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战役的第二阶段还是以左右两个纵队为基础。但左纵队的最高指挥官都由粟大将亲自来指挥,陈士榘在*这样说:“乘胜发动了鲁南战役的第二阶段,由我指挥对峄县发起进攻,粟裕指挥对枣庄的攻击。”这一仗,峄县和枣庄同时开打,都是在9日晚上发起的。
从攻打峄城的兵力上看,是八师和鲁中来的4个团,但主攻还是交给了八师,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谁不知“一回生,二回熟”啊。八师在两年前就攻打过峄城,说来那是在1945年9月的战事了。是时,八师组建不久,也是八师攻打的第一座县城。峄县号称鲁南第二城,是时城里有伪军1700余人,在南关和火车站还有鬼子近200人,这一仗,鬼子溜得快,伪军不禁打,3个小时,就全部拿下。八师从山沟沟第一次进了“大城市”,也是长见识。师部暂设在南关的一家医院里,电灯亮堂堂的,在电灯下开会,写材料,那感觉就是不一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就是当年打峄城给作战科参谋魏学诚留下的城市印象。
王牌都打输了,手上有几张“废牌”还能支撑多久?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一章 再克峄城(二)
马励武情绪低落,想一走了之。但徐州的薛岳却不想放弃峄县,马励武只能屡屡向上峰请求援兵弹药,以厚实力。有一回他和徐州的通话被我监听。薛岳说:请兄忍耐着点,上边会有办法的。马励武则忧心仲仲道:“上边有办法,必须乘前方有办法时才能用得上。如果我这里没办法了,上边有办法亦无济于事”。薛岳则继续鼓励:“不久即派大军增援,希你耐心等待”。陈老总听到这里,哈哈笑道:我可等不及了。
因为八师打过一回峄城,何以祥对马励武指挥所的判断非常准确,还是这句话,擒贼先擒王。城里有座天主教堂,附近是包家大院,因房层高大坚固,何师长下令对这两处炮击不要吝啬炮弹。据何以祥回忆:“在10日晚我军发起总攻前,我即命令全师的榴弹炮、野炮、山炮、步兵炮、曲射炮等30余门火炮,分成几个火力队,集中轰击这两个目标和敌前沿防御工事。”值得注意的是,在何以祥的回忆中,八师第一次使用了榴弹炮,多大口径呢,何师长说是155,我是有些怀疑的,很可能是105之误。果是155口径的话,这威力,当时真不啻是天上掉下“炸弹之母”了。
想要大炮,八师宁肯不作“谦谦君子“,当时少了风度,此时多了气度,看来还是“值得”的。缴获的大炮立刻用上了,想放大炮,也是临时抱佛脚。还是要发动群众,说穿了,还得依靠大炮的原先的主人——解放战士。国民党最怕共产党的“洗脑子”,也是有道理。昨天,还是他的兵,今天就把炮弹打他的头上了,而且是又准又狠。果不出所料,马励武的指挥所就设在包家大院。打完仗,何师长和二十二团长毕庆堂来到大院察看,只见弹痕累累。据俘虏说,当时马励武根本没想到,*的炮火会如此猛烈。马励武当了俘虏后,还心有余悸的说:贵军炮火猛烈,光指挥部左右,即命中炮弹100余发。这次炮击,共用3门榴弹炮,但实际上出动是4门,还有1门呢?汽车拖炮的时候,掉到沟里去了。不过,实际上榴弹炮三纵也是过过瘾而已,打完仗统统上交,三纵装备榴弹炮是在洛阳战役以后了。榴弹炮的威力也给陈士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以后把玩艺当宝贝。
快速纵队在兰陵基本“玩完”,要说彻底“玩完”还是在峄城。从兰陵冲出包围的还有7辆坦克,马励武对这些顶极武器是怎么用的呢?非常滑稽,有一辆坦克爬上城头,照我想来这几乎是在作秀,军事上的作用微乎其微,充其量算一个铁碉堡。这种轻型坦克的炮也实在大小了,口径“三七”,步兵最小迫击炮还是“六○”呢,且坦克炮都是直射,蹲得越高,死角越大。但据称M3A型坦克炮口径虽然小,机枪倒是不少,约有五六挺,比现在主战坦克还要多,但同样有角度限制的问题。把坦克放在城楼上,张牙舞爪的样子,除了给自己壮胆,其实没有多少实战价值。
峄城主攻由二十二团一营担当,突破口选择的是南门。在连续爆破中,城门被炸开,突击班迅速登上门楼,这辆坦克无处可遁,只能乖乖就范。南门突破后,三营和特务营也迅速跟进,二营在西南角架梯未成,也从南门入城。正如第三野战军战史记述:“10日下午,第八师首破南门。当夜,各部均突入城内。”入夜,八师已将残敌逼近城东北和城西北,鲁中部队也从峄城东门进城。11日凌晨,大局已定,突围的一部也被二十三团截住,城内之敌悉数被歼。
