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魂--华夏之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魂--华夏之刃-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蟠乓藕独肟巳耸馈9殴篮螅蛭皇O铝艘桓龆樱纠硭Φ钡木统闪酥芄鳎比顺谱鞴尽

  回过头来看荆蛮,也就是江南。

  泰伯和仲雍在太湖边梅里(今无锡梅村)定居下来,当地土著居民(蛮夷)听说了泰伯的事迹,纷纷携家带口地跑来归附他,达到了千余家。此后,泰伯被当地人奉立为君主,自号“句吴”。

  泰伯兄弟看到当地十分落后,便决心率领着大家搞发展、搞建设,齐心协力奔小康。他们首先在梅里建筑了城市,取名为“故吴”,这是江南的第一座城市。泰伯定都于此,然后就在当地传播农耕畜牧、蚕桑纺织、饲养家禽等技术,教化当地百姓从穴居走向屋居,从渔猎走向农耕;同时大力兴修水利,开凿了中国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港。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江南得到了很大的开发,人们过上了温饱的生活,蛮荒之地逐渐富饶起来。

  泰伯没有儿子,其死后由仲雍即位。仲雍秉承其兄的遗志,继续发展江南事业,终于使江南成为了鱼米之乡。仲雍身后百年,其曾孙周章被周武王封为吴侯,建立了吴国;周章之弟虞仲被封到了周北夏墟——虞(今山西运城县附近),建立虞国。后人把吴国的“吴”字加到太伯的头上,称作吴太伯,把虞国的“虞”字加在仲雍的头上,称作虞仲,于是仲雍就与其曾孙重名了。泰伯、仲雍是吴国的两位始祖。

  吴太伯死后被葬于无锡鸿声镇的鸿山南麓,仲雍死后葬于常熟乌目山。虞仲被封后,乌目山改名为虞山。泰伯、仲雍因开发江南的巨大功劳,皆有宗庙立于后世,为后人所敬仰。

  吴太伯事迹备受后世的尊崇,孔子称其为“至德”。在他老人家的眼里,泰伯的让超越了尧帝时的许由之让,因为许由让后只是做了隐士,并没有什么贡献;超越了汤时的卞随、务光之让,因为卞随跳了湘水,务光跳了庐水,二人均以受让为耻,结果选择了自杀(此事未在前面提及);超越了伯夷、叔齐之让,因为他们是在逃避责任。泰伯的让是让贤,是在看到三弟和侄子确实才堪大任的前提下才做出的让,所以是难能可贵的。

  值得一提的是,泰伯身后几百年有季札,他也非常谦让,屡次不受王位,最终导致了“专诸刺王僚”的宗室相残的惨剧,其后阖闾虽曾破楚,却只是昙花一现,阖闾本人为越所伤致死,其子夫差暗弱,终于成就了“卧薪尝胆”的勾践。这些故事会在以后讲到。季札是个贤人,却一味地效仿祖宗进行退让,殊不知他的“让”与先祖泰伯的“让”有着天壤之别。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 功高遭嫉困死赛库——季历
姓名:姬季历

  父亲:姬亶父(古公),前有传;

  母亲:太姜(大姜),周室三母之一,贤妇;

  正妻:太任(大任),周室三母之一,贤妇;

  妾:姓名不详;

  儿子:姬昌(西伯昌)、姬虢仲、姬虢叔(虢、郭二姓始祖)等;

  长子媳:太姒(大姒),周室三母之一,贤妇;

  孙子:姬发、姬旦(周公旦)等。

  泰伯、仲雍远走他乡,古公亶父抱憾而终。季历即位,时人称之为公季。

  季历即位,继承古公遗业,修明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功地抵抗住了戎狄部落的侵扰。当时,周原东面有一程国,国王不修政治,大臣勾心斗角,致使国内局势混乱。公季见有机可乘,于即位后第三年发兵一举兼并程国。

  季历九年,周北戎狄部落属义渠国国君病危,其两个异母儿子为争君位大打出手,朝臣亦分为两派,分别支持二子,互相争斗,将国内局势搞得和当初的程国差不多。公季见状,故伎重演,吞并义渠国。

  两战大胜,使得周国的疆土扩大了很多,这引起了商王武乙的注意,商臣也是议论纷纷。消息传到公季耳朵里,他马上意识到,周国虽然强大了,但比起商王朝来还是不值一提,一旦惹恼了商王,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在季历第十三年,即武乙三十四年,公季亲自带着大批的贡品到殷都朝见了武乙,表示真心的臣服于殷商,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大商的边境稳定,没有任何不良居心,如商王不弃,愿效死命。武乙一听,非常高兴,便赐公季地三十里,玉器十件,马八匹。胆战心惊的一次朝见,最后以贡品换赏赐的结局收场。

  解除了后顾之忧,公季于次年调集大军,进攻当时来自西方的最大威胁——鬼戎。鬼戎在武丁的章节已经介绍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公季趁敌不备,发动突袭,一战定乾坤,俘虏了敌军二十个头目,缴获的武器和财物不计其数。此战一成,天下震惊,季历从此名震九州。

  战后不久,武乙意外死亡,其子太丁即位。次年,殷商北部曾一度归附殷商的燕京之戎突然发动叛乱。公季为表忠心,率军平叛。可是这一战和前面的大不一样:周军大败!

