被俘,仅曹副师长、郑参谋长受伤已回,牛副参谋长、田参谋长及邹指挥官、战车营赵营长等冲出重围,其余如蒋旅长负伤死于太子堂附近,谢旅长清华、丁副旅长及葛副旅长、于副旅长、丁团长复、王团长尚英、刘团长醒亚等要员均死伤未归,此外团副、营长下级干部等尚不计其数也!而快速纵队所属八十旅之两个团长亦未归,炮五团李团长亦未见归来……”二十六师副师长曹玉珩一条血路冲出包围,但身后三万甲兵不足千人。从此梦魇一直伴随到他当了俘虏为止。
山野十师参加兰陵大野战,从鲁南战役经过图上看,十师出击的方向是四马寨和漏汁湖这是退回峄县的必经之路,在这里有一番好杀。我父亲所在的十师三十团在鲁南战役中表现出色,说起此战,父亲也是眉飞色舞。我依稀还记得一些,据他讲坦克上的机枪很好使,可以卸下来,陈老总来战地后,要他们都放回去……
孟子云: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无非是说春秋无义战的血腥。战争总是惨烈的,即是是正义的、革命的战争。
遥想沙场,父亲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定格……战车不顾一切的突奔,搭载的士兵挤得满满,他们嘶喊着,绝境里挣夺生路……然而沙场无情,弹雨撕烂士兵的冬装,棉絮冲腾起来,抛向空中……
陈毅的笑声在兰陵旷野上渐渐远去,夜幕不动声色的将大战场掩藏,寒凝山川,万籁俱寂,一如万古洪荒。
雪花静静地洒在漏汁湖上,片片飘舞的雪花竟是红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一章 捷报平山(一)
陈毅问童邱龙:“你可是山东人?”
“是。”童邱龙回答。
“多大了?”
“23岁。”
陈毅笑了:“又是一个年轻同志!”
我也笑了。
书中说的是1943年11月下旬陈毅回延安参加“七大”,运河支队副政委童邱龙在杜安集接送的事。
作者曾在三纵当过记者。不过,前辈,恕我不敬了。童邱龙是山东人吗?他干嘛不说实话啊!也许作者并没有见过童邱龙,即使见过童邱龙也不见得熟识童邱龙。童邱龙后任三纵二十一团政委,建国后任济南军区炮兵副政委,从山东省军区顾问位置上离任。
没错,童邱龙是湖北黄陂童家湾人。
我和童政委有一次“饭局”,那年头还不兴去酒楼摆谱,也就是老妈在家整了一桌饭菜。今天我搬出童政委,其实我并不想谈些童政委的事,那天吃饭童政委身旁坐的是一位穿便衣的老者,当时我看就像一个小老头,老人其貌不扬,却是充满传奇色彩的运河支队支队长邵剑秋(后任副支队长)。他俩都是我父亲的老首长,这次来和我父亲谈老部队史料方面的工作。
虽说邵剑秋老人身世足够传奇,但我只记得当年他说的一句话。席间,邵老伯对我说:你老爸可是英雄连队的指导员啊(看官,沉住气,看完再发意见)!
