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里,对于道歉者,不要给予过分攻击,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下属或伙伴,这种动物界的法则已经失效了。现实情况是,每个人都不可能糊里糊涂地、随随便便地道歉。
在能够轻松地进行道歉的社会之中,一定会存在着类似于动物界的默许规则。如今,这种规则已经变得越来越危险了。
此外,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难以得到缓解。人们每天都会感到压力、失意、沮丧,而苦于没有发泄的场所。
偶然间遇到一个弱者,就会把他当做替罪羊了。从这种意义上讲,在学校或公司里,欺负别人的人,心中并没有憎恨的感情吧!
在心理学上,对于这种行为,可以解释为“失意引起的、转移了的攻击行为”。
因憎恨而殴打别人,会有一个很明确的理由:“我恨你”。虽然说打人并不是好事,但抛开打人是恶行还是善行不说,这种有明确理由的殴打别人的行为,应该是一种可以理解的行为。如果有一个像样的打人理由,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只不过,这种情况下,原则上要掌握分寸)。
但是,这种转移了形式的沮丧,对于被欺负者或周围的人来说,自然是不明就里了。更何况是每逢向人道歉时,都被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待,就更为惨不忍睹了。
也就是说,在如今这个时代里,如果带有诚意地去道歉,有时会非常危险;如果彻底屈服,就不能期待对手先作出让步。这太可怕了!
顺便说一下,有一点经常被误解。在职场上所谓的级别(相当于按年龄、级别等的排列顺序)的高低只不过是暂时性的,它取决于组织这一框架结构。它是在实际的人际关系中不断摸索而形成的一种“临时性”的序列,随时都有可能被逆转。
如果实际职位的重要程度与下属的评价不一,或是下属被破格录用的话,所谓的级别就可能发生逆转。
日常生活中的道歉,用心反倒是一种妨碍
不可否认,在漫长的人生之中,有些时候,需要不顾一切地、发自内心地道歉。然而,我想不会有人每天都接连不断地这么做。相对来说,讲究技巧的道歉,在日常生活当中会更加频繁。
日常生活中的道歉,不需要太过用心,如果太过用心反倒不好。作为一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有技巧的道歉就足够了。
例如,拥有高超道歉能力和技巧的空乘服务人员,他们在面对乘客时,一旦听到有人抱怨,就会毫不犹豫地说“非常抱歉”。这种符合礼仪的道歉并不是都出于真心的,实质上是一种职业习惯,相信大家都会理解。
一般来说,在服务行业,只凭道歉技巧这一点就能够决定他们能否成功。从这种意义上讲,擅长道歉者也擅长生意经。
然而,人们都有一种心理:即使是事实,也不希望向人道歉。最好是不向人道歉,也不接受别人的道歉。
这就好比恋人之间,如果盘问对方“你心里是不是有别人了”时,得到“是呀,是有别人了”这种直截了当的承认,肯定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如果对方否认说“没有呀”,那么就不会破坏气氛。
这时,计较对方是否真的发生了外遇这一“事实”,对于询问者本人来说,也许并没有那么重要。
也就是说,发生了外遇或是寻找借口,有的时候,对于本人来说,都是不愿意去面对的。虽然明白这么做不合乎道理,但是为了自我防卫,许多人都会这么想:我喜欢他,所以我相信他所说的话。都怪我,认为他有外遇。
这是一种非常狡猾的做法。但是,在道歉时,是有必要根据对方的心情,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考虑的。
会道歉的人自尊感高,不会道歉的人自尊感低
如何区分会道歉的人和不会道歉的人呢?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自尊感”。简单地说,就是指“自尊心”,而这种自尊感在结构上,又分为两个轴。
一个轴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另一个轴是“自己如何看待来自他人的评价”。
前者非常简单易懂。后者在表达上有些复杂,主要是指自己如何去认识别人给予自己的评价。再简单些说,就是指“我被别人当作笨蛋呢”还是“我受人尊敬呢”。
不管是哪种情况,最根本的还是在于“自己”,换句话说,一切都是“自己的判断”。
如果还是不明白,你还可以把它理解为“自信”。
也就是说,自己对自己有较高的评价—— 自己对自己有自信,在心理学上表现为“自尊感高”;自己认为还得到了来自他人的较高评价(自己认为),则是指自尊感的第二个轴很高。
相反,自己对自己没有自信,在他人的眼中自己也只是得到了很低的评价,那么自尊感的两条轴就都变低了。也就是说,以:
自尊感的轴A=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自尊感的轴B=自己如何看待来自他人的评价为基本,可划分“A高、B高”“A高、B低”“A低、B高”“A低、B低”四个类型,如下图所示。
那么,自尊感两个轴都高的人,即“A高、B高”,是什么类型的人呢?
