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的,大理君臣虽然不知道杨炎要这些大象来做什么用,但对杨炎的要求可也不敢怠慢,早都准备好了,这时所有的大象都养在石城郡,因此刘仁先一接到杨炎的命令,立刻派人回去把大象都带过来。
这时陈亮取出一封书信,递给杨炎,笑道:“驸马大人,这是公主写给大人的家书。”
杨炎先是一怔,立刻接过了书信,打开一看,到没有什么大事,只不过是一些平安保重一类的语言,不过妻子对自己的牵挂还是令杨炎感到十分温馨。
几天以后,大象都已经送到了宋军的大营,一共是四十六头,加上宋军带来的十二头,一共是五十八头。大象到齐了之后,魏昌立刻开始了工作,不过一切事物都十分保密,不仅是大理军,就连宋军也有大半不知道这些大象是用来做什么?
这时探子来报,高建勋通过说服许诺,威逼利诱等各种手段,终于说通了十余个部落的首领,愿意出兵相助,共计凑齐了一万五六千士兵,而高建铭这边,把自己所占各地可以用的士兵全都调集起来,同时又征调了一些青壮的百姓参军,这样也陆陆续续聚集了近两万士兵。现在大理城里,高建铭的人马已经超过五万之众了。
现在高建铭一边重新整编这些新军,一边等待着交趾发来人马。不过有了这五万多大军,高建铭的底气足了不少,虽然还是在大理城里不敢出来,但时不时也派一二支小股军队过来探探宋军的虚实。
不过杨炎对这些小股试探的人马并不在意,只要他们不接近大营周围五十里的地方,也就跟本不去理他们。
现在随着宋军两度大胜交趾和高氏联军,许多原本保持中立的部族都纷纷站在了大理这一边,甚至有不少部族都主动发来了人马助战,又集聚了七八千人,段智兴让他们都到礼社江边,去听从杨炎的安排。杨炎把这些人马全都安排在礼社江东岸驻扎,都交给刘建赫管理。而这些部族人马一到礼社江边,就一个个斗志昂然,纷纷叫嚷着要去进攻大理城,活捉高建铭,并且不断质问刘建赫,为什么还在这里按兵不动。
弄得刘建赫十分尴尬,因为自己是大理的镇国大将军,持掌兵权,总不能告诉这些族长,什么时候进军是冉杨炎说了算。只好支支唔唔,一再推托。好在刘仁先一再解劝父亲,说杨炎这样按兵不动,一定是自有安排,不必多虑。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好好训练一下新招募的人马。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杨炎仍然按兵不动,丝毫也没有出兵的意思。但刘建赫却又沉不住气了,因为连在石城郡的段智兴也派人来询问刘建赫,杨炎打算什么时候出兵进攻大理城。接到了段智兴的信,刘建赫可不敢再敷衍,于是又带着刘仁先,还有么些部的族长乌戈突和乌蛮部的族长阿会南一起过江,来到宋军的大营找杨炎。
其实现在礼社江东岸的大理军连同各部来的人马已经有一万五六千人,但杨炎知道,大理军除了最先刘仁先的那三千士兵以外,其他人不过都是临时招募的乌合之众,打仗时绝对不能指望他们,由其是各部人马,本来就是墙头草,那一方势强就倒向那一方,弄不好还会成为累赘。因此才把他们全部安排在礼社江东岸,甩给刘建赫、刘仁先父子去管。
不过见他们来了,杨炎还是很客气的把他们接进自已的大营,一进大营,刚一坐下,刘建赫便问道:“杨大人,先前你说等宋军的后队人马到了就可开始进攻大理城,现在后队已经到了好几天,请问杨将军打算什么时候去进攻大理城。”
杨炎微微一笑道:“不忙,我说过等时机成熟,我自然会出军的。”
刘建赫尚未开口,么些部的族长乌戈突和乌蛮部的族长阿会南就不耐烦了,么些部和乌蛮部一直与高氏不和,也是大理各族中最早投靠到段氏这边来的部族,因此无论是段智兴还是刘建赫、甘华对他们都十分客气,凡事总忍让三分,也使这两人颇为骄横。加上他们也没见过杨炎是如何大败高建铭的,因此对杨炎的态度十分不满。
阿会南道:“杨大人,不知你说的时机成熟,是要到什么时候,我们现在有大军四五万人,我看现在时机就已经成熟了,应该可以去进攻大理城了。”
杨炎扫了他一眼,道:“如果阿会南族长认为时机真的已经成熟了,不妨自己领军去攻打大理城,我决不阻拦。”
阿会南顿时噎住了,他部下一共才两千多人,那能去进攻大理城呢?不禁有些恼羞成怒,他的性子本来就十分急燥,顿时怒道:“我领人来是去打高建铭的,如果你们还这样按兵不动,那么我就领人马回去好了。”
杨炎淡淡道:“来去自由,阿会南族长请自便。”
阿会南怔了一怔,气得一甩袖子,转身出了大帐。帐内的气氛一下子十分尴尬,刘建赫和刘仁先父子也怔住了。到是么些部的族长乌戈突颇为圆滑,道:“杨大人,听说现在高建铭正在聚集人马,据说已经聚了不大五六万人,我们还这么按兵不动,不是正好给了高建铭足够的时间吗?”