什么英雄连队?“平山连”啊。一个军,数万人,要说连队百以计,就像十个指头有长短,在这么些个连队里总有几个立下过大功,授予过荣誉,威名赫赫,又风光一时的英雄连队。“平山连”不敢说在全军鼎鼎大名,至少在二十二军是无人不晓。
好!今天就说一说英雄连队——平山连。
既要说故事,总有个来龙去脉。故事千头万绪,那头还是在1946年的夏天。
前面说了,陈毅率山野南下作战,却总是心挂两头,个中原因也是不言而喻的。山东怎么说也是华东大本营,而临沂更是根据地的心脏。前方打仗,后院起火,那可是兵家大忌。但当时华东我军主要作战方向又定在陇海路以南,所以山野出征又是势必所然。山野一走,山东军区则忧心仲仲,鲁南老蒋也是大军云集,山野首次南征时,山东军区就“抓住”一纵不放手,也是有苦衷。但宿北战役时,山野主力全压在了陇海路南,守卫山东根据地南大门,保卫临沂的重任主要就落在鲁南军区肩上。
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军区是最小最穷的一个军区。当年“财大气粗”是胶东军区,实力雄厚有鲁中军区。小小的鲁南军区又走了八师,主力就空了,好在还有两个警备旅,即八旅和九旅。这一档子部队,如果你熟悉IT产业,就类似品牌中的二线产品。两个警备旅比起八师来,自然是要短一截;但要比县大队区小队,那不用说又是响当当的主力了。
1946年10月,鲁南军区又新编了一个师。当时,胶东军区组建新五师新六师,渤海军区新编了七师(后有十一师),鲁中军区新添一个九师,而鲁南军区新编的就是十师。十师三个团,两个团来自警备八旅,还有一个团就是警备第十八团,十八团编入十师后改称三十团。当时鲁南还有一个旅,即滨海警备旅。一听番号就知是来年原滨海军区,滨海军区撤销后,被胶东和鲁南军区“瓜分”,警备十旅和十一旅重组成一个旅,但这时只有两个团。这样鲁南军区勉强有两个师的兵力,这两个师(旅)加上八师,就是以后华野三纵,二十二军就完整了。宿北战役时,鲁南这两个师再加上鲁中军区九师,为保卫临沂,在峄城东大打了一场阻击战。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二章 捷报平山(二)
1946年12月20日,十师三十团八连正在向平山运动。如果推算一下,就知道宿北战役刚刚胜利结束。宿北一仗,陈老总也是胜的不轻松。人说淮海战役是吃一个,盯一个,夹一个。是时,也有三个战场,宿北“吃”了一个,涟水被“吃”一个,还有一个也让人揪心,那就是鲁南,好在这时已能腾出手来了。
宿北战役山野打得热火朝天,在老家的部队也没歇着,十师和滨海警备旅在平山、石城崮、凤凰山一线阻击已经整整10天,但八连一直是担任预备队的任务,这让连长王广希急得不行。眼见平山顶上炮声隆隆,飞沙走石,这是整编第二十六师和第一快速纵队的榴弹炮又在发威。八连接到增援七连的命令后,连长王广布带全连火速奔向平山。到了山下,王广希拔出匣子枪,对身后的一排长张敬法下令:“往后传,准备战斗!”
在战斗打响前,我再把这个连队的“身世”说一下。这个连在团里排序“第八”,常人总以为是编在三营。这样的说法我在公开出版的书籍中也看到过,甚至是很有权威人士主编的战史也这样写。实际上此八连是二营八连,这绝对没有问题,我看过该连的连史。而且说来二营八连不久前还是二营四连。
在我想来,这个连也是可以作为一个“老连队”来看的。四连如果寻根,可以追踪到运河支队一大队一中队。1942年春,一大队在微山湖被鬼子包围,损失惨重,只剩下一中队还有十余人。以后这十余人和其他游击小组就在留在运河北了,名为“农民大队”,只是“挂靠”在运河支队,完全自供自养。直到1943年冬,运河支队也“投靠”新四军淮北三分区后,才考虑将这个“独立小队”给接过来,编为二营四连。连长由副营长华新一兼任,指导员权启厚,其他连排干部有郑玉仁、朱茂先、邵世德、张学立还有我父亲。
但按连史的说法,四连于1944年春组建,如此说来,只能算是“升级”了。就算四连是个新连队,但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以后几仗都表现不错,刀劈簧学兵营四连担任突击,排长张学立就是牺牲在这一次的战斗中。当然,让人刮目相看还是在停战时期的大练兵中,四连一鼓作气,连夺全团劈刀、刺杀、投弹、队列、快步行军五项第一名,真是一鸣惊人。
