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恒-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谦告诉我们,他很热爱他所读的新闻专业,虽然因为它,他曾经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但他依然毫不迟疑地选择这个专业。说到这儿,他的眉间隐隐有一丝沧桑。

  “告诉我,美国是个怎样的国家?”我尽量想使气氛轻快些。

  “这很难说。在某些人眼里,她是个自由平等的国度;而在另一些人眼里,美国代表着强权和暴力。每个人都会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析,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那么你个人的观点又是什么?你的结论又是什么?”我感觉自己那架势是在采访,不,简直是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问。而吴谦刚才模棱两可,是是而非的回答无异于外交部发言人的措辞。保罗在旁边看着我们微笑。

  “就我个人而言,美国给了我继续深造的机会。美利坚民族的开拓创新精神亦给了我很多的帮助。我感激在美国度过的岁月,我相信将来不会愧对这段经历。”

  “那么,读完博士学位后,你有什么打算?”

  “回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异国虽好,不是久留之地。我无法融入美利坚民族。因为我是个中国人。我希望能为祖国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我看着吴谦,那不是我的弟弟小谦谦,那是一个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成年人,是一个出色的青年。

  后来又简略地谈了几句后,我把父亲的夹着五千美金支票的信交给了吴谦,然后和他告辞了,约好临回巴黎时再与他相见。 。。

二十:难忘一课
本来想约艾琳娜一同在纽约聚会,未料她不巧陪她叔叔外出度假去了。保罗和我便在纽约玩了几天后,决定回去。

  当我再一次见到吴谦时,他的脸色有些严峻。

  他递给我一封信。

  “我非常感谢岑伯伯岑伯母的关心,这是我给他们的回信,请你交给他们。岑姐姐,我愿意收下这五千美金,但不是为我个人。来美时间虽不长,但有些事让我感动。”

  吴谦说,有一个上海女孩子,白天在火柴厂糊纸盒,晚上拼命读英语。后来她考上奖学金,自费去了美国。在美国,她的发奋精神是她所有同学都惭愧的。然而,在她攻读硕士的最后一年,得了白血病。医生说她只能再活一年。朋友们都劝她好好享受一下生命,她却没有。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信心,她获得了硕士学位。她依然没有休息,继续读博士。最后她死在书桌上。她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她却感动了那么多的人。她让美国人看到了中华民族可贵的品质和坚韧的精神。她所在的大学专门以她的名字设立了奖学金,为了纪念她,为了发扬她的精神。

  吴谦还告诉我另一个故事,不,不是故事,是真事。也是一个女孩,在某参议员母亲家做事,受尽了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毅然诉诸于法律。她置一切威吓、利诱不顾,为了打赢这场官司,她孤军奋战,用几年的时间钻研法律。当她终于胜诉时,她把那张价值五千美金的支票当众撕得粉碎。她用这种举动告诉人们,她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尊严。民族的尊严是凛然不可侵犯的。

  吴谦说,他以岑伯伯的名义把五千美金捐给了留美华人基金会。因为他刚来美国时,是一些同胞以无私的胸怀热忱地帮助了他,让他感受到心中融融的暖意。

  吴谦说,有那么一种精神一直支撑着他。他会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赢得成功,赢得骄傲。

  “我始终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吴谦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我们的人民,如果都能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捍卫民族尊严不惜一切代价,那么我们中国为什么不能超过美国呢?”

  我被吴谦言语中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打动,我也为两个留美女孩子的事迹深为自豪。我们拥有如此出色的同胞,我们的民族无疑是个优秀的有希望的民族。可是,我为祖国做了些什么呢?

  一种源自于内心深处的惭愧油然而生。那些个悠然而舒缓的日子,那些个在咖啡和乐曲中逝去的夜晚……

  “岑姐姐,你对将来有什么打算呢?”吴谦的眼神是热切而充满希望的,然而我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我希望把西方现代优秀文学作品介绍给祖国,也希望把祖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介绍给西方,从而促进东西方文化上的交流。”

  “你应该行的,岑姐姐。你是个中西合璧的人才。你既受过东方传统文化教育,又接受过西方现代文明的熏陶,没有比你更为合适的人了。我祝你成功!”

  “谢谢你,吴谦。你今天给我上了很难忘的一课。”

  “岑姐姐,无论人生怎样变幻,我们都应该记住我们的决心和追求。”

  我深深地点了点头。

  那些天保罗因为订机票而没有和我同来,在大学的校园里,留下了吴谦和我的合影。

  照片上的我,是一个沉思的我。

  这时,一个姑娘从远处向吴谦匆匆跑来,她很是焦急地说:“都什么时候了,吴谦,你还在这儿闲聊!张小姐的分公司已经来了不少人了!”

