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诗刊》2010年第五期的一个
玉树,这场倒春寒
1
生命辽阔,无所惧
有了这样的心情,我才敢前来
和你说话。看太阳。或者灯火
譬如春天,可以寒冷,也可以很温暖
假设,我是雪雁。你可以是剪刀、狐,或者火焰
在夜晚来临之前
拿走我的刺。打开你的孤独
假设不远处,大地震动
2
现在是谷雨。该打开窗子,架起牛犁
有蝴蝶受伤。有蜜蜂被卷入花朵
这些旧事。都要一张纸掀过去
我们需要一些灯火来落地生根
来吧,认识了许久的陌生人
我们需要一个庄严的仪式
证明我们在苦难深处相逢。证明我们
爱园中的树。能忍受身边的倒春寒
3
树叶落了还有树干
人的身边,还有许多人
雪落下来。我们在掌心点起灯盏
时光飞快,但我们要活得慢一些
前面有雪雨。有和风。有若干陌生
隔着山水。隔着一张薄薄的纸
我看见了你的伤和我们相连的筋脉
4
现在是春天。欢乐和痛苦
与我们所走的道路有关。
旧的时日,你丢了马匹、牦牛和
血肉生命。就让我们一起
为营造青草地付出一生
安静的或不眠的夜晚,有雪花走过月影
我们的手掌,温度相同
就让我用一些咸和一些青
再唯美一次
有了伤痕,我们还可以讲述大海
2010、4、18
中个小奖,“黄鹤楼杯”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评选揭晓
中国诗歌学会和湖北黄鹤楼科技园举办的“黄鹤楼杯”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评选工作日前结束。大赛从4月1号启动以来,得到了《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星星》、《诗歌月刊》、《诗潮》、《诗林》、《诗选刊》、《扬子江诗刊》、《华夏诗报》、《绿风诗刊》、《中国诗人报》、《文艺报》、《文学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新浪网、搜狐网、新华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等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宣传。共收到纸质来稿1792首,电子来稿5123首,共计6915首诗歌参赛。按照征稿要求“作品不局限于黄鹤楼建筑本身,可以围绕黄鹤楼品牌的经典定位,也可以围绕黄鹤楼科技园的天然理念,重在挖掘黄鹤楼的精神气质和品牌内涵,力求新意。”其中有效稿件6277首。经初评委认真遴选,第一轮初评稿件150人,然后隐名复评,评出70人的诗歌进入终评。
9月中旬,由著名诗人、诗评家吉狄马加、张同吾、叶延滨、韩作荣、桑恒昌、祁人、阎志等组成的评委团对终评稿件进行隐名打分,然后根据分数的高低评出了等级奖。其中特等奖空缺,一等奖有原来的二名增加至三名,分别有安徽单菲的组诗《黄鹤楼之万物向上》、内蒙古敕勒川的组诗《境界:从黄鹤楼到黄鹤楼……》、山西韩玉光的组诗《写给黄鹤楼的十首诗》分别获得。甘肃包苞的组诗《黄鹤楼》、山东海灵草的组诗《黄鹤楼里的春天》、北京莫卧儿的组诗《神话》分获二等奖。柳歌、周大强、大卫等10人荣获三等奖。谢克强、洪烛、田禾等30人分获优秀奖。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为天下三大名楼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黄鹤楼”品牌因楼得名,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在继承千古名楼文化基因的基础上,高举新古典主义的大旗,以“中式经典”为定位,创新演绎“内外兼修、品位卓然”的雅士文化。大奖赛吸引了世界各地诗歌爱好者,除国内参赛者外,还有新加坡、加拿大、美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作者投稿。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黄鹤楼采风团创作的诗歌将和获奖者作品一同汇编成《同一首诗咏黄鹤楼》,由国家级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黄鹤楼大赛获奖名单
特等奖:空缺
一等奖:(3名)
单 菲(安徽) 《黄鹤楼之万物向上》(组诗)
敕勒川(内蒙古) 《境界:从黄鹤楼到黄鹤楼……》(组诗)
韩玉光(山西) 《写给黄鹤楼的十首诗》
二等奖:(3名)
包 苞(甘肃) 《黄鹤楼》(组诗)
海灵草(山东) 《黄鹤楼里的春天》(组诗)