至于从四连变为八连这也很好理解的。1946年8月,八师在南下作战损失不小,兵员要从鲁南军区解决,警备十七团大部分补充进了八师,余下人员与十八团合并,这样以十七团“消亡”的代价,换取兄弟部队的壮大,战争的进程就是这样,有许多部队不一定能走到最后。
再接上面话题,用说书的话说,就是无巧不成书。八连各班排已散列成作战队形,正要往上冲呢。“八连长……等一等!”是营部通信员小张的声音。
通信员带来营长命令,要八连立即向西北方向撤退。王广希心里七上八下的,半小时前,营长还命令上平山,一下又是下平山,王广希抬头,只见山头的七连也正在下山。当时许多人想不明白,在兵法上,这就叫“欲擒故纵”。当时,宿北战役胜利结束,华野首长要为下一仗预设战场,把临峄路上的几个制高点,都让给马励武,马励武放心了,好让他把长蛇阵再向西北方向拉伸。果然,马励武上钩,他发现不妙后,想退回来,长官薛岳还却还不允许,“长蛇“就玄了。 。 想看书来
第十三章 捷报平山(三)
要斩这条蛇,和打峰山一样,有几个点非拿下不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平山、青山、石城崮三个点。这几个高地紧靠临沂公路,马励武若想回兵,那是万不能丢失的。平山,顾名思义是个崮,所谓崮,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山顶平园,四周陡峭。蒋军在山顶筑有中心碉堡,四周再布满地堡,接下来又是围墙和纵横交叉的鹿砦,当年国民党军队的野战工事大致都如此。守备平山的是国民党二十六师四十四旅一三二团的一个加强连。从火器配备有重机枪3挺、迫击炮3门、轻机枪9挺。说来也是八连和平山有缘,鲁南战役八连再次上平山,痛痛快快打了一仗。
从战史上看,平山之战是三十团在这次行动中的一部分,具体分为平山前村和平山两处,分别由一营和二营担任。突击平山的主攻是八连,五连和六连佯攻侧应。开战前,八连九班班长孟兆龙与众不同,只见他腰上插了把刀,当年李逵上阵前要带双板斧,孟班长带的只是把一把菜刀,但“切肉”也没问题,而且磨的寒光闪闪。打仗前磨刀,自古如此。但我军还有习惯,或者是说光荣传统,那就是开一个动员大会,这也是“磨刀”。打峰山时,张明摘下头上的皮帽,打平山,八连许多官兵纷纷“解囊”,把文件、钢笔、怀表、津贴费等交给营里,这也许是鲁南部队流行的一种作法,豁出来了!一切都交给党了!
宿北战役,二十三团攻打峰山,连攻三次,一夜苦战。攻打平山,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一鼓作气,速战速决,40分钟全部解决,可谓迅雷不及掩耳。
战斗是晚10点整开始的,三颗信号弹划破夜空,平山东北和西南方向枪声大作,五连和六连的佯攻开始了。连长王广希没有立即发起攻击,看到敌人被我佯攻部队所吸引后,才命令突击排长王美善悄悄的上去爆破,可惜这一计没有成功,还是被敌人发觉了,最后还是采取强攻。当年,由于我军炮火弱,对碉堡的攻打始终是个难题。攻打平山,最后也是在打中心大碉堡时一度“卡壳”。
此战八连有多大伤亡不详,但据连史记载,突击排在攻打山顶前只剩下9个人了。山顶的那大碉堡压制了八连冲击,连长又命令一排前去爆破,一排长张敬法就是在这时牺牲的,急得连长王广希想亲自上去,但被爆破组长赵学生拦下。赵学生不愧为爆破英雄,几经周折,但还是把炸药包塞进了碉堡里,一声巨响,碉堡被掀去半边,据称里面有40多个敌人就这样见了阎王。
八连山上干得漂亮。山下也是生龙活虎,兰陵围歼战和敌坦克也交了手。鲁南战役,八连从战果上看非常可观,我有个数据是这样的,此役八连共毙敌157人,俘敌49人,推缴火炮3门,轻机枪9挺,步枪81枝,卡宾枪71枝,手枪16枝,电话2部,汽车13辆。最大的战果是还缴获坦克9辆,据战史记载鲁南战役共缴获24辆坦克,八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