杨炎点点头,道:“乌戈突族长,高建铭在聚集人马是不假,但兵贵精而不贵多,高建铭现在聚集的人马大部份都是各地的差役,民兵、还有不少是征调的百姓,这样的人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聚得越多越好,就算有五六十万,也不足为惧。”
第三百五十章 战象(五)
乌戈突怔了一怔,道:“那么交趾呢?听说交趾正打算向高建铭派发援军,交趾军总不会也是乌佥之众吧。”
杨炎笑道:“说得对,其实我就是在等交趾的人马到来。交趾人马一到,我们马上出兵。”
这话一说,在场的三人都怔住了,刘仁先道:“杨大人,在下不解,自古以来用兵之道都是乘致人兵力未集中的时候,逐个击破,而大人却似乎有意给时间让高建铭集中军队,这是有违用兵之道,不知大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杨炎这才道:“即然刘将军问到了这里,我就据实相告,我是奉令来援助大理,理当速战速决,如果现在攻下了大理城,高建铭必会逃到其他地方,继续负隅顽抗,甚至逃到交趾去躲避,等我们走后,再来为难大理,永无宁日。现在高建铭把他所有的兵力连同交趾援军,全都调到了大理城,集中起来,我们正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这一战不仅要消灭高建铭的全部势力,并且还可以重重打击交趾,此战成功之后,大理可以永绝后患。我们也可以安心回到大宋去。诸位明白吗?”
三人这才明白杨炎的用意,这样做确实是可以毕其功于一役,撤底消灭高建铭的势力,但也十分冒险,因为对手已经集结了最大的兵力,可不是那么好被击败的。不过杨炎敢这么做,说明他对自己的能力有绝对的信心。
刘建赫知道杨炎决心以定,自己即使反对也是没用的,不过也总算明白了杨炎的用意,在段智兴那星也有个交代,而乌戈突连连摇头,但也没有说话。
这时杨炎才道:“刘老将军,我看你们还是快先回去看看,以免阿会南族长真的一气之下,领兵离开了。”
这一下果然提醒了刘建赫,紧忙告辞回到东岸大营,果然见阿会南正在整军,准备离开。刘建赫赶忙上去阻拦,乌戈突也在一边帮着劝说。
其实阿会南为人虽然急燥,但必竟也是一部的族长,心里也清楚,乌蛮部本来就和高氏有仇,而且现在的局势也渐渐倒向段氏这一边来,他们先前一再要求出战,其实只是想借进攻高建铭的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这个时候一走确实是不智之举。不过刚才实在有些下不来台,因此也不得不做出一个要领人离开的样子,现在刘建赫和乌戈突过来一劝,正好借机下台,还是留下来了。
※※※
而这时交趾国内也在为是否继续援助高建铭争论不休。
阮酋近回到交趾之后,也不敢隐瞒,把两次大败的经过详细向交趾国王李天祚述说一遍。李天祚听完之后也吓了一大跳,本来已经快打下大理了,万万没有想到宋军一出兵,只用了两战,就把交趾和高氏联军杀得大败,三四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李天祚立刻招集众大臣,商议是否应该继续援助高建铭。
为了掩饰自己的败绩,阮酋近在述说的时候还夸大其辞,把宋军说得强大无比,难以战胜。他的话到也吓到了不少交趾大臣,纷纷向李天祚进言,现在大宋已经干涉了大理的事务,以交趾的国力怎么能与大宋相抗衡,再支持高建铭己是不智之举,应该撤回交趾人马,等待其他的时机。不过这些人大多都是交趾的文官。
而以交趾太子李全成和大将黎玄德为首的一批武将却不以为然,李全成认为,宋朝这些年一直南北用军,国力也十分疲惫了,援助大理的军队一共才三万多人,说明宋朝现在也没有力量大举援助大理,以交趾的实力完全可以对付。这一次失败大部份原因是高建铭和阮酋近指挥无能造成。而且交趾在大理也投入了不少力量,一但不管商建铭,以前的投入就全部白费了,因此无论如何也要拼这一阵,一但击败宋军,拿下了大理,交趾的国力可以增涨一倍,从而也可以和宋朝相抗衡了。
同时太子李全成还主动请令,要求亲自领军,去援助高建铭,和宋军决战。两派各抒己见,争论不下。
李天祚思考再三,终于决定还是继续援助高建铭。因为他也知道,宋朝这几年来一直南北用军,这次援助大理已经十分免强了,一但等宋朝恢复了国力,再想找这样的机会可就难了,因此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拼一把。
