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魂--华夏之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魂--华夏之刃-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女英,面对湘江痛哭,最后投江自尽,后人将她们视作专司腊月的花神水仙,说她们的眼泪滴在了湘江边的竹子上,泪痕不褪,点点成斑。相传天帝将舜帝封为湘水之神,号“湘君”,娥皇女英则为湘水女神,号“湘夫人”,湘江边沾有姐妹泪痕的斑竹叫做湘妃竹。后来,屈原曾为湘君与湘夫人作诗纪念。

  关于舜,不想写评价性的文字,一切都在故事中。

  最后附上二十四孝:

  1、孝感动天:舜。

  2、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隐士,70岁仍与小孩戏,只为博父母开心。

  3、鹿乳奉亲:郯子,春秋人,父母年老有眼病,需要喝鹿乳,郯子披鹿皮入深山鹿群中挤鹿乳,差点被猎人当鹿杀掉。

  4、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孔子弟子,早年家境贫寒,自己吃野菜,但却从百里之外背米回家给父母吃,后来做了大官但父母逝世,虽然吃得很好,但十分怀念吃野菜的时代,因为那时身边有父母。

  5、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相传作有《大学》和《孝经》,后人称为宗圣。母子连心,有一次曾参出外打柴,感觉心痛,便立即赶回家中,原来是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咬破手指唤其归来。

  6、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孔子弟子,生母早死,继母虐待他,给两个弟弟用棉花做冬衣,却给他用芦花做。某日,闵损出门给父亲帮忙牵车,因为寒冷将绳子掉落,遭到父亲的鞭打,芦花漫飞,父亲方知原因,准备休妻,闵损跪地求父,说留下母亲只自己遭罪,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受罪,父母都很感动,家人从此和睦相处。

  7、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在母亲三年卧床期间日夜相陪,汤药必亲口尝过才给母亲喝。汉文帝在位二十四年,国家兴盛,开创文景之治。

  8、拾葚异器:蔡顺,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人,因王莽之乱加之饥荒,只能拾桑葚充饥,蔡顺总是将黑色的放一个篓子里给母亲吃,红色的放另一个篓子里留个自己,感动了赤眉军,给了他二斗白米和牛蹄一个。

  9、埋儿奉母:郭巨,晋朝人,父死后,将家产分成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只取母亲奉养。后妻子生一子,郭巨担心养不起,会使母亲受罪,于是决定埋掉儿子,在挖坑时挖出一坛黄金,上面写有“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郭巨回家用其孝敬母亲,抚养儿子。

  10、卖身葬父:董永,东汉人,少年丧母,父死之时卖身为奴只为换取给父亲安葬的费用,后有与七仙女的传说。

  11、刻木事亲:丁兰,东汉人,幼年父母双亡,将木头刻成双亲雕像,凡事要与雕像商议后而行。其妻对木像不恭敬,用针刺木像手指竟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含泪,将妻子休掉。

  12、涌泉跃鲤:姜诗,东汉人,妻子是庞氏。夫妻二人都很孝顺。姜诗之母喜欢喝长江水,庞氏顶风也会亲自去取;老太太喜欢吃鱼,夫妻二人就经常做鱼给她吃;老太太不愿意独吃,夫妻二人就请邻居老太太一起来吃。后来,感动了神灵,院里喷出泉水,与长江水一样,每天还会跃出两条鲤鱼。

  13、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吴国人,陆逊之兄。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去拜见袁术,袁术请他吃橘子,陆绩往怀里塞了两个,临走的时候掉了出来,袁术嘲笑他,他却说,母亲喜欢吃橘子,这是去给母亲的。陆绩长大后,通晓天文历法,做出了一番成就。

  14、扇枕温衾:黄香,东汉人,九岁丧母,对父亲十分孝顺,夏天为父亲扇凉席,冬天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就很能写文章,被称作“天下无双”,当官后经常赈济灾民,受人敬仰。

  15、行佣供母:江革,东汉人,少年丧父,奉母至孝。战乱时背着母亲四处逃难,因为孝顺几次感动了匪盗。安定下来后,虽然自己贫穷,却把好的东西都给母亲。因为孝顺,后被皇帝赏识,官至五官中郎将。

  16、闻雷泣墓:王裒(póu),魏晋时人,博学多才,其父王仪被司马昭杀害后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向西坐,表示永远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被葬于山林中,每到打雷的时候,王裒就会跑到母亲坟前,哭着说,母亲不要怕,裒儿在这里。