  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候失败反而是好事,他若不败,恐怕要早死几年了,因为他只能看懂性情中人帝武乙,却看不穿变脸高手帝太丁。

  公季败后,好好地总结了失败的原因,重新招兵买马,强化军队。两年后,公季卷土重来,但此时燕京之戎早就不知道跑哪里游牧去了,取而代之的是菜鸟之师,余无之戎。公季轻松获胜。获胜后的公季马上到太丁处去报告喜讯,当然真正目的是去领奖和试探太丁的反应,结果太丁表现的是十分兴奋,重赏了公季,还任命他为牧师,这可是个大官,因为它可以驾驭部分诸侯。太丁命他掌管西部征伐大事,表示周遭如敢有人捣乱,不必来向我汇报,你自己看着办就行了。

  公季手握重权,用兵自由,于是开始了对西部各戎狄的大规模征伐。这个时候,也不管你是不是来捣乱,只要我看你不顺眼,我就要打你,直到把你打跑为止。那些被打的戎狄部落虽然不服,但无奈实力确实不如公季,只能被打得抱头鼠窜,背井离乡。公季任牧师后养兵三年,用兵四年,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外部落,占领了大片的土地,夺取了大量的财物,俘虏了大批的奴隶,极大地充实了周国的国力。

  公季任牧师后第八年,率领大军大败翳徒之戎。战后,公季亲自押送俘虏向太丁报捷,献上了战利品,太丁表现得十分高兴,赐给公季一把玉雕酒壶,学名为“圭瓒”,壶中还装有用黑黑黍和郁金香草酿造的美酒,名曰“秬鬯(jù chàng)”,最重要的是,太丁任命公季为“侯伯”,这是诸侯的最高荣誉。公季当然很兴奋,领了赏谢了恩就高兴地去了。只可惜,他走的是一条不归路。

  季历只是个军事家,却不是政治家,他能看出武乙的心思,因为武乙是个性格耿直的人,有什么事情藏不住,他“人偶博弈”、“囊血射天”都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性格。但是太丁却是个藏的很深的人,他精通三十六计之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他口蜜腹剑,先给你个蜜枣吃,然后再送你上西天。太丁先重赏了公季,又封他做了大官,当看到公季放松警惕之后,又突然下令将其逮捕囚禁。公季的监狱名字叫做“赛库”,这是他一生的终点。他也许至死都没想明白,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献捷报功,并没有做什么对不起大商的事情,相反却对殷商立有大功,太丁却怎么会如此对他。公季被囚,左思右想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呢?为什么!就因为有一种东西叫做“嫉妒”,有一个名词叫做“功高震主”,有句俗话叫做“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太丁之所以留你,是因为你还有利用的价值,用你去对付诸戎,有十足的把握,而今你把他们都消灭了,我也要消灭你了,因为你的强大令我寝食不安,你的强大威胁到了我的位子!季历毕竟是生得太早了,他没有什么可借鉴的例子,他不知道在他走后的两千年内,有多少人因为那个功高震主而遭到了灭顶之灾。

  太丁囚季历数日而不提供食物,季历愤恨交加,终于困死于赛库之中。

五 拘羑里而演周易——文王姬昌之一
周文王,名姬昌,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的事迹一会再说,这里先说在关于他老人家的故事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年龄问题。相传这位姬老太爷活了97岁,在位约50年,其13岁生长子姬考(伯邑考),15岁生次子姬发。您看出了什么?我们做道算术题,97…15=?答:82。82就是姬发即位时的年龄。之后的就不多说了,武王伐纣,建国,九十多岁去世,这时候成王姬诵却只有13岁,而且成王还有弟弟……参考诸多史料,总结了两个字:很晕!不过好在有个夏商周断代工程给出了一张年表,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这个工程存在诸多争议,但其依然是目前已知的最可信的,故本书采用此年表进行纪年。

  废话说完,故事开始。

  上回书,季历受文丁(太丁)的嫉妒和疑忌困死赛库。说来也奇,季历死后没多久,文丁也归西了,他们死在了同一年,即文丁十一年。文丁死后,帝乙即位。

  季历死时,姬昌只有十岁,但是别看他年纪小,却很有志气。他听说父亲遇害,十分悲痛,便决心为父报仇。他先把父亲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于附近的楚山脚下,但不料泉水冲坏了公季的墓,使得棺材露出了地面。姬昌见后,便对大家说,一定是父亲想要见群臣最后一面。于是命令揭棺,举行了庄严肃穆颇具规模的遗体告别仪式,据说前来瞻仰的官民数不胜数。