这种类型的人,不用说,自然是对自己拥有绝对的自信,而且,对自己在别人的眼中有好的评价也很自信,绝对不会对自己产生怀疑。
这种人遇到失败必须作出道歉时,能够直面现实,“都怪自己不好,道歉就是了”。
正因为对自己如此自信,才会认为“即使道歉,自身的评价也不会降低”。甚至,当自己没有太多的过错时,也往往会采取“在这种情况下,先道歉就是了”的做法。
那么,自己对自己有自信,但是却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或者说是认为他人的评价没有那么高)的人(即A高、B低),会是什么样的呢?
这种类型的人也认为道歉不会使自己的价值有所损害,但是,却非常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降低。自己对自身越是有自信,就越对这种差别感到痛苦,他们觉得道歉十分困难,而只能虚张声势。
还有一种类型的人,他们尽管对自己没有自信,但会觉得别人对他的评价要比实际高一点的人(即A低、B高),同样地,这种人不能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
如果觉得与自身实际情况相比,社会上的评价更高一些的话,他们就会想尽办法维持这种评价,这是人之常情。因此,对于会使自身的价值降低的行为或评价、流言等,他们会觉得非常讨厌,想尽一切办法将其消除。
自尊感的两个轴都低的人(即A低、B低),基本上毫无自信可言,更害怕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如果这种类型的人出现了失误,会怎么样呢?作为正常人的心理,没有人会愿意对自己进一步贬低。于是,在无意识之中,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尽量避免出现会使自己丧失自信的言行。
况且,“在这里道歉,还不知道周围的人会怎样评价自己呢,也许对自己的评价会降低吧”,对于如此不安的人来说,“道歉”自然就是一件大事了。他们也就不能轻易地作出道歉了。
就这样,自尊感高的人会道歉,自尊感低的人不会道歉,这种结构就形成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自尊感高是件好事,但自尊心过强则大为不利
关于自尊感,有必要进一步加以说明。
提起自尊感高的人,读者们可能会联想到那些骄傲自满、不知天高地厚的“讨厌的家伙”。而且,关于“自尊感高的人对自己有自信,擅长道歉”这一说法,有些读者也可能会认为它指的就是那些心高气傲的家伙们的行为。
但是,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心理学用语“自尊感”和人们通常所说的“自尊心”,从严格意义上讲有些区别。
在心理学上,自己对自己有高的评价(即自尊感高)和社会上所见到的“自尊心强”是不同的。
“自尊心很强”这句话中,包含着“任性、深信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的意思。而在心理学上所讲的“自尊感高”则不同。
心理学上所讲的“自尊感”,是指是否“得到正当的评价”,最重要的是自己如何评价自己。
因此,没有必要讨论其客观上的正确性。说得极端些,不管这种评价是否正确,都没关系。
例如,在社会上,有的人在别人看来显然是俊男靓女,但是他们的自尊感非常低,并且这种人并不在少数。由于对自己没有自信(最重要的是自己对自身作出的评价低),因而与人接触时很容易胆怯。如果是与异*往,就会更加紧张,甚至说不出话来。
而另外有一些人,一看就知道不是俊男靓女,但他们的自尊感十分高,能够积极地与人交往。他们对自己的魅力和能力非常自信,在与异*往时也能够谈笑风生,实际上,这种人更有人气,也更受人欢迎。
也许这两种人的自尊心都很强。但是,因在内心深处自己对自身的评价不同,其行为也会出现明显的不同。
在心理学上,如果自尊感高,会觉得道歉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而自尊心强的人,在道歉之后,瞬间就会感觉到自尊心遭到重创,渐渐地就变得不能道歉了。
就这样,“自尊感”和“自尊心”,朝着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了。
自尊心只有被自尊感所支撑,才会成为良性意义上的自尊心,而这才是成为“会道歉”的人的前提。
不害怕失败的孩子,更有可能进步
“有自尊心,提高自尊感”,在心理学上非常重要。
举一个经常出现在小学课堂上的例子。
老师提了一个问题,有的孩子会大胆地举手说:“我来回答!”而有的孩子却不敢这么做。孩子们有着不同的个性,其中也有孩子尽管不是特别清楚答案,但还是会把手举起来。
可能会有人觉得不知道答案就举手的孩子有点儿轻浮,但是实际上,这样的孩子的自尊感非常高,非常有自信,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就不知不觉地举起了手。也许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讨好老师或是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但这也是一种自信的体现。不管从哪方面来看,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孩子对自己有着绝对的自信。