  17、哭竹生笋:孟宗,魏晋时江夏人,早年父亡,事母至孝。后母亲年老病重,需要喝新鲜的竹笋汤,但此时是严冬,到哪里去找竹笋?于是孟宗跑到竹林里痛哭,不一会,只听一声巨响,大地裂开,长出了很多嫩笋,孟宗采回后做汤给母亲喝,母亲果然痊愈。

  18、卧冰求鲤:王祥,魏晋时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不慈,经常在其父面前说他坏话,使得父亲不喜欢他。后来父母患病,继母想吃活鲤鱼,但此时却是寒冬季节。王祥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竟然融化然后跳出两条鲤鱼。继母吃后,病愈。

  19、扼虎救父:杨香,晋人。十四岁随父去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将父亲叼走,杨香赤手空拳,奋不顾身用全身力气扼住老虎的咽喉,最后使老虎放下父亲逃跑了。

  20、恣蚊饱血:吴猛,晋人,八岁就懂得孝敬父母。因为家里穷,没钱买蚊帐,每到夏天吴猛就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散,将它们喂饱了,也就不去咬父亲了。

  21、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人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回乡。果然,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说要知道病情好坏,需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庾黔娄于是就去尝了父亲的粪便,发现是甜的,十分忧虑。夜里拜北斗星希望代父亲死去,但没能如愿,几天后父亲还是死了,庾黔娄为父守孝三年。

  22、乳姑不怠:崔山南,唐朝人。其祖母唐夫人对其曾祖母长孙夫人十分孝顺,长孙夫人岁数大了,牙都掉光了,唐夫人便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长孙夫人召集全家老少,说自己没法报答唐夫人,希望后世子孙要像唐夫人孝敬自己一样孝敬唐夫人。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对唐夫人果然十分孝顺。

  23、涤亲溺器:黄庭坚,无需多做介绍,奉母至孝,每天晚上亲自为母亲洗马桶。

  24、弃官寻母:朱寿昌,宋代人,七岁时候生母刘氏遭嫡母嫉妒,被迫改嫁。寿昌做官后,曾写血书行四方寻母,得到线索后,弃官去了陕西,发誓找不着就不回来。最终找到了生母和两个弟弟。此时母子分离已五十多年了,刘氏已七十多岁。

  以上就是二十四孝的简介,其中虽然有神话,有传说,还有不合理、不值得提倡的故事,但都反映了一个主题:孝。

  为什么我要在舜这里写上二十四孝?因为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衡量一个人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二十四孝就是一段生动的故事,而舜更是居于其首,开了个好头。俗话说,恩莫大于父母。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爹妈都不好,那对别人真的会好吗?父母之恩大于天,说实话,一个人欠父母的债是一辈子都不可能还完的,我们只能尽可能地还得更多。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十四 治水圣王——禹
在世界范围内,古文明国度均产生于大河流域,如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恒河和印度河流域、东亚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等,在这些流域周围生活的民族纷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得很幸福,但天下没有绝对的幸福。

  上古时代,凡是在大河流域生活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洪水时代(有一种说法是上古有个全球大洪水时代),如何治理水患,是长期困扰人们的头等难题,各民族多有治水的故事,也有与水搏斗的英雄(如诺亚方舟),但遍观上古史,只有一个人将洪水治服,此人就是赫赫有名的禹。

  禹,通常称作大禹,姓姒,名文命,其母为有莘氏女,名女嬉。禹的家谱已在舜的章节中给出,这里不再赘述。

  相传颛顼时代的共工为史上第一治水英雄,但那时候的洪水规模恐怕应该不是很大,到尧晚年的时候,天下发生大洪水,按尧的话说是“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规模很大,范围还很广。尧向诸人求人治水,拍马屁的放齐推荐了尧儿子丹朱,势利眼的讙兜推荐了自己附庸的共工(和颛顼时代的不一样),很有威望的四岳则推荐了鲧。然而尧很有眼光,看人很准,认为这几个候选者都不行,但在四岳的“不试不知道,不行咱再换”这个劝说下,尧勉强用鲧去治水。

  前面几章提到了很多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多来自一本书,叫做《山海经》,此书记载,鲧为了治水偷了天帝的宝物息壤,此物能不停地生长,堆山成堤。鲧偷到了法宝很高兴,就去堵洪水。结果,堤高了,水也高了,堤继续增高,水也继续涨高,反反复复地不见成效,反而使水越积越多,最后洪水破堤而出,比以前势头更猛,危害更大。事实上,鲧治水采用的是建堤围堵的办法,名字叫做障水法,最终结果是这头堵了那头决,东奔西跑、劳神费力,却没有解决问题。鲧因为治水无功,被流放到了羽山,后被诛杀,天下称是(叫好)。大概因为鲧在治水期间给大家带来了更大的灾害,人们恨透了他。在我看来,鲧并非不想把水患治好,只是采用方法不当;另一方面,尧说鲧这个人经常抗命,应该是个自负的人,没得到群众的支持。

