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死,估计还是做贼心虚。
自此张俊算是恨上王胜了,后来找机会把王胜调到健康王德军中,他觉得王德和王胜素来不合,这下子王德肯定会借机杀掉。不料“夜叉”王德没他那么小心眼,对王黑龙颇有英雄惜英雄之意,对王胜很是照顾。
解元病死之后,淮东军论资历就是王胜最高了,于是王胜托韩世忠代为说项,终于被任命为镇江军区司令。王胜在任上干得不错,可惜只待了七年就病死了。
王权
此人加入韩世忠部下颇有传奇色彩。他本是丁进部下,丁进原是两河义军,后被宗泽招安,宗泽死后,丁进叛变,侵扰淮西,其部下百余人在韩世忠军中,韩尽杀之,杀到王权时,部将段思劝韩世忠释而用之,自此王权成为韩的部将。
王权早年作战还算英勇,前面介绍的呼延通败伪齐、攻淮阳,他都有参与,有战功,获赏御用金碗。绍兴十年又随王胜收复海州,在淮东军中也算资深统制官了。绍兴十五年,大将王德遭张俊陷害去职,王权估计是和上层关系不错,居然被任命为健康军区司令,到绍兴二十五年更获得节度使的高级军衔。
韩世忠、张俊的很多部将当了大官之后都变得胆小怕死,王权就是其中之一。完颜亮南侵,王权身为最重要的淮西军区司令,被金兵号称的几十万大军吓破了胆,只知一味后撤。先弃庐州,后舍昭关,最后退到采石。其部下将士犹有奋战之心,尉子桥之战,部将姚兴率所部三千人力战,王权却不予支援,致使姚兴、郑通等人战死。
王权退到采石之后,仍然不思悔改,隐匿战败消息,宋军士气低落,朝廷再也忍耐不住,派李显忠替换了他。李显忠未到,虞允文就在采石大败金军。
孝宗继位以后,想把王权这个胆小鬼“咔察”了,大臣黄祖舜觉得不可。因为刘锜的儿子刘汜也在同时吃了败仗,如果杀了王权,则不可轻饶刘汜。但当时刘锜已经重病,如果处罚刘汜,很可能危及刘锜的性命。孝宗看在刘锜的面子上,饶了王权一命,这个草包才得以善终。
刘宝
刘宝原是张俊部将,建炎三年金兵南下,韩世忠部溃败,手下兵少,于是张浚就把刘宝所部两千人调来交韩世忠使用。韩世忠刚开始对刘宝还不太信任,将其家属扣在手中当人质有好一段时间。
刘宝也参加了攻淮阳之役,有战功。绍兴十年的宋军全面反攻,他有较多表现。千秋湖之战,刘宝大败叛将郦琼部,获战船二百。次年,韩世忠支援濠州,派刘宝率水军顺流而上,但被金人察知,派人在下游伐木堵其归路。刘宝急退,遭金人铁骑追击,沿河射击,“矢著舟如猬毛”。但刘宝最终还是赶在金人断流之前逃回,算是保住一命。
宋金议和之后,刘宝在殿前司选锋军中任统制,绍兴十九年因平福建群盗有功,军衔升为承宣使。这时正好镇江军区司令王胜病死,镇江军原是韩世忠旧部,于是刘宝就走马上任,接了王胜的班。
相比前任解元、王胜,刘宝在淮东干得就差多了,他骄横刻薄,残暴寡恩,与几任地方官都不合,又只知敛财,部下战斗力大大下降。但靠着结交权贵,也在大军区司令的位子上一干十几年,军衔也升到了节度使。
秦桧死后,弹劾他的声音渐渐多起来,侍御史陈俊卿更是列出十大罪状。当时完颜亮南侵在即,镇江是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朝廷也觉得刘宝这种货色不安全,绍兴三十年终于把他罢掉,改任添差福建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其搜刮的财产大部分被充公。
隆兴元年宋军北伐失败,金军大举反扑,宰相张浚也是病急乱投医,又把刘宝召回来重新担任镇江军区司令。但草包就是草包,刘宝一听金兵渡淮,掉头就跑,楚州守将,著名的“大刀”魏胜孤军奋战,壮烈战死。
孝宗对刘宝这样的逃跑将军肯定不会留情,很快刘宝第二次罢官,被贬到琼州安置,估计他老兄最后就死在天涯海角了。
岳超
韩世忠部将,看经历应该是比王权、刘宝能打,参与过攻淮阳之战,曾以二百人破敌千人。但升迁速度较慢,绍兴二十六年才成为池州军区司令,上任四年就病死了。
南渡将帅群像4
张俊部将
田师中
张俊部将中,论战力,要属杨存中、王德、赵密等人,但说到关系亲密,就数这位田师中了。此人原是内侍梁方平部将,靖康初参与勤王,后划归张俊属下。张俊儿子早死,张俊就把寡媳嫁给了田师中,自此田师中也管张俊叫“爹”,算是半个儿子。有了这层关系,田师中的升迁自然十分顺利。