  不过毕竟是十岁的小孩子,能力有限,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其祖母太姜和母亲太任应发挥了重大作用。

  姬昌十一岁即位,整兵于次年即帝乙二年征伐商朝,虽然因为准备还不充分、实力悬殊而一战败北,但也对商朝构成了极大的威慑力。帝乙迫于形势,为了缓和两家矛盾,便决定将其胞妹(一说女儿)太姒许配给姬昌。周国闻讯,当即就接受了。

  据说姬昌亲自到渭水边迎妻,当他看到太姒时,惊为天人,十分高兴。但是渭水没有桥,河水很深,大家就想划船过去把太姒接过来,然而姬昌为表诚意,命令大家将船首尾相连,横于江面,作为浮桥,然后姬昌亲自过去,将太姒迎了过来。当时场面十分盛大,此事一时被传为美谈,姬昌、太姒也被称作“天作之合”,整个事件史称“帝乙归妹”。此时姬昌只有12岁,太姒估计也差不多,两位小学生(太姒可能是初中生)的婚礼办得真是很有特色,用现在的话说:太浪漫了……当然更多的要说,太早熟了……

  这里先说说太姒(大姒),她生于有莘氏,是夏禹之后,与太姜、太任并称为周室三母,以贤妇著称。她们三个都有几个好儿子。太姜有泰伯、仲雍和季历,太任有姬昌,而太姒有十个儿子,从大到小依次是是伯邑考、武王姬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成(郕)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和冉(聃)季载。其中伯邑考以孝闻,姬发灭商建周,周公旦成了圣人,管叔、蔡叔敢于发动叛乱,其他的都成了各个诸侯国的开国始祖,有的还成了某个姓氏的祖宗。在姬昌治周期间,太姒成了他的贤内助,在姬发即位后,她又成了儿子的坚实后盾,可以说,她是一位贤妻良母,兴周灭商也有着很大的功劳,只是这种功劳掩藏其后,鲜为人所知罢了。

  太姒简介完毕,我们从姬昌13岁说起。

  姬昌13岁,发生了一件大事:长子出世了,自己当爹了。此子取名为姬考,字伯邑,一说,叫姬邑考,一说邑是官名,一说邑是封地,尚无定论。

  姬昌15岁,又发生了一件大事:第二个儿子出来了,取名为姬发。

  之后在漫长的时间中,没什么可说的了,姬昌勤政爱民,继承后稷、公刘之业,效法古公亶父和公季的法则,领导大家发展农业生产,增强军事力量。他敬重老人,关爱晚辈,礼贤下士,很得人心。

  帝乙在位二十六年去世,次年帝辛即位,是为纣王。此时,姬昌37岁,伯邑考24岁,姬发22岁。

  纣王即位后残暴不仁,荒淫无耻,倒行逆施,很快就将国家搞得破烂不堪,民族矛盾激化;同时他还兴兵攻打人方、夷方等部落,致使国家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纣王的不懈努力之下,殷商政权很快就风雨飘摇、摇摇欲坠了。

  纣王无道,民怨四起,四方诸侯多有反叛;相反姬昌仁政爱民,治国有方,使得周国太平富饶,适合居住。四方豪杰之士,纷纷来投,其中有太颠、闳(hōng)夭、散宜生、鬻(yù)子、辛甲、南宫适等,而当时避乱于北海之滨的孤竹国王子伯夷、叔齐听说姬昌非常敬重老人后,也不远千里地赶到了西岐。

  在当时,姬昌自称西伯昌,与九侯、鄂侯并称三公。九侯有个女儿很漂亮,献给了纣王,结果此女不喜*,惹怒了纣王,被纣王杀掉了。这还没完,纣王又把九侯召来,抓住他并施以醢(hǎi)刑,剁成了肉酱。鄂侯闻讯,极力强谏,与纣王争辩,结果被纣王施以脯刑,做成了肉干。纣王简直达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西伯昌听闻此事,暗暗叹息,不料被崇侯虎得知。崇侯虎这人虚伪而阴险,是个地道的小人,他平素表现得与姬昌很相善,但这时却跑去对纣王说:“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此言一出,崇侯虎就出了名了,因为他成了史书记载的第一个告密小人。

  不知道是不是迫于周国的强大实力,这次纣王没有下狠手,而只是将姬昌送到羑里囚禁了起来,羑里在今安阳汤阴县内,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岳飞庙。

  公元前96年,即汉武帝太始元年,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因大赦天下而出狱,其出狱后给少卿任安写了一封书信,名曰《报任安书》,其中除了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