莫卧儿(北京) 《神话》(组诗)
三等奖:(10名)
柳 歌(河南) 《黄鹤楼遐思》(组诗)
周大强(安徽) 《高贵典雅黄鹤楼》(组诗)
大 卫(北京) 《黄鹤楼:四乘以四》(组诗)
罗书銶(江苏) 《烟波黄鹤楼》(组诗)
夏文成(云南) 《黄鹤楼香烟,爱上你没有错》(组诗)
邓诗鸿(江西) 《千年一鹤》(组诗)
栾淑娟(山东) 《黄鹤楼,一条江的竖影》
支 禄(新疆) 《黄鹤楼》(外一首)
安昌礼(江苏) 《黄鹤楼写意》(组诗)
曹立光(黑龙江) 《黄鹤楼》(组诗三首)
优秀奖:(30名)
谢克强(湖北) 《思想者》(外一首)
洪 烛(北京) 《黄鹤楼》(外一首)
田 禾(湖北) 《登黄鹤楼》(外…首)
刘 涛(新疆) 《在黄鹤楼外游走》
张 之(四川) 《黄鹤楼诗章》(组诗)
鲜 圣(四川) 《春天的黄鹤楼》(外一首)
东方浩(浙江) 《鹤舞九天》(组诗)
颜 琳(河南) 《黄鹤楼》(组诗)
张抱岩(安徽) 《在黄鹤楼弯下腰来》(组诗)
吴元成(河南) 《黄鹤楼是什么》(组诗)
木 鱼(山东) 《登临黄鹤楼有感》
周东坡(陕西) 《黄鹤楼诗篇》(组诗)
陈立红(北京) 《从七律到自由体的黄鹤楼》(外一首)
庞小伟(河南) 《光阴三叠》(组诗)
张国军(河南) 《黄鹤飞走以后》(组诗)
刘小雨(山西) 《重阳节独上黄鹤楼》
许青禾(山东) 《黄鹤楼诗章》(组诗)
龙美尔(河南) 《黄鹤楼小夜曲》
洪永争(广东) 《我们的黄鹤楼》(组诗)
张凤敏(山东) 《鹤舞九天》(组诗)
胡庆军(天津) 《黄鹤,以一种腾飞的姿势》
张传浩(江苏) 《黄鹤楼情结》(组诗)
谈雅丽(湖南) 《鹤影》(组诗)
向 迅(湖南) 《白云飘过黄鹤楼》(组诗)
朱艺伟(浙江) 《弥漫在诗意中的黄鹤楼》(组诗)
陈 功(福建) 《汉阳旧梦》(组诗)
徐 斐(湖北) 《黄鹤楼行吟》
周洪明(四川) 《黄鹤楼篇章》(组诗)
周启垠(北京) 《李白的黄鹤楼》(组诗)
华万里(重庆) 《我的诗句没有黄鹤楼高》(组诗)
附征稿启事:
“黄鹤楼杯”华文诗歌大奖赛征稿启事
一、宗旨
中国诗歌万里行响应贯彻中央关于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以弘扬民族文化、向广大群众传递诗歌精神为主题,以丰富和提高广大群众精神生活质量为目的,自2004年7月1日在屈原故里湖北秭归正式启动以来,先后走进20多个省市的30多个地区,深入城市、乡村、学校、军营、企业、社区,开展了采风、考察、创作、朗诵等一系列活动,与百万群众亲密接触,掀起了“赞美生活&;#8226;热爱诗歌”的诗歌热潮,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诗歌文化活动品牌。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为天下三大名楼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黄鹤楼”品牌因楼得名,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在继承千古名楼文化基因的基础上,高举新古典主义的大旗,以“中式经典”为定位,创新演绎“内外兼修、品位卓然”的雅士文化。
黄鹤楼科技园是一家着眼于天然本草研究和应用的高科技企业,产品涉及饮料、保健品、护肤品及各种生活用品,通过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绿色本草制品来倡导天然健康的生活方式,诠释“本草改变生活”的理念。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播诗歌精神,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黄鹤楼,特举办“黄鹤楼杯”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面向海内外征稿:
二、大赛组委会:
主办单位:中国诗歌学会、黄鹤楼科技园
组委会主任:吉狄马加(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
组委会成员:
张同吾(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
李小雨(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诗刊》常务副主编)
桑恒昌(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