建炎三年的明州之战,田师中倒也奋战了一把。之后跟随张俊平军贼,战伪齐,官升的很快,但不见有什么实际战绩。田师中担任的是张俊的中军统制,基本就是负责张俊的保卫和秘书工作,平时也不会有什么大仗可打,但张俊有功,肯定要分他一份。著名的柘皋大战,张俊的主力都出动了,田师中也有参与,跟随王德渡河攻敌右翼,王德是豁出命去拼,田师中无非随大流打打边鼓,战后论功行赏,王德与田师中受到的赏赐差不多,时人都认为不公。
岳飞被害后,田师中得到张俊的大力推荐,当上了鄂州军区司令。当时高宗想在湖北搞屯田,估计也是看上了田师中的“内政”才能(毕竟当过好多年张俊的办公室主任)。但他到任上以后,对岳飞的旧部进行了大肆破坏,有能力的将领几乎都被搞掉,军队的规模与战斗力都大不如前。不过靠着结交权贵,田师中官做的倒是一帆风顺,绍兴二十一年以“守边安静”加太尉衔,绍兴二十八年又因平猺人杨再兴有功(其实主要是其部将李道的功劳),授开府仪同三司,这已经是大将级别了。
不过他的好运至此也就到头了,一是金兵即将南下,朝廷官员也知道田师中既贪财又无能,鄂州军从上到下都不服他;二是他年纪也确实大了,让这么一个老糊涂守中游实在不让人放心。于是在绍兴三十一年,田师中从军界“荣誉”退休,其晚景比其他几个草包好一些,拿着国家的养老金在临安安享晚年了。
张宗颜
西军出身,原在泾原为将,后来调到殿前司,被张俊选为部将,建炎年间就已经是统制,在张俊诸部将中资历也较老,曾参与明州之战。绍兴初年讨贼寇杨勍,表现不佳,又假报战功,被降职。后来随张俊讨李成,败贼将马进,这才官复原职。
其后与伪齐作战,也是有胜有败,绍兴六年的李家湾之战,倒是表现不错,助杨存中大败伪将刘猊。因此战之功劳,被授予驻守庐州的要职。当时宋金正在议和当中,边境只有小摩擦,张宗颜表现倒也称职,金人一度误以为他是张俊之弟。不料在绍兴九年四十四岁正值壮年之时,突然一病而亡,算是张俊部将中死的较早的。
李横
这是一个经历颇为复杂的人,出身应该是两河的抗金义勇军,后来跟随头领桑仲一起被宗泽招安,还和岳飞共过事。宗泽死后,继任者杜充指挥无方,各路义勇军基本都自谋出路了。桑仲流窜到河南、湖北交接地带,占据襄阳、邓州、随州等地,成为当地一大军阀。虽然名义上从属南宋朝廷,实际则是自行其是。
后桑仲为部下霍明所杀,李横作为副手继领其军。其部下众多,但襄阳一带缺粮,而西进入川之路为驻守金州的王彦所阻,南下德安又屡次被陈规击败,于是李横决定北上到伪齐地就食。
算起来这应该是南宋政府第一次比较大规模的反攻行动,不过颇具讽刺的是由一个军贼“自发”进行的。初期进展十分顺利,连续收复汝州、颍昌等地,伪齐将领牛皋、董先、彭玘等纷纷反正,一时声势颇为浩大,李横甚至扬言要收复汴梁。但很快伪齐和金就联合发起反击,在李成和兀术的攻击下,李横的乌合之众当然无法抵挡,一路溃败,后来连老家襄阳都丢了。
李横无路可去,只好往江西投赵鼎,自此算正式受了招安。朝廷让他听岳飞节制,李横毕竟也是曾独霸一方的人物,实在磨不开这面子,待在临安没去,后来他归属到张俊手下,绍兴十一年曾率军收复巢县。
绍兴议和之后,李横的仕途不能算很顺利,一直在地方军中服役,历任新江南西路兵马钤辖、新江南东路兵马钤辖等,干的都是一些平贼保安的小勾当。直到绍兴二十九年,金兵即将南下,朝廷考虑到李横毕竟也是久战宿将,于是起用他为两浙东路马步军副都统总管,驻绍兴。
刘锜担任下游宋军总指挥后,李横在他部下为副将。后刘锜病重,李横任代理司令。当时下游形势十分危急,金主完颜亮在淮西采石渡口准备渡江,监军叶义问强迫李横在瓜州发动反击,以牵制金兵。宋军在兵力上本来就处于劣势,又被金兵迂回,刘锜之子刘汜先退,李横以孤军难当,亦退,被金铁骑追击,大败,统制魏友、王方战死,李横连都统制印都丢了。
此战的主要责任似乎被刘汜抗了,李横没有受到太多处罚。后来又历任淮南东路马步军副都总管、江南西路马步军副都总管等,但再也没有捞到打大仗的机会了。
张子盖
他是张俊的侄子,不过大家不要误会他是个纯粹的纨绔子弟,相比田师中之流完全靠拍马屁往上爬的家伙,他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张子盖先是跟随韩世忠,曾参与讨伐苗傅叛军,因功升到武功郎。
