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么,作为一二年级的家长,我们应该如何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每当有家长问我这个问题时,我就会给他们讲起下面这两位父亲教孩子打羽毛球的故事。
  两位父亲分别教自己的孩子打羽毛球。第一位父亲是这样教的:看到拿球的姿势,他说:“拿球的姿势不对,应该……”;看到孩子握球拍的姿势,他说:“不对,球拍应该这样拿!”;看到孩子发球的姿势,他很生气地说:“不对,应该这样发球!”……结果,孩子扔掉球拍,从此再也不肯学习打羽毛球了。
  第二位父亲教孩子打羽毛球的方法却截然不同,他不管孩子如何拿球、如何握拍,或是如何发球,而是任孩子凭着自己的想象去打球。他甚至还故意接不住孩子发来的球,并有意鼓励孩子说:“行呀,小伙子,你发来的球连爸爸都接不住!”结果,孩子对打羽毛球这项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不仅主动去学习握拍的姿势、发球的技巧,并且很快就掌握了那些基本的打球常识。
  由这两位父亲教育方式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得到的总是指责、批评,那孩子就会产生很大的失败感,从而对学习内容一点也提不起兴趣;但如果孩子在开始时就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那孩子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就会被极大程度地激发出来。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让孩子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学习兴趣——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三年级这个“坎儿”(4)
的确,对于一二年级孩子的学习情况来说也是如此。就像上述案例中所说的,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总是指责孩子这不对、那错了,那孩子很容易就会产生失败的感觉,自然就会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但如果从一开始孩子就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那他们自然就会喜欢上学习,从而就会快乐、积极地去面对学习。
  具体来讲,家长这样做,便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1.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的优势学科。例如,如果孩子很擅长做数学题,家长可以找一两道稍难一点的数学题目让他做,然后给他们一定的提示,让顺利地做出这些难题。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孩子很容易就会产生成就感。
  2.让孩子教那些年龄比他小的邻居小朋友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很容易就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在孩子对学习没有信心,或者厌烦的时候,家长绝不可再指责他们,或是挑他们的毛病,这样只会使孩子产生失败感。
  方法三:用童趣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二年级的孩子分辨分数的大小时,我从一个小故事入手,巧妙地把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都激发出来了。这个小故事是这样讲得:
  猴妈妈有三个孩子:猴哥哥、猴弟弟、猴妹妹。有一天,猴妈妈找了一个大桃子,她把这个大桃子分成了三份:给了猴哥哥1/3、猴弟弟3/6、猴妹妹3/9……
  我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有孩子就开始嚷了:“猴妈妈不公平,她偏向小的孩子!”于是,我让孩子们自由讨论,讨论猴妈妈是否真的讨论。在争得不可开交时,我告诉了他们真正的答案。就这样,很多孩子都带着极强的好奇心和兴趣来听我讲解分数。
  对于这些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分数是很抽象的。如果老师讲课时他们不注意听,或者一开始就抱着对分数的反感心理来听课,他们很有可能就会学不会分数。但如果用一个小故事作为开端,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就会被极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对于这些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虽然他们的年龄即将脱离儿童阶段,但他们的心理仍然还处于儿童时期,所以,故事、童话、传说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把那些抽象的知识融入到故事之中,由于故事使孩子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他们再去接受那些抽象的知识就会简单得多。另外,由于故事往往会设置很多悬念,所以它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继续学习的欲望,也就是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所以,作为一二年级孩子的家长,我们不妨用一些带有童趣的小故事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位家长这样分享自己的经验:
  有一天,孩子从学校回来后就一直垂头丧气,经过我耐心的引导,孩子才说出她的心理话。原来今天数学课老师讲得是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但女儿由于女儿不喜欢小数,所以她一点都没有听明白老师所讲得内容。
  看着女儿毫无斗志的样子,我故意逗他说:“不就是给小数点搬搬家吗,没事,如果你搬不动那个小数点,妈妈跟你一块抬。”
  女儿被我逗笑了。看到她的精神稍微好一点,我这样跟她说:“来,我们写几个小数,然后我们一起给它们的小数点搬搬家,看它们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女儿忽然对我说:“妈妈,原来小数并不是那么让人讨厌。”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自己还总结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变小;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就变大。
  一二年级的孩子是很奇怪的,当他们对某些知识不感兴趣时,无论老师或家长费多少口舌,他们往往就是学不会这些知识。但一旦他们对这些知识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完全解除先前自己对这些知识的“偏见”。其实,让孩子对那些知识感兴趣也是很简单的,只要家长把这些知识融入孩子的心里就可以了。那如何才能把知识融入孩子的心里呢?其实,在很多时候,家长仅仅需要改变一下语言。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这句话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抽象,也有些费解。但上述案例中的那位妈妈用孩子们的语言对这句话进行了翻译,就变成了“我们来给小数点搬搬家,看搬家后的小数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这样形象又充满童趣的语言,孩子接受起来就会顺利得多,而且,家长这种充满童趣的语言,还会引发孩子对小数的探索欲望。