  吴谦便向我笑道:“姐姐,咱们一同走吧,正好顺路。”

  于是我们仨便同行。那个姑娘叫佳叶,台湾人,清秀端丽,我猜测是吴谦的女友。她向我谈起张小姐。她说张小姐离开优裕的生活环境,只身从大陆来到美国。吃了不少苦才扎下根来。后来她办起了一家贸易公司,专做传统工艺品,生意很好。张小姐有颗善良而高尚的心灵,她帮助过很多留美华人学生。

  “张小姐的创业史,饱含着辛酸、努力和智慧。走向成功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但成功永远属于生活的强者。姐姐,下回你再来纽约,我陪你去拜访张小姐。”吴谦说。

  我微笑着点点头,吻了吻他们,便向他们告辞。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二十一:理想人生
回到巴黎,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让荣哥把傅雷先生的中译本《约翰…克利斯朵夫》给我寄来,以便我认真对照罗曼…罗兰的原著。我逐字逐句地仔细推敲。

  作一个优秀的翻译家何其难也!

  这是我第一次涌自内心的强烈感慨,傅雷先生的译文是那样晓畅,那样优美,那样恰如其分。我和他的距离是如此遥远,也许我并不合适搞翻译……

  不!我不能这样想,我不能对自己失去信心。吴谦在看着我,父母在期待着我。而且两岁的卡尔,我该给他留下怎样的母亲形象呢?

  人生不是唯有“努力”二字,但人生应有“努力”二字。

  我已经整整三十一岁了,青春已逝去大半。岁月永远是最公平的,没有耕耘便没有收获。

  骑马疾驰在秋天的田野中,眼中所见的依然是秀丽的风景,脑中思索的不再只是美好的生活,生命的责任和人生的理想使我深沉。

  打开母亲的记事本,发现她竟如此忙碌。五十多岁的母亲,周旋于巴黎上层社会的名流中,是为了她心中美好的愿望:她要建立一个慈善机构,帮助所有不幸的孩子。母亲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起来,我竟不知道,她曾帮助过那么多的人!

  父亲的书房里,永远是那么安静。父亲永远是那么勤奋而孜孜不倦。那一整套由他撰写的经济学著作记载着他的成果。可是他从来没有满足。

  保罗坐在他的游泳馆里,对那些练习游泳的孩子严厉而一丝不苟。“总有一天,我指导过的孩子会登上奥运会的冠军奖台。”他充满自信地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前进的动力。人活着,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获得醉生梦死的生活,人活着,重要的是为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为了一种对生活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我的生活中依然有阳光和鲜花,有音乐和咖啡。我依然热爱这些美好的东西,因为我热爱美好的生活。

  可是,我生命中更多的时间是用于书籍,用于思考。

  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和《心灵的深渊》中的女主人公玛拉对着话,我的心跟着她漫游在她痛苦的思想中;阴雨蒙蒙的黄昏,我感受着她心灵的震颤:血,一点一滴从她心中渗出……

  很长很长的日子里,卡尔亲热的声音我听着烦躁。可口的菜肴,漂亮的时装引不起我丝毫的兴趣。我拒绝一切应酬,我讨厌谈论与玛拉无关的话题。

  保罗心疼地说我瘦了,他说他不希望我如此走火入魔。“你要善待自己。”他说。

  我听了好感动,但《心灵的深渊》一天译不出来,我也一天也安不下心来。

  对照《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中法文本时,我学到了很多翻译处理的技巧,但这位音乐家在困难中永远进取的精神让我看到了人生的伟大。我陶醉于罗曼…罗兰的原著,我也惊叹傅雷的妙笔,我更崇尚透过文字间的深远的意境。

  《心灵的深渊》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远远比不上《约翰…克利斯朵夫》,但它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小说。它值得一译。

  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从冬天到春天,从春天又到夏天……这一年多的时间,我相当忙碌,很多事一时无法顾及,但我却非常快乐:《心灵的深渊》总算译得象模象样了。

  我把原稿和译稿寄给了上海译文出版社。

二十二:爱情不需要承诺
我把原稿和译稿寄给了上海译文出版社。

  “等书出版后,我一定要送给爸爸妈妈,他们会为我自豪的。”我喜滋滋地想。

  抱起卡尔,乖乖!小家伙这么沉了?