峄城之战,八师以300余人伤亡,按何师长的话说,歼敌5400余人,这样战果可称之为完胜了。说起马励武的被俘也是很滑稽的,当东门也被攻破后,峄城两面夹攻,敌军已乱成一锅粥,马励武带了几个随从想混出北门,但被挡了回来,最后和其他俘虏一起到峄县东门集中,这时他听见我军战士的对话,马励武自己回忆说:
“咳,怎么不见马励武呢?……怕他跑了吧?……哼!跑了?跑不了”我内心很不安,但不吭声,悄悄对我的亲信干部、参谋、副官、卫士说:“不要吭气!等有机会再逃出去。”
第二十三章 再克峄城(三)
但很不幸,机会溜得也太快了。天亮了,不愧为正规军,见了长官哪能大眼瞪小眼,于是,师座!师座!一声又一声的“请安”,这样,马励武被请到了何师长跟前。
峄城从总攻到搞定,不过几个小时,粟大将心中赞叹,八师擅攻,果名不虚传。
第二天上午,粟裕前往驿城,恰好在城南关遇到八师押解5辆坦克出城,负责押坦克的正是魏学诚,这本不是作战科的事,但二十二团首长见魏学诚出城,就让他顺便把事办了。魏对粟裕只是仰其大名,并未谋过面。他在日记中说:“迎面碰到野司王德处长,忙向他打招呼,他指着同他一起来的一位首长说:“这位是粟司令……”。
粟裕正想和魏学诚了解情况,八师政治部主任刘春也到了,粟裕当即让刘春汇报八师的突击峄城的经验。粟大将这一头心中石头落地,那一头心却是高高悬着,陶勇一师可是他从华中带来的“亲兵”,在战场上,实际上这就叫不是“竞赛”的竞赛。峄城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就看陶勇怎么拿枣庄了,但这时粟大将也没底。
粟裕回顾鲁南战役时说:“所以峄县战斗一结束,我就进城去学习研究攻城爆破技术。在城南门遇到第八师的同志正把俘虏和缴获的坦克押送出城,我要求他们在现地介绍突破南门的战斗情况。他们详细讲述了突破南门时火力、爆破、突击的结合运用,以及在城内进行巷战的经过。我们马上把他们的经验通报了正在攻击枣庄的第一师。”
粟裕对八师的攻城的“绝招”很上心。其实一师也来峄城取过经。但叶飞却似乎是有点不以为然,他对陶勇说:“不能服这个气。其实攻坚没有什么秘密,关键是爆破。”一纵初来鲁南时,攻城也碰过钉子,因这时拿下了齐村,说话变得很有底气。
大凡说到八师善攻,往往和煤窑子挂钩,以为这是矿工的功劳。说来也是有道理,但我觉得还不是根本所在。火药在军事的运用是老祖宗也会的。步兵五大技术,爆破是其中之一,就凭新四军“哥们”的灵气,若不懂这个,真叫笑话了。但有的部队野战就是灵;有的部队攻坚就是狠;有的部队阻击就是稳,这是事实。所以,让我来说,就像中文系读《写作通论》,考一百分,成绩不错,但写文章不一定不错。取经不过一二三四五,但立马见效,怕不见得。一支部队的特长,是战争实践的结果。疱丁解牛,不是一天功夫。
粟裕在总结此战时说:“攻打枣庄的第一师,素以擅长野战、灵活机智、作风顽强著称,对于城市攻坚还缺乏经验。”但一师遇到困难还是超出了粟大将的预料。一天,两天、三天,五天,七天……枣庄依然如故。
粟裕不得不作调整了,齐村的活由一纵来做。再让八师也助上一臂之力。但据说,陶勇“东北军”全包不成,但还是想包打枣庄,八师要上没上。齐村被叶飞拿下了,枣庄还是没有进展。陶勇提出“不干”了,这时国民党军四方援兵却在靠上来,这枣庄是打还是不打,要你说粟大将急不急人。
我们知道,山野和“小华野”合拢后,粟大将大权在握,重任在肩,实际上就是华野战役前线总指挥。打枣庄,虽然不能说是粟大将关键的一战,但也不是无关紧要的一战。枣庄当初不打,或碰一下就走,这都好说。但眼下仗打到这份上再罢兵,功亏一篑,那与东北三战四平就无异了。
鲁南战役也可以说是粟裕在山东的第一仗,如果句号画得不那么圆满,很可能会对粟大将在华野用兵带来影响。粟裕为拿下枣庄再调兵遣将,叶飞二话没有,又上二旅两个团;同时又要八师发兵相助,八师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但我从有些史料来分析,八师因连续突击,部队有些疲劳,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更想坐下来喘口气。
1月17日午夜时分,陈士榘已经入睡,但被电话给搅了好梦。陈老总深夜未眠,叫醒陈参谋长,必定有急情相告。