  所以,当孩子对某些知识或某些学科存在偏见,或不感兴趣时,家长不妨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或者通过讲一个小故事的方法,使孩子对这些知识和学科重新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
  当孩子不喜欢做应用题时,家长不妨把孩子喜欢的那些动画形象编入应用题中,去激发孩子对应用题的兴趣;
  当孩子对某篇课文不感兴趣时,家长不妨给孩子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以及作者小时候的故事,这样孩子很可能就会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品读那篇课文;
  当孩子不想去记忆那些冗长的文化常识时,家长不妨给他们打这样一个比喻:这些知识能够使他们变成文化方面的“超人”,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来越接近“超人”。
  

三、学习动机——让孩子明白,他在为什么学习
每次迎接一年级新生时,我都会这样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上学呀?”每当这时,这些很稚嫩的声音常常会这样回答我:
  “我们从幼儿园大班毕业了,所以来上学。”
  “爸爸妈妈说我到了上学的年龄,所以我来上学了。”
  ……
  我知道,对于这些理性思维还处于萌芽状态的孩子来讲,我问他们这个问题有些难为他们。但每次开班会时,我都这样告诉一二年级孩子的家长们:“即使对他们有些难,家长也应该引导他们思考,因为只有拥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孩子才会充满动力地去学习。”
  当然,在很多时候,家长也常常会对我的观点提出疑问:“现在孩子还小,让他们思考这么复杂的问题,他们也不会想明白。不如等他们稍微长大一点后,如他们上到三四年级,我们再引导他们思考这个问题。”
  这一观点看似很有道理,但我要告诉家长们的是,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孩子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以及正确学习习惯的前提。到了三四年级,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都将定型,如果我们在那个时候才去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学习动机,即使他们发现自己先前的学习动机存在问题,也许在这一崇高目标的引领下,孩子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在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进而会下定决心去改掉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当然,“知错能改”是孩子的一种美好的品质,但如果我们退一步讲,其实孩子可以不犯这些错误的。如果家长在孩子读一二年级时就引导他们思考正确的学习动力,也许孩子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方面的不足就会少很多。
  再退一步讲,作为成人我只知道,一个人的习惯,以及对一件事情的态度一旦定型,是很难改正的,对于这些意志力还有些薄弱的孩子来讲更是如此。所以,即使孩子在正确的学习动机引领下,他们在学习方面所存在的坏习惯,以及对待学习的不科学态度,要想改正起来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所以,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孩子越早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他们才能越早体会到学习的真谛,才能越早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到孩子的学习动机,一位家长曾这样对我说:
  我家孩子今年上一年级,他的学习动机就很简单,那就是物质奖励,如好玩的、好吃的、零花钱等。每次他不愿意做作业时,我都这样对他说:“如果你去认真写作业,我就给你2角钱。”每当这时,孩子都会乐呵呵地去写作业。
  这种方法我用了很多次了,很好用。其实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学习动机应该就是那些具体可见的物质奖励。
  是的,从表面看来,这些还不太懂事的一二年级孩子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如零花钱、好吃的等,他们就会乐呵呵地去学习。但对于他们来说,这种物质性的学习动机又会持续多久呢?心理学家们所做的试验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第一天,心理学家对一年级一个班的学生说:“如果你们能认真地写满一页生字,我就给你们每人5角钱。”结果,所有的孩子都认真地写完了一页生字。
  第二天,心理学家又对这些孩子们说:“如果你们认真把这几道数学题做完,我就给你们每人4角钱。”结果,开始有孩子不满了:“昨天还是5角呢,今天怎么少了?何况做数学题比写生字要难得多!”
  接下来,心理学家给孩子们的金钱奖励越来越少。最后,当这些金钱奖励消失时,孩子们都怒了,他们集体“罢学”,再也不去做心理学家给他们分配的学习任务。
  事实是这样的,一二年级的孩子们都喜欢物质奖励,但家长们绝不能用物质奖励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为家长的物质奖励一旦减少或消失,就像心理学家所做的这个实验一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消失。所以,我从来不会用物质鼓励我的学生去学习,因为我知道这种物质性的奖励所产生的学习动力并不会长久,而且在很多时候,它还能促使孩子原有的那些学习积极性消失。
  读到这里,也许家长们会这样说:“在上述心理学家所做的那个试验中,如果对孩子的物质奖励一直都不减少,那孩子们的学习动力是不是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呢?”
  答案是否定。作为老师,我很了解这些孩子,他们是不会知足的。即使心理学家给他们的金钱奖励没有减少,这些孩子们就会这样想:“做数学题要比生字难得多,为什么老师给我们的钱没有增长呢?”、“这些知识的难度越来越大了,为什么我们的钱还不涨呢?”……是的,在这种不知足心理的影响下,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一点点地消失。
  所以,由此我们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物质的奖励下,孩子会产生一种畸形的学习动力。这种畸形的学习动力不但不会长久,而且还会促使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消失。
  那么,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家长如何做,才能促使他们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呢?
  方法一:精神鼓励增加、物质奖励减少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