祁 人(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诗歌万里行总策划)
阎 志(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诗歌》杂志主编)
陈 实(黄鹤楼品牌文化研究所所长)
三、征稿时间:
1、2010年4月1日起—7月31日截稿,8月中旬评奖揭晓。
2、凡海内外华文诗人、诗歌爱好者均可参赛,以“黄鹤楼”为主题进行新诗创作,每首以25—50行为宜,不限首数。
3、作品不局限于黄鹤楼建筑本身,可以围绕黄鹤楼品牌的经典定位,也可以围绕黄鹤楼科技园的天然理念,重在挖掘黄鹤楼的精神气质和品牌内涵,力求新意。
四、奖项及奖金设置:
大赛设特等奖1名,奖金3万元;
一等奖2名,奖金各1万元;
二等奖3名,奖金各5千元;
三等奖10名,奖金各1千元;
优秀奖30名,赠纪念品。
获奖作品编入《同一首诗咏黄鹤楼》诗集出版,并赠书一册。
五、稿件投递: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23号院红星楼,中国诗歌学会“黄鹤楼”大赛办公室收,邮编:100082。
电子邮箱:huangheloudjs@
六、合作单位和媒体
《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星星》、《诗歌月刊》、《诗潮》、《诗林》、《诗选刊》、《扬子江诗刊》、《华夏诗报》、《绿风诗刊》、《中国诗人报》、《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文艺报》、《文学报》等。《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新浪网、搜狐网、新华网等 。
“黄鹤楼”杯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组委会
作者题外话:自己祝贺一下,画个记号。嘿嘿 。 想看书来
燃烧的雪
雪,那洁白的精灵又一次来到人间。她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她的脚步是那样轻盈,那样闲适,仿佛这是一场舞蹈,一次散步。我忽然来了兴致,想再一次踏雪寻梅,到雪里嗅出唐诗的香气来,嗅出春风的味道来。
雪落尘缘,于人间是一件幸事,一件盛事。——坚持这样说的,是我的朋友雪儿。看见雪就想起她,如同看见她就想起雪花飘落一样自然。雪儿,那个爱雪如命的人,现在在哪儿呢?
十多年前的一天,节气正好是大雪。那是我和雪儿认识的日子。我因为肺炎住进了医院。住在我右侧的人就是雪儿。我进来的时候,她一直在看窗外,像一尊雕塑。我被她感染了,也来到窗前,哦,下雪了!雪花跳跃着,奔跑着,狂舞着,天女散花般、群英*般地从天而降,一会儿的工夫,“千树万树梨花开”就不再是一句唐诗,它在人间活了,活成一幅洁白无瑕的画,活成一个多姿多彩的梦。我也看得呆住了,竟然忘记了自己身在医院里。
好久好久,我们俩像从梦中醒来似的,不约而同地回过神来,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天哪,她是那样的美——长发乌瀑般地垂在肩头,弯弯的眉毛下那对晶莹的眸子闪烁着一种光芒,仿佛融进了某种清澈,某种火焰。是什么呢?哦,是窗外的雪啊!
“你的眼里有雪。”我笑着对她说。
“我的心里也有。”她也笑了一下。这时我发现她的脸有些苍白——白得像窗外的雪。 就这样,我们认识了。因为雪,我们像似曾相识的朋友一样,仿佛好多年前就彼此熟悉,彼此默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一起输液,互相照顾,只要空闲我们就谈雪,谈小时候堆雪人,打雪仗。雪儿还赠我一首诗呢:
省略飘落的过程,看那场白,从天而降
我还在窗前。我本来可以远离水
或者冰,却情不自禁。夜渐渐深入
有你,我觉得温暖
帘外,梅已经芳香了几个时辰
我停止在小情节里,踱来踱去
补种的竹子,叶簌簌作响
我和雪从岁尾走出,掌心相对
火炉里的火还在继续,温暖还在
继续。今夜,雪的漂泊正在生根
我们已经从海啸中成熟,等水变蓝的
漫长,且哭且笑,且歌且舞
再有几句话,春就来了
我喜欢朗诵她写的这首诗。无疑,这不是现代诗里最好的诗,于我却弥足珍贵。因为,雪儿患的是白血病,她在等合适的骨髓。她的生命随时像一片雪花,精彩之后在一个夜里凋零,消失。但她却在坚守这洁白的阵地,花一般盛开着,火一般燃烧着……
后来我出院了,后来,雪儿在另一场雪里静静地走完了她的一生——那美丽短暂却耀眼迷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