  “妈妈,你为什么很久很久不理卡尔?”他委屈极了。为了投入全副精力,我还特地请了个保姆来照看他。

  “那是因为,妈妈在做一桩伟大的工作。卡尔,你是妈妈的宝贝,妈妈疼你还来不及,怎么会不理你呢?妈妈是永远爱你的。”

  卡尔笑了,笑得很甜。

  “卡佳,玛拉终于走向了平静的大海,你也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保罗说。

  “是啊,保罗。我们要好好轻松轻视。对了,我们今晚可以先看部片子,带子我借来了。是《飘》。”

  “GO WITH THE WIND!”保罗高兴得说了句英文,他的蓝眼睛都泛出了光,“与费雯…丽一别都有好几十年了!真是太好了!”

  在家中看那部三十年代的老片子,黑白的色调勾起心中柔柔的怀旧的情感。那英俊的白瑞德,多么酷似保罗啊!但保罗显然比他年轻。

  靠在保罗的怀中,看着屏幕上瑞德对思嘉的爱意,我想起了他当年远走加拿大时送给我的那本书《飘》,想起那块沾着我惜别和依恋之泪的绣着的麻纱手帕,想起那片火红的枫叶……

  我很幸运,留在记忆深处的东西是那么美好。

  瑞德离开了思嘉,但保罗却坐在我身边。

  我用手指轻轻地抚摸保罗棱角分明的脸,我的保罗,那个在十多年前从汹涌的浪涛中救出我生命的保罗,那个和我静静对弈的保罗,那个与我一道走在罗马广场的保罗……

  人生真是如“白驹过隙”,那些美好的往事,已经很遥远了很遥远了……

  “你会永远永远爱我吗?”我忽然间孩子气地问,我的眼睛期待地注视着他。

  他没有回答,他的眼睛里闪着爱的火花,但没有承诺。是啊,爱情不需要承诺,它是一种激情,一种渴望共同创造生活的激情。

  我们能拥有永恒吗?我的眼睛依然在问。

  保罗紧紧地拥住了我。

  “卡佳,你不是思嘉,我也不是瑞德。我们因为彼此相爱才结婚。当你满头银发时,我不知道是不是我陪你一同坐在藤椅上,观看那如血的残阳。毕竟我们很年轻,人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那漫长的岁月间,我们会经历不少事,也许会改变我们生命的轨迹。”

  “保罗,无论岁月如何变幻,我希望当我们满头银发一同欣赏夕阳时,你的眼睛里依然闪着爱的火花。”

  “卡佳,我也希望,当我们年老时,不仅有爱的美好记忆,还依然有爱。” 。 想看书来

二十三:永世离别
深夜。酣梦被急促的催命似的电话铃声打断。

  那是母亲的电话,父亲突发心脏病,正在急救。

  我骇了一跳,顿时睡意全消。急急穿好衣服,唤醒那个叫丽妮的保姆,匆匆交代了几句,赶紧和保罗一同走出门去。

  保罗开车,我两眼紧盯着前方,心儿“扑扑”直跳:“爸爸,爸爸,你可千万要顶住!”

  “保罗,我父亲会没事吧?”我好希望他给我一个安慰。

  他却面色严峻,停了一会儿才说:“人有旦夕祸福。卡佳,这只能看上帝的安排。”

  我的心灰了一大半,无力地倚在他肩上。

  “振作起来,卡佳。你必须安慰你的母亲,这是你应尽的责任。”

  车子在宽阔的马路上飞驰,随着越来越近的医院,我的紧张在一点一点加剧。

  多么希望永远不要到达医院,父亲,我最亲爱的的父亲,这会儿正躺在急救室里,医生们正在做最后的努力,也许已经……

  终于还是到了医院。从车上下来,直奔病区。

  “你冷静点好不好?别横冲直撞的,像一只莽撞的小鹿。”保罗一把拉住猛跑的我。

  “不!我得赶快,否则……”我差不多要哭出来了,使劲挣脱了他,又向前冲去。

  “卡佳,等一等。”他又赶上来,再次拉住我。

  “难道你就给你母亲看这张脸吗:焦躁而无希望的脸。你还嫌你母亲不够伤心吗?”

  母亲?我心里一格登,便站住了。

  母亲是足够坚强的,她经历过生命中的无数次风雨。她应该能够承受这一切。

  “从那边走。”保罗见我沉思,便牵了我的手,引我过去。

  拐了个弯,又走了三四步,我看见母亲了,她细长的头颈下垂着,两手抱在胸前,不停地走来走去。

  “你们来了。”母亲看见我们,很平静地迎了上来。即使在这种时候,母亲依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