绍兴六年,伪齐大举南侵,此时张子盖已转到叔叔张俊部下,藕塘之战有战功。金人破盟之后,张俊所部收复宿、亳二州,败金兵于柘皋的重大战役,张子盖都参与了,但并无什么突出战绩。就这样,后来也升到了节度使的军衔(比在韩世忠手下升的快多了),不能不说是凭借了叔叔的关系,王德看不起他估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完颜亮破盟,张子盖迎来了给自己正名的机会,他受命援救海州,在城外与金兵大战,两败金兵,将数千金兵赶入水中淹死,终于解海州之围。虽然之后他并没有接受魏胜的建议,趁胜追击,而是以“受诏解围,不知其他。”的理由退回了泗州,但考虑到此时他已年界五十,其他南渡将领如成闵、赵密、王权等到了这个年龄多已变得胆小怕事,张子盖能在野战中击败金兵,殊为不易。
后来张子盖还曾招降金将萧鹧巴、耶律造哩等人,但又应了能战之将不长命的规律,孝宗继位后不久因病去世,年五十一。
戚方
戚方盗贼出身,后率众赴健康投杜充。杜充叛变后,部下星散,戚方纠合散兵四处劫掠,杀知镇江府兼浙西安抚使胡唐老(刘光世也当过这个官,很大的官)、破广德军、围宣州,成为纵横一方的大寇,令南宋朝廷十分头疼。后来张俊率军进剿,戚方遇到了当时刚刚崭露头角的岳飞,被打的大败,正无路可去之时,张俊派人招降,于是戚方就受了招安,也因此引出一句很著名的话:“要高官,受招安”。
绍兴十年金人破盟,戚方也曾被派到北方搞敌后游击战,以发挥其当过流贼的优势,不过似乎没有什么战果。濠州之战,张俊部中伏大败,戚方也有参与,担任殿后之军,说明张俊对他的将才还是比较信任的。
这以后戚方一直步军司中任职,到了绍兴三十年,朝廷为了加强下游防守,成立江州军区,戚方被任命为司令,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帅。完颜亮南侵时,戚方表现还是比较积极的,曾派部将张宝收复被金兵攻占的蒋州。绍兴三十二年,改任添差两浙东路马步军副都总管,驻绍兴。
隆兴北伐失败后,戚方被重新委以重任,先是派去守濠州,之后又接替草包刘宝任要职镇江军区司令,军衔也升为节度使。但不久宋金就议和了,戚方估计心里很美,靠着北伐失败这段危机时期,又得以调回正规军中,军衔还升了一级,真是划算。
之后宋金之间无仗可打,戚方贪财的老毛病又犯了,盘剥士卒,虚报军额,结交内臣,军士怨声载道。但孝宗毕竟不是高宗,眼里揉不得沙子,镇江又是如此重要的军区,戚方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乾道三年,戚方因治军无方、结交宦官被免职,发往信州居住,和他有瓜葛的两个宦官也被孝宗狠狠处罚。
南渡诸将群像8:吴氏部将及其他
吴氏兄弟部将
姚仲
吴玠部将,仙人关之战,金兵集中力量猛攻西北楼,当时只是统领的姚仲登楼死战,楼倾斜,姚仲以帛为绳将其拉正,金人又纵火焚楼柱,姚仲以酒扑灭之(这个“酒”估计水分含量很大)。吴玠去世后,姚仲隶属吴璘麾下。绍兴十年,金人攻石壁寨,姚仲力却之,后又在凤翔力战金副元帅撒离喝,杀获甚多。
金将胡盏与习不祝聚兵五万屯刘家圈,吴璘讨之,派姚仲与王彦翻越天险峻岭,直低敌寨之外,金人大惊,遂被宋军击败。姚仲因功被授予观察使军衔,驻阶州。
驻守金州的郭浩病死以后,姚仲接掌金州军区,后又调任利州东路军区。到绍兴二十七年终于凭资历获得节度使军衔。姚仲察觉到金人有可能破盟,于是在辖区内训练民兵,以做准备。不久金兵果然西侵,川陕诸军因为准备充分,很快转入反攻。
姚仲先攻巩州不克,又围德顺军,但四十多日不下(善守不善攻?),后被李光颜替代,其部将赵诠、段彦倒是连克镇戎军、原州等地。
不久金兵反攻,围原州,姚仲率精兵支援,初期连战连胜,但因护送辎重,行走不便,终被敌骑兵冲破,姚仲率亲兵死战,历数小时之久,但最终未能挽回败局。此役宋军伤亡很重,吴璘欲杀姚仲,后因诸将求情而改为下狱,姚仲的军事生涯至此终结。
王彦
这是另一个王彦,由于他们两个都曾在四川作战,很容易弄混。区分他们只要记住一个原则就行了,大王彦是在绍兴五年调离川陕战区的,而小王彦在绍兴十年才调往川陕的,而此时大王彦已经病死。
王彦出身不明,由于前期未在吴玠部将中见过他,怀疑是从其他战区调来的。金人归还陕西之地后,王彦被任命为鄜延经略使,由于金人破盟,王彦到任后就立刻投入了战斗,在青溪岭附近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