这句话用在这里不知合适不合适,对陶勇攻打枣庄来说,还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船迟还遇顶头风。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十四章 三打枣庄(一)
粟大将病了,病得不轻。参谋长陈士榘挂帅责无旁贷。
关键时候点陈士榘将还不止一次,最重大的一次还要数淮海战役中对双堆集的最后突击,陈士榘不仅指挥华野几支劲旅(其中就有华野三纵),而且中野大军也由陈士榘统一指挥,一举拿下双堆集。
再看枣庄之战。鲁南战役第一阶段,峄东野战大胜空前,接下来就是要摧城拔寨了。攻坚首战峄城,八师和九师似探囊取物,不费吹灰之力。但同时开打的枣庄,却是屡攻不克,节骨眼上,粟裕卧床不起,这让主帅陈毅着急了,深夜打电话给陈士榘,不仅仅是有要事相告,还要发一支令箭给他。
“粟裕病了,你去枣庄接替指挥。”陈毅二话不说,开门见山。“把八师带上。”陈毅接着又说。
虽是午夜睡意正酣。想来这时陈士榘该有一个激灵,打起精神来。要说到带八师,陈参谋长就有话说了,以下是陈参谋长在*中的原话:
“八师部队打了宿北战役又参加了鲁南战役,现在刚打下峄县,部队伤亡较大,也很疲劳,极需休整,大量补充俘虏新兵也需要政治工作‘消化’。如果不将九师、四师一个团调走,加上一师攻枣庄是很有把握的。”
参谋长这话其实我想有三层意思。一是为八师找“托词”,不要鞭打快牛;二是对鲁中部队的“不辞而别”非常不爽,总得和他有个招呼嘛。陈毅看出陈士榘心里的那点小九九,忙作了解释。“王建安催得紧,定要九师、四师回去。”陈毅似乎也是有点无奈,但也算给了参谋长一个台阶,陈士榘心中舒坦了,也赶忙表示:“……虽有困难,但八师还是有战斗力的,叫他们连续作战,锻炼部队,我带他们上去。”
第三层意思,只能是揣测了。这一点叶飞倒是爽快,向他“借兵”,说不给,就不给。俗话说军令如山倒,要你上,不上也得上。但不是万不得已,谁下这样的死命令呢。我想这次要八师发兵,八师确有实际困难。陈毅不开这口,让参谋长去说。陈士榘在*中是这么说的:“八师的几个领导同志也提出,部队很疲劳。”但陈士榘立马“许诺”:“打完这一仗再给你们更多的休整时间。”八师算是听话的部队了,但这一次好像是有点勉强了。其实不论大官还是小兵,有时候心态也差不多,事会去办,但嘴上也有嘀咕。
陈参谋长回忆说:“这时八师赶到了。丁秋生是八师政委,说部队很疲劳,有些叫苦。我说:‘叫苦也不行。一师未拿下枣庄,九师已经调回鲁中了,别的部队也很疲劳,调你们来是陈毅司令员和华东局定的……’但陈士榘也提到:八师虽然“叫苦”,求战情绪还是很高,一到就想投入战斗。陈毅又对八师首长说:“不要着急,明天重新部署。你们准备担任困难任务……”
第二天,参谋长对陶勇下达命令了,要一师把阵地让给八师。陶勇听了若是不懵就不是陶勇了。据陈士榘自己说,他与陶勇也是第一次见面,陶勇是四方面军出身,两人都是闻其名而已。但陈士榘与一师政委王集成却是老相识,长征时期都在红一军团,王当时任任六团政委,陈则在军团部,当年就是无话不说的老朋友了。王集成把陈士榘拉在一边说:“这样可是要伤陶勇的情绪的。”但陈士榘不为所动。在他想来,枣庄西南方向一师数度突击没有成功,可见这里难度太大,八师只来了4个营,主攻还是交给一师,但一定要换个方向。陈士榘说:“原来主攻方向放在南面,现在改在北面,仍由一师担任……陶勇同志开始有些想不通,但经我说明道理,还是同意了这个方案,服从我的指挥。”
从结果来看,陈士榘此举可说得上“英明”。。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十五章 三打枣庄(二)
自抗战胜利后,攻打枣庄这是第三回了。也许也是巧合,要拿枣庄开涮,总是新四军一马当先,新四军弟兄从大江南北入鲁,多少有点水土不服,勇则勇矣,但总是有磕磕碰碰,第一次攻打是七师,留了个尾巴;第三次攻打是一师,一师一出手就碰一钉子。
一师气盛啊,一师气盛是有缘由的。首先一师出自“名门”。新四军一师有3个旅,而只有三旅是老师长粟裕亲自带出来部队。一旅为叶飞部,所部南下苏浙后,发展成一纵,一度要远走高飞,还是情况有变才留在了山东;二旅为王必成部,所部和原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合并,组成新的十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