  舜摄政杀鲧后,发现禹这个人聪明机敏、勤劳踏实、仁慈亲善、言出必行,于是提拔禹承父业,任为司空,前去治水,同时选取了益和后稷做为助手。禹接受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总结父亲治水失败的原因,设计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治水方案。

  禹的治水方案关键词就两个字:疏导;又可以写成四个字:以柔克刚。禹因势利导,用导引的办法将洪水引入长江,注入大海,让他们找到了最终的归宿。在疏导过程中,禹也会进行小规模的筑堤,但绝不会去围堵而令洪水找不到出路。

  相传禹受命后先至黄河,认为洪水发生的起因在黄河上游,禹亲自去考察,最后从积石山疏导黄河水到龙门,并分导了多个支流。

  在今山西河津与陕西韩城之间有龙门山,在今山西境内,有吕梁山,与龙门山相接。当时龙门和吕梁都没有开凿,黄河水走的是今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之间的孟门山。禹认为这是洪水泛滥的根源之一,于是开凿了龙门山,从此龙门以下才有了黄河河道。不止如此,禹“道九山,道九川”,具体是什么就不说了,总之是凿了很多山,开了很多河道。

  但是,专家认为,开龙门此说太玄,因为凿山开河道,这工程实在是太过浩大,原始社会的人没有先进的工具怎么能完成呢?我保留意见。

  禹为了治水,疏导江河,凿山导水,足迹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相传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当初禹与涂山氏之女新婚仅三四天,就出发去治水,儿子启出生后一面都没见到过。后在治水行路中,三次路过家门口,他一次都没进去。禹并非不想家,只是在他看来,黎民百姓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治水大事才是头等大事,为了天下这个大家,他只能舍弃小家。

  禹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好东西都去祭祀祖先和神明了(迷信是普遍的),住宿条件不高,财力全投在了兴修水利上。在陆地上行走坐车,在水上行走坐船,在泥地上行走坐橇(形状似船),在山地上行走坐木辇(一种带齿的登山车)。禹经常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圆规和曲尺,进行测算。禹在治水期间伐木导山(砍伐树木,开辟道路),产生了诸多四通八达的道路;奠定了九州(舜十二牧浓缩品?),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禹在治水的时候还很注意农业,让益向民众发放稻谷种子,种在低湿的土地上,命后稷向民众分发难得的食物。食物少的时候,在诸侯中互相调剂,按需分配。此外,禹还考察了各州的物产情况。

  关于禹治水的故事实在是多,尤其是巴蜀传说。但这些故事里充满了神话色彩,什么九妖十八怪、巫山神女,还有人神大战啊,反正都很神奇,组合一块估计能写本书,这里就不多说了,只说其中一个结局:大禹把兴风作浪的蛟龙用西王母所赐的铁索锁到了深井中,另一头拴在了井旁的石柱上,并对其说除非石柱开花,否则不能出来。

  皇天不负有心人,禹治水十三年大功告成。舜为禹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赐给禹玄圭(美玉琢磨而成),天下敬重,期间做曲名《箫韶》招来了凤凰,百兽也开始舞蹈(……),禹得名山川神主。

  舜老时,因商均不肖,便让位给禹,禹开始也是摄政,此间让皋陶制订了一些法规,有不听号令者依法惩处;亲征三苗,平定叛乱,杀了三苗首领。舜荐禹后十七年舜崩,禹开始守孝三年,然后让位给商均。自己躲到了阳城,但诸侯纷纷去朝见禹而疏远商均,禹最终被推举为天子,国号夏后。

  禹即位后非常重视教化,主张恩威并施,当时有个部落叫有扈氏不服夏,禹就同时采用了攻战和攻心战术,最后收服了他们。又东南地区有九个大族合称九夷,禹为了加强统治,亲自巡视此地,并传播了中原文化和礼教,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受到了当地百姓和酋长们的尊敬。

  然而,禹却不同于尧舜,因为禹有时显得过分严厉和残忍。禹在东夷树立权威后,宣布谁不听教化,就要出兵打谁,绝不客气。当时,禹在会稽山开苗山大会,防风氏迟到了,禹就下令将其处死,还暴尸三天,此事显示出了禹残酷的一面(另说,防风氏是治水英雄,遭到了禹的嫉妒)。但这杀一儆百的做法,倒是起到了威慑力,当时没有参加大会的氏族都纷纷向大禹进贡表示臣服。防风氏之死,意味着帝王集权制的到来。相传此后禹做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