决定之后,李天祚立刻安排出兵,交趾倾国之兵也只有十万人马左右,上一次阮酋近已经带走了两万人马,国内至少要留三四万人马防守边境、保卫首都升龙和各地的安全。
而且现在曹勋已经奉杨炎之令,在宋交两国边境的永平砦、谅山一线陈兵。虽然只有一万多人,却扎下一座可容五万大军的寨子,在寨子里扎了三万多个草人凑数。但交趾国内不知虚实,自然也不敢大意。李天祚命大将阮守捷领一万五千大军去谅山,防备宋军。因此现在交趾国内可以派出援助高建铭的人马只有两三万。
不过经过了李天祚十余年的积累,交趾到是攒下了一支超过千头的象军。这也是李天祚最大的倚仗。这十余年来,交趾能在西南一带称雄,也全仗着这支象军了。不过在先前交趾曾经买给了高建铭一百头大象,这一次派阮守捷去守谅山也拔给他一百头大象。目前国内的象军数量还有八百多头。但这仍然是一支不容小视的兵力。
经过一番商议决定,领兵的主帅自然是太子李全成,副帅是黎玄德,大将韩义、张殿臣、矫知卷、阮酋近等。率领一万五千人马,战象二百头先进入大理,援助高建铭。然后李天祚又下旨,在国内紧急扩军三万,以防不测之变。
第三百五十一章 战象(六)
等交趾的援军到达大理城的时候,高建铭终于彻底放下心来了。虽然他已经在大理城集中了五六万人马,但心里也清楚,自己的精锐人马已经在前面两战中折损了大半,现在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临时招集起来,没有任何经验的新兵,人数虽然看起来不少,但其实都没有什么大用,如果这就和宋军开战,绝对挡不往宋军的铁骑。
何况高建铭也知道,这一段时间,有不少部族都投靠了段氐,大理那边也增加了不少人马,因此尽管宋军乃然驻扎在礼社江边,他也不敢走出大理城半步。
不过李全成和黎玄德领交趾人马一到,高建铭顿时又精神起来了,二下里合军一起,共有七万大军,以前大理的倾国之兵也不过四五万人,而且足是宋军的两倍有余。更令高建铭高兴的是,这一次交趾还带来了二百头战象,加上高建铭手中的象军,一共有五百多头战象,因此尽管大理那边也增兵不少,但高建铭仍然觉得底气足多了。
高建铭把李全成一行接进城中,立刻摆下盛宴,高建铭和高建勋亲自作倍,招待交趾人马一行。
在饮洒席间,自然也谈到了宋军的事情。听着高建铭和高建勋说起宋军的骑兵如何厉害,宋军的主将杨炎如何狡猾,李全成不禁哈哈大笑道:“高候爷,我看你是被宋军吓破胆了,宋军的骑军在厉害有我的象军厉害吗?”
高建铭听了李全成的话,心里虽然不悦,但这时全指望交趾帮忙,也不敢表示不满,而且他也对象军的实力颇有信心,陪笑道:“那是自然,还有什么比得上象军呢?”
黎玄德也哈哈大笑道:“高候爷,你就放心吧,宋军没有什么可怕的,全成太子也是精通兵法,善于用兵,有我们交趾的大军一到,什么事情就都迎刃而解了。你就等着我们击败宋军,夺取善阐府,生擒段智兴那小儿。”
其他几个交趾大将韩义、张殿臣、矫知卷等人也附和,自吹自擂,仿佛一出马就能大获全胜一样。只有吃过苦头的阮酋近一言不发。
高建勋在一边听得他们越说越没谱,心里也不痛快,道:“全成太子,各位将军,你们耳不要小看了杨炎,此人十分狡猾而且诡什多端,宋军也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而且现在段智兴手下也增加了不少人马,各位可不能轻敌。”
李全成“哼”了一声,不以为然道:“宋军不过只有三万多人,其他各部人马都是乌合之众。明天我们就直接出兵,用战象为先锋,去冲击宋军,看宋军如何应付,然后就直捣石城郡,去生擒段智兴,看杨炎还能有什么诡计。”
这时阮酋近也道:“高将军说的没有错,太子、黎将军,各位,正所谓骄军必败,这杨炎用兵神出鬼没,我们千万不能轻敌。”
李全成道:“你们就放心吧,我也专门研究过宋军打胜的这两战,其实宋军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前两次之所以能够打赢,其实都是乘我们不注意,偷袭我们的后方得手。再与宋军作战时,只要注意保护我们的后方就行了,如果是正面的较量,看杨炎拿什么诡计来对付象军。”
高建勋张了张嘴,好像还要说什么,高建铭赶忙举杯道:“这里是酒宴,又不是谈公事的地方,现在是为全成太子接风,就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