当然了,在这种状况下,答错或是回答不出来的话,就有可能丢脸。被老师骂的机会会变多,被同学们嘲笑也不足为奇。但是,这样的孩子,却一点儿都不介意。
对于这种孩子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很有趣。乍一看,他们是在不断地重复着这种“轻举妄动”的行为,但实际上,他们却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许多相关知识。
也许你会觉得这只是玩笑。实际上,这其中却包含着一个极为重要的含义。
那就是,这样的孩子,至少表明了一个基本的姿态,即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去。
这是极为自然的、积极参与的姿态,也会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有好奇心,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孩子,即使暂时无法掌握知识,但以后总会掌握的。对于这一点,老师也会拭目以待。
相反,在课堂上不能举手积极地参与其中的孩子,成绩自然会下降。这种孩子不管能力有多强,也无法引人注目,老师也不会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关心。当然了,如果不能大胆地将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被老师夸奖或吸引同学注意的机会也就随之减少了。随着这种体验的减少,孩子也会渐渐地消极下去。
这的确是有对比性的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
这一点也适用于成人社会。
姑且把新职员当做在听课的小孩子。
新职员刚进公司,其工作能力较差,但公司或上司都不会介意。因为新职员刚从学校毕业,不可能做得比前辈或上司更出色,这是理所当然的道理。
因此,上司不会期待新职员作出多少“成绩”,对于他们的迷惑、失败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此外,上司还会对新职员的发展空间进行观察。在这段时间内,公司所期待、所看重的是他们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干劲。
因此,对于新职员来说,这一段年轻、朝气蓬勃的时期的确是一个幸福的时期,即使失败或向人道歉也会被他人主动地原谅。他们在失败之后会学习如何去道歉,并被确认将来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一时期内,那些对所有的事情都竭尽全力、经常面临失败、体验各种道歉方法或工作技巧并加以学习和掌握的职员,与那些没有经历过任何失败、连道歉也不会的职员相比,哪种类型的职员会更有发展呢?我想没有必要在此多作说明了吧!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回答错误也不示弱的孩子有出息
还有一点可以从孩子们的世界里学到。
自尊感高的孩子有一个特征:回答错误时也若无其事。即使遭遇失败,也会笑嘻嘻地说一句“对不起”,然后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实际上,这是学习道歉技巧的开始。
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却回答错误的孩子,会说一句“哎呀,我答错了”,然后就装作若无其事。对于这样的孩子,站在老师的角度来看,对其评价未必不好。这是因为我们所评价的是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一种姿态,答错答案本身不会得到不好的评价的。倒不如说,这个孩子对学习很有热情,很积极主动。
对于老师来说,这时与能解答出这个问题的孩子相比,想解答出这个问题的孩子的态度更值得表扬。
另一方面,对于这类孩子来说,如果这次没有回答出来问题而不得不道歉,那么下次为了不用道歉就要解决问题,就会努力学习。的确,这直接关系到下一次的行为。
不过,这时老师的态度也非常重要,如果对于回答错误的孩子,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斥责,那就糟糕了。如果以“这个问题太难了”之类的话来安慰他们,他们就有机会明白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道理:积极去做,失败了大不了道歉,这并不是坏事。而这个道理也是进入社会之后通用的真理。
。 想看书来
较好地保持自尊感与他人现实评价的平衡性
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